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新晉百名將軍,準70後走向臺前

2021-02-18 長安街知事

「八一」建軍節前後,各個軍兵種和武警部隊相繼舉行了將官晉升儀式。在本輪晉銜中,已有100多人升任少將。

長安街知事APP發現,有兩位新晉少將在剛剛過去的朱日和閱兵中擔任方隊領隊,他們就是董玉江與付文化。

董玉江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95861部隊副司令員,閱兵中帶領「彈炮系統方隊」參加受閱。彈炮系統是防空體系的重要一環,具有快速機動、火力密集等特點,是低空抗敵、末端防禦的有效手段。

炮彈系統方隊,董玉江少將(左)

付文化在閱兵中擔任裝備保障方隊領隊,他此前任中部戰區陸軍原第54集團軍參謀長,長期在原瀋陽軍區第16集團軍服役,曾在陸軍指揮學院和國防大學深造,並且到德國留過學。

裝備保障方隊,付文化少將(左)

2013年底,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付文化任師長的原瀋陽軍區某摩步師撤編改旅。他堅決服從組織決定,留下來高職低配當旅長。不僅個人在軍區考核中奪得想定作業第一名,被評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全旅也培養出570多名各類專業骨幹,為新裝備列裝儲備了大量人才。

去年8月,在「中部礪劍-2016•確山A」演習中,付文化帶領原第54集團軍某旅模擬「藍」軍,設置出的逼真戰場環境和靈活的指揮、獨特的戰法、以及頑強的戰鬥作風,讓紅軍得到了全方位的摔打磨鍊。

其實,在此次晉銜的少將中,不少人都承擔過閱兵任務。

陸軍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助理魯傳剛在2015年「9·3閱兵」中擔任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陸軍作戰局局長。他曾在原總參謀部服役,擔任過原總參作戰部應急辦副主任等職。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成立後,魯傳剛調任陸軍參謀部作戰局局長,去年8月出任陸軍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助理。

黃克超的身影同樣出現在「9·3」閱兵中,擔任陸航閱兵指揮部副總指揮、直升機梯隊帶隊長機機長。他曾任原總參陸航部作訓局局長,現任南部戰區陸軍領導。

有媒體曾報導,面對受閱直升機種類多、數量大、編隊複雜帶來的嚴峻考驗,黃克超帶頭苦訓實訓、攻堅克難,為陸航梯隊「米秒不差,一架不少」接受檢閱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閱兵式上,由70架直升機組成的大機群超密集編隊似鷹陣凌空,令人印象深刻,而「v」字機群中的那個「尖」——長機,即由黃克超駕駛。

北京衛戍區參謀長劉士胥與閱兵頗有淵源,他是「9·3閱兵」的徒步方隊總教練,個人先後分別於1981年、1984年、1999年三次親身參加大閱兵。劉士胥曾擔任三軍儀仗大隊大隊長,帶領三軍儀仗隊萬無一失地完成800多起迎接外賓的儀仗司禮任務,出色地完成了國慶35周年閱兵、國慶50周年閱兵、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等重大活動任務,為祖國的儀仗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士胥

火箭軍參謀長助理王宏宇組織指導兩個預備役大隊先後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他長期在原第二炮兵部隊服役,曾任原第二炮兵部隊司令部軍務部部長、國動委綜合辦公室和人民武裝動員辦公室主任等職。

他帶頭研究制定的《第二炮兵國防動員工作機制》,細化明確各級動員機構職責任務,填補了二炮國防動員史上的法規制度空白。他組織編修的二炮後備力量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編寫預備役部隊、民兵分隊10餘種專業教材和100多套訓練課目電子教案,為後備力量開展正規化訓練提供了依據。

王宏宇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多次被二炮評為優秀黨員幹部和優秀參謀人員。

火箭軍張光忠少將在國慶60周年閱兵中擔任戰略核飛彈方隊領隊,他見證了我國最新一代戰略核飛彈成軍的全過程。

張光忠

2001年,為適應新的形勢任務,張光忠所在的部隊面臨轉型,他出任新型戰略核飛彈武器試訓隊隊長,這在火箭軍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張光忠率領上百名技術骨幹走進科研院所、生產廠家,全程參與研製生產、試驗發射和武器定型工作。幾年下來,他和戰友們不僅個個成為專家型人才,而且還自主研發了新型飛彈武器模擬作業系統,在裝備尚未列裝的情況下,提前開始了訓練。

三年後,張光忠就任這支新型飛彈旅旅長。在這個掌管「大國長劍」的崗位上,他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率領官兵刻苦訓練,實現了飛彈武器「當年列裝當年形成戰鬥力」的目標。

長安街知事APP發現,這批晉銜名單中不乏一些未滿50歲的年輕少將。

火箭軍某部部隊長夏小平1969年5月出生,1986年9月考入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曾任原第二炮兵助理工程師、發射連長、旅裝備部長、旅參謀長,旅長等職,被樹為戰略飛彈部隊「十大礪劍尖兵」。

2016年,國家多個部委和軍委相關部門聯合表彰裝備工作先進單位,夏小平該部所在某旅成為獲獎單位中僅有的兩個師級作戰部隊之一,原因就在於他們近年來給武器生產廠家反饋了數百條裝備性能修改意見,促進了我軍戰略武器系統的快速發展。

同樣出生於1969年的還有海軍91910部隊司令員張崢,曾任遼寧艦艦長。張崢從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艦艇作戰指揮專業畢業後,先後擔任過東海艦隊部門長、參謀、副艦長、艦長等職務。另外,他還曾到英國國防語言學院和英國三軍聯合指揮與參謀學院深造。

值得一提的是,原任遼寧艦政委的梅文也一同晉升少將,他1965年出生於湖北黃梅,現任92730部隊政委。對於出任遼寧艦政委,梅文感嘆到:「我曾經接裝過三型艦艇,親眼見證了中國三代主戰艦艇的發展。深知人才對駕馭新裝備的重要性,我們要貫徹科技強軍、人才興軍的戰略思想,把這些優秀人才的作用發揮好,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

張崢(左)與梅文

在張崢和梅文擔任航母主官期間,遼寧艦完成了上百項科研試驗和殲-15艦載戰鬥機、各型直升機著艦起飛等訓練課目,自主培養的多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通過航母資格認證,作戰、動力等各系統技術指標得到進一步驗證。

如今,又一批優秀的指揮員晉升將軍,他們將成為推動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的關鍵因素。

相關焦點

  • 軍改後首批新晉中將 南海有人趕來
    同樣是在29日下午,海軍副司令員王海,海軍政治工作部主任楊世光,北海艦隊政委康非,南海艦隊司令員沈金龍、政委劉明利等5名軍官由海軍少將晉升為海軍中將。這也是軍改以來海軍第一次晉升中將。此次晉升軍銜之所以並備受矚目,是因為軍改後新成立的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或將參照空軍、海軍首次獨立晉升中將。同時,一大批軍改中被提拔到重要崗位的將領,也將獲得晉升的資格。
  • 【微鳴書評】將軍百戰死 身後悲名多
    將軍百戰死  身後悲名多   ——讀《蒼梧將軍》覃煒明
  • 上海遊戲企業「年會包場」背後,是年輕人走向臺前的故事
    然而戲劇性的是,創始人的生平、性格,與一座城市的人文環境,總會最大限度地左右著一家遊戲廠商的發展走向。2013年,拿到「考評為C」、時年26歲的王信文,拉著兩名南京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的校友袁帥、張昊下了海,成立了莉莉絲。在當時,王信文其實並沒有被逼到絕路,一方面,騰訊開出的報酬折算日薪超過了1000元,內部還有「活水計劃」可以換部門;另一方面,父母已經幫忙在上海買好了房,沒有後顧之憂。某種意義上,說是半個人生贏家也不為過。
  • 臺前司令叫囂「反攻大陸」,解放軍釋出「國之重器」,可秒殺臺軍
    臺灣回歸是早晚的事兒,當下大陸正按部就班的實施收復計劃,但這對於「臺獨」勢力而言過於煎熬,每一天都像是在倒計時,為了尋求心靈慰藉,「臺獨」分子只能拼命煽動輿論
  • 「糧草官」走到臺前,他們不只有「炊事班的故事」 | 新京報快評
    文 | 喻辛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的徒步方隊中,剛滿3周歲的聯勤保障部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場。從畫面上看,這支方隊有些「特殊」:除2名將軍領隊外,其餘300多名隊員著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服裝的都有——他們有的是保管員,有的是駕駛員,有的是炊事員,還有的是衛勤人員等,其職責所系就是後勤保障。
  • 日本投降4年後,解放軍又全殲了一支日軍 | 關山遠
    這一計劃的日方重要參與者城野宏,多年之後寫了一篇回憶長文《保衛山西——日籍部隊太原戰役親歷記》,刊於《山西文史資料》,他回憶道:「閻錫山回到太原第四天,即召集留在太原的日本人數百名在省府大禮堂發表演說,其中有謂:『君等如願留在山西與予合作,則不僅給以生命財產之保障,在經濟上亦必給以適當報酬。』
  • 誰言將軍百戰死 不見壯士十年歸
    誰言將軍百戰死 不見壯士十年歸        近日讀了兩篇關於軍界的文章,一是劉亞洲先生的講話,二是關於中印的
  • 細數百面戰旗,BGM一出來我就驚了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戰旗方隊100面榮譽旗幟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在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通過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專門根據不同裝備模塊,有針對性地創作了7首軍樂交響作品,戰旗方隊的BGM《鋼鐵洪流進行曲》就是其中之一。 據@央視新聞 10月2日消息,本次閱兵的曲目中,許多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的全新原創音樂!聯合軍樂團創作室只有四名成員,三名是80後,一名是90後!
  • 將軍戰旗新裝備:國慶70周年閱兵看這些"門道"
    9月24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一場專題集體採訪活動,三位中國軍方人士介紹了有關閱兵活動安排,為這一問題揭曉答案。  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少將,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參謀長譚民少將,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介紹有關閱兵活動安排,並回答記者提問。
  • 準新兵,我們的新戰友!
    這是該市人武部組織開展的為期一周的預定兵員役前適應性集中訓練,392名受訓對象是體檢、政審雙合格的「準新兵」。他們經過一周的沙場練兵,通過考核後將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今年徵兵工作開始後,該市有4000多名適齡青年在網上報名應徵,這批392名「準新兵」經過了全市各區鎮和高校層層挑選,80%以上是大學生。
  • 50餘將軍領隊 128步走過天安門
    9月3日,中國舉行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濟南軍區裝備部副部長劉衛星及一批將軍將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批將軍領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 美國「黑船」,逼日本走向了世界
    已接受過美國人蒸汽機車模型與電報機等禮品的江戶幕府高官們經認真研究後,決定原則上接受夷人國的通商請求,再向夷人艦隊贈送了大米等食物,協助補充了煤炭、淡水及菜肉,並承諾一定會將夷人的「國書」代呈天皇,約定來年春天再來談判籤約。1854年2月,佩裡將軍如約又率七艘戰艦組成的遠洋艦隊直接駛入了江戶灣內。
  • 國慶大閱兵,這個方隊有27名將軍!
    方隊參閱352人來自全軍24個大單位,最大的59歲,最小的24歲,共有將軍、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和上尉14個排面,陸、海、空、火箭軍和武警部隊各呈5路縱隊。值得一提的是,27名將軍不僅是國慶70周年參閱方隊中將軍人數最多的方隊,也創造了歷年單個方隊將軍數量之最。
  • 解放軍報系列報導(下):英雄連隊新傳人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韓成在第74集團軍某旅兩棲裝甲步兵六連,一場分享新故事、推介新英雄的「青年故事會」,聽得讓人熱血沸騰——全旅10公裡武裝越野比武,原本落後的楊宏衛拼到最後「逆襲」奪魁,越過終點就累倒在地。
  • 專訪解放軍報原副總編陶克將軍(金陵晚報雙擁周刊333)
    金陵晚報雙擁周刊20190722333探尋雷鋒的初心擔當傳承的使命專訪解放軍報原副總編陶克將軍□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毛蕾 通訊員 練紅寧  近日,《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雷鋒》一書作者、解放軍報原副總編輯、《雷鋒》雜誌社總編輯陶克將軍來寧作宣講報告後接受《金陵晚報雙擁周刊》記者專訪,他結合自己歷經15年對上百名與雷鋒一起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的親屬、老師、同學、同事、領導和戰友的走訪,以及對眾多歷史資料的收集分析,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詹大南將軍與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詹大南確實是一員猛將,在抗日戰爭時期,詹大南在晉察冀邊區的懷涿聯合縣地區就完成過以一個營的兵力在4分鐘內全殲140餘名日軍、繳獲「九二式」重機槍4挺的壯舉。詹大南將軍也是英雄董存瑞故鄉懷來人民的驕傲!是懷來革命老區的驕傲!是晉察冀邊區人民的驕傲!他以人間罕見的人瑞百年,書寫了「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豪邁人生!
  • 福清哥名人——薛國強將軍
    歷任戰士、副班長、文書、排長、副指導員,1974年3月任連長、副營長,1980年3月任晉江軍分區獨立營營長,1983年5月任武警福建省總隊晉江地區支隊(後改稱泉州市支隊)副參謀長,次年任該支隊支隊長,1990年1月任武警福州指揮學校校長、武警福建省總隊參謀長,1996年6月任武警福建省總隊總隊長,2003年晉京任武警黃金指揮部主任(軍事主官、正軍職)、次年任武警部隊副參謀長,2008年12月任武警部隊副司令員
  • 將軍百戰死
    第2次長沙會戰中,時任第74軍第57師步兵指揮官李翰卿將軍是抗戰期間該部犧牲的最高職務軍官。李翰卿將軍,字墨林,山東濮縣人。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時任第57師342團團長。在淞滬會戰中,曾率所部堅守軍工路四晝夜,日軍雖猛攻但未能得逞。
  • 解密局 | U-2葬身中國的臺前幕後(7):​上將「押寶」 逼出奇招
    第一發飛彈飛越目標後自毀,第二、第三發與目標遭遇,滑得像泥鰍一樣的「黑貓小姐」,一頭撞進無數塊彈片編織的死亡之網。敵機殘骸墜落在南昌市東南15公裡的羅家集,飛行員陳懷跳傘負傷,落在水田裡面,被民兵活捉。
  • 第一百一十九回 三分歸晉(下)
    這次吳軍的目標是取壽春,這個目標現下也是新常態了。石苞被調走後,原為豫州都督司馬懿的第七子司馬駿,被調到壽春城設防,與丁奉二人戰於芍陂。絲毫不讓人意外的是,吳軍仍然沒有突破這個瓶頸。見司馬望的中軍又調轉身前來壽春支援,孫皓只得下令撤軍。這次北伐,算是以吳軍的完敗落幕。倒是讓其實一仗沒打的司馬望得以升任晉國的大司馬。那麼交趾戰場的情況又如何呢?能不能為孫皓挽回點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