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M3D列印模型的表面處理方法

2021-02-25 3D部落

1. 3D列印表面粗糙的原因

熔融沉積式3D列印的原理是將三維模型數據切成若干層 0.05mm以上的薄片後交由 FDM3D 印表機將薄片一層一層的列印出來形成三維實體模型。正因如此,FDM3D 列印製品表面普遍存在一層一層的紋路,稱為層紋。有時需要縮短3D列印時間,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增加切片層厚的厚度,但層紋會隨著切片層厚的增加而越發明顯,這也會直接導致列印製品的表面較為粗糙。其次,在三維實體成型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擠出機存在控制誤差導致「拉絲」的情況發生,這也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了列印製品的表面粗糙度。另一方面,FDM 式 3D 列印的過程中,受 3D 印表機結構的限制,在某些層中存在著一些接縫處,各層的接縫處在成型後的實體表面會表現為小的凹坑或凸起,這也是 FDM 式 3D 列印製品表面粗糙的原因之一。最後,有些三維實體的上部截面大於下部截面,又因 FDM3D列印成型方式是由底層向頂層按順序列印,所以必須要預先列印好用於支撐具有較大截面部分的支撐模塊,同時又要保證支撐模塊在列印完畢後容易摘除,就必須要控制支撐模塊的密度不能太密且在 Z 軸方向上與需要列印的實體之間間距大於一定數值,這就導致了在摘除支撐模塊後列印製品與支撐模塊的接觸面會凹凸不平。綜上所述,熔融沉積式3D 列印製品表面不可能自然的光滑,故只有經過表面處理後,FDM 式 3D列印製品的表面才能夠變得光滑甚至達到鏡面效果。

2. 表面處理方法

以下將提出四種適用於 FDM3D列印製品的表面處理方法,分別是手工打磨加噴砂處理、化學製劑處理、噴漆處理以及上膠處理。

2.1 噴砂處理

噴砂處理是利用高速砂流的衝擊作用清理和粗化被處理 3D 列印製品表面的過程。具體過程是在一個封閉且可視的空間內,採用壓縮空氣為動力以形成高速噴射束將磨料(石英砂、金剛砂等)高速噴射到需要處理的 3D 列印製品表面,使 3D 列印製品的外表面發生變化,一般設定氣泵的氣壓為 120psi,採用 0.2 到 0.5 毫米的磨料。由於磨料對 3D 列印製品表面的衝擊和切削作用,使其表面獲得一定的清潔度和不同的粗糙程度,採用越細的磨料,表面越光滑細膩。這樣的處理還可以使 3D 列印製品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其抗疲勞性,也增加了它和後續塗層之間的附著力,有利於塗料的流平和裝飾。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快速的打磨3D列印製品,對於厚重的3D列印製品效果非常好;但是對於輕薄的 3D列印製品而言,噴砂處理容易直接損壞被處理的物件,另外,這種處理方法要求配備專業的設備,例如氣泵與噴砂箱。

2.2 化學製劑處理

針對以ABS為材料 3D列印成型的製品,可使用丙酮對其進行燻蒸處理。一般操作流程是將少量丙酮放置於一個可以密閉的容器中,再將ABS 製品放入容器中懸掛或者使用支架撐起,保證 ABS 製品不與丙酮直接接觸,然後將該容器蓋好密封並放置於加熱盤上進行加熱,待一定時間後將 ABS 製品取出晾乾即可。本方法利用丙酮的腐蝕特性和受熱汽化特性,使丙酮受熱汽化後均勻的附著於 3D 列印製品上將其表面層紋及不平整處腐蝕融化,從而形成光潔表面。此種方法的優勢是處理速度快,可得到非常均勻的鏡面效果,且保證了 3D 列印製品的原色不變。而劣勢在於,因為此種方法建立在腐蝕製品表面的基礎上,所以3D列印製品的表面若有細節特徵存在,該特徵將在丙酮燻蒸後丟失,且此種方法中的丙酮是有毒液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2.3 手工打磨加噴漆處理

對於較大件且無細小特徵的 3D 列印製品,手工打磨加上噴漆處理將會使被處理的物件具有非常漂亮的外表面特徵。一般情況下,手工打磨採用水砂紙一般此種方法的流程將分為幾個步驟,首先,採用 180 目以上的砂紙對 3D 列印製品進行手工打磨,打磨完畢後將 3D 列印製品清洗並擦乾;然後,使用填補底漆對打磨後的 3D 列印製品進行 2-3 次噴底漆處理,每次噴塗需保證塗層的均勻和較薄的噴塗厚度,每次噴塗之間間隔 5分鐘左右;等待最後一次底漆噴塗完畢且底漆硬化後,再次使用砂紙對其進行手工打磨處理,打磨完畢後將 3D 列印製品清洗並擦乾;最後對其進行噴漆處理,本次的噴漆為色彩漆,可噴任意顏色漆完成對 3D 列印製品的上色。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獲得一個非常自然非常光滑的表面且不損失任何表面特徵,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種方法需要手工打磨,所以會非常耗時,另外如果 3D 列印製品具有非常多且小的特徵,這種方法將變得很難實施。

2.4 上膠處理

此種方法是將環氧樹脂作為表面塗料直接塗抹到 3D 列印製品表面以掩蓋其表面的所有層紋以及凹坑,且由於環氧樹脂固化後具有很好的鏡面效果,這種方法可以是 3D 列印製品具有很光滑的表面。當被處理物品較大且細節簡單時,可直接使用毛刷將環氧樹脂刷在 3D 列印製品上,需要注意單層不能太厚。而當被處理物品較小且有較複雜特徵時,應使用膠水噴壺對其進行噴膠以確保單層的厚度不會太厚且不會堆積在複雜特徵處。此種方法的優勢是可以得到光澤度很好的表面,可以不改變 3D 列印製品原本的顏色,還能夠增加 3D 列印製品的強度,而缺點在於處理難度較大,且不宜進行二次處理,會放大凸點的誤差,同時也降低了 3D 列印製品原本的精度。

3. 總結

綜上所述,3D 列印製品的表面處理工藝需根據其尺寸大小、特徵複雜程度、材料特性等選擇,而且不同的處理方法需要不同的專業設備並匹配相應的技能才能夠完成。故假定在設備與人員技能都能夠滿足條件的前提下,本文依據上文對各種表面處理的分析結果提出一套 3D 列印製品表面處理的流程:首先,根據 3D 列印製品的尺寸大小與表面特徵複雜程度將其分為大尺寸簡單表面、大尺寸複雜表面、小尺寸簡單表面、小尺寸複雜表面四類,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大尺寸簡單表面,則採用手工打磨、上膠處理加噴漆處理的方法進行該物品的表面處理;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大尺寸複雜表面,則採用噴砂處理加噴漆處理的方法;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小尺寸簡單表面,則採用手工打磨加噴漆處理的方法;若 3D 列印製品具有小尺寸複雜表面,則直接採用噴膠處理的方法。(來源:砂型列印及技術支持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3dpro X3高精度3D印表機

相關焦點

  • 3D列印模型表面工藝處理方法
    尤其是在模型表面的光潔度上很多網友總是頗有微詞,那麼有沒有辦法像韓國整容一樣,把這些3D列印的粗糙模型變得光滑呢?  「打粉底」:填補溝壑變光滑  之前我們給大家展示過3D列印遺落戰鏡裡面的殺人無人機模型,在這個模型的製作過程中,就用到了填補溝壑的辦法。這種辦法說白了,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打膩子」,這在我們處理表面粗糙的木製家具、修理汽車碰撞剮蹭的時候經常使用。
  • 【3D列印】狼人模型 附:常用模型後處理技巧
    後處理好的模型:模型圖:
  • 鑄哥牌3D列印課堂又開課啦,模型後處理上篇
    初識3D印表機的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苦惱,別人列印的作品光鮮亮麗,看上去就是高大上,而自己列印的模型卻毛毛糙糙,因此就會認為3D列印無法像傳統的製造技術那樣製造出具有光滑拋光表面的零部件
  • 光固化3D列印,模型後處理之拆除支撐&打磨拋光
    光固化3D列印因為添加了支撐結構,就留下了一系列的後處理工作。此外,即使沒有支撐結構,模型表面黏黏的樹脂也需要清洗。
  • 3D列印學院 3D列印模型補土大法
    ● ● ●FDM印表機打出來的模型我就不羅嗦了,模型表面的層紋太明顯,影響模型的光潔度和美觀度
  • 天寶3D模型庫增加支持3D列印雲端處理功能
  • 栩栩如生的3D列印模型是怎麼上色的?
    3d列印模型上色,相對手辦來說是一個新產品的延升,它以手辦上色的方式為基礎而又區別於手辦上色的製作方式。對於模型上色後期處理,是需要以打磨為前提,在充分體會打磨的過程與打磨效果後,對模型材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去上色會方便很多。再次,了解模型上色製作過程和上色方式,知道在上色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所用的顏料屬性和不確定性因素,熟練技巧。精簡流程。
  • 印表機不能列印的常見處理方法
    Ž當前印表機是否已設置為暫停列印啦。方法是在「印表機」窗口中用右鍵單擊印表機圖標,在出現de下拉菜單中檢查「暫停列印」選項上是否有一小鉤,如果選中了「暫停列印」請取消該選項啦。  在「記事本」中隨便鍵入一些文字,然後單擊「文件」菜單上de「列印」啦。
  • 3D列印模型打磨拋光常用工具
    對於追求更好模型品質的人來說,對3D列印模型進行後處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後處理,首要的便是對模型進行打磨、拋光,將不屬於模型的耗材去除
  • AutoCAD批處理列印詳細圖文操作教程
    昨天在回答關於批處理列印問題時,正好截了幾個批處理列印的圖片。所以特把關於批處理列印的問題作一個較為詳細的講解,希望對想用批處理列印的朋友有所幫助。AutoCAD自身的方法,前提是你得用好布局。因為一個批處理列印對於一個dwg文件一般只能列印模型空間中的一個區域(雖然多次選擇不同的列印窗口,也可打多個區域,但明顯沒布局方便),但對於布局是沒有限制的。1.
  • 你一定不知道,陶瓷3D列印有這麼多方法!
    增材製造技術,俗稱3D列印技術,其首先將所需列印的零件建立三維模型,將模型按試驗需求進行切片並傳輸到3D印表機,以雷射燒結、光固化等技術,將陶瓷、金屬等材料由下至上逐層成型,形成三維結構。在2012年被歐巴馬在公開演講中提到3D列印技術,希望以此技術作為振興美國製造業的手段之一,從而被國內外的學者、企業家廣泛關注。
  • 3D列印後處理的「門道」
    對3D列印零部件進行後處理,是提升表面質量的有效方式。那麼,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後處理工藝的效果? 後處理技術對3D列印零部件的設計有影響嗎? 美國一家從事後處理設備研發及服務的公司 Bel Air Finishing Supply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 簡單幾招讓你告別3D列印的模型斷層煩惱
    俗話說「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疵」,這世間雖然沒有完美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儘可能的去接近完美,規避一些原本不應該出現的問題。
  • 3D列印模型打磨、上色和拼接實戰分享! | 3D列印學院
    收到列印完成好的模型還是萬分喜悅那,下面白色是讓淘寶店家列印的,花了我200多個大洋,可喜的是下面彩色的求奈何大神幫著列印,只要了22塊郵費,這讓我甚是雞凍啊!,接下來進入正題:如何處理出自己想要的模型配色呢?
  • 【3D 乾貨分享 】一文看懂3D列印對象與3D列印支撐結構
    在某些3D列印工藝中支撐結構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一方面,他們對於具有懸垂或橋梁的模型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是他們增加了材料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後處理工作,並且損壞模型的表面。因此,正確的獲得3D列印支撐結構是3D列印複雜模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模型添加支撐主要是為了防止在列印過程中材料下墜,影響模型列印的成功率。
  • 膽小勿進:超逼真的彩色3D列印醫學人體模型!
    驚到了吧?其實它是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TU)聯合其它幾家機構(包括英國國防部皇家國防醫學中心和諾丁漢女王醫療中心)和一些製造商為訓練外科醫生專門打造的人體模型,採用的技術當然是3D列印啦!由於列印用到的3D數字模型是根據對真正人體的CT掃描創建的,同時在設計上下了足夠的功夫,這具模型非常的逼真,尤其是內部的臟器,因為採用了不同屬性的矽膠,所以不但硬度各不相同,而且表面紋理十分精細。
  • 可增強3D列印塑料零件強度的新方法
    這些範圍從模型到複雜的輔助外科手術到骨骼支架和軟組織工程。除了具有生物醫學潛力外,3D列印還具有輕量化的優點,它可以列印出性能優於標準材料的細胞固體,以及生成具有高級功能的複雜、多組件對象的能力,例如柔軟的自主機器人。對於塑料材料,人們一直在努力提高所列印材料的功能。其中包括最高工作溫度的提高、彈性的提高、剛度的提高和印刷零件的響應性。特別是響應性材料可以進行四維印刷,這代表了自適應結構的新範例。
  • 【3D列印百科】關於STL格式的那些事兒
    所有的成型機都可以接收STL文件格式進行列印。簡而言之,STL文件存儲有關3D模型的信息。此格式僅描述三維對象的表面幾何,而不表示顏色,紋理或其他常見模型屬性。STL文件格式是3D列印最常用的文件格式。當與3D切片器結合使用時,它允許計算機與SLA3D印表機硬體通信。
  • DLP 3D列印技術及其應用詳解 3D列印學院
    2、市場需求市場對於3D列印的需求主要體現在高精度、高表面質量,以及產品的適應性、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等等。目前工業級別的3D列印設備由於材料成型原理的限制,存在成型件表面質量不足、尺寸精度受限等不足。DLP3D印表機可以滿足市場上對於零件表面質量更高的需求,針對DLP市場具備對應的需求為:(1)高解析度;(2)針對405nm波長性能;(3)控制成本。
  • 經驗分享FDM 3D列印精度的提升法則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FDM成型原理,FDM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的簡寫形式,即為熔融沉積成型,這項3D列印技術由美國學者Scott Crump於1988年研製成功。FDM通俗來講就是利用高溫將材料融化成液態,通過列印頭擠出後固化,最後形成立體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