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4月1日
今天零點微博@共青團中央
發了一串數字「81192」
看懂的人都已經哭了……
↓↓↓
一個編號:81192,
一個名字:王偉。
那些人,那些夙願!
你在何地?請返航回家!
視頻:《你在何地?請返航》,製作:青微工作室
18年了,
我們依然在呼叫你,
81192,請返航,請回家!
18年過去了,
2001年出生的孩子們可以當兵了。
他們需要記得
前輩的隱忍、疼痛與犧牲。
2001年4月1日9時07分,
一架美國E-P3軍用偵察機闖入距離
海南島東南僅104公裡的中國近海,
並惡意撞擊進行跟蹤監視的
中國海軍殲-8Ⅱ戰機(編號81192)。
中方飛機墜毀,
飛行員王偉失蹤(13天後宣布犧牲)。
9時33分,
美軍飛機降落陵水軍用機場,
機場工作人員來不及取槍,
拿起掃把木棍圍住了對方。
整整50分鐘後,
24名美軍機人員才被帶離飛機。
撞機事件剛剛過去1天,
美國海軍以「監控局勢發展」為由,
派出3艘驅逐艦進入南中國海,
位海南島附近遊弋。
而當時,
中國海軍搜救王偉的行動剛剛開始,
美偵察機機組人員還在我方的「安置」中。
▲2001年4月6,海口,EP-3E機組成員接受問訊
與此同時,中美雙方
就撞機事件展開了激烈的外交博弈,
王偉的妻子給小布希總統寫信,
要求討回公道,
得到的回覆僅僅是——
我很「難過」,隻字未提「道歉」。
4月8日,美方終於遞交了
含有「道歉」字樣的報告,
外交部請來年近八旬的英文專家裘克安,
在「apologize、sorry、regret」
等單詞中找一個「道歉」意思
最正式的單詞放在文件中。
那時軍力薄弱,
只能讓婦孺與老者尋一個「道歉」,
難怪時任外交部領導
後來在回憶錄中哀嘆——
「豈有此理」。
2001年4月12日,
24名美偵察機機組人員
乘坐包機歸國,
並受到小布希總統接見。
▲2001年4月12日,夏威夷希卡姆空軍基地,美國群眾舉起歡迎旗
兩天之後,
海軍黨委批准王偉為革命烈士。
4月24日,中央軍委授予
王偉同志「海空衛士」榮譽稱號。
大洋彼岸團聚的笑臉映襯著
國人悲憤的臉龐,
美國媒體CNN的主持人一邊哈哈大笑,
一邊拿王偉的名字開涮(WRONG WAY)。
中國政府一直堅持要求美國賠償,
但最後美國賠了34567.89元,
這樣一個帶有侮辱性的數字。
▲2001年4月26日,王偉妻子阮國琴隨軍艦赴海上祭奠丈夫
▲2001年4月14日,美國華盛頓州惠德比島基地,EP-3E上的24名機組成員與家人團聚
23天後,
美軍飛機恢復對中國近海的偵察飛行。
6月15日,
在陵水機場的美軍E-P3軍用偵察機,
開始拆卸回國。
▲2001年6月,海南陵水,EP-3E偵察機被拆解後運回美國。
有人說,
81192是中國軍隊崛起之前,
最後一次顫音,在王偉的任務日誌裡。
記錄著這樣一件事:
1999年除夕,中午11時30分,
擔負戰鬥值班的王偉奉命,
驅離抵近我領空的美軍電子偵察機,
王偉發現座艙裡的美國飛行員,
人人都戴著一頂「聖誕帽」,
輕鬆得如同度假。
正是在那一年臺海危機再度爆發,
中國駐前南聯盟使館
遭北約野蠻轟炸,
一代中國軍人感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屈辱。
王偉一定記得這些,
他一次次駕馭著殲8
與對方的先進戰機周旋,
偵察機總是利用擅長低速飛行的特點,
用左右大坡度轉彎逼迫
我方戰機「讓路」擺脫監視。
2001年4月1日9時7分,
王偉不準備再讓了,
EP-3飛機的監控視頻顯示,
王偉冒著失速的危險死死咬住了對方……
直到那悲壯的一刻發生。
▲王偉駕駛的殲-8II戰機在南海上空與美軍偵察機近距離齊飛
在王偉就讀的飛行學院
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飛行員的畢業答辯上,
最後一道壓軸題本應該最難,
但教官卻問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殲5戰機的機炮有多少發子彈?」。
飛行員不假思索就回答了:
256發(標準答案就是256發),
但教員卻嚴肅的告訴他——
是257發。
如果最後機炮子彈告罄,
而目標敵人仍然對祖國與人民有威脅,
你和你的座機就是最後一發子彈!
▲「海空衛士」王偉
這就是王偉那一代中國軍人啊。
沒有可憑依的航母,
沒有先進的戰機,
沒有協同作戰的體系,
你只能用決絕的勇敢去抗衡敵人、
去捍衛國家的主權、軍人的底線!
王偉犧牲的那一年,
某試驗訓練基地一位研究員
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當時,
他已身患膽管癌卻渾然未覺。
他一直工作到去世前的最後一刻,
老伴和醫生反覆勸他休息。
但他卻說:
「坐著休息,不能躺,躺下就起不來了。」
他在生命的最後72小時,
曾三次打電話指導科研組,
兩次召集課題組布置任務,
整理了手上所有的技術資料,
卻沒來得及給家人留下半句遺言。
他叫林俊德,
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的專家。
▲林俊德院士
王偉身處的那個年代,
中國軍人和軍工人
都有一種深深的緊迫感,
單靠GDP贏不來尊嚴。
我們要有強大的軍隊,
要有強大的國防,
要有時不我待的精神。
從那時起,一大批
被擱置被拖延的大型國防項目,
紛紛重新上馬,
從那時起,中國海軍
逐步進入「下餃子」的時代。
那一刻有多痛,
前行的身影就有多倔強。
▲今天的中國海軍
王偉犧牲8年後,
一位叫張超的23歲海軍飛行員。
分到了王偉的老部隊,
他駕駛戰機多次驅離敵方戰機,
6年後,
又主動申請加入航母艦載機部隊。
2016年4月27日,
張超因戰機故障壯烈犧牲,
在戰機失控後的4.4秒內,
他一直奮力前推操縱杆,
試圖下壓機頭,保住戰機!
▲張超烈士
今年3月12日,
任永濤、粘金鑫兩名海軍飛行員,
在訓練時飛機出現故障,
為避免地面群眾傷亡,
兩名飛行員放棄跳傘逃生機會,
壯烈犧牲。
那幾秒間的決絕,
是中國軍人從未流失的血性。
▲81192最後畫面
「呼叫81192,這裡是553,
我奉命接替你機執行巡航任務,
請返航!」
「81192收到!
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
……
再過二十多天,
是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
海軍將在青島舉行國際艦隊檢閱,
18年了,81192要返航了。
18年前的那個4月,
中國海軍
出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艦機編隊,
包括戰機115架次、艦船113艘次,
10萬軍民參與搜救,
然而,
沒有搜尋到王偉和他的81192。
今年,
如果看到這規模空前的國際閱艦式,
也許他會返航回家,
一起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吧。
當一條鯨魚在海洋中死去的時候,
龐大的身軀會慢慢沉入海底,
創造出一種完整的生態系統,
可以維持上百種無脊椎生物生存,
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成為孤獨海洋裡最溫暖的「綠洲」。
生物學家賦予
這個死亡過程悲壯的名字「鯨落」。
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
無數的英雄用無數的「鯨落」,
滋養著這支軍隊的靈魂,
讓他們在最困苦最瘦弱最隱忍的時候,
依然堅硬如石。
紀念「81192」,
紀念我們曾走過的漫漫長路,
紀念那少年般的倔強與衝動,
當我們實力遠遠不如對手的時候,
我們的前輩都沒有選擇放棄奮鬥。
今天,
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前行呢!
為了這片美麗的中國海。
每年4月1日不變的口令
編 輯 | 程 楨
審 核 | 呂 菁
來 源 | 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