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最早獨立的國家,為什麼卻淪為了西半球最窮國?

2021-02-15 撲克投資家

【免費領取福利】

超4G的投研大禮包和大宗百科全書,助力你的投研之路!

添加撲克福利君微信:17191769126

拉丁美洲從15世紀開始就淪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自18世紀末開始,拉美各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獨立戰爭,眾多新興國家先後建立。首先獲得獨立的,是位於加勒比海地區面積僅為2.78萬平方公裡的國家-海地。

拉美獨立後,在20世紀正面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因此與歐洲和亞洲相比,拉美獲得了較為穩定的發展環境。直到現在,拉美絕大多數地區儘管沒有發展成為發達國家,但都處於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儘管拉美國家紛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經濟不算特別貧困但令人意外的是,早在1804年就率先獨立的海地,現在卻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人均GDP僅800多美元,經濟發展水平甚至還不如一些非洲國家。而同在一座島嶼上的多米尼加,人均GDP達8000美元,是海地的十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海地所在的海地島,是哥倫布1492年在美洲最早發現的海島之一,不久海地島便成為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此後該島還被稱為「西班牙島」,戰略地位之重要,從名字便能看出來。新大陸被發現的初期,由於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激烈反抗,西班牙隨即以海地島為跳板,向加勒比海周邊島嶼和美洲大陸展開了瘋狂的入侵。隨著西班牙對美洲大陸的了解日益深入,其依靠著強大的武力,滅亡印第安人建立的部落和帝國。此後西班牙在美洲的統治重心逐漸轉移到了大陸。作為西班牙前進基地的海地島開始喪失了原有的戰略地位,西班牙人試圖把海地島打造成一個歐洲農產品、原料的供應基地。在西班牙剛抵達海地島時,島上的原住民大約有一百萬,西班牙鎮壓了原住民反抗之後,便開始瘋狂奴役原住民。由於殖民者帶來的天花等疾病的肆虐,島上的印第安人絲毫沒有抵抗力,不久後印第安人便全部絕跡。原住民絕跡後,海地島西部利用價值下降,西班牙人失去了對西部海島的興趣,逐漸減少了在海地島西部的軍事存在,海地島西部不久便荒廢,並成為了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海盜的據點。到了16世紀末,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以農民、商人、獵人為主的新移民也湧入海地島西部。▲海地島西部多山,東部多平地,因此條件較差的西部逐漸被西班牙忽視在海地島西部的移民當中,以法國人的數量佔大多數,不久法國人便取得了在海地島西部的優勢地位。由於有山脈的屏障,東邊的西班牙人並沒有察覺到異常。到了1665年,法國人宣布佔領該地,並改名聖多明克。同年,英國人也攻佔了原屬於西班牙的牙買加。西班牙默認了英法的軍事佔領。英法七年戰爭之後,法國把在北美的大部分殖民地移交英國,喪失了北美大陸的統治權,這就迫使法國不得不全力經營其他為數不多的殖民地,包括聖多明克。

▲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空拍

原住民滅絕後,島上嚴重缺乏勞動力,為此法國大規模引入黑人奴隸,直接改變了島上的人口比例。到了海地獨立前夕,島上的黑人數量已經達到50萬。而島嶼東部當時僅有約20萬人。在法國的努力下,聖多明克的種植園經濟空前繁榮,到了18世紀末,聖多明克供應了整個歐洲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法屬聖多明克成了加勒比海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然而,聖多明克的繁榮是非洲奴隸暗無天日的高強度工作所創造的,是黑人奴隸遭受殘酷壓榨的結果。黑人奴隸終日從事體力勞動的同時,基本的生存條件都得不到保障,病死率極高。黑人奴隸和白人農場主的矛盾一觸即發。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陷入亂局,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1791年,聖多明克北部地區爆發黑人起義,起義軍很快便佔領北部平原。而聖多明克西部沒有爆發黑人起義,卻爆發了混血人同白人的戰爭,最終西部被混血人佔領。而南部黑人數量少,白人農場主為求自保,也把黑人奴隸武裝起來。就這樣,聖多明克分裂成三股勢力,頓時亂作一團。起義爆發後,在法國本土卻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因為此時法國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法軍也就無法支援聖多明克。在這個時刻,被後世稱為海地共和國國父的杜桑·盧維杜爾也登上了歷史舞臺。聖多明克黑人起義爆發後,西班牙趁勢欲重新佔領整個海地島,於是在1793年,派軍介入戰爭。在西班牙的支持下,起義軍很快便擊敗了在聖多明克的法軍。但是,事情卻發生了轉機,西班牙人在戰爭快勝利之時卻背棄了當初廢除奴隸制的承諾,而法國此時又宣布在殖民地廢除奴隸制,杜桑轉而同法軍合作。1794年,杜桑與法軍將西班牙的勢力驅逐出了聖多明克。1795年,西班牙退出第一次反法同盟,為了確保本土領土完整,與法國籤訂和約,把西屬聖多明克割讓給法國,法國由此確立了在整個海地島的統治。1798年,實力已經今非昔比的杜桑軍隊,向法國殖民者發起了挑戰,很快便將海地島西部的法軍驅逐出境。即使這樣,杜桑也沒有停止進軍的步伐,最終在1801年,統一了整個海地島。英國派兵攻入海地,英軍攻佔太子港後,卻始終不能消滅杜桑的反抗軍,僵持之下,損失日益嚴重,不得不在1798年撤出聖多明克。英軍撤出不久,杜桑趁勢向南和向西進軍,很快便獲得整個聖多明克的統治權。1801年,杜桑召開制憲會議,宣布海地島脫離法國統治。此舉引起了拿破崙的強烈不滿,如果承認海地島獨立,法國將永遠失去它在西半球最富庶的殖民地。拿破崙很快命令查爾斯·勒克萊爾率三萬精銳法軍,遠徵海地島。法軍勢如破竹,很快佔領海地島大部分地區,海地革命的領導人杜桑也死於獄中。但是,起義軍並沒有被徹底擊敗,他們四處出擊,襲擾法軍,給法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法軍在起義軍的攻擊下,後勤補給面臨崩潰,險惡的環境又導致軍中疫病流行,戰鬥力下降嚴重。法國本土又激戰正酣,根本無力支援陷入困境的海地島。另一方面,起義軍在杜桑繼任者的領導下,逐漸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開始向法軍發動了反攻,並取得了最終勝利。1804年1月1日,讓-雅克·德薩林將軍宣布廢除聖多明克的地名,成立海地共和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由法國新移民為代表的白人群體,曾經還佔有一定比例的人口數量,但他們部分在黑奴起義中被屠殺,部分逃到海地島東部和其他法國殖民地,因而黑人成為海地島西部的絕對主體,海地也因而成為美洲唯一的以黑人為主的國家。海地獨立戰爭儘管獲得成功,但這是一次具有很大局限性的奴隸起義戰爭,它是一場類似「官逼民反」的戰爭,起義參與者具有極大的目的性和自身的局限性。沒有正確的政治綱領作為指導,從而沒有從根本上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穩固統治。海地第一位統治者讓-雅克·德薩林將軍,在海地制憲之後,反而自封為皇帝,號稱雅克一世,這就說明了革命的不徹底。海地建國不久,雅克一世便以軍事手段幹預國家的生產建設,並將國家的農業收入進行分配。這項政策在北方大受歡迎,在南方卻遭到強烈反對。對於南方的反抗,雅克一世進行武力鎮壓,這反而激化了矛盾。雅克一世在位兩年便被刺殺,原本就尚未建立穩固統治的國家再次分裂,政局開始陷入動蕩。海地分裂的局面直到1820年才宣告結束,但是各個政治勢力之間的關係卻沒有彌合,這也就成了海地政局動蕩的根源。從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初,海地的軍事政變反而愈演愈烈,短短幾十年間海地共更換了22位統治者,國家陷入長期的動蕩之中。一直到二戰後,海地也沒有建立起穩定的政治局面,軍事政變似乎成了海地政治的一大特色。政局的不穩,首先衝擊的就是本國的種植業,海地獨立以後經濟作物的產量反而逐年下降。一直到二戰後,海地的種植園經濟也沒有恢復到18世紀的水平。海地工業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由於缺乏能源,海地直到1960年才建立了第一個火力發電廠,基礎工業嚴重薄弱。放眼其他拉美國家,當地的獨立運動主要以西班牙裔或混血人種為主,佔有財富和資源的大地主、大農場主是獨立戰爭的領導者,具有徹底性和顛覆性,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獨立戰爭,所以大部分拉美國家在戰後都建立起了穩固的統治基礎,並能效仿西方一些國家的民主政治體制,為獨立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樣在海地島的多米尼加,在1844年宣布獨立建國(海地曾經在1822年統一海地島,持續22年,隨後多米尼加獲得獨立)。多米尼加當地以拉丁裔和混血人為主,地理環境也優於海地島西部地區。多米尼加獨立後的基礎工業發展很快,甚至建立起了規模不小的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政治局勢雖然偶有動蕩(與海地一樣,均有近20年被美國佔領的時間),但總體比較平穩,因此得益於較為安定的環境,旅遊業發展得有聲有色,是加勒比海國家裡,外國訪客最多的國家。作為拉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海地獨立後就沒少受到歐洲列強的敵視,美洲的新興列強又把魔爪伸向海地。美國建國不久,國力雖然孱弱,但顯示出了極強的擴張野心。美國獨立後的半個世紀,1823年美國出臺「門羅主義」,粗暴地把整個拉美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加勒比海地區也不例外。但由於19世紀初期的美國實力弱小,對南美的政治事務只能聽之任之。一戰前夕,美國國力增強,為了樹立美國在南美的威信,美國頻繁入侵拉美,搶佔戰略要地。1903年,美國入侵哥倫比亞,並策劃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同年,又搶佔古巴關塔那摩,以充當美軍控制加勒比海的基地。一戰時,美國又藉口防止德國向海地滲透,出兵佔領海地。為了控制海地,美國先是把持海地的海關稅收,控制了國民經濟命脈,加劇了海地的經濟危機。與此同時,美國在海地大力扶持親美勢力,服務於自己的本國利益。在經濟方面,向海地傾銷商品,然後再低價獲取原料,把海地打造成了自己的原料供應基地。雖然美軍在1934年就撤出了海地,但是一直到二戰以後,美國依然強烈地影響著海地。1971-1986,美國扶持的親美勢力上臺,美國農產品在近乎零關稅的狀態下湧入海地,徹底摧毀了海地原本就十分脆弱的農業產業,使得數十萬農民成為破產農民,國家經濟進一步被摧殘,自主發展的能力被進一步削弱。▲海地(左)和多米尼加(右)交界的地貌,可見明顯的差別1994年,美國為了幹預海地政治進程,公然派出2.1萬軍隊,入侵海地,然後扶持親美的阿里斯蒂德總統回國執政,這在二戰後的歷史中是前所未有的,進一步暴露出美國對海地的野心。動蕩的政局,制約了國家的自主發展,而生態環境的惡化,又讓海地陷入了無盡的深淵。自從殖民地時期,殖民者為了擴大種植園的面積,罔顧生態,大量砍伐樹木。而到了現在,由於海地政局長期混亂,基礎工業的建設滯後,沒有實現產業升級,以致錯過了現代化和工業化,海地人主要的燃料來源還是樹木,破壞森林的情況還是普遍存在。森林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又嚴重地影響了海地的農業,農業歉收,又加劇了海地的貧困。人口的爆炸性增長,更使海地面臨的情況雪上加霜。海地獨立以後,黑人成為自由人,生存條件大為改善,對人口增加起了促進作用。截至2017年,海地的總人口已經達到1200萬,而同時期的多米尼加,國土面積是海地的兩倍之多,人口不到1000萬▲2010年發生在海地的大地震,首都太子港的大多數建築被毀2010年海地的大地震造成20多萬人死亡,除了經濟水平欠佳(導致房屋結構簡陋)之外,海地島人口密度之高也是傷亡如此慘重的重要因素。雖然海地人民率先獨立,但是政治動蕩、經濟危機、生態惡化又讓這個國家陷入無盡深淵,地震帶來的創傷更是雪上加霜。重重危機下的海地,整個國家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好消息!撲克重磅上新

【高維研究:發現大機會和把握拐點】

高維研究,是以「發現大機會和把握拐點」為核心優勢和特色的新型投研機構,

由撲克財經聯合能斷諮詢重磅打造。

上線僅2天,銷售額破100萬!

還剩最後1名3折優惠的初始會員名額,按壓二維碼搶購

詳情諮詢撲克班主任微信:17192197843

PS:各位!由於訂閱號將原來的時間順序推送改成了亂序閱讀,你可能沒法準時收到我們的推送。如果你喜歡我們,請多多點擊的「在看」,或把撲克投資家「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

👇點擊「閱讀全文」下載撲克財經App,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美洲國家峰會難解拉美國家分歧和美拉關係困局
    美洲地區35個國家中的33國領導人最終出席會議。峰會就各方擬定的共同議程進行討論,不僅舉辦了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間的大會,還進行了頻繁的雙邊會談,實現了就本地區面臨的最緊迫挑戰、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流經驗、尋求對策的目的。作為第八屆峰會的平行活動,還舉辦了一系列的會議和論壇,其中包括公民社會論壇、原住民論壇、美洲國家青年論壇、美洲國家企業家峰會、社會部門和政府高級官員對話會等。
  •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不過在對比曾經也是殖民地、並且對拉美獨立運動產生重大影響的美國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整個拉美除了巴西、海地等地以外基本都是西班牙殖民地,照理來說同屬一個宗主國,接受同樣的統治,應該只誕生一個國家。但是在這一場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結束之後,拉丁美洲卻誕生了足足17個國家。而北美獨立運動結束之後,13塊英屬北美殖民地最終只誕生了美國這一個國家。
  • 張凡:從美洲國家組織看美國政策和美拉關係
    美古復交帶來的樂觀情緒使美洲國家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問題重新彰顯,也使歷史上曾出現過的西半球合作理念和泛美主義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2016年,拉丁美洲地區正處多事之秋,地區熱點問題涉及一些國家的國內局勢,其中委內瑞拉首當其衝。拉美乃至西半球國家及其區域性國際組織都未能置身事外。
  • 全球僅有的9個擁核國家中,最窮的巴基斯坦是如何獲得核武器的?
    ,到現在為止,只有9個國家擁有核武器,而且,其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很大差異。但不管怎麼說,一個國家能擁有核武器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值得注意的是,印巴衝突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兩國之所以一直都是「小打小鬧」,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就是因為印度不敢對巴基斯坦「下殺手」,這不是因為印度「膽小」,而是因為巴基斯坦是一個擁核國家。很多人非常好奇,巴基斯坦的實力並不是很雄厚,甚至是9個擁核國家中最窮的,其是如何擁有核武器的?
  • 這個拉美大國陷入分裂,原因警醒世人
    Juan Guaido得到美國、加拿大以及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拿馬、巴拉圭、秘魯等拉美兄弟國家的支持。但馬杜羅背後有軍方支持。美國已經向委內瑞拉喊話。委內瑞拉是世界重要石油生產與出口國之一,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五個創始國之一。這次委內瑞拉危機,勢必會影響到世界石油市場。
  • 烏克蘭離開俄羅斯後,為何成了歐洲最窮的國家?值得很多人反思
    但是,自從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經濟就開始急轉直下,根據去年IMF的數據顯示,烏克蘭已經取代了它曾經的蘇聯小兄弟摩爾多瓦,成了歐洲最窮的國家。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在30年的時間裡只新修了一條地鐵線路和若干站臺,各種基礎設施都非常陳舊,甚至比不上中國的三線城市……年輕人對他們的國家非常失望,但凡有機會他們就會選擇離開,其中的一群人對去中國非常熱衷,她們就是烏克蘭模特。在30年前,烏克蘭人的人均GDP是1500美元,當時我們只有300美元;今天的烏克蘭人均GDP是3000美元,而中國是1萬美元。
  • 西半球並非川普說了算!就是要在美國的後院培養「親華國家」
    把美洲國家看成是家奴的白宮還賊喊捉賊地強調「不會允許崛起中的大國幹涉西半球事務」。  美國人似乎忘了,近40年前,真正見利忘義的正是自己,率先拋棄「東亞孤島」的也是自己。如今,白宮又玩起了雙重標準,只許自己點燃大火,不許薩爾瓦多選擇符合本國發展的長遠利益。事實上,薩爾瓦多才是講義氣的國家,起碼還把邦交多維持了30多年。
  • 大洋洲第二大國,唯一自治省還在鬧獨立,國家窮的叮噹響
    而這句話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一個窮國往往面臨的內憂外患更加嚴重,國內那還是戰亂不斷,混亂不堪。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是大洋洲第二大國,但是國內唯一自治省還在鬧獨立,國家窮的叮噹響。這個國家就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很多人可能壓根就沒聽說過這個國家。
  • 拉丁美洲為什麼要獨立?以及獨立戰爭的全過程|文史宴
    美國獨立戰爭引爆拉美獨立法國大革命的爆發進一步推進了獨立與自由思想的擴散,受西班牙統治的海地黑人奴隸在公元1791年率先發動起義,首先將海地的殖民當局推翻,之後與剩下的西班牙殖民軍隊英勇作戰並將其驅逐出境。
  • 全世界最窮的航母國家,GDP不到泰國的一半,卻已經買了三艘航母
    雖然說近幾十年來,整個世界都處於一種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但是軍事實力仍然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當中最重要的標誌。
  • 東帝汶:亞洲最年輕的國家,是如何從印尼獲得獨立的?
    亞洲和大洋洲的交界處赫然橫臥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國家-印度尼西亞,在這片信奉安拉的國度身旁,卻存在著一個體量微小的天主教國家,同時也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東帝汶,該國2002年5月20日才獲得獨立國家地位,建國至今也不過才18年的時間。
  • 古巴的關塔那摩灣為什麼被美國佔據著?
    1511年,古巴島全境淪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北美獨立運動受北美獨立運動影響,一場北起墨西哥,南抵阿根廷的拉美獨立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1826年,經歷近16年的戰爭,除古巴等少數地區外,西屬美洲和葡屬美洲地區均取得了獨立,一系列新興國家相繼誕生。在拉美獨立運動的推動下,古巴於1868年爆發了第一次獨立戰爭,但由於實力懸殊且鬥爭經驗不足,戰爭以古巴起義軍的失敗而告終。
  • 中美洲聯合省為什麼會迅速解體?
    ,更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可以說這個所謂的「中美洲聯合省」在獨立之初,就缺乏建立統一國家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和文化基礎等客觀條件。西班牙殖民者所帶來的制度荼毒還不止於此,西班牙殖民者當初為了掌控整個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經濟命脈,對拉美殖民地進行貿易壟斷,對貿易口岸進行嚴格的限制,將整個拉美大陸的貿易口岸控制在幾個大城市及沿海口岸,嚴重的影響了拉美對外的經濟交流。
  • 擁有核武器的9個國家裡面,最窮的巴基斯坦是如何獲得核武器的?
    核武器從二戰末期問世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是世界上殺傷力最強大的武器,凡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他國家都不敢輕易招惹。
  • 真實古巴,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圖文】
    1492年哥倫布航海最先抵達的就是古巴,1511年古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68年和1895年先後爆發兩次獨立戰爭,1898年美西戰爭後被美國佔領。1902年5月20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國,1933年,軍人巴蒂斯塔在美國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上臺,1959年1月1日菲德爾·卡斯楚與切.格瓦拉領導的古巴共產黨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獨裁反動統治,建立屬於古巴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社會主義國家。
  • 左右翼鬥爭膠著 經濟企穩向好——拉美地區形勢綜述
    南美國家貿易條件持續改善,中美洲國家貿易量上升,次地區及國家間增長差異縮小。地區通脹得到控制,經濟穩定性增強。聯合國拉美經委會預計,2017年拉美經濟增長1.3%,進出口分別增長8%和11%,地區主要國家除委內瑞拉負增長9.5%外,其餘均為正增長。儘管初現復甦跡象,但各國持續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平均增速低於全球增速,在發展中地區墊底,且仍面臨多重挑戰。
  • 【世界知識】何為破解拉美政治生態困境的出路
    ,近年來,拉美地區多國形勢均呈現動蕩加劇態勢,今年發生的海地總統遭槍擊事件再次印證了拉美正在進入動蕩變革期。在後疫情時代,拉美地區國家如何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開創一條新發展道路,是地區各國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