「以前我們村子裡有個退伍老兵,我總喜歡找他借軍裝穿,感覺軍裝真好看!五角星是紅的,領章也是紅的……」時隔多年,每當回憶起與軍裝結緣的時刻,項有餘都激動不已,感慨萬分。
項有餘2009年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
1990年,項有餘如願參軍入伍,成為了陸軍某航空兵部隊中的一員。為了儘快掌握本職崗位專業技能,他白天進場跟班作業,晚上加班夜學,每當遇到困惑難題,便第一時間向老機械師請教,並把疑惑一一記在筆記本上,第二天自己摸索實踐,尋找答案。憑著這股認真鑽研的勁頭,項有餘很快便成為了戰友心目中的「技術大拿」。入伍第四年,項有餘因工作突出,業務水平精湛,開始擔任代理空勤機械師。從此,他便託舉著戰鷹,在祖國的藍天上高飛遠翔。
在部隊飛行員集體裡流行這麼一句話:有老項跟飛,安全放心!事實就是如此,從事機務工作30年來,項有餘從未發生過一起人為差錯和責任事故,安全保障飛行3800餘小時,排除各類故障隱患千餘次。在工作中,他通過「望聞問切」練就了為戰鷹「把脈治病」多項絕活。
一次飛行任務前,項有餘和往常一樣,開始對照清單檢查戰機各系統參數性能,確認無誤後熟練地拉動發動機油門杆啟動戰鷹。「噠噠噠……」霎時間,鐵翼飛旋聲和發動機轟鳴聲相互交織,震耳欲聾。
突然,細微的「滋滋」聲傳來,頓時他心頭一緊,雙眉微蹙。「不好!聲音不對,一定是某個地方出了問題!」他用敏銳的目光開始仔細掃描各儀表數據,希望能查出噪音的蛛絲馬跡。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項有餘仔細地觀察著各項數據變化,滑油壓力正常,功率指示正常……
「難道是我聽錯了?」就在這時,項有餘目光一聚,綜顯屏幕上發動機壓力出現異常起伏。
「問題應該就出在發動機上!」憑藉多年的機務工作經驗,項有餘第一時間確定故障發生點,隨後果斷向飛行員提議暫停飛行,停機檢查。
後經工廠技術人員檢測,判定是發動機某部位出現磨損。「如果當時忽視了這個異常噪音,飛機帶著隱患升空,極有可能導致發動機空中停機,後果不堪設想。」廠家技術人員不禁為項有餘豎起了大拇指。
後來,他作為先進機務代表登上表彰臺同戰友們分享經驗,飽含深情地說:「作為一名機械師,我始終不能忘記黨旗下的錚錚誓言,我的職責就是要讓戰友順利升空,平安返航。」
多次「從零開始」,沉澱過人技術
在30年的機務生涯裡,項有餘先後保障飛行5種機型。每一次轉換專業機型,他幾乎都是從頭開始學習。為了儘快摸透新機型,理論知識他記了厚厚的三大本;密密麻麻分布著的管路圖,他一遍又一遍地琢磨。
為了摸清新機型構造原理,他廢寢忘食地鑽研……及時整理故障類型、研究故障原因、判斷故障部位,每排除一次故障,安裝完一個機件設備,項有餘都會把拆裝經驗、故障現象詳細記錄下來,遇到不懂的技術難題,就及時請教廠家技術人員,直到弄懂為止。
「項機師,你業務水平都這麼好了,又從零開始學,這是何苦呢?」面對周圍戰友的不解,項有餘激動地說:「只有在平時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會有能力在關鍵時候站得出、頂得上!」
從1990年參軍入伍至今,項有餘和戰鷹風雨同舟,見證著陸航部隊的發展壯大。他更是將自己畢生所學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一批批「護鷹人」,帶出的徒弟中有的成了高級士官,有的提幹,甚至還走上了領導崗位。面對筆者的採訪,他說: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須不斷地努力,挑戰極限,超越自我,如果再有軍旅30年,我還要守護戰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