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於未來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一面。在耳機器材行業方面,德日兩國的科技入侵相當厲害,下面就來盤點下耳機界的十大黑科技。
第10名:Parrot ZIK2.0
黑科技:可適應性主動噪聲控制
黑指數:6
該系統由6個內置的麥克風組成,通過特定算法,主動產生聲波抵消外界傳來的噪聲。可以對降噪級別進行調整。打開應用,主屏會提示Zik 2.0的電量,向右輕掃會出現噪聲控制配置界面,可調節的範圍從最大30分貝到所謂「街道模式」的微小噪音。即便是在街道模式下,當聆聽音樂時也只會勉強聽到很小的外部噪音。
第9名:先鋒CLX9
黑科技:平衡式銜鐵發聲單元
黑指數:7
先鋒SE-CLX9選用了能夠實現高保真播放效果的平衡式銜鐵發聲單元,相比於動圈式,更加輕巧,更能貼近耳道,從而可以更好地聆聽到音樂中更細微的步伐,忠於原音的播放效果。
第8名:峰力PFE012
黑科技:可更換濾網調節聲音
黑指數:7
灰色濾網:高頻增強版(也有人稱為白色濾網)。PFE012在灰色濾網下高頻會較為出彩,更適合日系流行樂或ACG類型,高頻通透感強烈,向上的延伸感明顯。
黑色濾網:三頻均衡版。這個濾網下的聲音是三者中平衡度最好的,如果你口味偏中性,不喜歡高頻或低頻太過強大而搶戲,那這個將是非常好的選擇。在保證人聲韻味的情況下,低頻量感適中,彈性較好;高頻到位,殘響量感舒適。
綠色濾網:低頻增強版。歐美範人聲的極佳選擇,我個人存在一個小小的死角,就是動鐵塞中頻和低頻幾乎不可能兼備,而綠色濾網下的PFE012顯然讓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第7名:Radius TWF22
黑科技:雙同軸排列振動薄膜
黑指數:8
Radius HP-TWF22多倍樂系列專業級入耳式耳機第二代,採用DDM(Dual Diaphragm Matrix)方式,實現2片同軸排列的振動薄膜分別發出中低音域與高音域音頻的先進技術,是日本權威影音獎VGP獲獎產品。
第6名:索尼XBA-Z5
黑科技:全新超細聲學導管
黑指數:8.5
動圈單元背面的超細聲學導管能優化振膜運動,節奏相應控制能提升低音的瞬態特性,並精準傳達節奏。
第5名:Final Audio Design Pandora Hope VI
黑科技:Hybird結構(1x50mm動圈單元及1x高音動鐵單元)
黑指數:8.5
PandoraHope VI,其Hybird結構(1x50mm動圈單元及1x高音動鐵單元),把頭戴式耳機聲音重新定義,中低音飽滿,高音精緻細膩,靈動感十足。8歐的抗阻,105dB的靈敏度,用HM901試了試,極其易推,隨身設備就能推得很好。
第4名:JVC SZ1000
黑科技:雙單元構造&雙腔體低音設計
黑指數:9
來看這張有些複雜的分解圖,左邊是雙單元的構造的示意,右邊則是雙重低音反射系統的構造,雙單元很好理解,33mm+55mm單元都是碳素納米管振膜,本身也是高科技;右邊方框內則是「雙重低音反射系統」,實際上是將耳機的腔體設計為兩個腔室,控制低音衰減產生更深沉的低音效果。
第3名:索尼MDR-1ADAC
黑科技:自帶DAC和放大器
黑指數:9
1ADAC這種形態的高明之處: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模擬信號傳輸的距離,比最好的線材更加能保持DAC和AMP的原汁原味。同時,還節省了體積、重量和成本。
第2名:森海塞爾IE800
黑科技:直徑僅為7毫米的超寬頻(XWB)換能器系統
黑指數:9.5
IE800上有很多突破性科技,雖然這些技術都非常微小,但是實際意義卻無法估量。直徑僅為7毫米的超寬頻(XWB)換能器系統,是目前動圈入耳式耳機中最小的超寬頻聲音換能器,能夠提供不失真的聲音,即使在高聲壓級下也可以正常工作。雙腔體吸音系統(D2CA)、陶瓷外殼以及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橢圓形耳道墊圈等諸多突破性創新。
第1名:JVC HA-FXT100
黑科技:Hi-SPEED Twin System Unit 雙動圈單元、Tilt鈦金屬振膜、磁力加速模塊Accel Magnet
黑指數:10
採用了鈦金屬振膜和碳素振膜,並且在單元前部加入磁力加速Accel Magnet模塊,使得隔膜的響應速度提高,聲音生成效率更快(FXT100並未有設置在單元背部的磁力加速);整個單元用金屬基座固定,高密度的黃銅基座能減少單元不必要的震動,以保證聲音準確的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