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止戰」會是中國對印的選擇嗎?

2021-02-28 政情札記

在中印邊境衝突中,北京方面並非主動進攻的一方,一直呈現「守勢」,秉持理性和克制,尋求通過軍事和外交層面的雙邊談判,解決中印邊境的紛爭,致力於尋求和平方式解決領土爭端。謀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中國對印的主要策略,但不排除「以戰止戰」的可能。

在中印邊境9月7日發生「鳴槍事件」之後,很多觀察家發現,印度的冒險主義舉動觸動了中國的敏感神經,中國雖然在軍事上仍然保持克制,但在輿論上相較之前變動更為積極主動。

在拉達克地區鳴槍事件發生的當晚,中國負責中印邊境防務的西部戰區就發布聲明,「要求印方立即停止危險行動,立即撤回越線人員,嚴格約束一線部隊,嚴肅查處鳴槍挑釁人員,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中國在輿論上「主動出擊」,這在以往中印邊境的紛爭中十分罕見。以往,無論中印邊境衝突如何激烈,北京往往諱莫如深,鮮少主動對外發聲。如果往前追溯,這樣的情形上一次發生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前夜。

1962年9月20日夜間,印軍偷襲中國駐軍打響了第一槍,中國軍隊一個代理連長犧牲,解放軍進行有限還擊。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警告印度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政府,立即從邊境撤軍,否則中方將使用武力。這是1962年中印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國軍隊擊潰印軍後,主動退回戰前實際控制線,這一役打出了中國對印度的自信,也成為印度人心中多年難以忘懷的夢魘。中國印度1962年邊境戰爭後,小規模交火持續了多年,中印衝突至今最後一發子彈,打在1975年,當年4名印度軍人成為解放軍槍下亡魂。

此後45年,雖然紛爭和衝突依然不斷發生,但中印邊境再未傳出槍聲,這一局面一直維繫到今年的9月7日。因此,這一聲槍響,不僅打破了兩國之間保持多年的默契,也直接觸動了北京的敏感神經。這也是北京第一時間主動發聲的原因。

3天後,中印外長在莫斯科舉行高級別會談,針對中印邊境衝突,雙方達成了包括避免兩國分歧上升為爭端、兩國邊防部隊儘快脫離接觸等五點共識。但印度官員9月14日對路透社表示,中印外交部長9月10日會面後,中印都無大舉撤軍或增軍跡象,「就和之前一樣緊張」。

曠日持久的中印邊境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特別是,中印雙方陳兵邊境,雙方都在彼此的步槍射程之內,並且時不時地發生直接接觸,不可控的變量甚多,隨時都可能觸發中印邊境戰爭的導火索,外界對於中印邊境目前的局勢依然持並不樂觀。

中國對印度沒有任何政治上、領土上的野心,亦不想影響印度的戰略利益,基本承認印度在南亞是一個大國,以及作為第三世界國家、不結盟國家的地位。中國一直對印度相當友善,無論過去,還是現在。

但問題在於,印度對中國一直存有戒心,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奉擴張主義為國策的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說,印度的戰略目標,是要控制南亞次大陸的最高點——中國的青藏高原。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印度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被認為是最像尼赫魯的政治人物,在領土問題上同樣秉持擴張主義。面對印度的擴張性戰略和領土威脅,中國顯然不會寄希望於印度的「突然轉性」。自今年中印對峙爆發以來,印度政府一直面臨壓力,特別是6月15日加勒萬河谷發生流血衝突至少20名印度士兵死亡後,來自國內的民族主義壓力急劇上升。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以壓倒性的勝利——共殲滅印軍三個旅,擊斃、俘虜敵人 7,000多人,中方傷亡1,460人,無一兵一卒被俘,在軍事上、政治上全面壓制了印度。中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評價:「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從1962年至今,中印邊境雖然時有摩擦但一直保持著「和平」。如果今天的印度的決策者,依然像1962年一樣,賭中國不會向印度發起進攻,繼續採取更為激進的冒險行動,雖然北京並不希望中印邊境發生戰事,但必要時刻不排除北京會選擇「以戰止戰」,甚至主動選擇。

北京學者田飛龍就曾指出,中國在當前的民意政治和國家實力條件下,在反擊印度侵犯方面不可能比1962年更節制,只會堅定有力地打擊侵略者,維護自身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

印度媒體報導,根據印度情報顯示,自8月的第1周以來,印度注意到中國正在沿實際控制線(LAC)建設5G網絡,以實現更好的通信。印度政府高官表示,這些網絡可提供前線部隊與後方基地通訊的安全線路。而中國軍方密集在接近中印邊境的高原地區的實彈演練,相信也不僅僅是做做樣子。

印度為什麼要搞我們,這篇文章回答了毛澤東靈魂之問

戰爭前夜的躁動 中印邊境「夢回1962」

為什麼說中印邊境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相關焦點

  • 新華時評 | 以戰止戰,不得不為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題:以戰止戰,不得不為新華社記者 劉劼、於佳欣在美國政府公布對華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額外關稅的清單
  • 以戰止戰、以武止戈|《遠望》
    本文刊載於《遠望》2020年11-12月號(總386-387期);原標題為〈以戰止戰、以武止戈:中國必須做好與美國軍事衝突的準備〉;作者儲建國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印度會選擇中國嗎?
    當今中國強勢崛起,印度已完全沒有必要再保持所謂戰略自主,而在中美之間,印度有無數理由選擇美國,但鮮有理由選擇中國。毫無疑問,莫漢這種觀點在印精英圈內非常典型,具有較高參考價值,能夠幫助我們更準確認識印度自身的戰略期許和戰術定位,不至於再對其產生不切實際的外交期待。
  • 天下 | 印軍控制了班公湖南岸山頂,激怒中國,打不打?!
    有印媒聲稱,班公錯南岸爭議地區現在完全由印度軍隊控制,印度在班公錯南岸地區已贏得主導地位。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稱,印度軍隊侵入了班公湖南岸熱欽山口(Reqin Pass)或熱欽拉(Rechin La)地區的中方實際控制線。印度侵佔熱欽拉,意味著印度軍隊在中國領土內約3公裡處。熱欽拉距離印度一側實際控制線的熱藏拉(Rezang La)大約2.5到3公裡。
  • 核戰爆發俄國幫中國嗎?俄專家回答不出所料,胡錫進:中國應擴核
    通常人們會想起的是1945年的日本長崎和廣島原子彈事件,然後是冷戰時期的蘇、美核對峙。至於對我們國家來說,好像大家一直沒有什麼切身感受。尤其是在冷戰結束以後出生、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就更是如此。因為和冷戰時期蘇、美兩國龐大的核武庫相比,現在的俄、美核武器數量已經少了很多。而且由於我們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擁有了核武器,儘管規模很小,但是已經足夠讓我們建立起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
  • 戰略學者:對印軍事鬥爭基本設想(極其震撼)
    二是不想陷入兩線作戰,目前中國的主要對手在當面海上方向。三是不想破壞鄰裡關係,自古以來信奉「萬姓傾心,四方仰德」。但是「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克制不是沒有底線」,任何國家都不要指望中國會拿自己的領土主權做交易。
  • 金燦榮:能戰方能止戰
    金燦榮:能戰方能止戰)                                                                                                                對於亞太地區來說,威脅還並不只是美國的航母,他們的盟友們也在亞太派出了自己國家的軍事設備
  •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中國三個軍整裝待發,印度卻臨時決定不打了
    副團長下令就地紮營休息,但是就在戰士們準備鬆口氣時,前方的偵察班卻傳來消息:發現大量印軍不明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戰士們立刻警惕地進入了戰備狀態,副團長的心也提了起來。印度終於耐不住了嗎?中印之間第二次邊境戰爭就要在桑多洛河谷打響了嗎?
  • 平說 | 為何單槍匹馬擊落四架美軍戰機的中國戰鬥機駕駛員,最後的夙願是發展戰轟機!
    揭示真相,解讀內幕,值得關注~今日平說 | 獨家原創 版權合作:zg5201949@qq.com導讀: 唯有戰轟機,能夠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遠離被轟炸的命運,以戰止戰!珠海航展落幕,最後的壓軸戲是四架殲20實彈編隊飛行,此豪華陣容一出,許多了解中國空軍艱難發展史的人,都熱淚盈眶。
  • 美日印澳四國同盟好像呼之欲出,中國真的很危險嗎?
    (電腦合成音,如有需要可選擇收聽,聽完請點擊文章最下方的「在看」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最近,美日印澳外長在日本召開四國安全對話會議,核心議題是中國。一時間,輿情洶洶。好傢夥,光一個美國就夠中國忙乎了,現在人家四國要聯手合圍中國,中國豈不是四面楚歌,危機四伏嗎?這裡面的三國,美日印,都是世界大國,都不是中國用一支偏師就可對付的,尤其是美國,世界老大,力量超強。但實際上看,形式的成分大於實質,那個所謂四國聯盟就是唬人的!
  • 印太局勢又緊張,歐盟會跟著美國跑嗎? | 風向
    近日,英國向東亞、印度洋地區派遣航母戰鬥群,欲借印太戰略之力對抗中國;另據報導,昨日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到訪臺灣……印太局勢再度升溫。此前法國等國也出臺了印太戰略,那麼作為一個集體的歐盟,是否會推進自己的印太戰略?是否會加入美國針對中國的包圍?就此鳳凰網10月15日特邀歐盟駐華大使鬱白與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丁一凡,就中歐關係進行研討。
  • 今日聚焦:呼籲中國發展核彈,竟被國人罵慘!這,到底是哪個國家?
    中國擁有核武器,已經50多年了。為什麼大家會突然關注這個議題? 這跟美國最近的矛頭所向有關。川普抗擊新冠疫情失敗,美國死亡人數逼近10萬大關。為了甩鍋,為了競選連任,川普,甚至美國很多政要,鬥爭的矛頭,直指中國! 顯然,美國已經把中國作為最為重要的對手和敵人。
  • 看看中國的科技武器如何碾壓印度!
    8月2日,中國外交部公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公布了印軍越界的地圖和現場照片,並指出,截至7月底,印度邊防部隊仍有40多人和1臺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文件》稱,2017年6月16日,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
  • 16國集體施壓中國要求削減核武,美俄英法也被點名
    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核武器的威力有多大,為了避免核武器擴散不受限發展下去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國際社會一直致力於推動核武器削減計劃。當然,核軍控也一度成為了美國圍堵中國的工具。作為世界上擁有最龐大核武庫的國家,美國不以相同的標準削弱自己國家的核武器數量,卻以教師爺姿態要求中國加入美國主導的核軍控談判,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