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U是不是越多越好?

2021-12-29 TIFY

 正文:      

    

什麼是vCPU?

vCPU,顧名思義,是虛擬CPU。 vCPU是虛擬機的部件,創建虛擬機時,需要配置vCPU資源。因此脫離VM,談論vCPU是沒有意義的。

 

vCPU是如何調用的?

虛擬化管理系統按照時間片輪轉方式進行資源調度,當系統內的VM所需要的vCPU核大於物理CPU核數時,虛擬化管理系統首先按照時間片輪流調度一遍,然後如果還有剩餘的CPU資源,則給所需要的vCPU。例如系統配置了40個vCPU,只有20個物理核。那麼平均每個vCPU獲取一個物理核50%的資源。由於有些VM忙,有些VM空閒,虛擬化系統會在一個調度周期內,劃分出若干時間片,輪流給每個vCPU使用。忙的vCPU可以佔用整個時間片,而閒的vCPU佔用部分時間片,會提前釋放資源。這樣在一個調度周期內,對每個vCPU都調度一遍後還有空閒的時間,調度器會用這剩餘的資源去調度忙的vCPU。 這樣做的目的是兼顧公平和效率。這中調度算法舉個例子:系統有1個CPU 2.0 Ghz,兩個VM,分配1個vCPU。如果VM1 和 VM2都忙,那麼各自相當於擁有一個1.0 Ghz的CPU。如果VM1很忙,VM1隻需要 500Mhz的處理能力,那麼在VM1看來,相當於暫時獲得了 1.5Ghz的處理器。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有一座廟(一個物理機),廟裡有一些和尚(VM),每頓飯只做20碗飯(20個物理核),有的和尚吃兩碗飯 (2vCPU),有的和尚吃四碗飯(4vCPU)。如果這些和尚吃的總飯量,不超過20碗,按需分配,多出的飯,剩下。如果和尚的總需求超出了廟裡的總飯量,怎麼辦?那就把一碗飯分成若干份,均分到和尚的碗裡(vCPU)。更進一步的需求是:和尚又有不同的等級(CPU權重),均分資源方式就改進成了按照等級分廟裡的幾碗飯,主持可以分多一點,小和尚少一點。另外,有的和尚有特殊需求,只能從廟裡的某幾個碗中分飯吃(CPU 綁定CPU pin)。

上述的一些分配方法都有一個缺點,就是和尚究竟能吃多少飯,是不確定的。取決於廟裡有多少和尚、廟裡有多少碗飯,以及碗的大小。  所以VMware改進了一下,乾脆就定義了一個和尚吃幾碗,每碗飯量多少克。 這樣和尚無論到那個廟(與虛擬化環境無關),都保證能吃飽。 不過廟的管理就麻煩一些了,米飯不夠時,可能就不能招收新的和尚了(CPU資源不足,就無法創建VM了)

 

vCPU是不是越多越好?

虛擬機需要多少個vCPU呢?是不是個數越多性能越好呢?

這方面存在著很多誤區。給VM配置CPU資源的時候,要精打細算才能最大可能的利用已有資源,來滿足商業應用的需要。虛擬機性能取決於配置的合理性—確保虛擬機獲得足夠多的時鐘周期、內存空間以及IO帶寬。當配置錯誤或者計算需求增加導致虛擬機出現資源緊張狀況時,虛擬機性能及穩定性可能會受影響

有的情況下為某個VM設置過多vCPU數目,反而會造成該應能的性能下降。也造成整個系統的資源浪費。

如何合理分配vCPU資源?

了解了vCPU在虛擬化平臺裡的運行原理後,我們知道vCPU的分配並不是越多越好,分少了,VM性能不夠;分多了,也可能造成vm性能下降,那麼如何正確的分配vCPU呢?

 

手工的辦法是:

根據應用的情況先大致分一定數量的vCPU,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調節vCPU個數。比如說我們先給VM分4vCPU,如果CPU使用率一直比較高,可成倍增加到8vCPU或16vCPU,這個主要是看應用強度。

如果ESXi只跑一個VM,原則是vCPU的個數不要多於物理CPU總個數。虛擬化vCPU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夠用就好,只要CPU資源夠就可以了,不要對資源進行過度分配。 

 

除了手工的方法外,另外一個推薦就是使用VMware的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它會給出建議。

後續會再寫一篇關於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的介紹。

相關焦點

  • 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臺灣終於出了一個明白人:把民進黨送大陸受審
    自從2016年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蔡英文不斷在兩岸議題上踩紅線,挑釁大陸以及人民解放軍的耐心。
  • 平板式是不是堅持時間越長越好?
    當你練平板式的時候,身邊是不是經常會有人問你:平板支撐你能撐多久? 平板式真的撐得越久越牛逼嗎?
  • 一位退休老公安建議:這個轉的越多越好,也許會救你一命
    總的來說,一般劫匪入室搶劫,他只是求財,而且越快越好,可是如果你言語刺激或者不合作,那麼他就會用「他的方式」告訴你,現在是誰有主動權。  5、但是,如果你可以到你的陽臺,或者一切可以和外界聯繫的地方,或者聽見門口有人等等,請你拿上所有能發聲的東西,大聲呼救。一般如果強匪發現有別人知道了他的行為,會匆忙離去。
  • 相機感光元件越大越好?
    這兩大問題也是影響CMOS畫質的主因,由於早期工藝和技術的限制,在控噪對比上,全畫幅比起C畫幅的單個像素麵積更大,其接受光信號的能力越強,捕獲的光子越多,於是信噪比提高,所以在理論上畫幅越大越佔優勢。面對市場的選擇,CMOS真的很難再說「越大越好」了。
  • 是不是越貴就越「好」?
    助聽器越貴就越好嗎?我已經買了最貴的助聽器了,為什麼還是聽不清?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助聽器從原理上可以分為模擬機和數字機。某寶上一搜一大堆的兩三百塊的助聽器大都是模擬機。模擬機與數字機的區別在哪裡呢?
  • 服役時間越長,安置越好!到底是不是這樣?
    那麼服役時間越長安置就越好,這一點要如何讓體現?或許在安置的政策上要突出:1、安置的力度進一步加大軍改後,隨著軍轉幹部整體數量減少,已基本趨於穩定,待職業化正式開啟後,軍官轉業數量會更少,畢竟要保持整體隊伍穩定。轉業的總量少了,面對退休、逐月、轉業、復員等方式,新政策做了規範,不像之前想轉業或復原或自主都可以。
  • 職業軍人的待遇非常好,那是不是在軍隊工作的時間越長越好呢?
    既然軍隊的待遇或者說是職業軍人的待遇這麼高,那是不是呆在軍隊的時間越長越好呢?其實還真不是這樣。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官,基本上都很難在部隊上工作到退休,按照軍隊規定,軍官和士官在一定年限或者年齡後,如果沒有晉升到下一級,就必須退伍或轉業,比如下士3年、中士3年。如果是軍官的,比如排級30歲、連級35歲、營級40歲、團級45歲。
  • 學車的時候,練車時間越長就越好嗎?
    但其實,這是很多學員存在的一個誤區,學車到底是不是練得越久越好呢?今天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練車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按照新的學時政策,學員每天最多可以完成四個學時的練習時間。❤ 所以說對於學車的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悟性。否則,你練車時間長也是做了很多無用功! ❤往期精選:1、學車學細節,考試考心態2、當學員拿證離開駕校後……看醒了很多人3、教練每次練車只讓練3圈就換人?原因竟然是這樣...
  • 是不是膛線越多,步槍就越精準,越容易成狙?
    膛線多了是不是就會精準呢?其實子彈的精準度和膛線的多少影響不大,前文兔哥說了,膛線只是一個導軌,子彈的轉速和膛線多少沒關係,而和膛線的纏度有關係,所謂的纏度就是子彈旋轉的速度,原則上子彈旋轉的越快,飛行越平穩,越容易克服空氣阻力,精準度越高。但如果步槍的膛線纏度過大,子彈運動時間會長,出膛的初速就會將低,反而是射程近了。因此,膛線的纏度都是經過嚴格測試的理想結果。
  • 天線的增益越大越好嗎?
    而很多網友不知道dBi是什麼意思,今天鉛錘哥就來說說無線路由器dBi是什麼意思,說說這個數值的意義,以及大家常問的dBi是不是越大越好。目前,常見的無線路由器,通過查看參數可知,大多為3dBi、5dBi或7dBi,對於用戶來說,這個數值到底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呢?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通過鉛錘哥下面這張天線增益示意圖,看完就秒懂了。
  •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一個越小越好的指標
    AIC越小模型越好,通常選擇AIC最小的模型。第一句話好記,第二句話就呵呵了,小編有時候就會迷惑AIC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所以,還是要知其所以然的。 在AIC之前,我們需要知道Kullback–Leibler information或 Kullback–Leiblerdistance。
  • 印度列裝83架國產LCA戰鬥機,祝:裝備的越多越好!丨大伊萬問答
  • DPI是什麼意思 滑鼠DPI越高越好嗎?
    那麼DPI是什麼意思,DPI數值越高越好嗎?相信大家心中也會有這樣的疑問,下面小編通俗易懂的介紹下。DPI是什麼意思?DPI是英文全稱 Dots Per Inch 的縮水,意為「每英寸點數」,是一個量度單位,用於點陣數碼影像,指每一英寸長度中,取樣、可顯示或輸出點的數目。
  • 絕地求生:配件需求越多槍越好?四把裸配卻絲毫不差的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