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戰對於速度和準確度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而航空技術在1950年代以後進入了一個爆發期,這一時間段內,催使噴氣式戰鬥機進化的不止這個世界最優秀的年輕人們的血與汗,還有飛速發展的技術,與人們對空戰勝利無窮的想像力。而這個階段之後,也正是《皇牌空戰》系列遊戲裡登場的諸多經典機型們出現的年代。
註:為方便閱讀,本文中仍採用傳統的四代式劃分法。
一代機的交火發生在許多地方,朝鮮半島的北部、印巴紛爭的焦點、中國東南沿海的摩擦和輪戰、早期中東戰爭阿以之間的搏殺中,第一代戰鬥機一直在用槍炮交火著。第一代戰鬥機的飛行速度超過一千公裡每小時,然而距離穩定突破音速依然有一定的距離。
即使如此,有許多一代機飛行員在空戰中聲稱自己達到了音速。其中就包括巴基斯坦王牌飛行員阿拉姆(M.M.Alam),在一次與印度空軍英制「獵人」噴氣式戰鬥機的交手中,阿拉姆提到他在俯衝中突破了音速。通過這次突破音速的俯衝,阿拉姆迅速開火併擊落了四架印度空軍的「獵人」,成為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在噴氣機空戰時代一天之內成為王牌飛行員(擊落五架敵機)的人。
一代機即使通過俯衝突破音速,也會進入非常不穩定的狀態
能在此時穩定飛機狀態並擊落大量敵機,阿拉姆不愧是載入巴基斯坦空軍史冊的王牌
幾乎所有的航空人都意識到,噴氣式戰鬥機飛行速度穩定超過音速幾乎是必然的,具體型號的出現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而已。1947年10月14日,美國王牌飛行員、功勳試飛員查爾斯·耶格爾(12.5次擊落敵機)駕駛試驗飛機X-1,在13000米的高度上加速,並突破了音速。從此太空飛行器進入了超音速時代。
貝爾X-1初號機,1947年10月14日當天,X-1的速度達到1.06馬赫,即音速的1.06倍
上世紀中葉,美國和蘇聯都在積極進行超音速戰鬥機的開發。1953年5月25日,北美F-100「超級佩刀」噴氣式戰鬥機首飛,並於次年9月投入現役,用於取代F-86系列。超級佩刀的後掠翼角度達到了45度,配備一臺普·惠J57渦噴發動機,並採用了全動平尾,用來解決預期的超音速俯仰控制問題。
F-100是一款超音速戰鬥機,最大速度達到1390千米/小時,馬赫數為1.3。除了機身配備的四門M39轉膛炮外,該機還將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和AGM-12「小鬥犬」空地飛彈作為標配。超音速與空空飛彈,二代機的時代就此到來。
F-100正面照,標誌性的橢圓型進氣道使得很多人稱其為「鯰魚」
蘇聯一方同樣在行動著,1950年蘇聯政府給米高揚設計局下達了新型戰鬥機的研發要求,超音速成為必要性能。新機在1952年開始飛行試驗,並於1954年交付蘇聯空軍。該機定型於1955年8月,並被命名為米格-19。
米格-19同樣採取後掠翼設計,並且比F-100超級佩刀的後掠角要更大一些。與單發的F-100不同,米格-19裝備了推力十足的圖曼斯基RD-9B渦噴發動機,這使得米格-19在擁有1.36馬赫的最大速度之餘,其爬升能力也相當驚人,達到一萬米的高度只需要一分鐘出頭。該機除了配備二到三門NR-30型30毫米航炮以外,一些後期型號也安裝了雷達和空空飛彈。
在遊戲《戰爭雷霆》最近的更新中,米格-19PT與F-100加入遊戲
玩家們歡呼於超音速和空空飛彈的到來,然後發現它們並沒有那麼好用
如同《戰爭雷霆》的玩家們所感受到的那樣,不管是F-100還是米格-19,在遊戲中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無腦虐菜」的效果。甚至於在很多情況下,這些超音速飛彈噴氣機們還讓玩家會吃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苦頭。除了可靠性不佳的早期型紅外製導空空飛彈以外,飛行中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使得非戰鬥損失率居高不下。
歷史上的情況也正是如此,美國空軍的F-100在其不算長的服役期內,事故損失超過了八百架,要知道這是一款總產量不過2200架的戰鬥機,也就是說超過三分之一的F-100在事故中摔掉了。
F-100最為臭名昭著的事故誘因源於其基礎設計,該機在飛大迎角時因為機翼和平尾垂尾的設計缺陷,導致機體產生慣性耦合現象,並造成飛機的忽然俯仰與偏航。通常發生這種現象時,飛機本身已經難以挽救,因為機體的動作幅度很大,且發生的速度也很快。這一情況是如此知名,以至於有其專門的名字「佩刀舞」。許多人印象裡「寡婦製造者」這個外號屬於百系列戰鬥機家族中的F-104「星」式戰鬥機,而事實上最早獲得這個稱呼的是F-100超級佩刀。
因「佩刀舞」而墜毀的超級配刀,飛行員完全沒有逃生的機會
相比超級佩刀,米格-19在空戰中有更多出彩的表現,然而在可靠性上也不能免俗。各種型號的米格-19在蘇聯、中國、越南、巴基斯坦、敘利亞和埃及取得了許多空戰勝利,而中國空軍更是米格-19的仿製改進型——殲-6戰鬥機數十年的主要用戶。該機儘管經典,然而事故數和事故原因也多種多樣,筆者所知的各類一等、二等事故就達到三位數級別,這不得不說是早期第二代戰鬥機的必由之路。
殲-6已經全部從作戰部隊中退役
隨著「面積率」被人們發現,戰鬥機設計開始遵循面積率,採取「蜂腰」設計,這使得噴氣式戰鬥機在超越音速對抗激波時變得更加遊刃有餘,噴氣式戰鬥機也隨之進入了二倍音速的時代。1958年,F-104「星」式戰鬥機服役,該機是美國空軍第一種達到二倍音速的噴氣式戰鬥機,該機也出現在了《皇牌空戰7》之中。
不過這種兩倍音速的戰鬥機的服役歷程也並不十分出彩,除了同樣驚人的事故損失數量和在空戰中兩次被中國空軍的殲-6擊落以外,沒有更多戰鬥中的優異表現。然而,因為速度的浪漫和其外形的標新立異,在航空迷之中,F-104的人氣還是非常高的。
剃刀一樣薄而又十分短的機翼,火箭一般的機體,難以馴服的兩倍音速飛行怪物F-104
1965年9月20日,中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高翔駕駛殲-6擊落F-104C一架
順帶一提,盤踞在臺灣的所謂中華民國空軍至今堅持認為,在1967年1月13日的113空戰中,其參戰F-104G四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24師殲-6四機交手,並用「響尾蛇」空空飛彈擊落兩架殲-6——然而此戰中參戰的四名解放軍飛行員(胡壽根、葉木佑、喬田福、陳國良)至今依然全部健在,反而是F-104G楊敬宗機經射擊膠捲判斷,確認被殲-6胡壽根機擊落,實際上這是一次殲-6對F-104G的1:0勝利之戰。
殲六在超高空對偵察機開火的射擊膠捲,火力還是很猛烈的
到1960年,美國空軍開始接收F-4「鬼怪II」式戰鬥機。該機擁有在當時非常優秀的雷達與航電設備,其複雜程度超過了之前的「百系列戰鬥機」。這種沉重的雙發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2馬赫,並創造了多項飛行世界紀錄,飛行性能非常優秀。鬼怪擁有大量外掛點,可攜帶各類空對空、空對地制導與非制導武器,生產數量超過5000架,且戰果赫赫,堪稱為一代名機。
準備在航母上起飛的美國海軍F-4,該機同樣在《皇牌空戰》系列遊戲中登場
蘇聯一方在二倍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時代也是毫不落下風,米格-21與米格-23都是米高揚設計局的得意之作。其中米格-21的總產量更是超過了一萬架,並在許多國家有授權生產。隨著美國和蘇聯的二代機逐漸完善,進入1960年代,二倍音速的噴氣式空戰開始拉開帷幕。
越南人民軍空軍的米格-21
越戰毫無疑問是二代機空戰的最佳戰場,在北越的天空中,自1966年開始,蘇聯製造的米格-21開始出現在越南人民軍空軍的作戰序列中。最早的米格-21F-13(中國生產的米格-21F-13就是大家熟知的殲-7)於1965年年底開始部署,到了1966年4月,更新的米格-21PF也開始部署。
這些新型二倍音速米格機裝備有R-3S空空飛彈,這種蘇聯制紅外製導短程空空飛彈仿製自美國的AIM-9B「響尾蛇」空空飛彈,蘇聯從中國手裡獲得了響尾蛇的樣品,而中國的樣品則來自於國民黨裝備的F-86所發射的未爆響尾蛇。
R-3S飛彈的制導部分,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其結構相對簡單
對於美軍來說,二倍音速的蘇聯第二代戰鬥機是全新的挑戰。相比於航電設備更加完善的F-4,北越軍的米格-21相對簡單,然而在正確戰術的引導下,米格-21卻相當致命。
北越軍的標準戰術師承蘇聯,在地面雷達引導站的引導下,米格-21接近到美軍軍機身後一定距離,然後米格飛行員會使用雷達或者肉眼尋找目標,尋獲後會立即加速轉向接近目標,並伺機鎖定和發射飛彈。飛彈發射後,不管命中與否,米格-21會加力全開,迅速突破音速,脫離戰場。這種「一擊脫離」的戰術離不開地面雷達的引導,但在北越綿密的地面雷達站支援下,米格-21可以以自己簡單的機載設備完成這種高難度的突然攻擊。
北越地面雷達站控制範圍,實線代表雷達對高空的F-105「雷公」攻擊機的探測範圍
虛線代表對低空F-105的探測範圍
成功掠襲F-4的米格-21
然而美軍也並非毫無建樹,實際上F-4與米格-21之間的空戰最早可以判定的戰果就來自美國。1966年4月,美軍一架F-4C(480戰術戰鬥機中隊保羅·吉爾默與威廉·史密斯機組)擊落了一架米格-21F-13。在4月至5月,多場空戰中雙方互相發射了大量空空飛彈,其中米格-21發射了14發,而鬼怪發射的要更多,然而雙方飛彈均無命中。
《戰爭雷霆》最近同樣更新了當時美軍和越軍使用的兩種空空飛彈
早期空空飛彈在沒有經驗的飛行員手裡,即使不出故障也多半只能射失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受到當時流行的學說「空空飛彈致勝論」的影響,北越的米格-21PF與美國的F-4B都不裝備有航炮。這使得在出現所有的空空飛彈被發射後,因故障、幹擾、敵機規避全部失去目標,以及空戰距離進入空空飛彈的最小發射距離這兩種情況發生時,飛行員們沒有可以繼續戰鬥的武器。北越一方擁有米格-17和米格-19來完成機炮空戰,而美國則很快為F-4裝上了外置機炮吊艙,解決了一部分問題。
以色列幻影III機炮擊落埃及米格-21的瞄準具射擊膠捲
當時的美國F-4B飛行員面對這種情況只能眼看著米格-21飛過
通過各種渠道,美國人很快發現了米格-21在空戰中對F-4的劣勢,相比於鬼怪,米格-21的爬升性能要弱一些,高速時的操作性能也比F-4更差,同時在轉彎時的速度損失率也更快。這使得F-4飛行員們很快熟知了對抗米格-21的辦法。在尋找對抗米格-21方法的過程中,美國海軍也成立了戰鬥機武器學校,也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top gun」。
然後,我們才有了阿湯哥與湯姆貓之間的那些故事
北越軍一方也很快也意識到米格-21在硬碰硬的空戰中並不能有效擊敗F-4,於是更加徹底發揮一擊脫離戰術,將作戰目標主要放在了對地攻擊機上。而F-105也成了最主要的米格獵物,北越空軍空戰擊落的美軍軍機種類上,F-105這一類攻擊機是遠多於各類戰鬥機的。
在1967年12月17日的一次典型的截擊作戰中,一個包括F-4和F-105的32架飛機的美軍編隊被北越截擊,三架米格-21PF高速穿插掠襲了美國人。其中,北越空軍921團飛行員武玉庭一個人在這場戰鬥中就擊落了兩架F-105,他發射的兩枚R-3S飛彈各命中了一架美軍機,這場戰鬥使得他成為了一名米格-21王牌飛行員。
年輕的武玉庭坐在自己的愛機之中
包括越戰在內的一系列二代機空戰的歷練,使得戰機飛行員們與航空人們都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戰鬥機是否真的可以完全依靠高空高速解決問題?近距離格鬥是否變得不再重要?如何進一步提升噴氣式戰鬥機的戰鬥力?隨著思考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以及航空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噴氣式戰鬥機的發展即將迎來全新的一頁。
貓廚們對於「貓」的一切都津津樂道,很多人了解,貓是怎樣誕生的——格魯曼經典作品F-14「雄貓」是越南空中戰鬥經驗的集大成者,美國海軍在吸收越戰經驗的同時,面對蘇聯紅海軍超音速轟炸機、水面艦艇和潛艇部隊的遠程反艦飛彈飽和攻擊威脅,提出了新型艦隊防空戰鬥機的研發要求。
早一些出現的F-111儘管擁有很強的攔截制空能力,但越戰的經驗使得這款談不上有什麼格鬥能力的大傢伙註定無法滿足新時代的制空要求。最終,F-14「雄貓」噴氣式戰鬥機於1970年首飛,該機成為世界上第一款第三代戰鬥機。
飛行中的雄貓原型機,這些令後世的貓廚們如痴如醉的尤物們既可以在上百公裡級別距離上摧毀轟炸機,又能和戰鬥機貼身搏鬥
《皇牌空戰》這樣的空戰模擬遊戲中更是絕對少不了貓的身影
越戰帶來大量的新思維,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戰鬥機黑手黨」的活躍。美國傳奇飛行員約翰·伯伊德是這一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他與一批有識之士極力推崇能量空戰理論,質疑笨重複雜的F-4與F-111系列。戰鬥機黑手黨成員們的影響力很大,美國第三代戰鬥機的發展計劃,尤其是輕型戰鬥機計劃(後來的產物為F-16)受到了深遠的影響。而OODA循環——觀察、定位、決定、行動,影響力更是超出了空戰範疇,成為大型組織在進行行動時的重要決策依據。
韓戰時期,伯伊德在佩刀駕駛艙裡的照片
在1970年代,號稱「沒有一磅重量用於對地攻擊」的F-15,和戰鬥機黑手黨成員們心心念念的F-16先後首飛,而到1970年代後半,蘇聯也先後試飛了米格-29與蘇-27。第三代戰鬥機在70年代逐漸成熟了起來,並開始慢慢顯現出對上一代戰鬥機的巨大優勢。
蘇-27與F-15的合影,此時冷戰已經落幕
第三代戰鬥機相比於上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其作戰能力變得更加全面。得益於電子科技的進步,第三代戰鬥機的傳感器更加全面和輕巧,性能也更加出色,使得第三代戰鬥機在發展中都獲得了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而與此同時,得益於優化的設計和動力系統的進步,普遍裝備新型渦扇發動機的第三代戰鬥機的飛行性能也變得更加全面。儘管一些二代機在高空高速上的表現更好,但三代機們在高速能力和高空表現上並不比二代機差太多的前提下,擁有了凌駕於大部分二代機之上的機動性。加上渦扇發動機的經濟性更好,效率更高,三代機的作戰半徑和航程也得到了延長。
F-4與F-16在比拼水平盤旋能力,內圈領先者為F-16
這非常直觀體現出三代機在機動性能上的巨大優勢
很快,實踐驗證第三代戰鬥機優勢的時刻到來了。1982年6月開始發生在黎巴嫩上空的空戰中,以色列空軍對敘利亞空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敘利亞空軍自報的損失包括有12架飛機毀於以色列地面火力和誤擊,而空戰中被以色列軍擊落的飛機有60架。與之相對應的,以色列空軍很可能僅在空戰中損失了數架攻擊機,並有一些戰鬥機被擊傷。戰果差異可以說是壓倒性的,而其中相當重要的因素,就是以色列空軍大規模使用新裝備的美制F-15和F-16戰鬥機。
貝卡谷地空戰中獵殺敘利亞第二代戰鬥機的以色列空軍F-16
1982年6月,以色列軍隊大舉入侵黎巴嫩,部署於貝卡谷地的敘利亞軍防空飛彈陣地被以色列軍隊以電子幹擾結合無人機欺騙的方式,幾乎全部被摧毀。從6月6日開始,以色列空軍開始大規模介入戰鬥,接下來的幾天裡,以色列空軍開始與敘利亞空軍的大規模空戰。此時的敘利亞空軍裝備,依然以米格-21為主,同時裝備有一些米格-23。
米格-23相比於米格-21之前的蘇聯戰鬥機要更加複雜,然而依然不是三代機的對手。而他們的對手以色列空軍以及以色列人裝備的F-15,其實敘利亞人早就見識過,因為F-15誕生後取得的第一個擊落戰果,同時也是第三代戰鬥機的第一個擊落戰果,就來自於1979年6月27日的一次以敘空戰——一架敘利亞米格-21被以色列飛行員摩西·梅爾尼克駕駛的F-15擊落,使用的是以色列制怪蛇3空空飛彈。
1979年擊落米格-21的以色列F-15的抬頭顯示器(HUD)照片
怪蛇3這種第三代空空飛彈在以色列三代機上的表現非常出色
80年代的中國缺乏先進空空飛彈,注意到怪蛇3的表現後,很快與以色列談判引進生產,是為「8號工程」,其結果就是PL-8空空飛彈,其改進型依然是中國空軍主戰裝備
在貝卡谷地上空的交火中,F-15與F-16都取得了不俗的戰果,而在大規模空戰爆發的6月9日當天,最早取得戰果的則是以色列空軍的F-16。駕駛員阿米爾使用一發AIM-9L擊落了一架敘利亞米格-21,並在之後幾天的空戰裡又擊落了兩架米格-21和三架米格-23。
以色列F-16阿米爾機在1982年6月9日擊落米格-21的HUD照片
此後至少60架敘利亞二代機成為以色列三代機射擊照片裡被鎖定的犧牲品
相比之下,以色列三代機可查證的損失僅有一架F-15被擊傷。一名勇敢的敘利亞飛行員通過搏命的動作咬住F-15的機尾,鎖定了F-15並發射了飛彈……而結果令人唏噓不已,這枚飛彈命中了那架以色列F-15,插在其機尾上,然而並沒有爆炸。後來這架F-15成功返航,並在得到維修後重新投入戰鬥。
而蘇聯第三代戰鬥機群由於歷史上的主客觀原因,並沒有能夠取得非常耀眼的戰果。然而其代表作——米格-29和蘇-27依然是不可小覷的空戰機器。其中蘇-27在巴倫支海上空的傳奇經歷依然被很多人津津樂道。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軍的一架P-3B反潛巡邏機在巴倫支海上空執行任務。上午10點39分,蘇聯國土防空軍飛行員瓦西裡大尉駕駛紅色36號蘇-27戰鬥機監視挪威P-3B。
這是西方陣營第一次近距離觀察蘇聯第三代戰鬥機,而飛行員瓦西裡大尉同樣也在注視著他們。到10點56分,蘇-27以非常接近的距離,從挪威巡邏機左後方接近,通過機腹後,用左側的垂尾切割了挪威巡邏機的右翼。完成這次親密接觸後,瓦西裡駕駛受傷的蘇-27返航,而挪威P-3B失控了一分鐘左右後,也恢復了控制。後來,該次事件被人們稱為「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而紅色36號蘇-27凝視P-3B的照片也成為蘇聯/俄羅斯空軍的一個印象符號。
紅色36號蘇-27和駕駛員瓦西裡大尉,大尉在這之後停飛了
第三代戰鬥機作為現代化空軍的標誌,至今依然活躍在各國空軍的裝備序列,和軍事衝突第一線的舞臺上。而隨著人們對空戰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航空理論、技術的發展,噴氣式戰鬥機在經過三代機的成功嘗試後,即將踏入另一片新天地。
1981年美國正式啟動了ATF項目,「先進戰術戰鬥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經營和建設,蘇聯航空力量與整個華約組織空中力量一道,在蘇聯和東歐上空密布了一張綜合防空火力網。蘇聯的新一代前線戰鬥機和更加複雜的重型戰鬥/截擊機在整個一套防空體系下,對西方空中力量有很強的遏止作用,憑藉傳統噴氣式戰鬥機進行攻擊,必然會面臨重大損失。
此時,通用動力公司在一份1980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隱身技術是實現空中優勢的卓越特性。空戰中,一半被擊落的飛機和八成被攻擊的飛行員在攻擊發生前毫無預警,先敵發現是空戰勝利的關鍵因素。而隱身技術,正是面對傳統戰鬥機先敵發現的致勝法寶。
洛克希德·馬丁A-12,該機是第一種在設計階段就認真考慮並使用隱身技術的飛機
後來成為了著名的SR-71黑鳥偵察機
諸多空戰實例與理論顯示,速度是戰鬥機取得空中優勢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在飛機發動機軍用推力上實現可持續的超音速巡航,戰鬥機的戰術靈活性與攻擊性就會大大增加——航程、空空飛彈射程、機體能量、進入戰場和脫離戰場的選擇權等等。超音速巡航需要飛機設計方面的優化,同時也需要更先進的渦扇發動機技術。
最早實現「超音速巡航」的軍用飛機還要數B-58轟炸機
不過該機需要俯衝加速突破音速後,再平飛保持超音速來實現超巡
而從第三代戰鬥機開始,機動性就被認為是取得空中優勢的關鍵了。在戰鬥機黑手黨們的影響下,機動性被進一步進化為能量機動特性。一架飛機的持續轉彎能力、瞬間轉彎能力、單位剩餘功率、跨音速加速能力四個特性,被認為是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必須具備的優勢能力。
與此同時,更加強大的航電系統、傳感器和超視距空戰能力,更是必須成為新一代戰鬥機的標杆性能。隨著各家方案的一步步細化,最終到1990年,洛克希德馬丁的YF-22與諾斯羅普/麥道的YF-23先後首飛。
比翼齊飛的YF-23(上)與YF-22(下)
到1991年4月,時任美國空軍部長的唐納德·賴斯正式宣布YF-22成為ATF項目最終的贏家。YF-23的設計更為激進,種種證據表明其速度快於YF-22,隱身性能也更好一些,但YF-22在機動性上更有優勢。到1997年9月7日,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F-22「猛禽」隱身噴氣式戰鬥機首飛,經過漫長的試飛和試用,該機於2005年正式加入美國空軍。
在《皇牌空戰7》中同樣少不了系列作品中大活躍的F-22戰鬥的身姿
鑑於ATF的超高成本與蘇聯解體後空中威脅降低的實際情況,90年代美國提出的JSF「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被視為新時代的新選擇。JSF注重三軍通用性,並以基於ATF高昂成本的基礎上降低使用費用為目標,達成兼顧對空與對地作戰能力的新型戰鬥機。經過多年的取捨和博弈之後,波音公司的X-32與洛克希德·馬丁的F-35進入最後階段。而最終,F-35獲勝,洛克希德·馬丁成為最大贏家。
儘管每天都保持很開心的表情,然而X-32還是輸了
《皇牌空戰7》中的F-35C「閃電II」戰鬥機
相比之下,蘇聯/俄羅斯的隱身戰鬥機發展之路顯得格外艱難。隨著蘇聯的解體,蘇霍伊設計局的S-37「金雕」驗證機,和米高揚設計局的米格1.44驗證機先後於1997年和2000年首飛,然而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都沒了下文。直到2009年,蘇霍伊設計局的新機T-50終於首飛,該機後來獲得了蘇-57的編號。儘管如此,蘇-57的大規模量產和服役,都只能說是遙遙無期。
2011年在航展上展示飛行的蘇-57原型機
至今為止,隱身戰鬥機並沒有參與空對空作戰的實戰。然而在各國各自的空中演習中,在一次次模擬空對空對抗中,隱身戰鬥機都展現出了對三代機壓倒性的優勢。關於F-22在紅旗演習中,與三代機對戰時的擊殺/被擊落率的數字,從兩位數到三位數都有,許多傳統戰鬥機駕駛員在對F-22取得目視發現後,雷達依然無法鎖定並構成發射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條件。
隱身戰鬥機是如此難以戰勝,以至於2013年,德國空軍第74戰鬥機聯隊在阿拉斯加伊爾森空軍基地,與美國空軍進行的一次代號為「遙遠邊疆」的模擬對抗中,德軍「颱風」式戰鬥機在近距離空戰中取得了擊落F-22的戰果,成為頗具話題性的新聞。
取得戰果的「颱風」很快在機身上塗了擊落標誌
新一代戰鬥機是如此強勢,如此先進,以至於看起來「下一代」戰鬥機的發展依然遙遙無期,大家都處於摸索階段。再過十年二十年戰鬥機會是什麼樣?誰也說不好。
很多新興國家的戰鬥機水平都在突飛猛進,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攏
下一代戰鬥機,起跑線上站著的人會比以前多
《皇牌空戰7》中的原創機型X-02S,它會是未來戰機的發展方向嗎?
隨著我國航空工業和國防領域科技的持續進步,新型隱身戰鬥機殲-20越來越受到空戰射擊遊戲玩家的關注。之前有河野一聰在推特上積極回應殲-20清晰照片,後有日本愛好者在新浪微博裡詢問:如何能讓我們在《皇牌空戰》系列裡玩到殲-20戰鬥機?
種種討論,種種臆想中,大家對噴氣式戰鬥機的熱情與愛情在字裡行間滲透出來,而筆者作為諸多愛好者之一,同樣希望以後在模擬飛行類遊戲和空戰射擊類遊戲裡,看到更多、用上更多來自世界各國的噴氣式戰鬥機。超音速飛行時的引擎轟鳴寄宿著很多熱血青年的心緒,而在這種心緒下耳濡目染成長的青年中,也會有更多人投身到航空事業中,為其發展添加自己的力量。
微信內搜索VGTIME2015,關注我們
長按圖片下載App,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