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2021-02-07 軍武小視窗

「金剛號」戰列艦是 日本帝國海軍最初的「巡洋戰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1號艦。按照日本海軍命名慣例,以巡洋戰列 艦命名方式, 艦名的是以 大阪府的 金剛山來命名。 金剛號建造過程中以引進英國技術和設計的目的,在英國設計、建造,日本隨後還依據隨金剛引進的設計圖自行建造了比叡、榛名、 霧島3艘和金剛號一樣的同型艦。以上四艘稱為金剛級。1912年5月18日下水,隨後4艦也經過一系列改裝成為戰列艦。 「金剛號」戰列艦經過改裝後於1931年9月完成。改裝後「金剛號」由於裝甲質量的提高,航速隨之下降。 1934年,日本取消對戰列巡洋艦,的艦種。「 金剛」號的艦上武備升級改裝後,勉強成為,中型戰列艦。「 金剛號」改裝後具體技術數據如下,標準排水量:26610噸,最大排水量31720噸,武備:8門雙聯裝356毫米/45倍口徑主炮,152毫米/50倍口徑副炮,12門雙聯裝127毫米 高射炮,和其它小口徑反空機炮諾幹。 最高時速30節。 總體火力驚人。 但全艦平均裝甲只有 160毫米到230毫米。防護力略顯不足,但「 金剛號」戰列艦是 日本當時全艦最老成員,對於一艘老艦日本人已經改裝得很極致了。

「 金剛號」戰列艦在二戰期,活躍於各個太平洋戰場,幾乎參加全部大規模海戰。1944年的太平洋戰場上,盟軍在攻克了 馬裡亞納群島和比阿克島等戰略要地後,美軍計劃下一步,反攻菲律賓。

日軍按照當前局勢,日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一套絕對具風險性的作戰計劃,當時的日軍也到了絕對背水一戰的境地, 按照當時日軍困境,如果丟失菲律賓,艦隊也無存在意義, 整個艦隊在太平洋將得不到任何補充, 也就無法作戰。 日軍總體作戰計劃如下, 小澤艦隊的航空母艦為誘餌,吸引美軍主力艦隊, 慄田 健男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包含,金剛號在內的,戰列艦編隊 ,暗度陳倉,襲擊敵人登陸艦隊,從而迫使美軍登陸菲律賓行動中失敗,而敗退。

1944年10月20號「雷伊泰灣」海戰正式打響,美軍投入兵力:17艘 航空母艦,18艘護衛航空母艦,12艘 戰列艦,24艘 巡洋艦,141艘 驅逐艦,其它艦隻、 魚雷艇、 潛艇和約1500架飛機。

而日軍兵力只有:4艘 航空母艦,9艘 戰列艦,19艘 巡洋艦,34艘 驅逐艦,約200架飛機,另有駐 菲律賓、臺灣的約500架陸基飛機提供支援。 從以上兵力來看是日軍此戰變得毫無意義,幾乎難以取勝。

1944 10月23號,日本水兵在日記中寫到: 明天就決戰了心情難以平復,我相信我帝國海軍一定戰勝敵人,我軍已經快抵達指定位置,美軍絲毫沒有動靜,這讓我在不安中,度過一個平靜的夜晚,剛才鈴木中尉說明天將率領,四架戰機組成的敢死隊員,讓第一波攻擊就讓我們取得優勢,儘管敵人多麼強大,聽到鈴木中尉這麼說我內心感到無比慚愧,一定要打贏這場戰爭,打贏了就可以回家了!

1944年10月24號 小澤航母艦隊,艦載機在攻擊美軍艦隊擊沉美軍航母一艘,但後來日軍艦載機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小澤艦隊開始撤離,美軍主力艦隊在哈爾西上將率領下全面追擊小澤艦隊。

而此時慄田最強大的「中央艦隊,正在按指定地點前進,慄田艦隊,是由五艘戰列艦: 大和號、 武藏號、長門號、 金剛號和 榛名號,加上10艘重 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此時慄田的艦隊嘗試突破 聖貝納迪諾海峽,攻擊雷伊泰灣內的登陸艦隊。

但在同一天慄田中路艦隊,隨後被美軍偵查機發現,美軍第三艦隊兩百架戰機,分批次對慄田中路艦隊進行轟炸,在美軍的飛機猛烈的攻擊下,大號戰列艦受到重創,武藏號,戰列艦被美軍飛機投下的數十顆炸彈,和17顆魚雷命中。隨後漸漸的沉沒了。慄田中路艦隊 多艦受損,隨後開始向北撤離,以逃脫美軍艦載機的轟炸範圍。

隨後損失慘重的慄田中路艦隊,又開始原路返回,慄田中將,並沒有美軍的飛機炸傻,按照日本人當時的計劃,一切都在計劃當中。 被炸是應該的。 這時第七艦隊,在「金凱德」指揮下,高高興興在組織登陸作戰。 1944年,10月25號,7 點。 日軍慄田艦隊已經到指定海域,「 金剛號」戰列艦瞭望手,大喊發現敵人登陸艦隊。 計劃成功了消息,傳到慄田中將的耳朵裡,不禁流著淚失聲大喊,全體進入一及戰備狀態,加速前進。 日軍艦隊的引擎頓時,大功率透平壓縮機和高壓油泵咆哮起來,向熊熊燃燒的鍋爐爐膛內泵入大量燃料和新鮮空氣。日軍艦隊以30節速度快速向,美軍第7登陸艦逼近。 美軍一架例行巡邏機發現日軍主力艦隊,消息馬上傳到第7艦隊「金凱瑞耳朵裡。 「金凱德」 一聽大驚失色,連忙大叫,「哈爾西」主力艦隊去那了。

7點15分 日軍軍艦全部炮手準備就緒,「大和號」 「金剛號」「長門號」「榛名號」同時開炮!當時美軍第7艦隊只有幾艘護衛航母,和幾艘驅逐艦。 「金凱德」馬上下令所有艦載機起飛,甘比爾灣號航母上的飛機就在要起飛時, 航母周邊水面冒起,紅,黃,綠,藍,各色水柱, 剛要起飛的戰機被巨大的水花衝進了海裡! 這是日軍艦隊的定位射擊,也就是下一波炮彈,將準確無疑命中美軍艦船。這時美軍驅逐艦發瘋的向日軍艦隊衝去,然後投下魚雷,「大和」號,戰列艦,一發炮彈,隨即命中炸成兩段。而美軍驅逐艦的魚雷也朝著「大和號」方向射去,大和號連忙躲閃,而在時長門號,榛名號,各有斬獲,長門號戰列艦擊沉2艘驅逐艦,榛名號」戰列艦擊沉一艘護衛艦,重創美軍一艘護衛型航母,隨後航母自沉。

而「金剛號」準確瞄準了甘比爾灣號,護衛型航空母艦,一陣齊射命中靶心,美軍『甘比爾灣號」航母在炮炸中漸漸沉沒了。 就在此刻形勢一片大號的情況下,慄田中將!卻下令全艦開始撤退,對!{親愛讀者們你沒看錯}。 慄田中將,此時還沒有從昨天被炸的陰影走出,勝利來得突然! 他這時腦子想不,一定有炸,一切都太順利了。 全艦撤退! 就這樣日軍艦隊在情勢一面好的情況下,急急忙忙的撤退了。

這時的 「金凱德」 把軍帽脫了,被一個水兵扶著,金凱德」說我們一定攔住他們,就算打到最後一個人。這時,他的副官跑了過來說:日軍被擊退, 「金凱德」大叫的說,都到這個份上還跟我開玩笑。 副官說不信你看! 「金凱德」拿過望眼鏡,看了一眼,然後又跑到艦橋在次瞭望, 然後放下望眼鏡,手抖得點燃一個香菸,說:我的上帝! 這勝利來得太突然了! 我居然除了哭泣,別的也不會!

這次戰鬥,結局讓人意外,對於這場海戰也是眾說風雲,但有一點的是日軍確實在關鍵時刻選擇放棄,離去了! 「金剛號「在返回本土的路上,在臺灣海域被美軍,潛艇海獅號,擊沉。 這也是日軍二戰以來第一艘被潛艇擊沉戰列艦。

慄田艦隊回到日本本土時,只有「大和」號還能出海戰鬥。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1944年10月20日凌晨慄田中央艦隊,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進入薩馬島海域,此時日軍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時美軍主力艦隊都去追小澤的航母艦隊了,雷伊泰灣附近,只有美軍一支,小型航母艦隊,在支援美軍登陸菲律賓戰役。
  • 雷伊泰灣大海戰(下)
    、千歲號、千代田號、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戰列艦改裝成的兩艘航空戰艦:伊勢號、日向號、三艘巡洋艦:大澱、多摩、五十鈴和八艘驅逐艦組成;瑞鶴號是最後一艘參加過珍珠港事件而倖存至此的航空母艦;日向號和伊勢號的後部炮塔被改成機庫、跑道和起飛機構。
  • 日本海軍「四大金剛」之金剛級戰列艦.難兄難弟四兄弟
    剛剛建成服役時的金剛號戰列艦,純正的英國血統1913年8月金剛號完工返回日本。日本成為繼英國、德國之後裝備戰列巡洋艦的國家。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最後一艘從國外訂購的大型主力艦。)只不過結這次相遇的是兩艘美軍戰列艦,交戰中的霧島號一時興奮:「作死」般打開探照燈,(估計打嗨了)雖然擊傷了倒黴的南達科它號戰列艦(因電力中斷誤入戰場中央,變成了炮靶,比睿號: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卻沒結想到黑夜中還有一艘美軍戰列艦(霧島號:我xx服了,LYB一個)另一艘美軍戰列艦華盛頓號
  • 二戰日本最慘戰列艦,一艘連挨兩枚原子彈,一艘自己擊沉自己
    提到日本海軍,就不得不提到他們引以為傲的戰列艦了。筆者認為在舊日本帝國海軍中最具代表性的並不是生涯短暫的大和級戰列艦,也不是一出生就自帶缺陷的扶桑級和伊勢級戰列艦,更不是帶有英國血統的金剛級戰列艦。真正能稱得上日本海軍戰列艦中的代表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長門級戰列艦。
  • 二戰日本炮灰級戰列艦「霧島」號戰列艦被擊沉原因故意暴露
    說到日本當時戰列艦,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和級戰列艦,但日軍的戰列艦也有平庸級別的戰列艦,不是很有名,比如日軍的金剛級中型戰列艦,霧島,金剛,比睿,榛名,這4艘戰艦全部是在一戰前期就下水的重型巡洋艦,後來在1928年同時期進行改裝,改裝成了戰列艦,並在1931年到1935年完工,屬於巡洋艦加重裝甲成為戰列艦,本身防護力存在一定問題,屬於改造後輕船抗大炮,當時日本資源也是有限,也只能那樣設計,畢竟從新建造一艘全新的戰列艦費時費力
  • 解密日本二戰時期兩艘突然被美軍秒殺的戰列艦,扶桑號戰列艦和山城號戰列艦
    在1930年扶桑號戰列艦,再一次進行為期三年的大改裝,這一次的改裝,日本人終於意識到這條老艦的裝甲問題,在裝甲方面進行了加強,廢止了第一煙囪,因為艦橋的增高煙囪裡的煙就會被風吹進艦橋裡,搞得烏煙瘴氣。進行三年大改的扶桑號戰列艦,在外觀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已經跟30年代產的戰艦幾乎外觀一樣。
  • 雷伊泰灣大海戰:日本海軍的噩夢,被美國海軍打成篩子
    在1944年,爆發了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在這場大海戰中,美軍和日軍一共投入了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艦船總噸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6萬噸(盟軍133萬噸,日軍73萬噸),因此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1944年10月20日,美軍麥克阿瑟率部攻打菲律賓。
  • 二戰日本炮灰級戰列艦「霧島」號戰列艦被擊沉原因居然是自己點燈
    說到日本當時戰列艦,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和級戰列艦,但日軍的戰列艦也有平庸級別的戰列艦,不是很有名,比如日軍的金剛級中型戰列艦,霧島,金剛,比睿,榛名,這4艘戰艦全部是在一戰前期就下水的重型巡洋艦,後來在1928年同時期進行改裝,改裝成了戰列艦,並在1931年到1935年完工,屬於戰列巡洋艦加重裝甲成為戰列艦,本身防護力存在一定問題,屬於改造後輕船抗大炮,當時日本資源也是有限,也只能那樣設計,畢竟從新建造一艘全新的戰列艦費時費力
  • 人類史上最大的海戰——雷伊泰灣大海戰
    而美軍方面自然也是準備充分,美軍以12艘航母、18艘護航航母、12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141艘驅逐艦,1500架飛機投入雷伊泰灣大海戰。決戰菲律賓,美日雙方惡戰即將展開。二、作戰簡要經過概述——陰差陽錯的海戰1944年10月23日,日軍的中路艦隊在慄田健男的指揮下,開始進入雷伊泰灣。剛剛抵達巴拉旺角西面的海域,就被美軍的射水魚號潛艇發現了。
  • 戰列艦——金剛 KONGO
    二戰中的「金剛」戰列艦是世界上最早裝備356毫米炮的主力艦,起初列為一等巡洋艦,1911年1月17日在英國威克斯公司動工,次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竣工,列為戰列巡洋艦,它是日本向國外採購的最後一艘主力艦。
  • 【海戰歷史講堂】擊沉「霧島」號戰列艦
    霧島是日本海軍的戰列艦,是開工時作為戰列巡洋艦建造的金剛級戰列艦的4號艦。
  • 日本金剛級戰列艦覆滅記
    演習中,日方接到美軍的通知,要求參演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艦的2號艦霧島號,11月15日負責為參演的美軍航母華盛頓號護航。為何接到這樣一個通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軍官們心裡百味雜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雪風號丨一艘最具傳奇色彩的驅逐艦
    1939年3月24日,一艘平淡無奇的驅逐艦在日本吳港下水,不同於戰列艦或者航空母艦那龐大的身軀,她顯得非常嬌小和脆弱,但不會有人知道,在此後的太平洋戰爭中,她會用自己的「超能力」獨善其身,將厄運一次次甩給日本聯合艦隊乃至整個日本海軍。她,就是日本陽炎級甲型驅逐艦第八艘,號稱「祥瑞艦」、「掃把星」的——雪風號,日本海軍唯一一艘在二戰中倖存的驅逐艦。
  • 【每周軍事】二戰史上最為壯觀的海戰—雷伊泰灣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海戰,也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這場海戰消滅了日本的海軍力量,除了陸上基地的飛機外,日本海軍幾乎已不存在了,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西村中將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三點進入蘇裡高海峽正好撞到美軍的作戰艦隊。在蘇裡高海峽海戰中扶桑號戰列艦和山城號戰列艦被擊沉,西村戰死,他的剩餘力量向西撤退。哈爾西上將接到小澤的航空母艦艦隊到達的消息後於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艦追擊,在恩加尼奧角海戰中四艘日本航空母艦被擊沉,小澤的剩餘力量逃往日本。慄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六時到達薩馬島。
  • 錫布延海海戰,「武藏」被艦載機擊沉,世界上最強大戰列艦覆滅
    1944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日本企圖用已經沒有多少艦載機可用,基本成為空殼的日軍航母機動部隊充當誘餌吸引美國海軍主力。
  • 巨獸之亡(5)——兩條魚雷震散了離開廟堂的泥塑「金剛」
    出發參加雷伊泰灣大海戰之前的長門號但是太平洋戰爭已經進行了接近三年,當初趾高氣揚志得意滿的那支聯合艦隊早已面目全非,就在剛剛結束的菲律賓海海戰中,多達25艘一線軍艦被送入海底,包括4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排水量高達30.6萬噸。
  • 又一艘二戰名艦殘骸被發現:曾「單挑」日本海軍主力艦隊
    護航航母本身就是民用船隻改建的航母,航速低下,防護薄弱,唯一的用途只是提供艦載機掩護作用,幾乎談不上什麼戰鬥力。薩馬島海戰的戰鬥情況(圖源:Wikipedia)在雷伊泰灣大海戰中,「塔菲3號」扮演的僅僅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角色。
  • 二戰唯一炮戰擊沉敵方戰列艦:美國華盛頓號戰列艦傳奇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備受期待的華盛頓號成功下水。不過,她並沒有完成艦上一些新式設備的搭載,因此,她的正式服役被拖延到了1941年的5月15日。配備9門406mm主炮,20門127mm副炮,特別是該艦裝有先進的雷達,這些「新式設備」,則使她成為了美軍歷史上第一批裝備了新式雷達的戰列艦,也為她日後幾乎無傷擊沉霧島號戰列艦打下了基礎。
  • 最後的終結——哈爾西與雷伊泰灣大海戰(上)
    當我目睹屬下的航空母艦和其他軍艦,在敵人的魚雷、炸彈攻擊下一艘艘沉入大海時,還是不禁自問:號稱世界最強大的日本海軍難道就是這樣的下場嗎?」按照日本人的習慣,喜歡將圍繞同一個作戰目標的同一個作戰計劃中的作戰行動成為同一場海戰,例如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馬裡亞納海戰;而按照美國人化繁為簡的習慣,將這場大海戰分解為錫布延海戰、蘇裡高海戰、恩加諾海戰和薩馬島海戰,不管雙方對雷伊泰灣大海戰的習慣稱謂、階段劃分存在什麼樣的差異,這場龐大的海戰都徹底決定了太平洋上美日雙方命運,同時也留下了一系列難以解開的歷史謎團,讓這場海戰中美日雙方的當事人
  • 76天造一艘航母:美軍流水線般生產的航母,打贏慘烈的太平洋戰爭
    經過辨認,這艘航母就是二戰時期美國"聖羅"號(USSStLo)航母,該艦在菲律賓戰役期間被日軍擊沉。而且該艦是整個二戰太平洋戰爭中第一艘被日本"神風特攻"機擊沉的航空母艦。在著名的雷伊泰灣海戰中,美軍除了第三艦隊和第七艦隊兩支主力艦隊及其下屬的大型艦隊航母以外,還有6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當時美軍主力艦隊分兵北上和南下,追殲當時靠近雷伊泰灣的日本聯合艦隊北部編隊和南部編隊。而由日軍慄田健男中將指揮的日本中央編隊則趁機向雷伊泰灣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