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2021-02-21 格瑞斯教育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

Ⅰ.兩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

⑴政治地圖是表現全球政治區域劃分和國際政治關係的地圖。著重表示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管轄範圍、國界和領土輪廓。政治地圖演變的主要原因:國家間的政治和經濟衝突以及國際競爭。

⑵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1914~1918):

①大戰原因: 後起的美、德、日等國要求按實力重新瓜分世界。

②大戰結果: 協約國(英法俄)勝利;同盟國(德奧意)戰敗;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崩潰;匈牙利、芬蘭、波蘭等國家出現;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出現;英法衰落;美國興起。

⑶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

戰果:德日意結成軸心集團----戰敗;蘇、美、中、英、法組成反法西斯同盟----獲得勝利。

戰後: 美國和蘇聯強大,英法嚴重削弱,德國分裂,日本成為美國附庸,歐洲政治上分裂,東部國家依附蘇聯,中西部依附美國,美國和蘇聯由合作走向對抗,兩極格局形成。亞非拉殖民體系瓦解,發展中國家獲得獨立,成為新興政治力量。

 

Ⅱ.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⑴.社會主義陣營從50年代未出現分裂,到60年代未解體。

⑵.西方陣營出現分化,西歐、日本重新崛起,獨立自主傾向增長,美國控制能力減弱。

⑶.80年代末開始歐洲政治地圖劇變: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一分二)、德國統一、南斯拉夫分裂(一分六)、蘇聯解體(一分十五)。

⑷.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除美國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外,形成西歐、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多個經濟力量中心。(一超多強格局)。

 

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與衝突。 

①二戰後總體是和平局面,局部不穩定,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和平和發展是當代國際政治的主題,合作和衝突是國家關係的兩種表現形式。

②地緣合作——區域國際組織的建立: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統一組織、東南亞國家協會等。

③地區衝突和戰爭不斷:阿以衝突、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等。

【衝突案例----阿以衝突】

⑴衝突原因:

內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領土和資源糾紛。

外部---大國為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插手中東事物。

⑵影響阿以和平進程的因素有:

①巴勒斯坦問題。巴勒斯坦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聯結東西部阿拉伯國家的紐帶。

②耶路撒冷問題。凝聚著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數千年來產生、發展、紛爭史,三大宗教聖城。

③被佔領土問題。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敘利亞等國領土。

④水源問題。以色列無大河,缺水問題嚴重,其通過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攔截約旦河及其支流水。

 

(2)世界經濟地理格局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Ⅰ.經濟活動的空間擴散:

⑴發達國家:即所謂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歐美國家和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技術先進,人均收入高。它們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輸出產品、資本和技術。處在世界經濟的核心地位。

⑵發展中國家:即所謂南方,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技術落後,人均收入低。主要向發達國家提供原料和燃料。處在世界經濟的邊緣。

⑶世界經濟活動的空間擴散過程:

從全球看,世界經濟的核心地區首先出現在歐洲。通過對外掠奪和殖民進行擴散,使核心地區擴散到北美、日、澳等地,拉美、非洲和亞洲變成邊緣地區。

 

Ⅱ.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國際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

加強國際市場聯繫,進人世界大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自身經濟的一種手段。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

⑴科技進步----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器:

①促進世界統一的生產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使用,使產品能大量生產和銷售。

②促進改進貨物運輸和信息交流工具,大大縮短世界距離,加強了全球聯繫。

⑵跨國公司也推動經濟全球化另一個重要因素:

跨國公司的優勢:在全球範圍內更合理進行資源配置,實行科學化管理,從而更大限度低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優勢一,採取全球化戰略:

在資本過剩的國家籌集資本,在原材料和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加工產品,在物質短缺的國家銷售產品。即: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最優區位,或接近市場、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勞動力豐富的地區。

優勢二,利用全球經營網絡:

實現人員自由流動、新技術和新觀念同步應用,促進技術和管理的空間擴散。

 

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地理意義:

⑴發達國家:

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其優勢有:具有製造業和金融業發達、科技基礎雄厚、基礎設施完善、法制健全等(「兩業、雙基、一法」),主導世界貿易和國際金融市場。

⑵發展中國家: 

其優勢有: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和技術。全球化是「雙刃劍」,帶來機遇,伴隨風險。加上政局動蕩,社會不穩定,導致世界經濟發展更不平衡,南北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發展中國家的四種情況如下:

①拉美地區發展較快:∵持續國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區域一體化,改善投資環境,吸引眾多外資,貿易活躍。

②東亞、東南亞、南亞:東亞、東南亞成為吸引外資較多,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有效的產業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南亞成為世界市場勞動密集型產品,特別是紡織品的供應地。

③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基礎薄弱、吸引外資條件差。財政依賴外援。政局多面,經濟發展波動。

④北非和西亞:製造業技術水平低,技術工人短缺,吸引外資能力較低。

 

國際經濟的區域合作與競爭。 

Ⅰ.世界經濟區域化:

⑴特點: 

區域經濟集團具有內向的保護性和外向的競爭性,在集團內部實行關稅互惠,取消貿易壁壘,組成共同市場,實現互補合作。

⑵區域化的表現:

①在相對獨立經濟區內,各國由於地理位置靠近,經濟聯繫密切,尋找利益的共同點,建立某種一體化組織。

②大國為了搶佔更多的份額,需要以各自建立的一體化組織為依託,擴大勢力範圍,實現競爭優勢, 

③發展中國家為了面對發達國家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以集團姿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⑶意義:加強區域內部經濟聯繫,是走向經濟全球化的階梯。

Ⅱ.主要區域經濟集團:

⑴歐盟:1948年"荷比盧經濟聯盟";1952年"歐洲煤鋼聯營";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1967年"歐洲煤鋼聯營"和"歐洲原子能聯營"被併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改稱"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洲聯盟"。歐盟是世界最早的區域化集團,從經濟一體化走向政治一體化。經濟貨幣聯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和警務合作是歐洲聯盟的三大支住,至2003年有二十五個成員國:荷、比、盧、法、德、意(1958)、英、丹、愛爾蘭(1973)、希臘(1981)、葡、西(1986)、奧、瑞典、芬(1995),2003.4.16歐盟東擴10個:捷克、賽普勒斯、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1999年1月1日除英、丹、瑞典外,12個成員國使用歐元。

⑵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開始運轉,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為與歐盟抗衡的共同市場。世界面積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⑶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立於1989年,我國在1991加入,是一個比較鬆散的非正式集團,開始向投資和貿易自由化邁進。

⑷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1967年成立。有10個成員國:馬、菲、新、泰、印尼、汶萊、越、老、緬、柬。「10+1」,走向雙贏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3)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的總體力量。

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

⑴基本實體:反映一個國家生存空間的大小及位置優劣、資源狀況、勞動力數量和質量。包括:

①國土面積:與資源聯繫,軍事、建設的迴旋餘地大;

②地理位置: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案例:新加坡、蘇伊士運河;

③地形:在軍事上,地形永遠是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案例:伊拉克戰爭、波赫衝突;

④自然資源:是國家力量的物質源泉,能源資源和金屬礦藏最重要。

⑤人口數量和質量:是衡量大國地位的重要指標,(人多,兵員充足;素質高,推動力量大)。

⑵經濟力量: 綜合國力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包括:

①工業生產能力(武器裝備);

②農業生產能力(糧食);

③交通和通信能力;

④國際競爭能力。

⑶軍事力量: 主要反映在常規軍事力量和戰略核力量兩個方面。其中,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和高科技含量,以及擁有高素質戰鬥人員,成為現代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

⑷內政和外交:綜合國力的各個要素能否形成合力並發揮最大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力量。好的外交政策,能夠將潛在的國家力量轉化為政治現實,也能夠為國際貿易和對外經濟活動提供保障。

⑸科學和技術:對國力發展的影響深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科學技術水平、教育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異。

 

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各國根據國情、適應形勢調整發展戰略,把提高綜合國力放在首位。

⑴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途徑:

①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重視農業和農村問題;

③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⑤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戰略,不結盟,不爭霸,加強團結和合作。

⑵一些國家在謀求提高綜合國力,爭取戰略優勢時提出的戰略方針:

美國:以太空軍事、科技開發為突破口,帶動綜合國力均衡發展,全面增強威懾力量。

俄羅斯:加快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經濟秩序的同時,實現協調發展,盡力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日本:實施技術立國戰略、綜合安全保障戰略,以經濟優勢謀求政治和軍事優勢。

歐洲:加速政治、軍事、科技和經濟一體化,提高歐盟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中國:科技興國和可持續發展。

聲明: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知識點】高中地理地球自轉知識點匯總!
    一、知識點1、方向:自西向東(如圖A)。(1)從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如圖B)。(2)從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如圖C)。(3)東經度增大的方向,西經度減小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方向。(1)圖中甲為夜半球,乙為晝半球,︵AOB為晨線。
  • 多彩地理課堂|世界旅遊小大使
    六年級地理課程之世界國家部分,因為有了小小旅遊大使的參與,變得異彩紛呈。三十八名同學代表不同的國家進行了「世界旅遊小大使」的角逐,他們在用中英雙語展現各國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同時,豐富了課程,提升了自我,增強了自信。經過三周的激烈比拼,共有十七名同學在比賽中脫穎而出,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小大使們的風採和感悟吧!
  • 【薦】30個「世界熱門旅行目的地」人文地理紀錄片(附連結)
    狂野日本 Wild Japan穿越日本全境,感受豐富多樣的人文地理鳥瞰中國 China from Above國家地理出品,帶孩子用另一種視角觀察祖國這部2集紀錄片由國家地理出品,將帶領孩子從長城出發,用航拍的方式縱覽國家的大江南北,探尋社會人文。21.
  • 高三地理模擬訓練46答案及解析
    第10題,法國依雲小鎮是世界特色小鎮的典範,以溫泉養生功效為主題特色,溫泉養生的發展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礦泉水製造、溫泉療養為主導,商務會展、戶外運動、旅遊觀光、美體保健等為衍生的產業體系,由此可見,當前依雲小鎮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優勢條件是產業基礎好。
  • 7下地理:認識大洲-亞洲
    (4)能夠在地圖上指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長江、黃河等地理事物。(5)初步理解不同地域文化與環境之間的關係。(6)知道亞洲的地理分區劃分。基礎知識點(亞洲為例):1.地理位置    (1)所跨經度26°E向東到170°W、所跨緯度範11°S-81°N;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地跨北寒帶、北溫帶和熱帶三帶。
  • 世界地理專項練習——比例尺
    .1/5000000  D.1/500000002.在圖幅相同情況下,下列表示內容最詳細的是( )A.1/50000  B.1/500000  C.1/5000000  D.1/500000003.下列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內容最詳細的是( ) A.新鄉市政區圖B.河南省政區圖C.中國政區圖D.世界政區圖
  • 我們的中國國家地理
    ,他們靠著理想、信念和激情,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將《地理知識》改造成了《中國國家地理》,這不僅僅是改個名字這麼簡單,《地理知識》做的是科普,而《中國國家地理》,做的是科學傳媒。▲ 《中國國家地理》執行總編輯單之薔在絨布冰川製作《西藏專輯》時的工作照,絨布冰川在《選美中國》特輯裡被評為中國最美冰川。依據這17大類別,我們列出了一個長達200多位指導專家的名單,其中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院士、專家,美學、建築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社科領域的專家,還有登山家、探險家和戶外運動專家。
  • 《地理的復仇》:地緣政治如何影響世界戰略?
    圖/美國空軍臺灣的普羅大眾在求學階段,一般並不是很注重地理與歷史,成年之後對於地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就相當陌生,對國際關係也很缺乏歷史感。所幸影響臺灣國際關係學界至深的美國也有類似的情況,臺灣在世界上並不孤單。地理如何影響國際政治的發展,在學界向來頗具爭議性。
  • 【經典人文地理】末代沙皇生死之謎
    今晚22:20雲南衛視《經典人文地理》之《末代沙皇生死之謎》敬請收看!
  • 【常識積累】 世界地理
    ~1.關於世界地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2.下列關於地理常識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D.長江是僅次於密西西比河和亞馬遜河的世界第三長河4.下列關於地理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5.下列有關世界地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 豎版世界地圖,改變全球地理格局:美國在中國北面
    (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小湘老師的推送,可將「湘說地理」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小湘老師的推送哦)在等待發言的一個小時裡,他臨時修改PPT,將演講內容改為《「北半球版世界地圖」的軍事意義》。「方案嚴重忽略了北冰洋的重要性」,郝曉光在專家報告後第一個提問,「美國在中國的北面,而不是東面」。在郝曉光看來,北鬥二代覆蓋範圍的決策,主要依據傳統橫版世界地圖展現的中美地理位置。在橫版地圖上,中美兩國位於太平洋兩岸,連接兩國的最短線路要跨越太平洋。但事實上,兩國之間的最短線路是橫穿北極。
  • 世界地理小區域——大不列顛島
    (5分)(3)倫敦港是世界大港口之一,試分析倫敦港形成的優勢區位條件?(4分)(4)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海上風電的國家之一,被認為擁有歐洲最好的風力資源。試分析大不列顛島東、西兩側海域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 【地理視頻】 南極冰山和北極冰山的差異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公基•人文•地理•七大洲五大洋
    A.地中海B.巴拿馬運河C.烏拉爾山D.蘇伊士運河3.被亞洲、非洲、南極洲包圍的大洋是(C)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C ]A、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 B、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C、亞洲與北美洲的界線是白令海峽
  • 高三地理模擬訓練69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模擬訓練69答案及解析 1.D  2.B  3.C  4.C 5.D 6.A  7.D 8.C 9.A  10
  • 第83期時政地理:日本核廢水進入北冰洋
    北海道漁場是北太平洋漁場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漁場,位於北海道東南海域,浮遊生物豐富,故魚群密集。四、116頁的彩色銅版紙印刷的《高考地理講義》自然地理是42元包郵。五、136頁的彩色銅版紙印刷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是42元包郵。
  • 回味高考題 | 我國1955年地理高考試題
    三、(每題15分,共45分)(東北區本屆高中畢業生只做兩題,中國地理題    25分,外國地理題20分,共45分) 3.答案見高中課本外國經濟地理上冊(1954年版)75頁。    1955年試題副題一、填空白:(每1空白1分,共25分)。
  • 地理位置研發二三事
    如果你要開發一個基於 GPS 甚至 IP 地址進行地址定位的功能時,你需要了解一下這些基本知識點,本人對真正的測繪專業不在行
  • 原來我們看到的世界地圖一直是錯的!中國竟比印象中大那麼多..我的地理白學了
    俄羅斯大概1707萬平方公裡中國960萬平方公裡完全沒有地圖上顯示的4:1那麼恐怖哎呀,我突然覺得我被欺騙了好好的地理課上學的地圖怎麼能瞎畫呢?這就是目前為止最完美的世界地圖:>所以,我們隨著這個更真實的世界地圖來看看真正的世界是啥樣的首先,格陵蘭島和非洲原本的地圖裡大小差不多▼
  • 【好題速遞】2022年高考地理必刷題精選 (110)(解析版)
    粉絲福利:關注本微信號後在後臺回覆:高中地理 即可獲取高中地理全部電子課本。回復:國家地理,可獲取國家地理雜誌電子版1-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