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社】二戰日本戰列艦

2021-02-13 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NewVanguard系列第146號:帝國日本海軍的戰列艦(1941-45)-Imperial Japanese Navy Battleships 1941-45。原作者Mark Stille, 繪圖Tony Bryan。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1942年11月15日的霧島號戰列艦

這一場景描繪了在瓜達爾卡納爾的第二次海戰中霧島號和美國海軍華盛頓號之間的衝突。11月14日夜至15日的早些時候,霧島號率領兩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炮擊了亨德森機場。美國人只能用兩艘戰列艦和四艘驅逐艦進行反擊。在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次戰列艦行動中,霧島號用它的主炮和副炮轟擊了美國海軍的南達科他號戰列艦並造成了多人傷亡。然而,實際上只有一枚14英寸(356毫米)口徑炮彈擊中了目標,炸毀了這艘美國戰列艦上的3號炮塔並在其甲板上炸出了一個30平方英尺(約2.7平米)的大洞,而炮彈最終止步於裝甲甲板前。當霧島號和兩艘重型巡洋艦將注意力集中在南達科他號上的時候,華盛頓號從8400碼(約7700米)的近距離以平射姿態程瞄準了霧島號。在這個射程內,她向霧島號發射了75枚16英寸(406毫米)口徑炮彈以及107枚5英寸(127毫米)口徑炮彈。在發射的75發主炮炮彈中有9發命中;此外,超過40枚5英寸炮彈命中。霧島號試圖反擊,但它發射的炮彈離華盛頓號最近的也要距離其左舷船尾200碼(約183米)。場景顯示了華盛頓號開火前的那一刻。2700磅的16英寸口徑炮彈轟掉了兩座炮塔,使駕駛艙進水,並導致水線處受損進水,這使得霧島號從船首到船尾全部起火。隨後當輪機艙癱瘓後,大火導致彈藥庫進水,而這艘戰列艦在凌晨4點25分沉沒,超過300名艦員喪生,但有1125名艦員被驅逐艦救起。

 

B:金剛級

本圖展示了這一級戰列艦四艘中的兩艘的外形。上方顯示的是1941年12月參加珍珠港偷襲時的比睿號。從它的船體形式、第二炮塔上的武備和艦中部14英寸(356毫米)口徑火炮炮塔的布局可以清晰看出其一戰時期祖先的影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它最前方的炮位是空置的。可以從探照燈的布局和改造過的煙囪上看出比睿號與其姐妹艦之間的不同,但最大的不同還是艦橋塔的設計,這種設計是大和號戰列艦艦橋設計的原型。直到1942年11月比睿號沉沒之前,其外觀一直未作改變。

本圖下方展示的是1944年10月,金剛號在雷伊泰灣參加最後的戰鬥中的樣子。注意它與比睿號相對照的艦橋設計。戰艦兩側各只保留了四座6英寸(152毫米)口徑火炮炮塔。二一式雷達則位於艦橋塔測距儀的頂端,而二二式雷達位於下一層。階梯狀的一三式雷達位於主桅杆上,它正好處於煙囪的上方。三聯裝的25毫米口徑炮被放置在任何可以提供淨空火力空間地方,這包括了主炮塔的頂部、艦橋上方和控制站的後面。

 

C:扶桑級

這些標誌樣式的日本戰艦有著高聳的寶塔式劍橋構造。這些「寶塔」的高度達到了創紀錄的144英尺(約44米)。本圖上方展示的是山城號出現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的場景。這艘艦有六座雙聯裝14英寸(356毫米)口徑火炮炮塔,這說明他的設計可以追溯到一戰時期。該艦沒有雷達並且防空火力稀疏,它只配備了8座雙聯裝25毫米口徑防空炮(圖中可以看到四座)。

下圖展示的是1944年10月參加雷伊泰灣海戰的扶桑號的外觀,這是該艦最後的戰鬥。注意扶桑號與它的姐妹艦之間的不同之處——較纖細的艦橋「寶塔」以及第3號炮塔被改裝成了炮口朝前。扶桑號也展示了其全套的雷達系統,其中包括了煙囪上獨一無二的一三式雷達,它替代了主桅杆上的雷達。單裝、雙聯裝和三聯裝的25毫米口徑火炮炮座被布置在主甲板以及主炮的頂部以提高對付美軍空中力量的能力。

 

D:伊勢級

本圖上方展示了伊勢號在1942年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時的外觀。注意船中部的14英寸(356毫米)口徑火炮的炮塔被集中在了一起,這和扶桑級戰列艦有所不同。另外,伊勢級的艦橋塔的形狀和大小也與扶桑級不同。

本圖下方描繪的是日向號在1944年10月參加雷伊泰灣海戰時的外觀,當時它已經被改裝成為戰列艦航母。取代5號和6號炮塔的飛行甲板向後延伸到船尾控制站的位置從而覆蓋住了後甲板。飛行甲板上還安裝了2座彈射器,當然這嚴重限制了3號和4號炮塔的射擊角度(兩座炮塔在這次戰鬥之後被拆除)。在飛行甲板旁邊是三聯裝的25毫米口徑炮和5英寸(127毫米)火箭發射器(伊勢號和日向號是日本僅有的兩艘安裝這種武器的戰列艦)。和其他日本戰艦一樣,日向號上也很明顯地安裝了二一式、二二式和一三式雷達。這艘戰艦總共安裝了31座三聯裝25毫米口徑火炮炮塔,此外還在飛行甲板上安裝了許多可拆卸的單管25毫米炮。

 

E:長門級

本圖顯示了長門級兩艘軍艦的情況。這個級別是日本帝國海軍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主力軍。上方側視圖是陸奧號在1942年8月東所羅門之戰時的情況。它的外觀自戰爭開始到1943年6月因彈藥庫爆炸而失事一直沒有改變過。注意16英寸口徑(406毫米)主炮安裝在四座雙聯裝炮塔上。陸奧號的次要武器是5.5英寸口徑(140毫米)火炮,其炮塔安裝在兩層水平甲板上方。

下方側視圖是長門號在戰爭後期,也就是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中的樣子。從外觀可以看到增加的雷達和96門 25毫米口徑炮,後者採用單裝、雙聯裝和三聯裝方式安裝在炮位上。另外,該艦的所有舷窗都被封上了。

 

F:大和號

本圖展示的是大和號在1945年4月沉沒之前的樣子。大和號是日本帝國海軍這一級超級戰列艦中的首艘,日本人期望它能夠在技術上對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形成技術優勢。1945年4月6日大和號離開日本參加「天一號」作戰任務,這實際上是為了對付進攻衝繩的美軍而進行的一次自殺任務。與傳說中的相反,大和號確實擁有足夠的燃料返航,但即便如此它的返回也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氣派的線條和傾斜的煙囪讓這艘戰列艦擁有了優雅的外觀。請注意其巨大的寬度和船中央的裝甲「城堡」。三座兩聯裝八九式5英寸(127毫米)口徑炮被安裝6.1英寸(155毫米)口徑火炮的炮塔所取代。令人震驚的是軍艦上安裝了50座三聯裝25毫米口徑炮,它們大多數是圍繞著裝甲艦橋安置的。二一式和二二式雷達已經安裝在了艦橋塔上方,而一三式雷達則安裝在主桅杆上。此外,大型飛機彈射器安裝在船尾,為機庫提供升降作業的升降機則位於主甲板下方。

由於軍艦的巨大尺寸,繪製大和號的詳細剖面圖是不可能的。本圖只是提供了展示船隻規模的一種視角,它展示的只是大和號的多層甲板構造,而非具體的隔艙細節。

圖內數字說明:

1、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口徑防空炮;

2、飛機升降機;

3、飛機彈射器;

4、飛行甲板;

5、帶護盾的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口徑防空炮;

6、三號炮塔;

7、三聯裝6.1英寸(155毫米)口徑火炮炮塔;

8、九八式低角度火力控制裝置;

9、10米測距儀;

10、一三式雷達;

11、九五式機關炮火控裝置;

12、二一式雷達;

13、九八式低角度火力控制裝置;

14、15米主炮測距儀;

15、防空戰鬥控制臺;

16、作戰艦橋;

17、九五式機關炮火控裝置;

18、羅經臺艦橋(第二艦橋);

19、裝甲指揮塔;

20、三聯裝6.1英寸(155毫米)口徑火炮炮塔;

21、二號炮塔;

22、陀螺儀室;

23、三號炮塔;

24、軍官居住區;

25、艦員居住區;

26、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口徑防空炮;

27、鍋爐排煙通道;

28、鍋爐室;

29、輪機室;

30、冷卻機室;

31、八九式A-1-3型127毫米口徑防空炮;

32、廚房;

33、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口徑防空炮。

 

G:雷伊泰灣海戰中的武藏號遭受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攻擊,1944年10月

1944年10月24日,帝國海軍的超級戰艦第一次遭遇到了敵人壓倒性的空中力量。大和號和武藏號當時都在穿過錫布延海前往雷伊泰灣的途中,此時它們遭到數百架美國航母艦載機的襲擊。武藏號很快就成為美國飛行員關注的焦點。第一次空襲中一枚炸彈擊中了1號炮塔頂部但並未穿透裝甲,不過第一枚命中武藏號的魚雷擊中了船中部並造成了艦體5.5度的注水傾斜。第二次空襲中,有至少2枚炸彈和3枚魚雷先後命中,並且魚類都是命中左舷——其結果是武藏號向左舷傾斜5度,這需要更多的對稱注水加以修正,但此時武藏號船頭已經下沉了6英尺(約1.8米),這讓它的航速下降到了22節。第三次空襲有至少六枚炸彈和四枚魚雷命中目標,其中兩枚魚雷擊中左舷,另兩枚擊中右舷。對稱注水雖然使右舷傾斜度降到了1度,但這時船頭已經下沉了13英尺(約4米),幾乎再沒有額外的抗浸水能力了。

在短暫的喘息之後,美軍飛機繼續集中攻擊落在艦隊編隊尾部的武藏號。接下來的攻擊又有四枚炸彈和三枚魚雷命中,而當天的最後一次攻擊成了致命一擊——多達10枚炸彈和7枚魚雷擊中了這艘軍艦,其中最後兩枚魚雷擊中左舷船尾部,這使武藏號向左舷傾斜到了10度。這一刻,顯然戰艦已無法生存下去,武藏號的艦長試圖將軍艦駛向最近的島嶼,但在這之前引擎停止了工作。武藏號在19點30分向左舷翻滾傾覆。艦上有1376名倖存者獲救,但也有1023人死亡。武藏號遭遇的嚴苛經歷證明了它的設計的有效和損管人員的訓練有素。命中的炸彈和魚雷的確切數字和位置至今仍不清楚。日本的資料顯示武藏號遭到11枚魚雷,10枚炸彈和6枚近失彈的打擊,但美國的資料稱有19枚魚雷(10枚在左舷,9枚在右舷)和17枚炸彈命中,另外還要加上18枚近失彈。

本圖展示了武藏號遭受俯衝轟炸機攻擊的場景。到了1944年,6.1英寸(155毫米)口徑火炮炮塔已經拆除了,因為沒有5英寸(127毫米)口徑的八九式火炮可用,25毫米口徑火炮填補了它們的位置。圖中還可以看到許多其他的三聯裝25毫米口徑火炮,但有一些被遮蔽掉了。可以看到25門單管的25毫米口徑火炮中的一些位於主甲板上。注意,木製甲板已經被塗黑了,這是作為夜間交戰時的偽裝手段。

延伸閱讀:

一戰:

一戰英國陸軍1、2、3  一戰英國士兵

一戰法國陸軍  一戰俄軍  

一戰美國陸軍  一戰美國海軍陸戰隊

一戰比利時軍隊  一戰義大利軍隊  一戰加拿大軍團

一戰德國陸軍1、2、3  一戰德軍指揮官

一戰奧匈帝國軍隊1、2  一戰土耳其軍隊

一戰毒氣戰   一戰巴爾幹的軍隊

二戰:

二戰美國陸軍1、2、3、 二戰美國海軍

二戰美國裝甲步兵戰術

二戰美國兩棲戰戰術(上)、(下)

二戰蘇軍1、2、3、老版

二戰英國陸軍1、2、3、二戰英國空軍

二戰英國艦載航空兵

二戰中國軍隊

二戰法國陸軍1、2  

二戰加拿大軍隊 二戰澳大利亞軍隊 二戰波蘭軍隊

二戰德軍1、2、3、4、5、非洲軍團、空軍地面師

希特勒青年團

二戰德軍頭盔  二戰德軍戰鬥裝備

二戰義大利軍隊1、2、3

二戰日軍1、2  二戰日軍坦克戰術  二戰日本的盟軍

二戰芬蘭軍隊  二戰羅馬尼亞軍隊

二戰盟軍指揮官  二戰德軍指揮官

二戰步兵戰術1、2  二戰步兵反坦克戰術

二戰偽裝戰術   二戰戰鬥偵察戰術

二戰美國航空母艦1、2  二戰日本航空母艦  二戰英國航空母艦

二戰中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

相關焦點

  • 【魚鷹社】二戰英國航空母艦
    收錄於話題 #【魚鷹社A:暴怒號(1941年)和鷹號(1942年),嵌入圖為費爾雷(FAIREY)「海燕」式戰鬥機暴怒號(上圖)是按傳統的戰列巡洋艦鋪設龍骨的,但在該艦建成之前安裝了起飛甲板。
  • 【魚鷹社】二戰日本航空母艦
    基本色調是75%的白色與25%的摻有一些藍色的黑色的混合(這與現代日本海上自衛隊船隻的顏色非常相似)。日本本土的各個主要海軍倉庫都無意中使用了稍有不同的深灰色塗料。舞鶴的顏色最淺,吳市、橫須賀和佐世保的顏色依次漸深。二戰末期,隨著物資短缺的加劇,所有航母的基色都變得偏於銀灰色。帝國海軍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覆蓋著原色木板。
  • 【魚鷹社】二戰美國航空母艦
    A:薩拉託加號上圖顯示的是薩拉託加號戰前的外觀和顏色。戰列巡洋艦的船體外殼是顯而易見的,證據是其巨大的煙囪。由於和列剋星敦號幾乎一模一樣,它的煙筒上畫了一條很大的垂直條紋來加以區分。C:珊瑚海海戰中的列剋星敦號1942年5月8日,列剋星敦號遭到日本魚雷轟炸機的襲擊。日本人的攻擊組由18架魚雷轟炸機組成,其中14架負責攻擊列剋星敦號。
  • 二戰最白痴的巨型武器: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二戰最失敗的武器,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自然拔得頭籌。
  • 【魚鷹社】二戰義大利軍隊(中)
    喜歡我的公眾號就來家關注吧,掃一掃下面的二維碼,有我的【魚鷹社】系列軍事書漢化。還有我的遊記,盡在【旅行志】。還有關於動物知識的小品文【動物志】!快來吧!相關閱讀:【魚鷹社】二戰義大利軍隊(上)【魚鷹社】二戰英國空軍【魚鷹社】二戰盟軍指揮官(老版)【魚鷹社】二戰德軍指揮官(老版)【魚鷹社】二戰步兵戰術
  • 【魚鷹社】二戰義大利軍隊(上)
    這名民兵裝備一支帶可摺疊刺刀的Carcano M1891式步槍,腰帶上固定著所有黑襯衫部隊都會使用的匕首以及OTO M35式手雷,二戰期間,這種手雷有3種不同型號被義大利軍隊使用。 和大多數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輕武器不同,貝雷塔衝鋒鎗在遭遇戰的實踐中獲得了較高的聲譽。G2:上等兵,「威尼斯」步兵師第84步兵團,1942年「威尼斯」步兵師的這名士兵穿標準的M1940式制服,制服外面是可分拆的M1929式迷彩帳篷的其中一片,按設計帳篷是由多片可做為防雨迷彩鬥篷的片段組成的。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標準化使用的迷彩花紋圖案設計,它也是義大利軍隊少有的堪稱先驅的作為。
  • 美團隊發現二戰日本戰列艦殘骸
    日媒稱,美國調查團隊近日在索羅門群島海域985米深的海底,發現了原日本海軍「比睿」號戰列艦的部分殘骸。
  • 世界看透透|納粹二戰工程: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艦炮為主要戰鬥武器的大型水面戰鬥艦艇,由於艦上裝備威力巨大的大口徑艦炮和厚重裝甲,具有強大攻擊力和防護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以下僅列舉二戰中戰力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供大家欣賞。
  • 二戰世界六大海軍強國的超級戰列艦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的戰列艦,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最終建成了兩艘:大和號與武藏號。
  • 解密日本二戰時期兩艘突然被美軍秒殺的戰列艦,扶桑號戰列艦和山城號戰列艦
    ,1916年進行第一次改裝艦橋由三腳檣改建成樓檣式,日本戰艦的特色之一就是都擁有雄偉高大的艦橋,本艦也不例外,增加其威武性,和1915年扶桑號戰列艦改裝後艦身也更加現代化,但在裝甲上火力上沒有任何意義,其改裝後的布局較威武外成樓檣式的艦橋明顯成為敵艦的靶子,本身裝甲也沒有得到根本意義的提高。
  • 二戰見證:「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為美國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三艘。該艦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聲名大震。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發了海灣危機後,「密蘇裡」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迅速駛向海灣。「沙漠風暴」戰鬥打響後,「密蘇裡」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及潛艇最先向伊拉克目標發射了「戰斧」巡航飛彈。
  • 二戰日本炮灰級戰列艦「霧島」號戰列艦被擊沉原因故意暴露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本海軍,可謂是當時的第三海軍軍事強國,其噸位和數量,僅僅次於英國和美國。
  • 「大和」前日本最強戰列艦,日本「長門」級戰列艦
    對於海軍類軍迷來說,戰列艦肯定是繞不過去的一型艦種。即使是在後來航空母艦開始大行其道,戰列艦仍然以其高聳的體型和威力驚人的艦炮活在很多軍迷的腦海中。基本上談及戰列艦,必然繞不開日本海軍,這個大艦巨炮最後的堅定擁護者,在太平洋戰爭中期前,仍然堅定不移的在建造新的大型戰列艦,這就是後來的「大和」級戰列艦。
  • 二戰日本炮灰級戰列艦「霧島」號戰列艦被擊沉原因居然是自己點燈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本海軍,可謂是當時的第三海軍軍事強國,其噸位和數量,僅僅次於英國和美國。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的全能勞模——金剛級戰列艦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的全能勞模——金剛級戰列艦當年德國、蘇聯為何一定要瓜分波蘭?
  • 【魚鷹社】二戰美國指揮官
    延伸閱讀:延伸閱讀:二戰:盟國二戰美國陸軍1、2、3、 二戰美國海軍二戰美國裝甲步兵戰術二戰美國兩棲戰戰術(上)、(下)二戰美國陸軍戰鬥裝備二戰蘇軍1、2、3、老版二戰英國陸軍1、2、3二戰英國空軍二戰英國艦載航空兵二戰中國軍隊二戰中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二戰法國陸軍1、2  二戰加拿大軍隊 二戰澳大利亞軍隊 二戰波蘭軍隊二戰荷蘭比利時挪威丹麥軍隊二戰盟軍護士
  • 日本金剛級戰列艦覆滅記
    演習中,日方接到美軍的通知,要求參演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艦的2號艦霧島號,11月15日負責為參演的美軍航母華盛頓號護航。為何接到這樣一個通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軍官們心裡百味雜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日軍為何害怕美國「華盛頓」號戰列艦?
    其餘日本軍艦不久便撤退了。「華盛頓」號毫髮無傷。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刊發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高級講師羅伯特·法利的文章《為什麼日本當年會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稱,1936年籤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旨在將戰列艦的體量限制在排水量3.5萬噸以內,並將主炮的口徑限制在14英寸以內。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說到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海戰,日本在1941年時期海軍的實力屬於巔峰狀態,1941年12月7日不宣而戰偷襲日本珍珠港,公然向當時的工業強國美國宣戰。
  • 老將垂暮憶當年:二戰的十大戰列艦大盤點
    在航空母艦當興、戰列艦當敗的二戰時代,戰列艦則綻放了其最後的光芒後,在二戰後的世界各國海軍中銷聲匿跡。不過,娜娜還是要說,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海上巨獸,正如我們不能忘記在陸地上早被淘汰的騎兵、弓箭手一樣。未見其人先聞其名的大和級戰列艦可算是戰列艦這一古老艦種最出名的代言人了,作為日本海軍建造下水的最後一型戰列艦,大和級拿下了有史以來噸位最大和主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這兩項桂冠。然而勞民傷財建造了大和武藏兩艘巨艦卻總因為尋找不到主力決戰的戰機趴在港中被譏諷為「大和旅館」,最終也在每況愈下的戰爭中被派到第一線,在美軍艦載機鋪天蓋地的攻勢中化作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