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飈「將軍」之稱的歷史迷霧

2021-02-14 耿飈將軍研究會

一直以來,都稱耿飈為耿飈將軍,而在1955年開國第一次授勳的將軍裡頭,卻沒有耿飈的名字。也就給歷史留下了一些迷霧。記得2008年,我第一次拜訪耿瑩大姐的時候,是與作家石上流一起去的。源於他也是湖南人,對耿飈將軍的戰鬥傳奇充滿了興趣。回來之後,他為這次見到耿飈將軍長女耿瑩而激動不已,當天晚上就寫了一個稿子發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把耿飈寫成「耿飈上將」。在他看來,憑著耿飈的赫赫戰功,而且擔任過國防部長,應該是1955年授過銜的開國上將。沒想到,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電話,應該是耿瑩大姐安排的,要他修改文章中的「上將」一詞,並很坦誠的告訴他,耿飈將軍在1955年沒有授勳,也一直沒有授過軍銜。

那麼,就給歷史留下了一個疑問,耿飈將軍的將軍稱謂又是如何被叫開來的呢?

據一些史料記載,長徵之後,一直留在陝甘寧邊區的耿飈,在1944年9月,接到正式通知,告別延安,趕往晉察冀。行前,周恩來交給了他一項任務,把一個美國觀察組護送到晉察冀,要他到葉劍英那裡去領人。耿飈在回憶錄裡這樣說的:我們到了葉劍英駐地,還沒等翻譯介紹,觀察組一個身著制服,佩戴上尉軍銜的胖子便衝我邁了一步,「啪」地舉手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用生硬的中國話說:「將軍閣下,很高興見到你。」 這是耿飈的將軍之稱第一次出現。據相關文件記載,在紅軍與八路軍期間,沒有實行軍銜制。一般稱同志,首長,或是稱部隊官職,如團長,師長等等,這樣相互地稱呼對方。應該是從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之後,才開始有了帥、將軍等等的稱謂。

還有一件事,把耿飈將軍的這個將軍的稱呼叫往了世界各國。

那是1950年,耿飈在西安剛過了新年,就接到中央的調令,調他去北京,到外交部工作。新中國剛剛建國,外交工作非常迫切。首先是聯合國的問題。耿飈最早的外交職務,本來是駐聯合國的中國軍事代表,張聞天同志為出席聯大的首席代表。可是正當他們緊張地準備的時候,傳來消息:由於美國的無理阻撓,中國沒有進入聯合國。當時瑞典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周恩來代表中央向耿飈下達了出任中國駐瑞典王國大使的任務,並說:「你是我國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任大使。」結果,在這一時期,耿飈還兼駐丹麥王國公使。第二年又兼駐芬蘭共和國公使。

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耿飈第一次舉行招待會,來了500多位貴賓,瑞典報紙和電臺報導說是中國大使館舉行的國慶節招待會,盛況空前,中國外交官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的外交才能。在招待會上,瑞典的軍官問耿飈:聽說大使是位將軍,不知您帶過多少兵?耿飈回答:「大概十幾萬吧。」問他的軍官一聽,馬上「啦」的一聲立正,給他敬禮,說:「您統帥的軍隊人數,比我們整個國家的軍隊還要多啊。」從此,耿飈這個「將軍大使」從瑞典被叫往了世界各國。

一些網上也有一個說法。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先後被授予了陸軍上將一人,朱德,陸軍中將九人郭沫若、周恩來,葉劍英等,陸軍少將四十名,耿飈名列其中。為此,我帶著這個疑問,打了個電話給耿飈將軍之女耿焱院長。我問:耿老師,在1944年耿飈將軍護送美國觀察團去晉察冀,是不是在國民黨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期間受過軍銜?耿焱院長回答說,授過吧。我繼續問,是少將吧?她說:應該是少將,當時是國共合作期間。

耿飈是在水口山做童工時期,在他舅舅宋喬生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後來在醴陵開展地下革命工作,逐漸地,擔任「醴瀏遊擊隊」隊長。現今,在醴陵大障鎮有個「醴陵南四區蘇維埃革命紀念館」,是民間自發組建的,就保存了耿飈他們當年在醴陵與敵人戰鬥的梭鏢,大刀,錘子,土槍,土炮等等,它們每天無聲地向世人展示著耿飈等人那段戰鬥的歲月。在1930年9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軍,從江西向湖南進軍,才細流匯入大海,參加了紅軍,上了井岡山。是位有著豐富的革命經歷,任何情況下都是堅貞不屈的共產黨員。也許,耿飈將軍一生有過一次授勳的將軍銜,是在1944年接待美國觀察組,為了接待方便,或是為了表示我方對美方的重視,而被授於了少將軍銜,或者是在1944年之前的國共合作時期,耿飈任385旅副旅長、參謀長。據查,在八路軍時期,師級授中將,旅級授少將軍銜。不過,耿飈對這個將軍銜是不屑一顧的。在耿飈護送美國觀察組期間,緣於美國人行動散漫,很難指揮,耿飈擔心過不了敵佔區,有些窩火。《耿飈回憶錄》記載:德穆克上尉小心翼翼地來問我:「將軍閣下……」我正窩著火,便冒出一句:「什麼將軍閣下,別叫了!」從這點可以看出,耿飈並不在乎這個將軍的稱呼。故而,我們在《耿飈回憶錄》中找不到這個軍銜授勳過程的記載。

不僅是耿飈,就是在電影,電視,我們能讀到的史籍裡,對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期間對被蔣介石授過軍銜的這一事情,我們見不到任何記錄。據說,在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期間,有一位被蔣介石授予少將軍銜的茶陵籍將軍,在1955年開國授勳的還是少將,而一輩子不穿這個少將服,連入殮都不穿軍裝。從這些事情來看,在國共合作期間,八路軍裡,有五十人左右被授予將軍銜,是有這個事情的。

耿飈將軍之女、耿焱教授所回答我的,應該是1946年,抗戰勝利後,耿飈被任命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副總參謀長。這一時期,耿飈特授為少將。據《耿飈回憶錄》記載:我軍幹部本無軍銜,因要參加軍調部工作,所以中央軍委特別任命了一批同志為將校。

不過,把耿飈這個將軍之名真正叫開的,與他在國共合作期間授的那個少將軍銜沒有多大的關係,主要是來自於他的赫赫戰功,與在瑞典及各國任「將軍大使」那些傳奇的經歷。

相關焦點

  • 前國防部長耿飈:紅軍時期身受重傷,活人當馬用獸藥治療
    耿飈的父親先後當過木匠、鐵匠、泥瓦匠,後來跑去湖南附近的鐵路線上打工,憑著一顆好學之心,甚至還和一個德國工程師成了朋友,學會了看工程圖紙。和我黨許多因為鬧革命和家裡父輩爭吵的同志不同,耿飈參加革命是得到父親大力支持的。耿飈的父親在列強的工地見識過,深知中國貧蔽落後的原因,思想傾向於革命。他不但鼓勵耿飈投身革命,還鼓勵家族中的其他年輕人去努力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
  • 耿飈之女耿瑩:父親不願回憶慘烈湘江戰役 不吃湘江魚
    有學者這樣評價國務院前副總理耿飈。作為長徵時期紅軍一位著名的指揮官,他率部戰湘江、渡烏江、強攻婁山關、四渡赤水河,被譽為「鐵軍團長」。在人民網 「長徵後來人」節目錄製現場,耿飈的女兒耿瑩講述了父親的長徵故事。
  • 【攻略】迷霧之戰生存戰術解析,助力吃雞!
    血魔搭配咒術師,則是將職業的AOE傷害技能和控制技能完美搭配,在團戰、混戰中能夠有效限制對手,無論是小隊單挑還是集體混戰,都能輕鬆應付。陣容2:元素法師+追獵者,雙刺客劍走偏鋒、追求速戰速決的陣容。這套陣容攻勢迅猛,配合默契的話,可在進場時快速擊殺一位敵人,創造2打1的局面。
  • 由霧霾所引發的開腦洞——戰爭迷霧機制考據
    戰爭迷霧,是現在的遊戲玩家早已司空見慣的一種機制,無論是RTS、SLG、RPG,它在多種形式的遊戲中普遍存在著。對LOL的玩家而言,戰爭迷霧機制早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為它的機制十分簡單,甚至無須專門解釋,陌生,則是很多人對它的歷史並不了解。
  • 姜春良:「現代戰爭迷霧」下的美國
    其實,這也是歷史上歐洲國家分治中東時的「老劇本」。 前車之鑑仍在眼前,重蹈覆轍絕非明智之舉。在美國向伊朗揮動戰爭大棒之前,須知伊朗比阿富汗、伊拉克都要強大。每一場戰爭似乎都被規劃為「將很快結束」,然而追溯歷史,幾乎所有戰例都表明,這種規劃只是一種假象,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反覆重演。 每天都有好消息,但偏偏無法取勝,這是許多美國民眾對阿富汗戰爭的印象與疑惑。不久前,美國《華盛頓郵報》解答了這一疑惑。在其獲得的2000頁政府機密文件基礎上,該媒體發表了一篇旨在揭露阿富汗戰爭真相的報導。
  • 中國歷史上威震一方的十大將軍
    初朱元璋為郭子興部將,往歸之。從南略定遠,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為軍鋒之冠,後為大將,統兵徵戰。吳元年,為左相國,拜大將軍。洪武初累官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追封中山王。徐達本人的作戰風格為:對戰略全局的深思熟慮,以及對戰略決策的堅決貫徹,所謂時時以王霸之略盡,他善於分化和瓦解敵人。定西之戰,就是圍魏救趙,後趁黑夜發起攻擊。沈兒峪之戰,就是先疲後打。
  • 歷史名人:提督建威將軍---賴長
    精研槍炮,建列有一支新式槍炮裝備部隊,稱「安武軍」。後來又在鎮壓陝甘反清回民武裝、打敗攻佔新疆伊犁的沙俄侵略軍、總管制造局事務,成功研製合格的西洋式後膛槍炮,並裝備清軍等等屢立了卓著軍功。賴長受賞賜「頭品頂戴」,光緒十年(1884),授提督銜。侍郎許應書上書推薦,授其為福建船政。賴長祖宗世代務農,家境貧寒。少年時在家打鐵,成為梓裡好有名望的能工巧匠。
  • 被歷史迷霧湮沒的「二十四道拐」
    這幅吸引人的視覺、打動人的心靈的照片,顯示了被稱為「中國抗戰生命線」的那條公路奇偉卓絕的景象,成為抗日戰爭的歷史見證而轟動世界。照片上的這段公路,便是當時滇黔公路上的一段重要節點,即聞名遐邇的「滇緬公路」延伸線上的「二十四道拐」。
  • 【博物納新】戰爭迷霧開源庫測評
    【博物納新】是UWA旨在為開發者推薦新穎、易用、有趣的開源項目,幫助大家在項目研發之餘發現世界上的熱門項目、前沿技術或者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並探索將其應用到自己項目的可行性
  • 歷史上有名的5位「鬼才」將軍,都是軍事奇才
    我國古代出現了很多將軍,而被稱為鬼才的將軍,在古代也只有這五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這五位很有特色的將軍。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白起是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傑出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 【歷史】戶縣名人中國的巴頓將軍,抗日名將,陝西冷娃關麟徵!
    關麟徵(1905—1980),字雨東,漢族,陝西戶縣蒼遊鎮真花磑村現改名振華威村人,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中國的巴頓將軍」。用兵以穩,準、狠著稱,長於急襲的千裡駒師的首任師長,生性傲岸,有「陝西冷娃」之稱,部將杜聿明、鄭洞國,劉玉章、覃異之、張耀明皆一時之名將。1924年到廣東投考黃埔軍官學校,成為第一期學員,並於同年12月畢業 。
  • 一本好書|《揭開戰爭迷霧》
    關注未來,是第一版《揭開戰爭迷霧》的宗旨所在。作者致力於預言新世紀最初十年及之後可能發生情況。作者當時坦言,信息技術勢必在軍事領域觸發一場革命。與諸多革命相同,這場軍事革命在發展之初容易為世人所忽視。不可否認,軍事能力與國家對外政策、軍事力量結構以及國際關係等宏觀因素存在密切關係,但這些並非《揭開戰爭迷霧》所關心的焦點。《揭開戰爭迷霧》將集中討論發生在軍事領域的革命及其對美軍軍事力量建設將產生何種影響。《Lifting the fog of War》(2000年首次出版)作者比爾·歐文斯Bill Owens原是美軍前海軍四星上將,從美軍參聯會副主席退休後,曾多次來華。
  • 【周末薦書】揭開戰爭迷霧:軍事領域的革命
    12月26日推薦書為:《揭開戰爭迷霧》討論發生在軍事領域的革命及之會對美軍軍事力量建設產生何種影響。歐文斯 / 愛德華·奧佛利 / 詹姆斯·R.布萊克出版社: 解放軍出版社譯者: 王霄 / 杜強出版年: 2009-9頁數: 262定價: 33.00元裝幀: 平裝ISBN: 9787506559447內容簡介:關注未來,是第一版《揭開戰爭的迷霧
  • 天狼讀史記之刺客將軍曹沫
    同時他還是一位將軍,魯莊公帳下的一位敗軍之將,在齊魯之戰中接連三次敗北,輸給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雖然不算太丟面子,但敗了就是失敗者,他自然就是一個失敗的將軍。曹沫,春秋時期魯國將軍,可謂是生不逢時的將軍,他碰到了尊王攘夷的齊桓公,他生活在軍事實力差強人意的魯國。
  • 賓·拉登死的有多憋屈——看大數據如何驅散戰爭迷霧
    「數目字管理」,從數據入手破解歷史謎團,令人耳目一新,按現在的時髦用詞來說,就是用數據關聯解釋歷史因果。戰爭更是充斥數據,慣於弄虛作假,讓作戰雙方都難以窺破其中規律,而大數據則不會說謊。克勞塞維茨所謂的「戰爭迷霧」,未來在大數據之光的照耀下將趨向透明。
  • 慣性導航:破解未來戰爭精確導航迷霧
    導航系統助你看透戰爭迷霧 「如何看透山那邊的迷霧」,這是拿破崙在滑鐵盧從心底發出的悲嘆。幾百年滄桑巨變,現代軍事手段雖然能輕易看透山那邊的風景,卻依舊被困在未來戰爭的諸多迷霧之中。慣性導航系統就是看透戰爭迷霧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慣性導航系統可分為平臺慣導和捷聯慣導兩大類。
  • 巴頓死因之迷:美國為何拒絕他遺體歸國?
    之後的種種現象,讓巴頓之死變得迷霧重重。2008年11月,美國雷格內利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十分聳動:《目標:巴頓——刺殺喬治•巴頓將軍的密謀》。作者羅伯特·威爾考克斯是位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撰稿人。
  • 樅陽地名故事--風雨千年將軍廟
    其實,是源於這裡有一座將軍廟。將軍廟,在樅陽東鄉,馬鞍山水庫上(北)、虎形山下(南)各裡許,現屬於樅陽錢鋪鎮將軍村。追溯以「將軍廟」為地名的歷史,這還得從這座廟的前世今生說起。眾所周知,古老的中國漢字,在幾千年的文明傳承中,每個字都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
  • 血隼測評丨浴血前線中,命中率、迷霧、追擊效果三者關係大揭秘!
    【由於詞綴—迷霧的原因,在迷霧中基本只有追擊形成的傷害】PS:即使沒有迷霧,當攻擊被敵方閃避時同樣有概率會觸發追擊效果的!實際效果:3秒內傷害提升22%左右【受操作影響有一定的誤差,實際效果應該跟理論的30%射速加成一致】,每16秒有3秒可提升傷害;攜帶6級異種之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