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戰中的溫嶺將軍

2021-03-05 文化那些事

  站在韓國保寧市的海邊,遙望大海,港灣內停泊著幾艘漁船。韓國朋友說,海的對岸就是中國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朝將軍季金在朝鮮抗倭之地和家鄉溫嶺的松門海港是一水相連的。夕陽西下,望著遠處在海面上飛翔的海鷗,仿佛聽見當年露梁海戰的槍彈聲。

  

  一

  今年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發表題為《共創中韓合作未來同襄亞洲振興繁榮》的演講提及:歷史上,每當面對危難時,中韓兩國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難相助。400多年前,朝鮮半島爆發壬辰倭亂,兩國軍民同仇敵愾、並肩作戰。明朝鄧子龍將軍和朝鮮王朝李舜臣將軍在露梁海戰中雙雙殉職,明軍統帥陳璘今天還有後人生活在韓國。

  壬辰倭亂發生在16世紀中葉,日本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中國明朝派出一批將領援朝抗倭。露梁海戰發生於16世紀末,是朝鮮在壬辰衛國戰爭中最後的一場海戰,在朝鮮半島被稱為「露梁大捷」。據資料記載,1598年,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艦包圍500艘日本戰艦,幾乎全殲,日軍死亡萬計。明軍由陳璘統帥,副將鄧子龍、陳蠶、遊擊馬文煥、季金等皆由其統屬。中朝兩國水師在統一指揮下,密切協同,英勇奮戰,是露梁海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朝鮮水師統帥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國老將鄧子龍奮不顧身,都在激戰中英勇犧牲。

  參加露梁海戰的季金將軍是古松門衛人,即今溫嶺市松門鎮人。去年在韓國,我專程探訪了季金功德碑。

  二

  我從2013年9月受溫嶺市人民政府的選派,以第六任國際協作官的身份來到韓國大田廣域市西區政府,任期半年。出國前,曾聽說明朝有一位古松門衛人在韓國抗倭,韓國人十分敬仰,至今還在保寧市保存其紀念碑,並專門派研究人員到溫嶺市松門鎮尋找抗倭將軍陵墓。

  松門是我工作過的地方,且離家鄉石塘東興村很近。我出國前詳細了解了這段歷史。季金出身於古松門衛武將世家,從祖輩到松門衛任指揮,有五代任武職。季金為明隆慶二年戊辰(1568年)武科進士,列第三名,是太平(今溫嶺)歷史上武進士考試名次最高的。

  1592年4月,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四島,妄圖徵服朝鮮,率20萬大軍渡過朝鮮海峽,於釜山、慶州登陸。三個月內,朝鮮京都漢城、開城、平壤相繼淪陷。國王李松逃到鴨綠江邊的義州,遣使向明朝廷告急。1592年8月,明神宗朱翊鈞命遼東副總兵祖承訓赴朝,終因輕敵冒進,遠襲平壤,寡不敵眾而敗。1597年,季金以欽差統領浙直水兵遊擊將軍的名銜,被朝廷派遣至朝鮮戰場,和鄧子龍、陳蠶將軍一起歸屬陳璘部隊,協助李舜臣將軍作戰,在露梁海戰危急時伏擊日軍大獲全勝,被忠清南道一帶群眾奉為英雄,其抗倭事跡一直流傳至今。

  三

  我一到韓國就開始詢問季金將軍的事跡,韓國人對民族英雄李舜臣家喻戶曉,提起曾協助李舜臣將軍抗倭的溫嶺明將季金,他們也敬佩不已。來溫嶺擔任過國際協作官的幾位公務員均知道季金抗倭歷史,剛從溫嶺回來的國際協作官張周燮,曾陪同一位韓國的大學教授到過松門鎮虎山季金墓參拜。

  今年1月7日,由西區將赴溫嶺擔任第六任國際協作官的李鍾明先生親自陪同,我來到保寧市。保寧市是韓國忠清南道西部的一個城市,位於西海岸(即面臨黃海),與我國上海青浦區結為友好城市。面積636.5平方公裡,人口近11萬人,以海灘和泥漿聞名。

  我們來到保守市鰲川中學的時候,因學校已放寒假,校園內一片寧靜,僅有兩名老師在值班,得知我從中國來要參拜季金功德碑,學校老師非常高興,說我是來到季金功德碑的第一個中國人,並帶我們到功德碑前。

  功德碑位於學校教學樓後側,背靠一個小山坡,左邊50米處校園內還保留一段古城牆。我向季金功德碑獻上鮮花,表達家鄉人民對其抗倭業績的緬懷之情。

  提起季金將軍,學校老師十分欽佩,說保寧市人民都很了解季金抗倭的歷史。

  明水軍提督陳璘率廣東水師,副將鄧子龍、陳蠶,浙直水師遊擊將軍季金等,合計13000士兵,配合李舜臣封鎖慶崗、金羅、忠清三道的出海口,季金部隊駐忠清南道。在露梁海戰役時,因前鋒鄧子龍部隊被日艦包圍後船隻起火,鄧子龍犧牲,李舜臣因增援鄧子龍也不幸中流彈犧牲。在這危急關頭,副將陳蠶與遊擊將軍季金率援軍趕到,將日艦包圍,燒毀倭寇戰船取得勝利。

  功德碑被學校完好無損地保存著,碑文正面為:「欽差統領浙直水兵遊擊將軍季公清德碑」,碑文反面內容較詳,主要記錄季金將軍奉欽命率三千水兵援朝、駐忠清南道、治軍嚴明、英雄作戰的抗倭事跡。除此之外,學校附近還保存著韓國本地多位將軍和烈士的紀念碑。學校常利用紀念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及中韓友誼教育。

  四

  我們從保寧市回來後,多次向韓國朋友說起季金,李鍾明先生逢人必繪聲繪色地講季金抗倭事跡。西區總務課白哲一先生聽後,握著我的手說:「原來中國和韓國在古代就已經是朋友!」

  今年1月10日,剛從中國回來的順天鄉大學教授樸現奎專程來到我的辦公室,約我一起去參觀李舜臣的故居。1月19日,樸現奎教授、李鍾明先生和我三人一起參觀了李舜臣故居、顯忠院,並參拜李舜臣墓。

  李舜臣是朝鮮海軍將領,抗倭民族英雄。祖籍京畿開豐,生於漢城。李舜臣將軍和中國水軍將領陳璘、鄧子龍、季金等並肩作戰,多次擊敗倭寇,屢立奇功。

  1598年12月,他與明朝水軍重創敵寇,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兩年後,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

  1643年即他死後的45年,贈諡「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忠武公」。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於1706年,位於芳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抱,祠內松柏成蔭。顯忠祠佔地50多萬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還有「古宅」、「家廟」以及李氏家族使用過的水井等古式建築。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複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裡。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樸現奎教授是韓國順天鄉大學李舜臣研究會成員,也是韓國的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他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告訴我韓國是世界上最像中國文化的一個國家,所謂「中韓文化一家親」。樸教授說在400多年前的那場抗倭戰爭中,李舜臣將軍用兵神奇,取得各種戰役的勝利,是民族英雄,但確實離不開明朝將領的大力援助,更有溫嶺明將季金的汗馬功勞。

  樸教授說,要寫一篇關於季金抗倭的文章,為溫嶺提供一段更清晰的季金抗倭歷史。

相關焦點

  • 露梁海戰
    最近上下班的路上一直在重聽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近日聽的是明、朝聯軍與日軍的一場海戰——露梁海戰。
  • 中日露梁海戰:打出東北亞300年的和平
    日本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就是一副得寸進尺的德性,誰能打服他,他就服誰;世界叢林中,它只是一條被豢養的柴犬,在主人的指使下,齜牙咧嘴,只有像露梁海戰一樣,把它打趴下,它才老實!16世紀末的朝鮮軍備廢弛,士兵戰鬥力成渣,一群浪人、海盜組成的日本水師,在鳴梁海戰(輸得那麼慘,韓國人都好意思拍成贏了)中,成功奪取朝鮮制海權的同時,掩護日本陸軍先吞併朝鮮半島,再侵吞中國,可惜實力配不上野心。
  • 露梁海戰:那一次我們打殘了日本海軍
    (露梁海戰態勢圖。圖片來源於網絡)1593年,明軍收復平壤、開城和漢城,日方提出議和並停戰。在壬辰戰爭後期,島津義弘為救援小西行長軍團冒險北上,被中朝聯軍設伏於露梁海域,日軍大敗,最終不得不放棄救援計劃,帶殘兵回國。圖片來源於網絡)1597年,豐臣秀吉撕毀停戰協議,再次增兵北犯,侵朝兵力達60餘萬,戰艦近3000艘,在中朝聯軍的全力反擊下,日方損兵折將,被壓縮在朝鮮南部一隅。
  • 【12.16】1598年,中朝日決戰露梁海
    我主要寫的是陸戰但其實有一場重要的海戰與似乎更有名的「鳴梁海戰」相比這一戰才是真正影響深遠的一戰【今日由頭】1598年12月16日「露梁海戰」爆發公元1598年9月,歷時七年,前後打過兩次的一時之間,從兩個方向衝出的中朝水師,向著被擠在露梁海峽中的日本水師衝了過去。上千條戰艦在狹窄的露梁海峽頓時戰成一團。炮聲,槍聲,吶喊聲,登船肉搏的怒喝聲響徹海峽,而火藥發出的閃光和火把發出的光亮,更是把整個海面照耀得一片紅光。
  • 試論露梁海戰——一場被中日雙方都宣稱大捷的重要海戰,究竟真相如何?
    對於這場戰役的重要意義,甚至有評價說此戰奠定了其後三百年東亞的整體政治格局,憑此一戰,而讓日本其後三百年間不敢輕舉妄動,直到三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在網上搜索這場露梁海戰,也大多以「露梁大捷」來盛讚此戰,更有甚者,不禁嘆息,為何不趁此戰大捷之餘威,揮軍渡海、一舉席捲日本。。。
  • 歷史上的今天丨露梁海戰:大明全殲日軍戰船,震懾日本近300年不敢造次
    ▲規模龐大的鄭和遠徵船隊即使是在中後期,明朝水師開始走下坡路時,在對外戰爭中依舊取得了很好的戰果,取得了包括擊敗葡萄牙、荷蘭等西方殖民者的屯門海戰、料羅灣海戰,但那些對外海戰的總和加起來,都沒有戰勝日本的露梁海戰來得輝煌
  • 露梁海戰:大明全殲日軍戰船,震懾日本近300年不敢造次
    即使是在中後期,明朝水師開始走下坡路時,在對外戰爭中依舊取得了很好的戰果,取得了包括擊敗葡萄牙、荷蘭等西方殖民者的屯門海戰、料羅灣海戰,但那些對外海戰的總和加起來,都沒有戰勝日本的露梁海戰來得輝煌。那時,距離萬曆援朝戰爭爆發已有6年,大明出兵援助朝鮮,取得了包括「平壤大捷」在內的多次勝利,助朝收復了漢江以南千有餘裡的疆土。
  •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中日韓三國在露梁海戰中的表現由此爆發的露梁之戰,也是近代遠東世界的最大海上交鋒。但握有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聯軍,不僅沒有完成理想指標,反而在對手脫逃之餘還折損了2名主將。我們若重新分析雙方的武器、戰術和人事選擇,便不難發現其中所暗藏的各種烏龍。理論上的技術優勢早在萬曆朝鮮戰爭爆發的1592年之前,明朝已在航海技術方面完全領先於日韓。
  • 改變世界歷史的九大著名海戰,中國參加了兩場
    伴隨著航海時代的到來,世界到處各地都可以連在一起,但同時也伴隨著海上戰爭的到來,下面小編就來說一下改變世界的九大著名海戰吧!而且在這九場中中國有參加兩場。日德蘭海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從而結束了以戰列艦為主力艦的海戰史。最終,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隻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隻,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
  • 三甲人物第六期——梁化中:黃埔才俊,馬上將軍
    梁化中(1906~1985),字馭群,名益懷,漣源市三甲鄉星燎村(今三甲村)光迪堂人。7歲啟蒙,讀私塾8年後,就讀三甲梁氏作新學校高小補習班。
  • 西沙海戰英雄艦長肖徳萬:將軍西沙情!
    這樣整個海戰經過就全了。」1974年1月19日,這是一個令肖德萬永遠難忘的日子。40年來,每到這一天,無論是在海上巡航,還是在戰備值班;不論是在家中,還是在軍營,他都要駐足在作戰海圖前,默默地點上一支煙。他久久地凝望著地圖上的南中國海,凝望著西沙。這張圖上用紅色和藍色分別標明了海戰中敵我雙方的航跡和戰鬥經過。40年過去了,圖上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將軍的腦海。
  • 明朝規模最大的海戰,戰後朝鮮200年和平局面由此形成
    露梁海戰作為一場明朝水師抗日援朝的海外戰爭,其背景還得從發動戰爭的日本侵略者說起。萬曆十年(日本天正十年,1582年),日本發生「本能寺之變」,不久之後,豐臣秀吉接替織田信長,成為織田氏實際上的掌權者。
  • 萬曆年間的朝日鳴梁海戰,到底誰是勝利方?歷史的真相是什麼?
    日艦是尖底船,在湍急的水流中,搖晃劇烈,再加上朝鮮艦隻有山體掩護,所以,日艦炮火的命中率很低。而朝鮮的龜船、板屋船則是平底船,相對平穩,日艦屢屢被朝艦的炮火擊中,損失慘重。先進入鳴梁海峽的日艦準備回撤,李舜臣讓人拉起了提前設置好的鐵索鏈,日艦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日軍艦隊先鋒將領來島通總被擊斃。
  • 【軍武遊戲】盤點:那些激昂澎湃的海戰遊戲
    昨天我們的軍武MINI介紹了一場明朝與朝鮮對抗日本的史詩海戰:露梁海戰。
  • 溫嶺大溪救援記:爭分奪秒 生命至上
    ……  6月13日下午,瀋海高速溫嶺大溪段發生槽罐車爆炸事故,導致周邊部分民房及廠房倒塌,並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後,從各級領導幹部到普通黨員、群眾,從公安、武警、消防、醫生,到志願者、民間救援隊,四面八方的力量向溫嶺大溪鎮匯聚,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員、不惜代價救治傷員。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減少傷亡,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標。
  • 西沙海戰英雄艦長肖徳萬將軍逝世
    肖徳萬曾在1974年著名的「西沙之戰」中,榮立一等功,他帶領的389艦也榮立集體一等功。那年,他年僅31歲,當艦長才1年。2014年1月19日,文匯報刊發整版文章《肖德萬:將軍西沙情》,紀念西沙海戰40周年。當時的這篇報導寫道:40年前,他是一名艦長。
  • 西沙海戰英雄艦長、一等功臣肖德萬將軍逝世
    肖徳萬曾在1974年著名的「西沙之戰」中,榮立一等功,他帶領的389艦也榮立集體一等功。那年,他年僅31歲,當艦長才1年。2014年1月19日,文匯報刊發整版文章《肖德萬:將軍西沙情》,紀念西沙海戰40周年。當時的這篇報導寫道:40年前,他是一名艦長。
  • 大明海戰史: 鮮為人知的明荷之戰
    露梁海戰作戰對象:日本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1598 年),在明朝萬曆抗倭援朝戰爭中中朝兩國水師同日本水師,在朝鮮半島露梁以西海域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史稱露梁海戰。注意這不是鳴梁海戰,此次戰役中中國老將鄧子龍和朝鮮李舜臣雙雙捐軀的那場戰鬥,而鳴梁海戰則發生在 1597 年 3 月。4.收復澎湖之戰作戰對象:荷蘭萬曆三十年(1602 年),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爭奪東方殖民地。
  • 作為解放軍中的佼佼者, 舉世聞名的三楊、三梁、三陳分別都是誰?
    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當中,人民解放軍當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赫赫有名的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與之相對應的,解放軍當中還廣泛流傳著三楊、三陳和三梁的故事,而他們分別都是誰?下面就來一起探究人民解放軍中,舉世聞名的三楊、三梁、三陳的傳奇人生。一:三楊開泰,揚我軍威首先先來介紹一番人民解放軍都是開國上將的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