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稱耿飈為耿飈將軍,而在1955年開國第一次授勳的將軍裡頭,卻沒有耿飈的名字。也就給歷史留下了一些迷霧。記得2008年,我第一次拜訪耿瑩大姐的時候,是與作家石上流一起去的。源於他也是湖南人,對耿飈將軍的戰鬥傳奇充滿了興趣。回來之後,他為這次見到耿飈將軍長女耿瑩而激動不已,當天晚上就寫了一個稿子發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把耿飈寫成「耿飈上將」。在他看來,憑著耿飈的赫赫戰功,而且擔任過國防部長,應該是1955年授過銜的開國上將。沒想到,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電話,應該是耿瑩大姐安排的,要他修改文章中的「上將」一詞,並很坦誠的告訴他,耿飈將軍在1955年沒有授勳,也一直沒有授過軍銜。
那麼,就給歷史留下了一個疑問,耿飈將軍的將軍稱謂又是如何被叫開來的呢?
據一些史料記載,長徵之後,一直留在陝甘寧邊區的耿飈,在1944年9月,接到正式通知,告別延安,趕往晉察冀。行前,周恩來交給了他一項任務,把一個美國觀察組護送到晉察冀,要他到葉劍英那裡去領人。耿飈在回憶錄裡這樣說的:我們到了葉劍英駐地,還沒等翻譯介紹,觀察組一個身著制服,佩戴上尉軍銜的胖子便衝我邁了一步,「啪」地舉手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用生硬的中國話說:「將軍閣下,很高興見到你。」 這是耿飈的將軍之稱第一次出現。據相關文件記載,在紅軍與八路軍期間,沒有實行軍銜制。一般稱同志,首長,或是稱部隊官職,如團長,師長等等,這樣相互地稱呼對方。應該是從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之後,才開始有了帥、將軍等等的稱謂。
還有一件事,把耿飈將軍的這個將軍的稱呼叫往了世界各國。
那是1950年,耿飈在西安剛過了新年,就接到中央的調令,調他去北京,到外交部工作。新中國剛剛建國,外交工作非常迫切。首先是聯合國的問題。耿飈最早的外交職務,本來是駐聯合國的中國軍事代表,張聞天同志為出席聯大的首席代表。可是正當他們緊張地準備的時候,傳來消息:由於美國的無理阻撓,中國沒有進入聯合國。當時瑞典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周恩來代表中央向耿飈下達了出任中國駐瑞典王國大使的任務,並說:「你是我國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大使。」結果,在這一時期,耿飈還兼駐丹麥王國公使。第二年又兼駐芬蘭共和國公使。
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耿飈第一次舉行招待會,來了500多位貴賓,瑞典報紙和電臺報導說是中國大使館舉行的國慶節招待會,盛況空前,中國外交官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的外交才能。在招待會上,瑞典的軍官問耿飈:聽說大使是位將軍,不知您帶過多少兵?耿飈回答:「大概十幾萬吧。」問他的軍官一聽,馬上「啦」的一聲立正,給他敬禮,說:「您統帥的軍隊人數,比我們整個國家的軍隊還要多啊。」從此,耿飈這個「將軍大使」從瑞典被叫往了世界各國。
一些網上也有一個說法。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先後被授予了陸軍上將一人,朱德,陸軍中將九人郭沫若、周恩來,葉劍英等,陸軍少將四十名,耿飈名列其中。為此,我帶著這個疑問,打了個電話給耿飈將軍之女耿焱院長。我問:耿老師,在1944年耿飈將軍護送美國觀察團去晉察冀,是不是在國民黨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期間受過軍銜?耿焱院長回答說,授過吧。我繼續問,是少將吧?她說:應該是少將,當時是國共合作期間。
耿飈是在水口山做童工時期,在他舅舅宋喬生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後來在醴陵開展地下革命工作,逐漸地,擔任「醴瀏遊擊隊」隊長。現今,在醴陵大障鎮有個「醴陵南四區蘇維埃革命紀念館」,是民間自發組建的,就保存了耿飈他們當年在醴陵與敵人戰鬥的梭鏢,大刀,錘子,土槍,土炮等等,它們每天無聲地向世人展示著耿飈等人那段戰鬥的歲月。在1930年9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軍,從江西向湖南進軍,才細流匯入大海,參加了紅軍,上了井岡山。是位有著豐富的革命經歷,任何情況下都是堅貞不屈的共產黨員。也許,耿飈將軍一生有過一次授勳的將軍銜,是在1944年接待美國觀察組,為了接待方便,或是為了表示我方對美方的重視,而被授於了少將軍銜,或者是在1944年之前的國共合作時期,耿飈任385旅副旅長、參謀長。據查,在八路軍時期,師級授中將,旅級授少將軍銜。不過,耿飈對這個將軍銜是不屑一顧的。在耿飈護送美國觀察組期間,緣於美國人行動散漫,很難指揮,耿飈擔心過不了敵佔區,有些窩火。《耿飈回憶錄》記載:德穆克上尉小心翼翼地來問我:「將軍閣下……」我正窩著火,便冒出一句:「什麼將軍閣下,別叫了!」從這點可以看出,耿飈並不在乎這個將軍的稱呼。故而,我們在《耿飈回憶錄》中找不到這個軍銜授勳過程的記載。
不僅是耿飈,就是在電影,電視,我們能讀到的史籍裡,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期間對被蔣介石授過軍銜的這一事情,我們見不到任何記錄。據說,在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期間,有一位被蔣介石授予少將軍銜的茶陵籍將軍,在1955年開國授勳的還是少將,而一輩子不穿這個少將服,連入殮都不穿軍裝。從這些事情來看,在國共合作期間,八路軍裡,有五十人左右被授予將軍銜,是有這個事情的。
耿飈將軍之女、耿焱教授所回答我的,應該是1946年,抗戰勝利後,耿飈被任命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副總參謀長。這一時期,耿飈特授為少將。據《耿飈回憶錄》記載:我軍幹部本無軍銜,因要參加軍調部工作,所以中央軍委特別任命了一批同志為將校。
不過,把耿飈這個將軍之名真正叫開的,與他在國共合作期間授的那個少將軍銜沒有多大的關係,主要是來自於他的赫赫戰功,與在瑞典及各國任「將軍大使」那些傳奇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