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是關於核潛艇事故的電影:《K-19:寡婦製造者》。在那個東西方對峙的冷戰時代,潛艇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核動力潛艇也隨之誕生,而核潛艇所帶來的不可預見事故和威脅卻真實的關係著整個世界的和平與毀滅。
劇情簡介:《K-19:寡婦製造者》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背景時間為1961年美蘇冷戰白熱化期間。亞裡克西·沃斯特賴克奧(Alexei Vostrikov)接替原艦長米克黑爾·波倫尼(Mikhail Polenin),擔任蘇聯海軍的第一艘彈道核潛艇K-19的指揮官。
在該潛艇試航之前已經有10人喪生,被稱為「寡婦製造者」(The Widowmaker)。並且在啟航儀式上砸向船頭的聖瓶沒有破碎似乎為這艘潛艇的處女航抹上了陰影。
在一連串魔鬼訓練後,新艦長和艦員的矛盾也達到了頂點。一個核反應堆發生故障將故事推倒了頂點,當時K-19號艇員可以向美軍請求幫助,但是艦長否決了這一方案,經討論決定用水來冷卻反應堆。在連續派出三個小組共六人未著防護衣進入高度核輻射的核反應堆,搶修設備後,險情得到了控制。
然而不久險情再次發生,艦長和全體艦員決定下潛到深水中,而不至於由於潛艇的爆炸,導致戰爭的爆發。最後,核反應堆軍官戰勝了恐懼,進入反應堆核心,再次將險情控制住。而蘇聯的另一艘潛艇也前來營救。
返回基地後,參與救險的8名水兵在數日內死亡。由於是一次事故,因此沒有獲得任何獎章。而艦長沃斯特賴克奧也遭到了指控,最終無罪釋放,但是終生不能再擔任海軍艦長。影片以二十八年後老兵重聚一起,緬懷死者而結束。
下面我們來看下真實歷史中的K-19事件。
「如果1961年蘇聯K-19核潛艇在挪威海域爆炸,其生態災難將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10倍,甚至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戈巴契夫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2月1日報導,原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當天致信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提議將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1961年7月4日蘇聯K-19核潛艇事故中的全體潛艇人員,因為「他們以自己的英勇行為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1961年7月4日,蘇聯核潛艇K-19在挪威牙伊邁因島附近的挪威海域內發生事故:潛艇的核反應堆的一條管道洩漏,導致反應堆過熱,可能發生爆炸。島上就是北約的一個軍事基地,當時又是冷戰高峰期,核潛艇爆炸後果可想而知。 戈巴契夫在信中講,當時事故發生後,艇上官兵立即採用了所有規定的事故處理措施,但最終無濟於事。艇長扎捷耶夫召開了技術專家緊急會議後,下令「儘快裝上潛艇最初方案中沒有規定的一條水管,利用備用飲水箱裡的水給核反應堆製冷」,經過兩個小時的緊張作業,終於將核反應堆的溫度降到操縱臺可控溫度範圍內,避免了爆炸事故。 但是,由於作業人員在核輻射和氣溶膠極高的環境中時間過長,事後幾天到數周之內,共有8名潛艇人員犧牲,還有14人於回國不久後死去。
2001年,美國因特梅地亞公司導演了大型災難影片《K-19》。影片由著名影星哈裡森·福特和利亞姆·尼森主演。影片《K-19》在宣傳時表示,該片將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1961年:當年的K-19是蘇聯第一次進行海下核彈道飛彈實驗,不想卻因反應堆故障而在北大西洋海面引發悲劇。「寡婦製造者」不僅犧牲了28條生命,而且幾乎引爆美國和蘇聯之間的長久對峙。
然而,《K-19》一上映,就遭到了K-19核潛艇真實倖存者們的強烈抨擊和質疑。倖存者們認為,影片充斥著「伏特加」、「喝酒」等詞,將英勇修覆核潛艇的K-19官兵描寫成了不負責任的酒鬼。一些蘇聯退役官兵批評,導演以商業眼光拍電影,完全不尊重事實,這對生還者是又一次傷害。K-19核潛艇倖存者們隨後把該片的製作單位派拉蒙公司告上法庭。 戈巴契夫認為:「多虧了這些潛艇英雄們的英勇行為,核反應堆沒有爆炸,避免了巨大的生態災難(K-19核潛艇爆炸後的生態影響將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10倍)。」
他強調:「而且K-19核潛艇事故就發生在冷戰和加勒比海危機時期,當時蘇聯和美國的軍艦和核潛艇都一直處於戰備值班狀態。一旦蘇聯核潛艇在北約軍事基地附近發生爆炸,美國肯定會視其為蘇軍的挑釁,向北美沿海發起核攻擊。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一定會立即進行反擊,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戈巴契夫說,K-19核潛艇事故直到1990年還嚴格保密。以後替換扎捷耶夫潛艇組的官兵誰也不知曉此事,扎捷耶夫潛艇組的任何人也沒有因此受到表彰。犧牲的那幾名烈士都是連夜用鉛棺秘密埋葬的,地點連親屬都沒告訴。當時見證此事故的潛艇官兵共有139人,現在僅有56人在世,艇長扎捷耶夫也早已在1998年去世。
戈巴契夫信中寫道:「那天早晨所有在潛艇上履行自己崗位的人員都應該被當今人類社會視為竭力拯救世界的英雄。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他們,就是對他們特殊功勳的應有評價。隨著時間的推移,此功勳的重大意義將更加突出。」 慶幸的是,日前一位當年曾在K-19號服役的退役老兵——俄羅斯著名億萬大亨弗拉基米爾羅馬諾夫秘密花費重金,將拆船廠中即將被分解的K-19號贖買了下來。
據悉,現年59歲的羅馬諾夫出生於蘇聯的立陶宛。從1966年至1969年,他作為一名廚師在
K-19潛艇上服役。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羅馬諾夫回到家鄉立陶宛下海經商。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他成了一名億萬富翁。後來,他旅居英國蘇格蘭,並且成為英超愛丁堡勇心足球俱樂部老闆,擁有近10億美元資產。據稱,羅馬諾夫贖買K-19號之舉「純粹出於感情,與金錢無關」,是為了完成該艇已故艇長尼古拉.扎傑耶夫的遺願。希望人們知道過去的歷史,珍惜今天的生活。
雖然退役近40年,羅馬諾夫對於「老戰友」K-19號依舊一往情深。他說:「這條潛艇永遠是我內心最寶貴的記憶。我之所以想將它拯救下來,是因為它是世界歷史的一個象徵,當年正是艇上的英雄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至於贖買此艇總共花費了多少資金,羅馬諾夫拒絕透露,不過他表示,自己目前正著手一個將K-19改造成博物館的宏偉計劃,並準備將其遷至莫斯科河永久停泊,以供後人瞻仰。
目前負責該計劃的俄歷史學家亞歷山大尼基辛稱,在被拖往莫斯科之前,年久失修的K-19號必須先經過一番修繕。一切完工之後,它將按照歷史原貌接受遊人的參觀,此外,一個K-19號潛艇退役老兵俱樂部也即將成立。據估計,整個計劃的耗資將超過100萬美元。現年
66歲的維克多·斯特萊特於1961年K-19號核反應堆事故時在艇上擔任電工。如今得知它被人贖買的消息後,他欣慰地稱:「我們這些當年在艇服役的老兵苦盼多年終於找到了一位出資人。我們希望讓現在的人們知道過去的歷史,珍惜現在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