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的概念已經日趨成熟,但是在成熟化工業化方面還遭受了很大的掣肘。傳統的3D列印為了列印大型物體需要是用更大的零件,但是換用更大的零件則必然犧牲速度、產率和解析度。這種量度和精度的矛盾問題成為3D列印工業化發展的門檻。視頻 | 經加速處理,視頻時長 52 秒的大尺寸 3D 列印過程(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學的Chad Mirkin和George B. Rathmann教授介紹:「如果我們能夠在
不受材料原料和尺寸限制的情況下進行快速大量列印,我們將徹底改變製造方式。HARP準備做到這一點。」
HARP(high-area rapid printing)技術是
基於0.2平方米,高度為4米的印表機床,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列印約半米高的零件。這是3D列印領域的創造性技術革新。這意味著它可以一次列印單個大型零件或者多個小型零件。基於這項技術,Chad Mirkin等人也創辦了名為AZUL3D的公司。Chad Mirkin教授預計這種全新的3D列印技術將於
18個月後投入市場。若這項技術成功,則是對於傳統的生產方式一次偉大的革新——
沒有模板,無需零件,完完全全的按需生產。HARP是通過垂直列印的方法,用紫外線固化樹脂。這個技術可以列印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陶瓷零件。此外,Mirkin等人使用
「液態特氟龍」(Teflon,聚四氟乙烯)在界面上循環冷卻降低界面的熱量,從而大大提高了列印速度。這篇文章以Rapid, large-volume, thermally controlled 3D printing using a mobile liquid interface為題發表在《
Science》雜誌上。圖1. 有望連續列印的流動界面剖面圖。A. HARP列印方法示意圖;B. 不同流蘇條件下列印不見的列印速度分布;C. 列印零件滑移邊界剖面圖。
當前限制3D列印速度的主要因素時高速列印時會在埠產生大量的熱量(有的時候超過180℃)。這不僅會影響3D印表機的使用壽命,還會影響列印零件。速度越快,印表機產生的熱量就越大。Walker說:「當這些印表機高速運行時,樹脂的聚合會產生大量的熱量。」 「他們沒有辦法消散它。」西北大學的教授通過
「液態特氟龍」避免了這個問題。HARP通過窗口投射光線以固化垂直移動板上的樹脂。循環冷卻的液體聚四氟乙烯在埠上流動帶走多餘的熱量。「我們的技術像其他技術一樣產生熱量,」Mirkin教授說,「但是我們有一個可以散熱的界面。」Hedrick補充說:「液體粘附性差,可以防止循環冷卻液體粘附到印表機本身。」 這種方法將印表機的
列印速度提高了上百倍。圖2. 3D列印部件(硬聚氨基甲酸酯樹脂)紅外熱成像圖。A 固定式列印界面 B 流動式列印界面 C 循環冷卻的流動列印界面。
圖3. 可工業化生產的材料和液體 A 3D列印的具有各向同性力學性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樹脂狗骨狀材料,其性能可與工業澆築相媲美;B HARP可實現高解析度和精細化列印 C 在列印成果和它的CAD設計文件顯示的體積相關性為93%。藍色和紫色部分分別代表列印物體和其CAD模型。D 掃描列印3 mm厚的骨狀材料時垂直於列印面的移送軌跡。E 對輪廓測量數據的分析。F 列印不同尺寸的狗骨狀材料時,最大拉應力基本保持不變。圖4. A 一個堅固的,可加工的多孔聚氨酯丙烯酸酯零件。傳統的非連續逐層列印技術通常在列印垂直方向上的孔狀結構時出現分層和斷裂。B處理後的碳化矽陶瓷列印結構。C和D 一種列印的丁二烯橡膠結構分別在自然條件和受力時的照片。E 聚丁二烯橡膠壓縮後恢復原裝。F ~1.2 m硬聚氨脂丙烯酸酯印刷時間不到3小時。當前工業製造使用的製造方法過程繁瑣,通常需要預先設計的模具再進行組裝填充。這些模具昂貴,難以重複利用且佔地面積大。儘管3D列印正從實驗室過渡到工業領域,但目前3D印表機的尺寸和速度將其限制於小批量生產。HARP是第一臺可以處理大批量的大零件和小零件的印表機。Mirkin說:「當您可以快速,大尺寸列印時,它確實可以改變傳統的製造方式。」 「使用HARP,
您無需模具也無需任何零件的倉庫,就可以建造任何想要的東西。您可以按需列印任何您可以想像的東西。」 HARP一旦成熟化使用,將是一次偉大的工業技術革新。3. 創新的循環液體,耗散熱量,從而突破了傳統立體光刻3D列印的限制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3/360https://news.northwestern.edu/stories/2019/10/biggest-fastest-3d-printer-is-future-of-manufacturing/&fj=1
---納米纖維素找北方世紀---
---測試找易科學---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polymer-xiang,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邀請您加入學術圈、企業界、碩博聯盟、北美、歐洲、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同時可以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獲取群目錄。
添加 小編 微信(務必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
邀請您入討論群
( 微信二維碼 掃碼添加)
我們的QQ交流群:451749996(務必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