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人為何還是選擇了塔利班?真相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2022-01-03 北美留學生日報

塔利班又回來了。

 

美軍一撤,他們扶植了20年的阿富汗政府軍立刻如鳥獸散。

 

無數新聞工作者發現,平時可以跑得很快,但現在,連他們的報導發出來的速度,都跟不上塔利班推進的速度。

 

8月6日,塔利班佔領阿富汗第一個省會,8月15日,就圍住了首都喀布爾,開始和政府進行權力交接談判。

 

沒有任何抵抗,總統逃了,首都被塔利班佔領。65.23萬平方公裡的阿富汗,不到十天全部淪陷。

 

許多媒體想不明白了:這個炸毀大佛、摧毀學校、要求女性全部穿罩袍的政權,根本就是反人類的,為什麼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

 

塔利班的推進速度,哪怕遇到最輕微的抵抗,都不可能這麼快。

 

阿富汗老百姓面對塔利班,真的很像中國人在書上看到過的一個詞: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如果塔利班背後有大國角力還好說。問題是:並沒有!

 

這塊被戰火反覆蹂躪,又在美國巨額軍力和美元下好容易維持了二十年的土地,幾乎是外國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那麼問題來了——阿富汗的老百姓,到底是怎麼想的?

 

如果多看看阿富汗的過去與現在,就會發現,和我們大多數人震驚、嘆息的態度相反。

 

塔利班這種組織,說不定還真是「阿富汗人民的選擇」。

 


01



2021年了,阿富汗的人均GDP是500美元,連軍人都有90%是文盲。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鴉片戰爭前的中國,GDP大概也有人均600美元。

 

同樣是沒點亮科技樹的農業國家,阿富汗到現在,還沒趕上積貧積弱的晚清。

 

阿富汗這個國家,從一開始,抓到的就是一把爛牌。

 

它是一個完全被山地覆蓋的內陸國家,周圍是一圈鄰國: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跟中國其實只有茫茫雪原上的一個山谷接壤。


作為中亞和南亞之間的戰略要地,阿富汗不可避免地被捲入戰火。阿富汗一開始就是英國和俄國的角力場,先後打過幾場戰爭,首都毀於一旦。

 

然而,兩個國家先後不約而同地做出一個決定:

 

不要佔領這個國家,留著它作為一個緩衝國,足矣。

 

為什麼兩大列強如此一致,就是因為:這個國家實在太難統治了。還不如留著它,給競爭對手一塊絆腳石。

 

山地割裂了這個國家。

 

不同族群、不同的教派聚居在山間的峽谷地帶,交往非常困難,各部族之間想要互通有無,跟西天取經一樣難。


何況它們之間還有深深的矛盾,動不動就你死我活。

 

在比較政治學的研究中,許多學者會把國家是否多山作為一個變量:山地意味著交通困難,再強大的政府也很難有效管理。無數的峽谷和山洞,也給叛軍提供了絕佳的藏身之地。

 

因此,阿富汗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大一統的中央政府。

 

唐僧經過阿富汗的時候,親眼看到了後來被塔利班炸毀的巴米揚大佛。可是直到1747年也就是中國的乾隆年間,阿富汗王國建立,這片土地才終於有了一個國家的雛形。

 

這時候,中國幾千年的中央專制政權已經沒剩多少壽命。而阿富汗在這條路上還剛剛起步。

 

又過了整整一百八十年,到1927年,阿富汗才第一次發行全國性的貨幣。

 

所以,阿富汗居然憑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躲過了兩場世界大戰。

 


02



二戰之後,阿富汗有過繁榮而穩定的幾十年。


那時候,喀布爾有不少高樓,西化的白領在喝咖啡,街上的小姐姐都穿著短裙。


 

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這個國家十年間有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難民逃到國外。直到現在,這場戰爭留下的陰影,仍然籠罩這個國家。

 

隨便一個牧羊人都可能是AK47和毒刺飛彈的操作高手。

 

1989年蘇聯走了,1994年,被美國扶植起來對付蘇聯的塔利班來了,2001年,美國又因為塔利班收容賓·拉登,派出飛機對阿富汗的山洞投擲炸彈……

 

現在的阿富汗政府,是美國驅逐塔利班之後,扶植起來的民主政府。但在這樣一個沒有工業、到處都是文盲的前現代國家,談三權分立顯得有點可笑。

 

政府的基層治理能力極差,到處都是低效和腐敗。

 

在阿富汗,所有服務業從業者,包括開業的店主,街道商販,出租汽車司機,大巴司機和替人扛行李的苦役,都必須支付「行業費」,其實就是一筆稅款。

 

可是,這些收費的絕大部分並沒有流入國庫,都被層層貪汙掉了。

 

有權力的公職人員中飽私囊,基層公職人員拿不到太多工資,只能靠貪汙和索賄養家餬口。

 

由於連年戰亂,再加上許多人用假證件出售國有土地,阿富汗幾乎所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是存在爭議的,想買地就得打官司。

 

阿富汗的法院大門不知道朝哪兒開,但肯定是有理無錢莫進來。法官不認文件,只認錢。

 

首都喀布爾稍微「文明」一點,向法官行賄需要找中介人,而在地方省份,直接拿著現金找法官就行了。

 

在喀布爾,行賄用美元;南部省份通用巴基斯坦的盧比,阿富汗本國的紙幣沒有任何信用。

 

不愧是首都,果然是首善之區。


在這種地方,你跟老百姓去說「I have a dream」,他是聽不懂的,他們只懂「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

 

塔利班扮演的,正是替天行道的「闖王」角色。

 

「塔利班」的意思是「學生們」,這些原教旨主義的極端分子,就是阿富汗難民營宗教學校的學生。

 

在無休無止的政變和內戰中,少年們在難民營裡接受教育,那裡唯一的老師就是宗教人士,唯一的課本就是《古蘭經》。

 

1994年,抗蘇老兵奧馬爾帶著塔利班C位出道。

 

有一天當地軍閥搶走了幾個女學生,奧馬爾聽說這件事後,帶著手下,扛上槍就打了過去,把女學生解救回來了。

 

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農民心中的樸素正義感。

 

塔利班打著消除軍閥、懲治腐敗的旗號,飛速崛起。直到今天,這些口號在阿富汗還十分具有影響力。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就是替天行道、維護正義的真主使者。

 

雖然這些人要求男人留大鬍子,女人全身包裹在罩袍裡,不讓女性上學,偷東西直接剁手,但讓阿富汗農村的老百姓接受這一套,他們並不會太過抗拒。

畢竟千百年來,他們也就是按照這一套規矩生活的。只不過現在執行得更嚴酷一點兒。

 

然而,塔利班只會建立一個想像中純正的伊斯蘭教國家,並不會搞經濟。他們當政的五六年裡,阿富汗陷入了極度貧困。


而且,他們同樣搞不定各地的部族勢力、教派紛爭、長老和軍閥。

 

2001年,美國趕走塔利班之後,這個組織並沒有消失,而是蟄伏在那些政府管不到的山溝裡,慢慢地滿血復活,並發展壯大。

 

現在,美國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又回來了。

 

二十年,阿富汗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03

 


曾經,阿富汗這個國家在中國的存在感不低。

 

2001年,塔利班倒臺後,阿富汗人看到了重建世俗化政府的希望。許多知識分子紛紛回到國內,希望在美國人的支持下建立新政府。

 

現在逃到塔吉克斯坦的總統加尼,就是那時候回國的。

 

他當時正在世界銀行工作,一聽說塔利班撤退的消息,連工資都沒領,就辭了職,回到祖國。

 

加尼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碩士。90年代蘇聯解體後,他在俄羅斯參與過一些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還來過中國考察和指導。

 

2003年,加尼擔任阿富汗財政部長,主持阿富汗的經濟重建工作,整頓了腐敗的阿富汗海關,被稱為亞洲最好的財政部長。

 

2014年,他被選為阿富汗總統。

 

一些文化界的精英也回到國內,試圖重建這個幾乎被摧毀的國家。

 

從小生活在伊朗的女導演薩赫拉·卡裡米回到了故鄉,拿著攝像機,開始記錄那些阿富汗女性的故事。

 

2009年,卡裡米拍攝了紀錄片《方向盤背後的阿富汗女人》,記錄阿富汗第一位女司機的故事。

 

從塔利班倒臺開始,女性重新獲得了工作的權利,這位女司機開計程車,每天賺10-20美元,養活家裡的15個親人。

 

為了搭載乘客進入塔利班佔領區,女司機在車上放了一把步槍。

 

卡裡米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多次受到層層阻撓,乃至塔利班的死亡威脅。這部電影的素材量只有100小時,她卻拍了三年。

 

2015年8月,中國旅行探險家張昕宇、梁紅夫婦到達阿富汗,帶著《侶行》攝製組採訪了卡裡米。

 

卡裡米的辦公室掛著奧黛麗·赫本的照片,儘管隨時遭到塔利班和其他極端保守勢力的恐嚇,但她表現得十分樂觀。

 

張昕宇對她說,你是我們在阿富汗見到的最快樂的女人。

 

卡裡米說了一句讓這對中國夫妻永遠不會忘記的話:

 

我得快樂,才能在這樣的國家活著啊。

 

那時,阿富汗還有一點希望。然而現在,事實給了所有人一記耳光。

 

經濟學、文學和電影,改變不了近4000萬人口的,貧窮落後的阿富汗。


 

加尼總統上臺之後,他金燦燦的人設很快就繃不住了。

 

民眾發現,他名下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企業,這個家族企業從事運輸等業務,專門為阿富汗政府提供服務,由他的侄子擔任總裁。

 

從70年代到現在,阿富汗把各種政體試了一遍,從君主立憲到軍人執政,從極左專制到民選政府,統統無效。


這塊土地頑固地拒絕現代化。


各派精英輪流登場,但唯有政府的腐敗和民眾的貧困愚昧沒變。

 

這次塔利班捲土重來,卡米拉導演發了一篇字字泣血的公開信,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她充滿了痛苦與恐懼,擔心塔利班上臺後,近二十年的建設成果化為烏有,女性再次被禁錮在家庭裡,失去學習和工作的機會,阿富汗再次變得一片死寂。

 

這二十年裡,美國扶植起來的,是一個虛弱無力的傀儡政權。

 

過去的十年裡,美國給阿富汗投入了1200億美元的援助,大城市裡建立起了交通、電力、電信設施,喀布爾的4G信號很好,然而農村依然凋敝。

 

阿富汗至今沒有像樣的工業。由於恐怖襲擊頻發,旅遊業和服務業也不可能發展起來。

 

現在的產業支柱仍然是農業,然而農村多數人沒有耕地與農具,任何一口能抽水的機井都是奢侈品。

 

農民只能選擇一種來錢快的作物,就是罌粟。阿富汗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鴉片出產地。

 

一位美國女兵回憶:

 

無論是軍隊還是慈善組織,所有人都拿罌粟束手無策。

 

如果放任不管,塔利班遊擊隊會拿走農民種罌粟換來的錢,去買武器。但如果燒掉罌粟,農民就會加入塔利班。

 

有人試過給農民化肥去種糧食,但農民只會把化肥賣給塔利班做炸彈。

 

對這些生活在極度貧困中的農民來說,他們不理解民主是什麼,無法與城裡的知識分子共情,也無法接受西方人扶植起來的這個腐敗政府。

 

城市裡建立起了「文明」的政府,在搞選舉;老百姓依然過著和一千年前同樣貧苦的日子,依然被腐敗的基層官員欺壓,穿著軍裝的美國大兵在阿富汗晃來晃去。

 

這樣的日子讓他們越來越愚昧,越來越暴戾。

 

而美國扶植起來的不靠譜的政府和腐敗的地方官員,讓他們更加仇恨西方,擁抱塔利班。

 

好歹,這些人有信仰,生活樸素,不說空話。

 


04


 

一直以來,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文明的墳場。

 

因為它特殊的地形條件,這個國家充滿了貧瘠和匱乏,先天不足,沒有什麼利益可言。

 

但它的地理位置,給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使它成為了大國博弈的焦點。

阿富汗位於西亞、南亞、中亞交匯處,像一個十字路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根據傳統的地緣政治學理論,誰控制了阿富汗,誰就控制了歐亞大陸,進而控制世界。

 

想過控制阿富汗的國家有三個: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的蘇聯和21世紀的美國,他們稱霸歐亞大陸的雄心壯志,先後被埋在了這片「墳場」裡。

 

現在,美國終於看明白了,繼續在阿富汗駐軍,就是燒納稅人的錢,去填一個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的無底洞。

 

阿富汗依舊是一個部族林立的叢林社會,很難凝聚共識,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廣大的山區,機槍和炸彈說了算。各個部族的武器越來越先進,社會卻越來越倒退,漸漸回到蠻荒的部族時代。

 

僅有的幾個大城市如同孤島,同樣經受著動蕩、戰亂與貧窮,三天兩頭有槍擊案和炸彈襲擊,一顆炸彈就可以摧毀所有的財產,奪走一家人的生命。

 

四十年來,城市裡的居民一直在用腳投票,想方設法離開這個國家。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德勒·胡賽尼是逃離阿富汗的第一代知識分子,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在巴黎做外交官的父親匆忙帶全家逃往美國。

 

搞外交的父親去工廠流水線打工,當過小學校長的母親在餐廳裡當女招待,胡賽尼像所有新移民的孩子一樣,為了穩定的收入去學醫。

 

200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追風箏的人》,講述阿富汗人逃離家園的故事,隨後成了現象級暢銷書作家。

 

能看到胡賽尼作品的阿富汗人,對他相當不滿意:他在安全的美國,消費著阿富汗人的苦難,販賣阿富汗人的痛苦謀利。

 

然而,罵歸罵,這些罵他的阿富汗人,還是在努力逃出去。

 

這些年,喀布爾街頭最多的是英語培訓班,有點積蓄的家庭都會送孩子去學英語,即使沒法去美國,至少可以去相對穩定的巴基斯坦。

 

大家已經想明白了,接觸了現代文明的人,想保住命、過上好日子,最好一走了之,剩下的人,就在這片沒有希望的土地上繼續待著吧。

 

那麼,阿富汗的未來該怎麼辦呢?

 

恐怕還是得一步一步走,補上一個必不可少的歷史發展進程。

 

也許塔利班會吸取教訓,變得逐步文明起來;也許塔利班最終仍然會被推翻,但最重要的是,阿富汗人需要意識到:

 

一個民族的命運,只有自己才能拯救。

 

簡單地說,阿富汗人需要意識到與世界和解的必要性,等外部的通信和交通技術逐漸提高,逐步改變大多數阿富汗人的內在思維,加入世界政治經濟體系,讓國家現代化。

 

就像那些後發的國家一樣。

 

這條路,有的國家走了上百年。而阿富汗要走多久,能不能走,還都是未知數。

 

對那些阿富汗學者、導演、作家來說,也許在他們有生之年,阿富汗都無法變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

 


這一兩天,網上流傳著許多視頻:喀布爾的機場裡,擠滿了想要離開的人,人們不顧一切地想衝上飛機


在一架飛機的機艙裡,密密麻麻擠滿了成百上千人。


有人抱著美軍運輸機的起落架一同起飛,結果從空中墜落身亡。

……

阿富汗的現狀令人感到無奈,但也是殘酷的現實。


人類的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先有後,有快有慢,還不時倒退兩下。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阿富汗人祈禱。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今天感嘆的:

 

無論離開還是留下的,被捲入時代洪流的平民,能活下來就是幸運。

 

只要活下來,在這片歷經苦難的土地上,也許總有一線渺茫的希望,值得人們去期待。

相關焦點

  • 阿富汗戰爭真相竟是這樣……美國人都被政府騙了?
    《華盛頓郵報》近日拋出重磅「炸彈」,該報獨家曝光的文件稱:美國政府蓄意誤導公眾,隱瞞阿富汗戰爭實情,篡改數據,描繪出遠比現實「更美好」的前景。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誓言要找出「9•11」事件「真兇」,發動阿富汗戰爭。18年過去了,這場被稱為「值得打」的戰爭,究竟真相如何?
  • 阿富汗戰爭打了18年,花了上萬億美元,美國為何還是剿滅不了塔利班?
    雙方同意外國軍隊要全部撤離阿富汗,而塔利班則承諾阿富汗不會成為恐怖組織攻擊美國的平臺。撤軍的說法不禁讓人想起了越戰。畢竟不同於平靜了的伊拉克,塔利班目前不僅頻頻發動襲擊還控制了阿富汗一半國土。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巴基斯坦、沙特與阿聯紛紛斷絕與塔利班的外交關係。得到美軍支援的北方聯盟則發起了大規模進攻。大部分為輕武器而且後勤有缺陷的塔利班武裝,面對火力佔據絕對優勢的美軍,無論是正面作戰還是防守城市都無勝算。
  • 巴基斯坦是不是阿富汗塔利班的好朋友?
    從塔利班收復失地到成立新政府,僅僅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可見其想要重建阿富汗的決心。從8月15日晚,準備與阿富汗政府商討「和平移交權力」的塔利班談判代表進入喀布爾總統辦公室,象徵著其政權垮臺20年後,將重新坐上阿富汗最高權力的寶座。巴基斯坦是阿富汗的鄰國。複雜的印巴、巴美關係,讓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塔利班的來往充滿曲折。
  • 抗日戰爭比你想像更殘酷
    抗日戰爭是一個準工業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全面碾壓的戰爭——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描述的含義,好吧,我們就以一個戰役為麻雀,給大家剖析一下其中血淋淋殘酷的現實。PS:我們運營的備用號 行研資本(ID:report18)為很多老朋友提供了另一處空間,歡迎大家同時關注!
  • 再議,美國到底為何撤離阿富汗呢?
    對於大國來說,更是如此,因為要所謂保護自己的顏面和大國的臉面,所以很多時候,那是故意隱瞞真相,最典型美國就是這個方面最擅長的。美國撤離阿富汗的動機,很值得懷疑,那麼美國到底為何撤離阿富汗呢?真實原因現在才浮出水面。拜氏上臺後,其實可以看到其做的最大的決定就是從阿富汗撤軍,整個從決定到行動非常迅速。而且快速撤出軍隊,轉移美國的人員和財產。
  • 阿富汗與塔利班,20部戰爭電影大解密!
    戰爭讓萍水相逢的人成為夥伴。三名記者與一名塔利班武裝分子建立了一種「靠不住」的友誼。在這四個人當中,有兩名來自印度的記者,9.11之後來到阿富汗,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結識了一位塔利班武裝分子,還有一名來自美國的攝影女記者。2001年 9.11後的一周裡,這四個人結成的同盟在一起生活了48小時。在導演從三名記者的角度扭曲地看待阿富汗戰爭帶來的後果。
  • 阿富汗事件多角度科普!5部電影帶你了解塔利班的「前世今生」
    這也是為何阿富汗人民在塔利班重新掌權後,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儘快逃離故土。「哪裡有破壞,哪裡就有美國」,阿富汗一夜變天,美國受到世界各國的譴責。塔利班攻入喀布爾的當天,很多人在白宮門口進行抗議,聲稱「美國背叛了我們」。美國和北約軍隊今年5月開始倉促從阿富汗撤軍,給當地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黑洞」,這才導致局勢迅速變化。
  • 【阿富汗研究】張杰:阿富汗局勢發展中的塔利班因素
    儘管曼蘇爾生前曾呼籲塔利班應維護團結,但雙方各自領導的武裝力量還是在查布爾省和赫爾曼德省發生了交火,削弱了塔利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第二,「伊斯蘭國」對阿富汗的影響正在增強,蠶食塔利班的勢力範圍。阿富汗脆弱的政治環境為「伊斯蘭國」向阿富汗滲透提供了機遇。
  • 抗日戰爭遠比你想像更殘酷
    抗日戰爭是一個準工業國家對一個農業國家全面碾壓的戰爭——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描述的含義,好吧,我們就以一個戰役為麻雀,給大家剖析一下其中血淋淋殘酷的現實。因為彭德懷的堅持,劉伯承與陳賡沒有辦法,只能繼續組織部隊進攻,為了拿下關家堖,彭德懷甚至把八路軍總部直轄的特務團都拉出來參加戰鬥,最後又打了一天一夜,還是無法全殲岡崎大隊。11月1日,日軍1500多人的增援部隊,在1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逼近關家堖。八路軍無奈只能撤軍。
  • 阿富汗塔利班竟能組建「美式裝備」特種部隊
    從歷史上到現在,不論是千把人就打得大清鹹豐「北狩」的大英帝國,還是後來令整個歐洲戰慄的蘇聯居然都在阿富汗把自己玩死了,連當今籃星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帝也被弄得一身騷。縱使你是武裝到牙齒,精銳到極致的高科技軍隊,但那又能怎樣,「你們有戰斧,我們有頭顱」,你有高尖端的武器又如何,對方連鞋都沒有,你願意拿幾百萬的飛彈炸幾百塊的窩棚也沒辦法。
  • 塔利班給阿富汗帶去了什麼,幸福嗎?
    這張截圖是從阿富汗拍的實景,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說明了什麼?塔利班不想要自由氛圍。 第二個:向集會抗議人群開槍,造成數人死亡。 俄羅斯的報導。 據俄羅斯報導說,8月16日,也就是塔利班奪權後的第二天,士兵朝集會人群開槍,數人死傷。
  • 一位阿富汗婦女的前半生,揭曉了塔利班大勝的謎底(完)
    大多數人都說,會回家繼續種地,或者繼續接受宗教教育。我是從伊拉克坐飛機來到阿富汗的,年輕的塔利班軍官哈米德(Hamid)對此很感興趣。他夢想著有一天去看巴比倫的遺址,並問我:「你覺得,等這一切都結束後,他們會給我(一個塔利班軍官)發籤證嗎?」
  • 中國是否打算承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外交部回應!
  • 為何說伊朗是阿富汗戰爭的最大贏家呢?
    尤其是阿富汗戰爭來說,就是如此。現在對於阿富汗戰爭,普遍的評價就是美國的失敗和中俄的勝利。但是其實伊朗才是阿富汗戰爭最大贏家,為何這麼說呢?你可能想不到。從阿富汗戰爭爆發後開始,伊朗一直是比較低調的。雖然伊朗不斷抗議美國打阿富汗,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針對伊朗的,但是基本上沒有實質的動作。但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卻早就在阿富汗開始布局。
  • 美軍為何撤離阿富汗?
    2020 年 2 月 29 日,美國特使和塔利班在卡達爾首都多哈籤訂撤軍時間表。18 個月之內,全體美軍一萬多人會撤出阿富汗。此次協議沒有美軍支持的阿富汗政府代表參與。圖片來自紐約時報。2020 年 2 月 29 日美國特使和塔利班領導人在卡達首都多哈籤訂停火撤軍協議。
  • 911真相:美國撤軍阿富汗最大的秘密
    早在1975年,小布希就來過中國,彼時,中國還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有首歐美小清新情歌,還以此為素材,名字叫《Nine Million Bicycle》(九百萬輛自行車),開頭唱道,北京有900萬輛自行車,這是個事實,就像我會愛你直到死去。
  • 阿富汗總統拒絕釋放塔利班囚犯:美國人無權越俎代庖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月29日下午,美國政府與阿富汗塔利班在卡達首都多哈籤署和平協議。根據協議,美軍將分階段撤離阿富汗,塔利班承諾不充當恐怖分子的庇護所。這份協議的籤署標誌著持續18年之久的阿富汗戰爭即將結束。
  • 出逃的阿富汗前總統為何這麼有錢
    加尼表示,為了防止阿富汗發生進一步的暴力事件,他選擇了離開。如果加尼攜帶大量現金逃離喀布爾確有其事,將為阿富汗版本的「西貢時刻」添上新的戲劇化色彩。儘管現在關注者們的目光多已轉向勝利的塔利班一方,但是,梳理一下加尼何以走到「倉皇辭廟日」的這一幕,能夠加深我們對阿富汗治理困境的了解。
  • 美國為何下定決心撤軍阿富汗,即便知道會發生什麼?為此美國將付出什麼代價?
    而這一行動,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國都在塔利班武裝力量掌控喀布爾之前已在緊急落實,它們有的直接派出軍機從喀布爾(阿富汗首都)撤離受威脅的本國工作人員。比如德國聯邦國防部發言人周一(8月16日)表示,數架載有德國士兵的A400M運輸機一早已從位於翁斯託夫(Wunstorf)的下薩克森州空軍基地起飛。該運輸機可搭載約150名乘客,並具有防止飛彈等攻擊的特殊保護能力。
  • 美國為何從阿富汗撤軍呢?跟蘇聯有關
    所以蘇聯解體後,美國接連發動了好幾場戰爭,包括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而基本上不打勝,都不可能撤軍的。但是為何現在美國非要從阿富汗撤軍呢?總統說這跟蘇聯有關。2001年因為反恐戰爭的開始,美國第一戰就對阿富汗下手。因為當時美國人認為阿富汗的塔利班藏匿了賓拉登,參與了對美國的恐怖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