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89師繳獲美軍3千條毛毯,政委:都剪碎給戰士包手腳

2021-03-05 我說我故事兒

1950年11月,蓋馬高原普降大雪,氣溫驟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正在奉命向長津湖地區開進的陸戰一師官兵們抱怨不已,為了禦寒,不少人裡裡外外裹了好幾層,但依然擋不住這刺骨的寒風。師長史密斯一邊聽著官兵們的抱怨,一邊拿出兩包麥片倒進餐盒裡,然後澆了一杯熱氣騰騰的牛奶。不料他剛想端起來喝,卻發現麥片已經凍得跟石頭一樣硬。

滿臉驚訝的史密斯隨後說了這樣一句話:「即便成吉思汗重生,恐怕也不敢在冬季的朝鮮打仗。」然而他不知道的是,9兵團所屬的15萬志願軍將士比成吉思汗勇猛多了,此時他們穿著單薄的冬衣正向長津湖疾進,準備給陸戰一師兜頭一擊!9兵團入朝非常倉促,他們10月下旬才從上海和常熟北上到山東泰安和曲阜地區,原擬作為志願軍預備隊動員整訓3個月後才入朝參戰。

不料戰局變化太快,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指揮沃克的第八集團軍和阿爾蒙德的第10軍東西對進,準備會師鴨綠江。彭總決定誘敵深入,以先期入朝的6個軍對付沃克的第八集團軍,這樣一來,東線就十分空虛了。11月7日,軍委給彭總發電:「江界、長津方向應確定由宋兵團全力擔任。」

由於任務緊急,戰士們來不及換裝,穿著僅有一斤半棉花的薄棉襖就開赴了前線。抵達朝鮮戰場後,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10餘萬官兵翻山越嶺,隱蔽接敵。戰士們忍受著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於11月28日突然向美陸戰一師和美步兵第7師發起了猛烈攻擊,將敵人分割包圍。

之後敵我雙方在蓋馬高原上進行了將近一個月的艱苦搏殺,由於缺乏重武器加上後勤限制,本已是甕中之鱉的美陸戰一師僥倖逃脫。在這場苦戰中,9兵團參戰的三個軍都付出了極大的減員代價,其中因為凍傷減員的就高達3萬多人。時任20軍副軍長的廖政國將軍後來說:「長津湖戰役的艱苦程度超過了長徵,長徵挨凍沒有這麼久,挨餓也沒有這麼長!」

但20軍所屬的第89師卻是個例外,該師在這次戰役中凍傷極少,成了戰役後期追敵的主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師政委王直。王直是福建龍巖人,15歲加入紅軍隊伍,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鍛鍊,逐步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我軍的高級將領。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跟隨20軍入朝參戰,擔任89師政委。

89師入朝後,奉命接替42軍的防務。為了打好入朝第一仗,王直親自帶領267團出發。由於缺少嚮導,加上風雪中難辨方向,部隊走錯了道,和陸戰一師的第7運輸大隊遭遇了。入朝以來,由於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的後勤根本無法保障,戰士們每天只能吃幾把炒麵,早已餓的飢腸轆轆。此時看見美軍的運輸隊全都眼冒綠光,一個衝鋒就將敵人給幹趴下了。

繳獲的戰利品中,除了罐頭、餅乾、雞蛋粉和咖啡豆之外,還有3000條羊毛軍毯。美軍睡覺用的都是鴨絨睡袋,那麼他們還要這些軍毯幹什麼呢?據被抓獲的俘虜交代,原來這些毯子是守陣地時鋪在地上讓美軍士兵趴在上面開槍用的。可見美軍奢侈到了什麼程度,也說明了當時雙方的後勤差距有多大。就是在這種巨大差距的情況下,9兵團的勇士們依然重創了美軍王牌陸戰一師,實在令人敬佩。

對於繳獲的這些戰利品,王直下令將餅乾和罐頭留下一部分後,其餘的都上交給了軍裡,3000條軍毯則全部留了下來。當時89師中許多官兵都凍傷了王直決定將這些毛毯剪開,分給全師的戰士們包手包腳。不料這個決定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麼好的羊毛毯剪掉太可惜了,還有人認為這些毯子應該全部交給軍裡處理。

但王直認為全軍5萬多人,這3000條毯子即使全部交上去也是杯水車薪,而留在89師卻能解決大問題。最終他力排眾議,下令將這3000條羊毛軍毯全部剪成小塊,分給戰士們包手包腳,89師因此成為9兵團中禦寒措施做得最好的部隊。長津湖戰役後期,89師成為全兵團12個師當中唯一一支還能成建制展開追擊的部隊,戰果也在各參戰部隊中名列前茅,戰後王直被提升為26軍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竟如此殘酷!
    「過了60年這麼久,長津湖戰役對我來說依然是刻骨銘心。」他回憶道。1950年10月29日,朱德總司令和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在山東曲阜究竟這場戰役殘酷到何種程度?讓中美兩國軍人時至今日都難以忘懷。
  • 長津湖戰役:中國軍人粉碎美軍神話的血戰
    那時的中國儘管窮,武器裝備儘管落後,但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錚錚鐵骨,不畏強暴,萬眾一心抗美援朝。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中國人的英雄氣概!打出了中國的大國地位!打出了中國70多年的安寧!其中的長津湖戰役中,中國軍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更是震鑠古今!
  • 長津湖之戰:比上甘嶺更慘烈的戰役
    宋時輪司令立即調整作戰部署,命令第20軍和27軍展開圍追堵截,同時電令第26軍立即向長津湖地區挺進,投入戰鬥,以補充作戰部隊因大量傷亡而導致的人員不足。隨著戰鬥任務的轉換,我軍面臨的局面更加險惡。追擊部隊要翻山越嶺攆上後撤的美軍機械化部隊,談何容易!儘管如此,指戰員們仍然頂風冒雪,忍飢挨餓,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截殺敵人。設伏,地凍如鐵,無法挖掩體,戰士們就趴在雪地上,很多人趴著趴著就被凍死了。
  • 長津湖戰役電影(完整版)
    「我愛親人和祖國 / 更愛我的榮譽 /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這是長津湖戰役中一名志願軍戰士犧牲前留下的絕筆信。這名志願軍戰士叫宋阿毛,服役於志願軍第9兵團20軍59師177團6連。該連隊和180團2連還有27軍80師242團5連都成建制地凍死在了陣地上。這就是新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冰雕連」。當下,史詩巨製《長津湖》毫無懸念拔得國慶檔頭籌。截至10月2日晚,該片票房已經突破6億。
  • 橡樹 | 長津湖戰役——空前慘烈的古土裡追擊戰
    >戰機喪失長津湖戰役——突圍,突圍長津湖戰役——美軍陸戰隊,向下碣隅裡撤退長津湖戰役——戰役最後,被包圍的美軍?這些地圖標註的態勢,無一例外,都是第9兵團各軍、師、團等穿插、側擊、伏擊和追擊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絕對優勢的態勢。粗略一看,似乎美軍全面陷入被動——看圖說話當然是好話,不過,如果還原歷史,第26軍古土裡追擊戰讓人心碎。美軍長津湖突圍部隊分為以第5陸戰團為核心,以第7陸戰團為核心的2個戰鬥群。
  • 電影《長津湖》裡的「英雄連隊」原型,戰友有你服役過的連隊嗎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打響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決定集中兵力逐點殲滅被圍之敵志願軍第27軍80師239團4連向前躍進,包抄敵人美軍被這貼身戰術打得措手不及除一部倉皇而逃外大部分當場被殲那時4連的戰士們還不知道他們竟然一舉搗毀了美軍第7師31團「北極熊團」團指揮所
  • 聳立在陣地的高傲——長津湖戰役
    該連125名官兵一個個身著薄薄的軍裝,持槍俯臥在戰壕,保持著戰鬥姿態,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高地上,仿佛一群隨時準備躍然而起的冰雕……後來,戰友們在上海籍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一首絕筆詩:「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 長津湖戰役英勇悲壯的20軍(一)急、急、急!
    跨國出徵最緊急/長津湖戰役中英勇悲壯的20軍(一)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特別是美國第七艦隊27日侵入臺灣海峽後,7月7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緊急召開「保衛國防第一次會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於7月13日做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部署13兵團所屬的38軍、39軍、40軍、42軍集結東北地區,組成東北邊防軍,以防不測
  • 士兵肩上的歷史 美軍背包百年掠影(3)二戰篇下
    僅攜帶行李包的狀態被稱為「輕裝行軍」(Light Marching Pack)行李包通過頂部的一條橫向織帶和上背包底部的兩個扁環連接,而這條織帶和當時全軍配發的 M-1937 帆布內腰帶的規格相同,所以可以將 M-1937 內腰帶和這條連接帶相結合,將行李包變成挎包。
  • 北極熊團覆滅記:美軍中校遺骸時隔63年才歸國,志願軍英名永存長津湖
    這支綽號「北極熊團」的部隊,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第一個可稱被志願軍殲滅的團級部隊,它的兩任指揮官都死在了長津湖。31團充當了美軍1950年11月北進鴨綠江,試圖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右翼先鋒。但是,11月25日,隨著志願軍拉開第二次戰役的序幕,以美軍第10軍和海軍陸戰隊第1師為主力的美軍東線右翼兵團,在長津湖兩側瞬間被切成了五段。平心而論,這個戰場上志願軍是15萬對美韓及其聯軍約10萬人,兵力並不佔絕對優勢,如果從火力層面計算,只怕還在劣勢。
  • 平史 長津湖的冰與上甘嶺的火,是最真實的冰與火之歌!
    這一年的長津湖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嚴寒,氣溫下降到零下30度。而倉促入朝參戰的志願軍9兵團卻連件像樣的冬衣都沒有來得及準備,也沒有任何重武器,連糧食都沒有備足。即使是這樣,15萬志願軍將士依然將5萬美軍分割包圍成5個小塊,並從27日開始對美軍發動了猛攻。那個寒冷徹骨的夜晚,無數的軍號聲在長空中凌厲的響起,吶喊聲地動山搖。
  • 1950年長津湖戰役爆發,國軍戰犯得知結果後,淚流不止紛紛請戰
    戰鬥真正爆發之後,志願軍39軍與美軍第一騎兵師正面對決,我方雖說使用了一些相對落後的武器裝備,但是真正打起來時,戰鬥力一點都不比美軍差。堅強勇敢的志願軍戰士,憑著鋼鐵一般的毅力,持續跟美軍戰鬥,最後不僅殲滅了美騎兵第1師第8團,還繳獲了4架敵方戰機。敵人引以為傲的鋼鐵坦克,也在這次戰鬥中,被我軍擊毀和繳獲了28輛。
  • 志願軍如何用繳獲武器,教美軍做人?
    因此古往今來的很多次經典戰役中,都是圍繞隔斷對方的後勤補給展開,從而極大地削弱對方的戰鬥力,來達成自己作戰目的的。在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之前,人民軍隊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後勤保障相對要容易些。不過當志願軍跨出國門後,卻面臨了極其嚴重的後勤保障形勢。
  • 為什麼9兵團十萬人都啃不動陸戰一師? 美軍到底是怎麼部署的?
    然而麥克阿瑟精心制定的元山登陸計劃卻成了一個大笑話,首先是在美軍登陸前,南韓第3師就已經佔領了元山了,而且由於朝鮮人民軍在撤退前,在港口布下了數千顆水雷,美軍陸戰1師就只能飄在海上,慢慢的等排雷。不過麥克阿瑟留下的爛攤子,還是讓日本人來收拾,美軍讓日本出動掃雷隊來掃雷。
  • 長津湖戰役後,志願軍最強炮兵終於參戰,陳賡興高採烈:炮兵威猛
    相比之下,西線炮兵1、2、8師可能還沒有全美式的105毫米榴彈炮團。炮11團已靠近鴨綠江邊,卻無法參加長津湖惡戰,怎不讓人扼腕嘆息。2月初26軍率先結束了休整,迅速投入第四次戰役。擔負議政府、抱川、漣川,尤其是三八線以北葛末面、高臺山一線的阻擊作戰。2月中旬,部隊在40公裡寬、55公裡縱深地帶,組織了4個防禦區(四道防線)。
  • 1950年,當志願軍血戰長津湖時,蔣介石在臺灣都做了什麼?
    得到了杜魯門的應許,蔣介石立刻開始在軍中做起準備,還專門為此制定了計劃,想要將最好的裝備都配備給這支3.3萬人的部隊。就連怎麼運輸這支部隊,蔣介石都想好了,如果走空路,國軍有專門的運輸機;如果走海路,國軍可以派出護衛艦護航。總之,美軍可以完全不用操心部隊運輸的事宜,只要美軍需要,這支部隊能在5天之內集結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