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代看來,英國和法國似乎就是一丘之貉,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清華,這都是他們幹的好事,包括一戰和二戰他們也是盟友。然而這兩個國家祖上可不是一直都是朋友,在公元14-15世紀他們打了一百多年,史稱英法百年戰爭。今天我簡單的挑出幾個代表性戰鬥來聊聊,因為這段歷史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段歷史也比較冷門,所以我簡單的說說。
14世紀上半葉,英國國王室通過和法國王室的一系列聯姻繼承了法國大片領地,為了爭奪這些土地特別是富饒的弗蘭德地區(一說叫佛蘭德斯),兩國摩擦不斷。法王查理四世死後沒有留下子嗣,他的堂兄腓力六世繼位,法國卡佩王朝結束,正式進入盧瓦盧王朝。腓力六世是旁支,而英王愛德華三世是腓力四世的外孫以及查理四世的外甥,所以他要求自己兼任法國國王,腓力六世肯定不答應,還收回了英格蘭在法國境內的所有土地。1337年,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為了奪取制海權,英軍進攻法國海軍基地斯魯伊斯海港,雙方勢均力敵,只不過戰術不同,有點類似赤壁之戰,法軍把船用鐵鏈連起來,英軍靈活性較強,總之這場戰役法軍慘敗,這樣一來法軍就不可能橫渡英吉利海峽入侵英國,英軍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進攻了。
1346年,兩軍又爆發了克雷西戰役,這場是陸戰,英軍人數少,但裝備了一種叫紫杉長弓的弓箭,殺傷力極強,而且法軍毫無戰術可言,法軍又慘敗。同年英格蘭軍隊打敗了蘇格蘭的入侵並活捉了蘇格蘭國王。1348年歐洲爆發了黑死病,兩國停戰近十年。1356年普瓦捷會戰法軍再敗,法王約翰二世兵敗被擒,之後法國內部一片混亂。1360年法國和英國籤訂了名為《布勒丁尼和約》的不平等條約,法國割地賠款,作為條件愛德華三世不再要求自己兼任法國國王。
愛德華三世
1364年查理五世繼任法國王位,開始整頓軍力,並於五年後奪回部分領土,1372年拉羅謝爾之戰,西班牙-法蘭西聯軍大敗英格蘭海軍,1380年英軍退守至沿海區域,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1415年-1429年法國發生內亂,英國藉機再次發動戰爭,於阿金庫爾戰役大敗法軍,1417年卡昂圍城戰,法軍再敗,1418年英王亨利五世已經控制了整個諾曼第地區,1419年初英軍佔領法蘭西北部。1420年英法籤訂《特瓦魯條約》,這個條約已經不是喪權辱國了,而是接近亡國,根據條約亨利五世成為法蘭西攝政王且有權繼承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的王位。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都死了,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了爭奪王位開戰,到了1428年對於法國人來說這就不是王位爭奪戰了,而是民族解放戰爭。
就在這個時候,法國的傳奇人物聖女貞德出現了,次年她帶領法軍奇蹟般的獲得勝利,只不過諷刺的是查理七世稱王后法國人居然把貞德出賣給了英國人,1431年不到二十歲的貞德被英國教會判處火刑。貞德的死激起了法國的民憤,法蘭西人開始奮力抵抗英軍,1437年法軍光復巴黎,1450年庫米尼戰役英軍慘敗,法國收回曼恩和諾曼第地區。1453年卡斯蒂永戰役,英軍再次慘敗,法軍幾乎收復了之前丟失的所有土地,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大約在一個世紀以後法軍攻陷了加萊,自那以後英國失去了歐洲大陸(英國是個島國)所有的土地。三年後,也許是出於良心上的譴責,查理七世給貞德平反,1920年法國封貞德為聖女。
聖女貞德
英法百年戰爭在我看來就是一場貴族之間的權利爭鬥,百年的戰爭以及黑死病給老百姓帶來深重的苦難。有人說,戰爭進行了百年,老百姓也哭了百年,要不是這倆國家面積不大這程度快趕上五胡亂華了,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希望這種荒唐事兒不要再發生了。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圖片來自網絡,創作不易還請各位看官多多點讚關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