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核航母呼之欲出,強大戰力將令美軍抓狂

2021-02-25 國科環宇

從已經揚威海上的遼寧艦,到即將海試的國產第一艘航母,中國的航母發展之路不可謂不快速,大國重器的每一次亮相都令軍迷們無比自豪。但與頭號航母強國——美國相比,擁有強大的核動力超級航母仍舊一直只是個夢想。12月5日,正在上海召開的2017中國海事展上傳來好消息,中國國產核航母終於要上路了。

美軍福特號核動力航母,是中國航母趕超的目標

為國產核航母鋪路 4種核動力水面艦船齊亮相


在中國上海國際海事展上,中船重工展臺展示了4種海洋核動力平臺及船舶。包括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臺、核動力綜合保障船、核動力破冰船。研製這些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船,將是為我國核動力航母上路的前奏。

中船重工此次展示的四種平臺,最接近於現實的是「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該平臺2010年開始研製,719所張金麟院士帶領團隊率先開展海上浮動核電站相關技術研究,並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後承擔了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核動力船舶關鍵技術及安全性研究」、「小型核反應堆發電技術及其示範應用」等項目,為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奠定技術基礎。

張金麟院士

在國家能源局、核安全局等國家部委的支持下,在湖北省政府、省發改委等多部門的指導下,2015年初步形成海洋核動力平臺總體方案。2015年7月北京進行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以下簡稱「示範工程」)競爭性方案評審過程中,719所申報的HHP25方案脫穎而出。2015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設立海洋核動力平臺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範工程的復函》,明確719所申報的HHP25軍轉民的技術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示範工程項目。2016年9月,719所借鑑型號管理模式,採用軍轉民技術路線開展示範工程的研製,並將此工程命名為「一九」工程。

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模型

海洋核動力平臺屬國內首創,在平臺舯部並列搭載兩套可獨立運行的核動力裝置,利用核燃料在反應堆內裂變產生的熱量,可向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淡水和熱能等能源保障。具有一次裝料運行周期長、功率密度大、機動性好、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和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特點。未來將逐步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用海上核電技術,成熟後可進一步推廣應用到核動力破冰船、海上綜合保障基地等領域,滿足國家能源與海洋工程發展戰略需要,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據稱,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應該是中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前期動力驗證船,主要用於檢驗、測試國產航母核動力總體設計、實際運用等情況,我們知道核動力不象常規動力系統,它利用核反應產生能量,而核反應會產生放射性物質,可以說稍有不慎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各國和地區都為核反應堆配備了多層防護系統,把放射性物質屏蔽起來,但是船舶核動力系統難度要遠高於陸地核電站,它既要為艦船提供充足能量,驅動艦船前進,同時還要能夠在較大範圍內調節功率,滿足艦船機動性能,考慮到艦船體積、排水量,核動力系統體積和重量還不能太大,核燃料工作時間要長,美國核動力航母更換一次燃料需要33個月,如果核燃料工作時間較短,就會造成航母頻繁入塢更換燃料,降低航母在航率,對於航母作戰能力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核動力安全性、可靠性等也有嚴格要求。

從水下到水上 核動力技術的跨越並不小


從世界各國發展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艇的經驗來看, 在建造核動力航母前,建造大型核動力水面船舶是必經之路。而719所此次展示的核動力海上發電平臺,從技術難度來看相對較低,是一個合適的試驗平臺,這將是我國核動力航母研製工作的第一個裡程碑。

719所是我國核潛艇動力系統的主要研製單位之一,雖然核動力水面船舶的動力系統要求與核潛艇有很大差別,但將其部分技術轉移到新的水面平臺上順理成章。核潛艇反應堆對於堆的尺寸要求嚴格、必須在尺寸儘可能小、工作環境十分惡劣、靜音性能有特殊要求等嚴苛的條件下, 儘可能增大功率。因此反應堆的各方面設計相對比較複雜、昂貴,需要的維護保養工作也非常複雜,直接運用到大型水面艦船上的話,並不適合。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就直接運用了「凱旋」級核潛艇所運用的K15型反應堆,結果5年需要進行一次「開膛破腹」的裝料工作,嚴重降低了「戴高樂」號航母的部署能力。(後期「凱旋」級潛艇的反應堆經過改良,重新裝料周期延長到10年)因此在前文中,719所強調新型水面核動力系統要具有「一次裝料運行周期長、功率密度大」的特點。在這方面,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上的A1B反應堆設計指標已經達到一次裝料滿足全壽命需要的水平,是當代水面艦艇核動力系統最高水平的標杆。

戴高樂號航母「瘸腿」,原因是採用戰略飛彈核潛艇反應堆,動力不足

蘇聯從1959年開始建造「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至今正在建造第10艘「北極」號,預計2019年完工。這些大型破冰船為蘇聯研製大型水面艦艇的反應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蘇聯解體前,已經建造了數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和「烏拉爾」號核動力遠洋偵察船,並已經開工首艘核動力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

相比之下,美國在建造其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前,也建造了「薩凡納」號核動力商船,以及「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班布裡奇」號核動力驅逐領艦等核動力水面艦船,對核動力在水面船舶上的應用有了較多的經驗。

核動力破冰船,從模型可以看出該船的設計相對成熟

在此次展會上同時出現的其他三種核動力水面艦船模型,或許並不會全部投入實際建造,而是作為在核動力浮動電站之後,備選的建造能高速航行的大型水面艦船的方案。可以說也是通往核動力航母路上的下一個裡程碑。這其中,核動力破冰船的技術難度相對低,且有俄羅斯數十年來建造10艘破冰船的前例,已經趟出了一條路,顯然是首選方案。

大型核動力遠洋補給艦,從模型比例看,它應該比現役大型補給艦排水量更大,憑藉核動力系統實現更遠航程的前提下,它可以更長時間為航母編隊提供補給服務

但從實際應用需求角度看,核動力大型補給艦顯然更有用,因為我國與俄羅斯相比,冬季結冰海區面積相對小,破冰船的實用價值相對也就有限。而該型艦可以用於為未來的常規動力航母編隊提供更好的海上補給支持——雖然作為補給艦,即使使用核動力,其搭載的燃料、彈藥、物資也依然是有限的,使用核動力並不能讓它的補給能力比大型常規遠洋補給艦有太大的提高,因此實用價值也是相對有限的。

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臺

而第三種方案則是新概念船,一種可潛式大型核動力海上平臺,目前尚不清楚該平臺的用途,但從其甲板上的大型海上作業裝置模型上來看,這可能也是一種海上工程作業用平臺。其可潛功能是用來在遇到颱風等惡劣氣象條件時潛入水下躲避的,對於海上作業平臺而言,意味著它可以在作業海區停留更長時間,提高施工作業能力。從模型比例來看,其噸位可能比2萬噸海上核動力平臺更大。

從海洋核動力平臺來看,它採用了兩座反應堆為推進系統提供動力,這樣布置與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應該一樣,相應就要求反應堆具備體積小、功率大、核燃料工作時間等優點,以便增強航母整體作戰能力,但是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還缺少使用水面核動力艦船的經驗,艦船工業設計、建造水面核動力艦船幾乎也是空白,因此通過發展海洋核動力平臺,為中國海軍、艦船工業積累相關經驗,打好基礎,顯然更加成熟。

國產核航母后發優勢明顯 強大戰力將令美軍抓狂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報導,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脈絡已經非常清晰,首先是以遼寧艦為基礎摸透航母建造技術,然後建造複製版的001A型航母檢驗相關技術是否已經掌握,隨後是採用平直甲板的大型常規動力航母002艦,在此之後,中國將迎來真正的大考:大型核動力航母003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將在2025年之前完成現階段的航母發展計劃,擁有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內的4-5艘航母。

中國的電磁彈射系統已非常成熟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核動力航母的絕大部分技術,比如電磁彈射技術、全電綜合電力系統、彈射版殲-15戰鬥機、航母總體設計,包括此前一直沒有突破的艦載預警機也已經傳來好消息,據稱這款名為空警-600的艦載預警機將首先配備在002型航母上,隨後將登上核動力航母。

現在中國彈射的是殲15,而且已經進行了上千次彈射,這意味著我們的電磁彈射已經完全可以直接上艦使用,並且要比「福特」級上使用的電磁彈射更先進!相信不遠的將來,隱身戰機殲20與殲31之中至少有一款彈射版亮相,中國核航母的全明星配置將令領先多年的美軍頭疼不已。

首艘國產航母海試在即,穩步發展才是王道

穩妥發展,小步快跑,一向是我國軍工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核動力航母作為一種戰略性進攻性兵器,其發展進度也要遵從我國總體的軍事戰略部署。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海外利益的進一步延伸,全新打造的中國核航母必將揚威深海大洋,成為支撐中國全球戰略的大殺器。

點擊「閱讀原文」試試看!

相關焦點

  • 中國下一代艦艇呼之欲出,搭載96個垂髮單元,戰力獨步全球!
    國產055大驅下水,為中國海軍裝備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也隨之產生一種新的言論:052D要停產了!中國大型水面艦艇的下一個型號呼之欲出,不久前,有人發現一款模型,認為這就是未來052E型,可惜存在多項不合理之處,中國下一代的052E驅逐艦究竟長啥樣?
  • 中國造1艘核航母有多難?關鍵技術僅2國掌握,俄早就不抱希望
    圖為國產核動力航母模型隨著國產新航母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已經有人開始暢享中國核動力航母了,那麼中國造1艘核航母有多難?中國需克服哪些技術才能造出?對此專家表示核航母建造難度遠超核潛艇,門檻高得難以想像,比如核反應堆這一關鍵技術目前全球僅美法2國掌握,俄羅斯早就不抱希望,不過如今的中國已經擁有了充足的技術實力,建造出自己的核航母並不是難事了。
  • 國產航母又獻禮,超強海上陣容呼之欲出!
    在名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第七展區,還以實物和展板的形式,展示了一批國產最新武器裝備。其中,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的大比例模型更是吸引了很多觀眾的駐足。目前,首艘國產航母正在大連造船廠碼頭上進行緊張的舾裝工作。這次展覽也是國產航母首次將未來交付入列後的完整狀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 排水10萬噸的中國首艘核航母多牛逼,PK美軍福特級超級航母
    據美媒曝料,中國003型航母(首艘核航母)本身排水量約為9萬噸至10萬噸,搭載70至100架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並具有多個飛機升降舵和一個超級艦島
  • 核航母走後美軍又出手,大批加油機直撲第一島鏈,危險程度超核轟
    圖為美軍加油機自從核動力航母走之後美軍再次出手,大批加油機直撲第一島鏈,面對十幾架美軍大飛機部署第一島鏈一事
  • 中國海軍實力竟這麼牛?法國人嘆服:中國4年就造出整個法國海軍
    而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也已經開始進行海試準備,中國的雙航母編隊已經是「呼之欲出」。俄羅斯衛星報就稱,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航母大國」。那麼中國海軍的戰力真的牛氣了?    遼寧艦航母編隊  中國國產首艘航母在近期被拖離了泊位,疑似開始進行重心偏移測試。這也就可以確定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海試準備工作已經處於行進當中。
  • 全球在建航母,中國001A型戰力排名
    何不,我們來盤算下2017年,各國的航空母艦發展的情況吧,美國「福特」級航母3艘在建;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2艘在建;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1艘在建;中國國產001A型航母在建。「福特」級設計採用了諸多高新技術,成為新一代航母,將是本世紀美軍海上打擊的中堅力量,與此前的幾代航母形成代差!
  • 必須要趕在中國前面?亞洲第一艘核航母立項,號稱比003領先20年
    或許,印度建造航母,就是為了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印度國產航母計劃維克蘭特號航母始於1999年,並在2009年開始鋪設龍骨,按照計劃,這艘航母的排水量將達到37500噸,可搭載30架艦載機,並於2010年最終完工,2013年完成海試,2014年正式服役。
  • 國產核動力航母開始招標?中國已具備一切條件!
    由於該網站隸屬於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因此一些外國軍事媒體便「順理成章」地將其視為中國國產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建設進程,甚至有人認為這很可能正是國產航空母艦的項目招標。在此次發布的公告中,大面積的內容直指中國艦船的「核動力系統」。
  • 俄最強洲際飛彈呼之欲出 美:立即銷毀
    俄最強洲際飛彈呼之欲出 美:立即銷毀俄羅斯乃至世界上有史以來威力最強大的一款陸基洲際飛彈即將呼之欲出!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5日電,俄羅斯國防工業界的一位消息人士日前透露,俄羅斯最新研製的「薩爾馬特」井基洲際彈道飛彈計劃今年秋季進行首次發射。
  • 中國核航母不再遙遠!玲龍一號反應堆問世,馬力超美尼米茲級航母
    雖然我國在多年的發展中已經研製出了國產的航空母艦,但是我國的航空母艦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夠做到世界最強。為了確保我國在航母領域的領先地位,航空母艦研究小組研製了新型的動力裝置,也就是中國新型核反應堆裝置「玲龍一號」。航母如果安裝了「玲龍一號」,能夠將動力提升至28萬匹馬力。那麼在這樣的基礎上,距離中國的核航母問世還遠麼?
  • 全球最新核航母亮相,近8萬噸能搭載32架五代機,不是我國004
    這是法國為取代戴高樂航母而計劃建造的下一代國產航母,目標不可謂不大。法國擁有除美國以外全球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但戴高樂號並沒有美國尼米茲級和福特級那麼先進,服役期間各種故障和問題接連不斷,如今才服役20年不到,正是「壯年之際」就不得不尋找替代者了,看來法國海軍也是受夠了戴高樂號常年故障趴窩出不了港的尷尬。
  • 中國未來核航母初探,載機80架排水量超過10萬噸!總體性能和福特持平
    而目前我國海軍裝備航空母艦為兩艘,都是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而現在正在建的新型國產航空母艦,雖然相比遼寧山東兩艦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但是其動力系統還是採用常規動力系統。以美國現役的主力核航母尼米茲來說,採用核反應堆的尼米茲可以連續的在海上航行50年不靠岸。不過這也是理論上,因為航母攜帶的其他的物資如食物和彈藥什麼的最多能夠確保90天的用量,90天食物吃光了的就得停靠補給。如遇特殊情況則可以用補給艦進行生活物資補給,航母的續航時間可以大大的提高,據報導,核反應堆1公斤鈾可以產生2000噸重油燃燒出來的熱量,可見其恐怖的能量轉換效率。
  • 吊打神牛,中國空軍戰力爆表
    第二個夢話是,印度軍方警告中國「不應考驗印度的耐心」。印度陸軍首次展示了蜂群無人機系統,號稱可以吊打中國。同時,印度空軍自我評估國產的LCA戰機完全可以碾壓中巴聯合生產的梟龍戰鬥機。說到這裡不知道用痴人說夢形容阿三合適,還是用夜郎自大形容阿三合適?那還是直接稱之為白痴一般的夜郎自大吧!
  • 國產戰機又有新突破,戰力很強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載彈量三噸,七個掛點,是該款飛機非常大的一個亮點。除此之外,它在低速飛行上也具有明顯優勢。不僅如此,作為一型國產飛機,未來還可以將雙座艙改為單座艙,從而在飛行距離和航時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
  • 獨家 撩開中國國產航母神秘面紗 顏值驚現
    4月23日21:40《皇牌大放送》看足版兩岸三地的退役將領和軍事專家還坐到了一起,從各自的角度解讀中國百年的航母夢,剖析中國現役航母戰力。看得是一會兒熱血一會兒辛酸啊!❖中國國產航母:戰鬥力強在哪兒?大連新修的國產航母,基本認為是遼寧號的改進型,戰鬥力相接近,但很可能對遼寧號出現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改進。
  • 裝備:中國獨創國產神鵰無人機曝光 戰力超全球鷹
    在國內軍事類媒體上,一直流傳著一張中國軍用飛機發展的「族譜圖」,該圖的絕大部分項目都在後來的公開報導中得到了驗證,而最為神秘的則是該圖中的「高空遠程反隱身無人機
  • 中國五款國產裝備很「提氣」,美國人只有設想,但都沒造出來
    不過,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的這種領跑優勢因為中國的全力追趕變得越來越小。甚至,受到技術、資金、政治等因素的影響,美國率先提出的一些軍事技術理念和設想,往往都會中途夭折。相對來說,從追趕到超越,中國反而青出於藍勝於藍。當下,在很多前沿領域,都不乏「美國負責想,中國負責幹」的經典之作。首先來說陸軍多用途精確打擊武器系統。
  • 直-18首降國產航母竟被熱炒:網友浮躁瞎操心,重大考驗在後頭
    這被很多網友認為是國產航母將要離崗試航的一個重要步驟。不過相對於中國海軍按部就班的航母測試活動,網絡上很多中國軍迷的表現,實際是非常浮躁。而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需要的是更多是冷靜。網友們對中國國產軍事裝備的熱愛心情是好的,但這種「網絡報導」一來違反了規定,畢竟軍事裝備研發不允許拍攝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二來這種拍攝其實也無法正確反映航母的發展方向。
  •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就要下水了,戰力超群!
    文 | 天天作為大國軍力的象徵,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動向始終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雞年新春伊始,隨著相關工作快速推進,外界關於中國新一代國產航母動向的報導,隨之接踵而來、喋喋不休。香港《亞洲時報》2月2日宣稱,中國第二艘航母「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