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 古代日本有多落後?中國日常行軍紮營擱日本成了神話

2021-02-23 講武堂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昨天,烏克蘭一個存儲了近19萬噸武器彈藥的軍火庫發生爆炸。

數公裡外的林子被飛出去的彈藥炸得跟遍地隕石坑似的。

大毛二毛的軍火庫近兩年頻繁地爆炸(二毛這邊更多些),堂主還和人開玩笑說一定又是毛子特工用無人機幹的,結果今天烏克蘭官方聲明真這麼說了……你們兩國都損失這麼多彈藥了都還能繼續幹仗,蘇聯時期繼承下來的庫存量真不是蓋的。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風帆時代中國沒能發展出歐洲航海和造船技術,可以理解為大陸國家對農耕和陸戰的重視超過航海、造船。日本這種靠海吃海島國也沒有發展出來,甚至比中國還要落後是什麼原因,人種還是智商?

純粹就是一個問題,落後。

你想不到的是,以制刀出名的日本,在18世紀末之前是自己不能生產鐵料的……歷史上長期都是用中國產鐵料生產刀劍,在大航海時代之後又增加了一個南蠻鐵來源,但是日本所謂國粹卻一直沒有本土原料來源。直到因為德川幕府禁海導致鐵料供應斷絕,存貨在18世紀用完,才搞出來所謂的國粹「玉鋼」代替了進口鐵料。

圖:日本玉鋼樣品。日本人把鐵礦石和松枝木炭混燒,得到海綿鐵。把海綿鐵敲成小塊,再依照其斷面光澤挑出含炭在1~1.7%左右且雜質較少的部分,這就是玉鋼。因為冶煉溫度不足將鐵融化,所以玉鋼內含有很多雜質,必須長期鍛打才能用。

圖:中國最早的鐵劍——玉柄鐵劍,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所鑑定為塊煉滲碳鋼,是公元前8-9世紀的人工冶鐵製品,也是迄今發現最早的一把鐵劍。最晚到春秋末期,楚國已經大規模製造鐵劍。

日本不光是冶鐵落後,其他工程方面相對於大陸國家也非常落後。比如著名的一夜城,實際上就是常見的野戰築壘工事。中國和羅馬這樣的軍隊行軍時,每天宿營都要修一個類似的工事來做營寨,到日本就變成神話了。日本城堡著名的標識性建築天守,基座用的石料都沒切規整,都是歪的,放到大陸國家得被笑死的。

圖:日本城堡的天守,其基座部分的石塊並不整齊。這是當時城主的住所和堡壘核心,日本在16-17世紀才有的東西,之前連這個都建不出來。

圖:請忽視那棟被破壞的磚木二層哨樓,只看木質圍牆,那就是行軍營寨了。永祿九(1566)年九月,織田信長攻打美濃的齋藤氏,豐臣秀吉先將建築堡壘的木材運往木曾川的上遊,然後用木筏沿著河流運送下來,然後帶著兩千忍者在一夜之間,在尾張國和美濃國的邊緣造就了墨俁一夜城。羅馬和中國軍隊每天紮營前士兵要砍伐樹木,將樹幹一端削尖燒焦,然後插進土地裡形成圍牆,後面再壘一個可供人站在上面對外射箭和格鬥的木壘,外面挖好壕溝,這就是一個標準的行軍營寨。日本一夜城事先砍好了木頭送到當地,一晚上只負責建就可以,工作強度比宿營前整套工作一起做低多了。

日本整體都落後,那造船落後那也就是必然的了,尤其是在開國後接觸了先進技術,卻因為幕府禁海完全摧毀了。在禁海以前,伊達家其實在西班牙人指導下造出了300噸的蓋倫船,還派出了幕府的外交使節橫渡太平洋到墨西哥,再坐船穿越大西洋到羅馬,結果等使節回到日本的時候卻已經禁海了,甚至使節本人都因為信教被驅逐……也是個黑色幽默。

圖: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中國造船技術曾經不落後,甚至領先於歐洲。更早的宋代,中國還發明了世界首個船塢。中國明代開始的落後有很多原因,日本一直很落後也有很多原因,但二者整體水平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問:真奇怪,十八、十九世紀的沙俄是如何徵服東歐和中亞的?戰爭需要補給,需要長期佔領,需要和當地種族長期爭鬥的。像中國的漢政權,雖然可以短時間統治西域,但時間一長就丟了。毛子是如何做到的? 另外十九世紀末,毛子居然就能在永久凍土上修建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真利害。如果沒有這條鐵路,毛子可能不能有效佔領東北亞部分領土的。

這個問題,其實取決於水系分布。

拿俄羅斯地圖來看就知道,其實從烏拉爾到東西伯利亞,各條從南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河,其支流基本都是東西向的,往往兩條大河的支流之間就隔著一道分水嶺而已,所以俄國人奪取西伯利亞可以從一條河流向另一條河流躍進,只需要越過一道道分水嶺就可以了。

圖:俄羅斯地圖,可見其亞洲部分的水系相互連接,大河支流東西向貫通。

實際上哥薩克徵服西伯利亞不是騎馬徵服的,而是乘船徵服的,徵服西伯利亞的葉爾馬克跟蒙古人打了很多次水戰,最後戰死也是因為鎧甲太重淹死的……

圖:著名油畫《葉爾馬克徵服西伯利亞》,這就是雙方在船上打水戰。

圖:中國也有過這種沿著河走路就能徵服的好事,就是秦軍徵百越。通過修建靈渠,秦軍可以從長江、湘江、灕江、珠江一路靠船運送物資,後勤壓力非常小。

而中原王朝徵服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非常困難,關鍵就是蒙古高原本身就是東亞和西伯利亞之間的超級臺地,是非常乾旱的,要北上得穿越大片大片的戈壁灘,不像毛子有那麼豐富的水系。

毛子進入西域其實也是一樣,過裏海-鹹海是有相當完善的水系網絡的,有非常富饒的農耕文明,可以輕易獲得大量補給,道路上也不缺水草。而到了天山以東則是大片沙漠,所以從西向東進入中亞,比從東向西進入要方便很多。

圖:中亞地圖,可見從烏拉爾河到鄂畢河,中間也是水系縱橫,還有很多大型湖泊。

問:堂主說日俄戰爭是日本以小博大,感覺當年俄國工業也沒那麼強大啊,日本比起俄國有多小?

沒多強大?日俄戰爭的時候,俄國一年生鐵產量是有400萬噸啊,而日本就幾萬噸而已,這還叫差距不大嗎?基本上日本的重工業水準,最差的行業只有俄羅斯的幾十分之一,最好的也就俄羅斯的幾分之一的規模。

圖:20世紀初期的火炮工廠,這些長管子都是炮管毛胚,整個工廠從廠房到機器,從毛胚到全都依賴鋼鐵。鋼鐵是現代工業的糧食,任何機器都需要鋼鐵來製造,沒有足夠的鋼鐵就沒有足夠的產能。當年我們說以鋼為綱,也正是抓住了工業化起步階段的核心需求。俄國鋼鐵產能是日本的上百倍,意味著如果兩國長期單挑,俄國可以輕鬆耗死日本。

在1870年代,俄國已經能造萬噸級鐵甲艦了,還能自己研製生產12英寸級別的戰列艦主炮,在日俄戰爭前建設的世界最高難度鐵路西伯利亞鐵路也即將完工。

圖:俄國彼得大帝號鐵甲艦,1869年在卡列爾尼島工廠開工建造,是俄國歷史上第一艘萬噸級遠洋炮塔艦,1876年完工後加入波羅的海艦隊。配備兩座雙聯裝305毫米炮塔,蒸汽機功率8250馬力,兩軸推進,航速14節。

圖:甲午戰爭中日本三景艦之橋立號模型。1895年爆發的甲午戰爭中,中日兩國的軍艦都是從歐洲購買的,這點就比自製鐵甲艦的俄國差了一個檔次。能不能自己造,軍艦的價格可以差一倍,花同樣的錢,艦隊規模當然會差更多。

雖然說沙皇俄國是一個缺乏自己開發能力,工業技術升級幾乎全靠賣資源換錢買生產線的國家,跟大清的洋務運動差不多,但是好歹資源真有那麼豐富,靠買也能買出來一個現代化工業的架子。

圖:俄羅斯鐵路交通圖,橫貫其國土的就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其最初的線路經過我國東北,也就是民國時期的中東鐵路。日俄戰爭俄國之所以會輸,根本原因是東北距離其歐洲核心區太遠,導致部隊運輸和補給成本極高,能發揮的力量有限。如果雙方交戰區在中亞,或者說日本被挪到羅馬尼亞、土耳其的位置,會輕易被俄國連本土都吃掉。

問:據我所知,二戰時期芬蘭是加入德國一方對蘇作戰的,而戰後芬蘭似乎沒吃多大虧,比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都被老毛子割走了一塊,簡直是幸運,史達林為什麼會發這個善心?須知芬蘭原來是沙俄的一部分,二戰前還讓毛子丟大了人。

朋友,你有沒有聽說過當今西方政治界有個詞叫「芬蘭化」?芬蘭化(Finlandization)指的是一個弱小的國家近乎無底線的聽命於強大的鄰國的政策決定,基本上屬貶意詞彙。

圖:蘇芬戰爭蘇聯獲得地區。蘇聯打蘇芬戰爭,目的是獲取蘇芬邊境地區的關鍵地區以改善本國防禦態勢,這些地方他也已經到手了。置於剩下的地區意義沒有那麼大,除非蘇聯吞併芬蘭。可二戰雅爾達會議確定的基本制度就是不得以武力改變國境,蘇聯也沒有重建沙皇俄國的意圖,於是吞併就被否決了。

圖:羅馬尼亞二戰前後疆域變化。1944年,羅馬尼亞與同盟國籤訂的停戰協定規定,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劃歸蘇聯。在1947年和約中,比薩拉比亞劃給蘇聯,與摩爾多瓦自治共和國合併,成為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沿黑海部分地區划進烏克蘭。羅馬尼亞的這些地區從沙皇俄國開始就想要,一直沒得到,所以蘇聯要在二戰後拿到手。至於羅馬尼亞的損失則是從匈牙利得到補償,這兩家也是世仇。

二戰後的芬蘭能留下,是因為蘇聯想留一個受控制的窗口用來和西方國家溝通,就跟我們當初留下香港差不多。尤其是蘇聯對芬蘭的控制,比我們當初對香港的控制還強。芬蘭雖然說起來算西方國家,但是用的步槍是AK-47,坦克是T-72……

圖:芬蘭陸軍裝備的T-72坦克。主戰裝備受制於人,這是極其危險的情況,意味著本國缺乏中長期抵抗的能力。所以能從其他國家購買主戰裝備,是國家之間高度信任的體現,印度就不從中國和美國購買主戰裝備。

芬蘭人也算爭氣,在二戰後利用做窗口這個功能把自己的製造業也發展起來了,現在世界船用柴油機的世界老二瓦錫蘭就是利用蘇聯訂單發展起來的,到80年代蘇聯的商船和軍輔船大部分都裝了瓦錫蘭發動機。

圖:古巴飛彈危機中,美國海軍攔截蘇聯商船。1970年代初,蘇聯15000噸以上商船的柴油機100%依賴進口,其中絕大部分從芬蘭瓦錫蘭公司購買。冷戰時蘇聯經濟和軍火工業基本是靠西方技術引進發展的,所以1980年代西方一加強封鎖,蘇聯就倒下了。

當然蘇聯解體的時候芬蘭經濟也跟著雪崩,因為不再需要這個窗口了。當然這時候運氣好,諾基亞橫空出世才挽救了芬蘭經濟。

問:我一直奇怪,從索姆河戰役開始,集團衝鋒就是找死的節奏,那麼為何幾十年後的二戰中還有布瓊尼這類一線衝鋒的騎兵部隊存在呢?還有就是糖糖說馬刀是輕騎兵使用的武器,重騎兵都用長矛,那為何二戰局部還在使用威力更小的輕騎兵,而重騎兵反而被淘汰了呢?

這你要看這些騎兵作戰的戰場是啥樣。西線的問題是在四百公裡戰線上雙方塞了近千萬的軍隊,每一公裡有兩萬多部隊,哪怕僅僅一線也已經密集到一平方公裡都有幾千兵力、上百挺重機槍、幾十門火炮的地步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戰線真的算得上是密不透風,沒啥縫隙了,打仗就是正面硬懟、硬衝機槍陣地。這樣的情況下,人肉自然戰勝不了鋼鐵,無論是人的衝鋒還是馬的衝鋒都基本算送死。

圖:一戰時的排防禦陣地,配備有4挺重機槍。這樣的火力兵力密度不要說騎兵,什麼樣的步兵也衝不過去,只能用重炮先摧毀敵軍大部分兵力和工事才能進攻。

而東線則完全不同,戰線的南北直線長度超過1000公裡,算上戰線蜿蜒曲折,有1500公裡以上。而德國人長期就幾十萬兵力,再加上二、三百萬亂七八糟的奧匈軍隊,對面的俄軍兵力也不算很多,尤其是缺乏重武器,火力密度和兵力密度只有西線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工事也遠不完備,到處都是沒有設防的空隙,因此雙方都可以找到很多戰場空間用來迂迴,這樣的戰場下騎兵自然有用武之地。

圖:一戰地圖。德國西線與英法比利時的戰場小而且是重點,所以重兵集結。東線有一個巨大的俄熟波蘭地區大突出部,一下就把戰線拉長了。而俄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又使奧匈帝國形成一個巨大的突出部,再加上搖擺不定的義大利,稀釋了奧匈帝國的兵力。

圖:德俄坦能堡會戰地圖。西線能打成塹壕戰,是因為法國國內鐵路網密集,一線被突破後可以迅速通過鐵路調集部隊形成新的防線。俄國嚴重缺乏鐵路,即使是其歐洲部分也同樣如此,坦能堡會戰中俄軍就有部分兵力通過步行抵達戰場。缺乏鐵路使俄軍無法快速形成新的防線,也就無法堵住敵軍突破,於是東線就變成了運動戰。一運動起來,騎兵就有用武之地了。

到了蘇俄內戰時期,那戰線更是大到無邊無際了,兵力比起一戰期間更少,還有中亞、西伯利亞這樣地廣人稀的戰場,這時候布瓊尼的騎兵自然就成為了重要的機動力量延續下來。

至於重騎兵和輕騎兵,重騎兵再強也是冷兵器時代的強,而且重騎兵是剛正面用的,再能剛也剛不過機槍啊……而輕騎兵因為輕便,所以用來迂迴包抄之類更合適,而且他們也帶著卡賓槍可以下馬作戰當機動步兵用。

圖:內戰時期蘇聯紅軍的馬車機槍,它是裝在馬後面的車廂上向後方射擊,那當然不可能在衝鋒時用,而是停下來射擊。這種做法其實就是拿破崙時期龍騎兵也就是騎馬步兵的延續,名以上的騎兵、實際上的步兵。

問:堂主接踢。我們一般都會把RPG叫做火箭筒,今天碰到個人非說RPG是無後座力炮,後面一頭是堵住的,跟我辯了半天,堂主你來評評理,這到底歸哪類。

RPG這個詞,意思是火箭助推榴彈,單純來說確實是火箭筒。

但是……一般常說的RPG,指的是RPG-7(包含我國的69式),那就既是火箭筒也是無後坐力炮了。

RPG-7的前身是RPG-2,而RPG-2的前身是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鐵拳反坦克武器。只不過跟普通無後坐力炮不同,鐵拳的炮彈口徑比炮管要粗很多,所以只有屁股能塞進炮管裡面,這個叫做超口徑彈藥。炮管裡面就是一點黑火藥做發射藥,來把前面的空心裝藥彈頭打出去來反坦克。

圖:二戰時的德國鐵拳,有效射程……30米。因為射程太低,所以德國在1944年開發了新型號,有效射程翻了整整一倍!達到60米。

鐵拳這種模式價格便宜、生產簡單,就是射程比較近,基本都接近於自殺式武器了。所以二戰後新開發的同類武器增加上了火箭增程模式,這也是RPG裡面的R,也就是ROCKET火箭這個詞的來源。蘇聯人開發了RPG-2和RPG-7,而德國人自己也開發了鐵拳3。

圖:RPG-2尾翼後面的部分就是發射藥藥筒。

圖:RPG-7剖視圖,可以看見最後面是發射藥,往前一點是火箭發動機

圖:德國鐵拳3反坦克火箭。

迷你踢館

問:堂主這段時間比較愛普及古代軍事知識,我也問一個,就是中國古代有沒有職業軍團?像是西方祖祖輩輩都是當軍官的那種。

當然有,明朝就是明確要求,武官必須出自世官,也就是祖輩一直都必須是衛所軍官,才能在軍隊裡面做事。當然這不叫職業軍團,因為衛所武官本質上是農奴主,沒什麼軍事訓練,大部分也根本不懂怎麼打仗。

西周、東周、秦、漢來說,貴族其實第一職業就是軍人,像什麼大夫之類的其實都是軍人,晉國的上卿頭銜是中軍將,六卿都是三軍的將和佐,所謂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周朝那真就是職業軍官團了。

問:印度向俄羅斯買武器經常被坑,而向美國購買武器相比之下就靠譜很多,既然如此,為什麼印度不全面倒向美國,購買美國貨。即便買F-35要等,也總比不靠譜的T-50要好多了吧?

價格……蘇-30MKI雖然說毛子如何如何,但是就印度給那點錢,買F-16都不太夠啊。印度往往是嘴巴很大,但是實際上花的錢並不多。

圖:美國奧斯丁級兩棲船塢運輸艦。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扶持東巴獨立,美國當時派航母群進行威脅。只有印度對美國有很強的戒備心理,一直不願從美國採購武器裝備,寧可買歐洲和俄國貨,從美國只買二線裝備如反潛機。2007年,美國將奧斯丁級特林頓號送給印度,以緩和印度的戒備心理,還想把退役的小鷹號航母送給印度。

問:明末官僚集團,在國家危亡之際,依然不議和、不遷都、不死節,也不出錢募兵。坐等李自成上門挨個打屁股,交出家產。清兵來了,排著隊當漢奸。後來南明官僚在對待高傑兒子,以及孫可望封秦王等問題上,同樣沒有表現出一點靈活性。這個受過教育的精英團體,怎麼表現的集團智商不在線?

因為文官集團存續本身的關鍵在於戰勝對手,而不是保住國家……他們優先考慮的是黨爭,而不是能對付清朝或者農民軍。能跟自己人爭贏,佔據高位投降也能過好日子,要失敗了就啥都沒了。

問:請問比如轟炸機、加油機和運輸機這類大飛機現在是如何進行自衛的?二戰時這類飛機上都有自衛機炮,可是現在這類飛機貌似都取消了這種主動自衛手段,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所謂的自衛根本沒啥意義了,二戰還是機炮對射,現在難道你用空空飛彈跟戰鬥機對射麼……二戰火控肉眼就行了,你難道給運輸機也裝一套F-35的航電麼……

圖:圖-26發動機尾噴口上方即為航炮,老點批次的伊爾-76運輸機也有。

圖:圖-26裝了航炮,實際根本沒用,但重量卻增加了很多,所以說蘇聯人搞海空軍裝備,腦子都是有包的。現代大型飛機首先靠隱蔽和距離,避免進入對方攻擊範圍;其次靠電子幹擾,誘騙空空飛彈。

問:躺主,看了本期踢館,勾起了我十多年來不曾解惑的疑問,捷克何以擁有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最大的兵工廠?

因為奧匈帝國一小半的軍事工業都留在了捷克境內,捷克自己又是以重工業出口為主要經濟支柱,所以發展得很好,像英國造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用的很多裝甲鋼都是捷克的,中國所謂德械師的步槍機槍其實也是捷克的。

問:堂主大人請接招,我看到一篇新聞說國產JS 12.7毫米狙擊步槍:這是我國設計得最成功、最經典的一款大口徑狙擊步槍,於2004年推出市場,備受多國軍隊好評,被譽為亞洲第一神狙。請問以市場的角度去看,能不能排進前五?

去參加巴基斯坦競標,精度比美國的大口徑狙擊步槍低一個檔次……水平還是比較低,彈藥和槍都是不太夠的。

圖:國產JS 12.7狙擊步槍,強身就是一個圓茼,堪稱英國斯登衝鋒鎗後第二代管子工的傑作。總設計師王太平在訪談裡說:國際上常用的狙擊步槍射擊精度評價標準是包含3發槍彈的彈著點的最小圓直徑大小。JS 12.7mm狙擊步槍在100m距離上3發彈的彈著點幾乎彈孔接觸彈孔,最小圓直徑一般在24~26mm左右;美國巴雷特M99 12.7mm狙擊步槍略勝一籌,其在100m距離上3發彈的彈著點彈孔不但接觸,還有交叉和重疊,最小圓直徑一般在20mm左右。

問:堂主,125mm的炮因為要自動裝填所以要分裝,這導致彈芯做不長,可為什麼不學同樣分裝的155炮,並在發射藥上作出預留孔洞?


彈芯是整體的啊,彈芯長度不能超出圓盤半徑限制,這跟發射藥有什麼關係……

圖:德國PZH2000、豹2和黃鼠狼步兵戰車。雖然裝填方式不一樣吧,但155自行榴彈炮的炮塔還是遠大於坦克。彈藥越長,炮塔座圈直徑就得越大,那麼炮塔就得越大,車體直徑就得越大……又要空間大又要裝甲厚,地面承重撐不住啊。

問:自動裝彈機出故障了還能換手動裝蛋嗎?


可以,只是因為沒有專職裝填手,所以速度會很慢,像日本的90坦克就在炮塔吊籃裡面裝了四發炮彈,供手動裝填用。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日本蒼龍級潛艇神話破滅:聲吶落後撞上中國商船,艦員用手機求救
    日本蒼龍級潛艇過去一直被吹噓為「世界最強常規動力潛艇」,各種有關它的信息,都被認為是神話。
  • 甲午海戰以來,日本第一次建造比中國落後的水面艦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準備建造的27DD想像圖055型飛彈驅逐艦下水,它整體戰術技術指標明顯優於日本剛剛建造的27DD型驅逐艦,給日本造成了巨大衝擊,所以055型飛彈驅逐艦可以說是「甲午海戰以來,日本第一次建造比中國落後的水面艦艇」
  •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何古代軍事戰爭中,將領的個人能力尤為重要?
    智則是熟練的處理日常軍事活動的能力,在紮營,行軍,作戰等不同處境的變換中,有能力的將領可以做到輕鬆自如,在古代惡劣的環境和低下的科技水平下,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勇則是決斷力,關鍵時刻的判斷,衝陣機會的選擇,這些都是軍隊將領大勇的評定標準,兩軍相逢勇者勝。仁,智,勇的水平體現的將領能力,確實是古代軍事戰爭中最重要的因素。
  • 2017年,日本有哪些地方落後中國?
    今天的中國和日本對比就更加懸殊了,日本不僅人口佔中國比例下降到十分之一,工業產值下降到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而且在工業總體技術實力上已經落後中國,領先的只有一部分民用科技。從人均工業產值就可以看出來,201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已經是日本40%了。
  • 『深度解析』古代行軍速度有多快?
    長坂坡時,曹操為了追擊劉備,曾派出五千精騎一日一夜行軍三百裡,並在進中重創劉備軍。通過眾多歷史作品的描寫,我們知道古代行軍,最為快速的方式就是騎馬行進,快馬加鞭。那麼,古代的行軍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在古代,遠距離行進主要分為兩種情況:行軍和郵遞。行軍時又大致可分為急行軍和緩行軍兩種。其中的代表是漢武帝時,名將霍去病率領上萬騎兵出隴西,在六日內轉戰千餘裡,平均算下來每日行程應該至少在160裡以上。
  • 日本文化裡有「兩個日本」
    二戰期間,日本哲學界出了一個人物,名叫高山巖男,他1905年生於日本山形縣,這一年,正值日俄戰爭,後來,他在自己的文化哲學中,把這場戰爭,當做世界史的轉折點,日本命運的新起點,而他就在這個新起點上應運而生。他從「記紀」二典中,發現了國家神話,便以之為國家主義的根。
  • 2017年日本有哪些地方落後中國?
    人均高速公路長度中國是日本1.33倍,也就是說,人均高速公路中國比日本多30%。而且這個問題也有答主回答了,日本高速公路很多是下面這樣的,非常窄,這樣也叫高速,在中國,這種水平的道路是沒有資格叫高速的。
  • 踢館 日本能封鎖東海黃海所有潛艇出海口嗎?中日反潛差距有多大?
    就說無人機,幾年前堂主去珠海,展出的無人機基本都是模型,少數幾架實物看起來也跟遙控愛好者玩得水平高不到哪裡去,現在,恐怕沒人敢質疑中國無人機的水平了吧?不過,興奮之餘,我們依然需要冷靜下來,正視差距:航展參展的軍用飛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先進了,但使用我們自己的「中國心」的機型仍然屈指可數,20姬也已確定用的還是三姨夫。
  • 日本天皇到底有多神?
    前不久,美國海軍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到南海轉了一圈兒,被中國艦船層層圍堵,把美國人嚇壞了,這個航母戰鬥群有六七萬人,他們全都收到家人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發來的祝福,都在為他們祈禱,希望平安歸來,千萬別跟中國人較勁,中國海軍現在很牛的。
  • 獨具特色的日本古代防禦裝備 日本甲冑
    日本的鎧甲多是皮質,可以說是對日本古代武器發展最大的影響,如果日本古代裝備的是類似於西方那樣的騎士甲,那麼武士刀很可能和中國一樣,在經歷一個輝煌後立刻走向衰敗,畢竟對付重鎧的辦法,無論東西方,都是把利器改成鈍器,從我國唐一直到宋明多鈍傷類武器的發展可以看出,由於盔甲越來越厚重,刀劍類武器已經無法對付他們,只能用錘、斧、狼牙棒等武器,所以中國古代的武器發展的種類十分繁雜,而由於皮質的盔甲
  • 最慘死亡行軍:199個日本兵雪山凍死,活著的一個被立銅像
    「三國幹涉還遼」事件後,日本對俄國恨之入骨,臥薪嘗膽準備了十年,軍隊摩拳擦掌準備和沙俄軍隊在中國東北大打一場。▲日本沙俄是死對頭但是,中國東北天氣寒冷,和習慣於寒冷氣候的沙俄軍隊相比,日軍嚴重缺乏寒冷地帶的作戰經驗,怎麼辦?日本人說:我們可以自個練啊!
  • 那些奇奇怪怪的神:日本神道入門 01
    (神社裡的神官和巫女,神官戴的帽子叫烏帽子)神話的世界日本古代有神話,最古老的神話集是成書於8世紀(712年)的《古事記內容上包括日本古代的神話、傳說、歌謠、歷史故事和帝王家譜等。這本書參照中國的《山海經》編修,是日本古代神話、傳說的寶庫,保留了日本民族在搖籃時代的性格和思想。書中包含了大量的短歌、長歌、片歌、旋頭歌等詩歌形式,顯示日本古代詩歌的豐富多彩。
  • 《東亞民俗研究》第62期:日本記紀神話中的鳥型神祇
    請看《日本書紀》以下描述:時夜夢、天照大神訓於天皇曰、朕今遣頭八咫烏。宜以為郷導者。果有頭八咫烏、自空翔降。天皇曰、此烏之來、自葉祥夢。大哉、赫矣。我皇祖天照大神、欲以助成基業乎。傳說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在東徵大和國的過程中受阻,夢中得到天照大神的神諭。於是,八尺烏自天而降,帶領他們脫離了險境。
  • 巴丹死亡行軍有多慘?短短120公裡路程,1.5萬人永遠倒下
    在1942年1月初,日本的轟炸機來到菲律賓進行狂轟亂炸,日本的空襲在短時間內摧毀了美國海軍大量的設施,以及陸地上的空軍核心設施。在菲律賓駐紮的美菲聯軍士兵雖然超過10萬,但他們的槍械不僅少,還非常落後,很多槍炮甚至是一戰時遺留下來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集中美國的資源先行對付希特勒,他們將得不到任何補給,也不會有援軍,只能憑藉現有的資源抵抗下去。
  • 日本忍術與中國暗殺術有何聯繫?又是從何而來?|日本歷史
    忍術同空手道、柔道和劍道等日本武技一樣,都與中國武術、佛法有些淵源。最初,忍術源於日本傳統格鬥術的一種(刺殺術),之後吸收中國的《孫子兵法》、《六韜》等理念,融入神道教、佛教中的相關心法與秘技,在長期的修行與刻苦磨練中獨自發展,最終形成忍術。和中國刺客的暗殺術一樣,是一種伏擊戰術,後經南北朝的演變完善,形成了今天的樣子。
  • 日本刀「玉鋼神話」的真相大揭秘
    熟悉日本武士刀的人大多都知道「玉鋼」這種以日本傳統工藝獲得的原料,如果一把武士刀不是用「玉鋼」製作的,那這把武士刀的價值就會大大縮水,甚至有人會說不用玉鋼製造的刀不能稱之為武士刀。▲南蠻鐵根據日本學者的考證,這些進口來的鐵有一部分來自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西方早期殖民者對日本的貿易。
  • 踢館 | 055驅逐艦服役對中國海軍有哪些重要意義?
    做個小廣告,推薦個我們自製的H5小遊戲:   堂主人狠話不多,匯作今天一句話: 中國海軍,生日快樂!這個和全艦綜合計算環境的效果,據非正式消息,是將055的排水量減少了4成,這可是巨大的造價差距。 圖:真下決心破解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對技術能力有要求。印度人熟悉的是轉包,而不是獨立開發,真正的技術實力有多強可不見得。
  • 踢館 日本核能技術很強?其實跟軍購界的三哥地位差不多
    順便介紹下中國的人造太陽以及高溫氣冷堆的相關情況日本本質上是沒有民用核堆能力的,他主要還是買美國堆技術,而且主打還是沸水堆,這玩意也就臺灣和日本敢買了……出事的福島就是典型的沸水堆。問:帥帥的堂主想問一下,俄羅斯12年至今部署多個沃羅涅日雷達,監控範圍在6000-8000公裡,覆蓋中國全境和南海(主要針對中國),沒見我兔出來抵制;韓國建薩德我兔的反應這麼激烈,這兩套系統有什麼不一樣嗎?//踢館,帥氣堂主接招!今天看新聞,說毛子在遠東部署S400防空飛彈,監視中國東風,我想問這是不是毛子對我國仍有警惕?
  • 為什麼只有日本侵略中國,中國從來不打日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想像,不管是在古代還是近代,日本總是和中國作對,可是中國為什麼就不主動攻打日本呢?你說在 清政府 時期,是因為日本比較強大,可是在以前日本卻只是一個小國,為什麼中國都沒有將他們收服呢?
  • 在日本焚燒二戰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牌位的中國人被定有罪,背後是日本政府維護天皇體制!
    公元八世紀,兩部記載日本創世神話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先後誕生,它們集歷史和文學為一體,充滿怪誕不經的描寫。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迎合當時日本最有實力的政治集團-大和王國的需要,將日本民族宗教中的天照大神,從一個氏族的祖先神抬到諸神之首的最高位置,同時又將這個創世神話同當時最高的世俗統治者-天皇巧妙地嫁接到一起,天皇於是就成了天照大神的後裔,理所當然地成為日本的最高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