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蓋馬高原普降大雪,氣溫驟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正在奉命向長津湖地區開進的陸戰一師官兵們抱怨不已,為了禦寒,不少人裡裡外外裹了好幾層,但依然擋不住這刺骨的寒風。師長史密斯一邊聽著官兵們的抱怨,一邊拿出兩包麥片倒進餐盒裡,然後澆了一杯熱氣騰騰的牛奶。不料他剛想端起來喝,卻發現麥片已經凍得跟石頭一樣硬。
滿臉驚訝的史密斯隨後說了這樣一句話:「即便成吉思汗重生,恐怕也不敢在冬季的朝鮮打仗。」然而他不知道的是,9兵團所屬的15萬志願軍將士比成吉思汗勇猛多了,此時他們穿著單薄的冬衣正向長津湖疾進,準備給陸戰一師兜頭一擊!9兵團入朝非常倉促,他們10月下旬才從上海和常熟北上到山東泰安和曲阜地區,原擬作為志願軍預備隊動員整訓3個月後才入朝參戰。
不料戰局變化太快,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指揮沃克的第八集團軍和阿爾蒙德的第10軍東西對進,準備會師鴨綠江。彭總決定誘敵深入,以先期入朝的6個軍對付沃克的第八集團軍,這樣一來,東線就十分空虛了。11月7日,軍委給彭總發電:「江界、長津方向應確定由宋兵團全力擔任。」
由於任務緊急,戰士們來不及換裝,穿著僅有一斤半棉花的薄棉襖就開赴了前線。抵達朝鮮戰場後,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10餘萬官兵翻山越嶺,隱蔽接敵。戰士們忍受著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於11月28日突然向美陸戰一師和美步兵第7師發起了猛烈攻擊,將敵人分割包圍。
之後敵我雙方在蓋馬高原上進行了將近一個月的艱苦搏殺,由於缺乏重武器加上後勤限制,本已是甕中之鱉的美陸戰一師僥倖逃脫。在這場苦戰中,9兵團參戰的三個軍都付出了極大的減員代價,其中因為凍傷減員的就高達3萬多人。時任20軍副軍長的廖政國將軍後來說:「長津湖戰役的艱苦程度超過了長徵,長徵挨凍沒有這麼久,挨餓也沒有這麼長!」
但20軍所屬的第89師卻是個例外,該師在這次戰役中凍傷極少,成了戰役後期追敵的主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師政委王直。王直是福建龍巖人,15歲加入紅軍隊伍,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鍛鍊,逐步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我軍的高級將領。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跟隨20軍入朝參戰,擔任89師政委。
89師入朝後,奉命接替42軍的防務。為了打好入朝第一仗,王直親自帶領267團出發。由於缺少嚮導,加上風雪中難辨方向,部隊走錯了道,和陸戰一師的第7運輸大隊遭遇了。入朝以來,由於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的後勤根本無法保障,戰士們每天只能吃幾把炒麵,早已餓的飢腸轆轆。此時看見美軍的運輸隊全都眼冒綠光,一個衝鋒就將敵人給幹趴下了。
繳獲的戰利品中,除了罐頭、餅乾、雞蛋粉和咖啡豆之外,還有3000條羊毛軍毯。美軍睡覺用的都是鴨絨睡袋,那麼他們還要這些軍毯幹什麼呢?據被抓獲的俘虜交代,原來這些毯子是守陣地時鋪在地上讓美軍士兵趴在上面開槍用的。可見美軍奢侈到了什麼程度,也說明了當時雙方的後勤差距有多大。就是在這種巨大差距的情況下,9兵團的勇士們依然重創了美軍王牌陸戰一師,實在令人敬佩。
對於繳獲的這些戰利品,王直下令將餅乾和罐頭留下一部分後,其餘的都上交給了軍裡,3000條軍毯則全部留了下來。當時89師中許多官兵都凍傷了王直決定將這些毛毯剪開,分給全師的戰士們包手包腳。不料這個決定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麼好的羊毛毯剪掉太可惜了,還有人認為這些毯子應該全部交給軍裡處理。
但王直認為全軍5萬多人,這3000條毯子即使全部交上去也是杯水車薪,而留在89師卻能解決大問題。最終他力排眾議,下令將這3000條羊毛軍毯全部剪成小塊,分給戰士們包手包腳,89師因此成為9兵團中禦寒措施做得最好的部隊。長津湖戰役後期,89師成為全兵團12個師當中唯一一支還能成建制展開追擊的部隊,戰果也在各參戰部隊中名列前茅,戰後王直被提升為26軍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