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光明軍事(ID:GM-junshi)
隨著無人機作戰能力日益凸顯,世界各國都紛紛研製反無人機、無人機群的武器,研究戰術技術手段。
近年來,美國國防部一直在進行反小型無人機系統力量建設,並指定美陸軍作為反小型無人機能力建設的執行兵種,計劃一年組織兩次反小型無人機技術裝備演示活動。美國國防部2021年1月7日出臺「反小型無人機系統戰略」,計劃1月底發布具體實施計劃和行動方案。
美國陸軍聯合反小型無人機辦公室(JCO)主任肖恩·蓋尼少將2021年1月8日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視頻會議上表示,陸軍快速能力辦公室、關鍵技術辦公室與空軍、工業部門將於4月份第一周在某個通用靶場舉辦首次反小型無人機技術裝備演示活動,以評估當前反小型無人機技術裝備的技術性能。
2020年年底,俄羅斯主戰坦克裝備了「競技場-M」主動防護系統,在工作狀態下能自動跟蹤所有來襲彈藥,並可在任意方向目標飛近坦克時,該系統能自主發射彈藥,不僅能摧毀美國「標槍」飛彈和以色列「長釘」反坦克飛彈,還能反擊自殺式無人機。
2020年9月,一群自殺式無人機和巡航飛彈,突然襲擊了沙特方面的石油加工設施和油田,給沙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沙特花費重金購買並部署在其周邊的美國「愛國者」防空系統竟未發揮作用。據此,美國製造了一款更加強大的無人機來消滅那些襲擊的無人機群。如美國陸軍部署的「郊狼」無人機系統,將與KRFS雷達配對,重新組合成反無人機武器系統。在該武器系統中,「郊狼」無人機安裝一個先進導引頭、一個戰鬥部,與在Ku波段、能夠捕獲並精確跟蹤各類型無人機威脅的KRFS有源相控陣雷達一起,對敵方的無人機進行消滅。
在未來作戰中,反無人機武器及戰術技術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雷射武器
雷射武器是新一代利用高能量密度射束替代常規子彈的新概念武器,特別適合打擊微型無人機。它具有快速、靈活、精確、抗電磁幹擾、成本低廉等優點,對常見「低空低速小目標」性質的無人機來說是一大剋星。俄軍正在推進建造其他反無人機、反光學和反光電設備的雷射系統工程,並與裝甲坦克裝備殺傷兵器配套,以打擊來襲的精確制導武器。
(二)微波武器
與雷射武器相比,微波武器的波束更寬、作用距離更遠、受氣候影響更小、火力控制更為便捷。不僅能針對單個無人機進行積極防禦,而且對於無人機集群攻擊也能起到積極防禦作用。美國空軍正在「在現實世界中」測試其原型無人機殺傷性微波戰術高功率微波作戰響應器(THOR)。2020年8月,美國空軍就已準備好將THOR進行海外野外試驗。
(三)電子幹擾
通信鏈路是無人機系統操縱的主要途徑,也是無人機的薄弱環節,因此無人機系統對電磁波幹擾非常敏感,一旦受到電子幹擾,就會導致產生錯誤的控制指令,致使其無法執行任務,甚至可能失控墜機。
基於此,從無人機運行的原理出發,通過電子幹擾等手段,阻斷無人機與衛星的連接,使之無法定位或偏離航道;也可以中斷敵方無人機與後方的通信鏈路,使無人機失控漂移甚至墜毀;利用網絡技術,破解敵方與無人機的無線電通信協議,模仿敵方主控站與無人機建立通信,發送控制指令,讓其誤判。
2011年12月,一向神秘的美軍RQ-170哨兵隱形無人機爆出冷門,在執行秘密任務時被伊軍俘獲。據俄羅斯媒體報導,RQ-170隱形無人機並非被伊防空武器擊落,而是在伊軍裝備的俄制電子戰系統的幹擾下被「迫降」的。俄羅斯曾向伊朗提供一批新型電子戰設備,主要用於偵察機載雷達和「空對地」武器上制導雷達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且有能力侵入對無人機實施控制的無線通信線路,從而幹擾對此類裝備的遠程控制。
(四)防空武器
俄羅斯國防部2020年12月25日宣布,中央軍區8月10日至14日在車里雅賓斯克地區舉行的演習中,地面防空部隊利用無線電情報、綜合採取施放煙幕和電子戰措施,成功擊落數架來襲的輕型無人偵察機,開創了地面防空部隊擊落輕型無人機的先例。演習中,當數架輕型無人機充當靶機,以「極低」的高度進行偵察飛行時,俄軍防空飛彈系統和彈炮結合防空系統收到靶機坐標後,在350~3000米的高度、12千米的範圍內將來襲輕型無人偵察機靶機摧毀。
(五)布設陷阱
根據無人機基地和重要保衛目標的位置,研究無人機出動的主要方向、時機,並針對其活動高度、探測能力,在其可能的活動空域上空,設置阻塞氣球、傘系鋼纜,拋射空中雷彈,堵塞無人機航路;或通過飛機布設雷障和火箭拋射地雷、發煙罐、鋼球彈等,給無人機布設空中陷阱。
俄軍研製一種綽號為「飛網」的反無人機裝備,由簡易編織網和小型無人機組成。在使用時,俄軍無人機將編織網懸掛於機體下方,與已被俄軍偵測到的敵方無人機相向而行,用編織網在空中截停並「捕捉」敵無人機,從而達到攔截效果。該系統成本低廉,組裝難度低,卻在攔截小型無人機的行動中可產生奇效。
目前,美國部署了幾種煙霧遮蔽武器,其中包括M56/M56E「郊狼」發煙器、M58「野狼」煙霧遮蔽系統、M157/M157A2「山貓」煙霧遮蔽系統和M157/M157A2發煙器,能生成蒸汽狀石油蒸餾劑,從而產生穩定的石油煙雲,能遮蔽無人機電磁跟蹤和瞄準系統,並使其工作在近、中、遠紅外波段的傳感器失效。
(六)「老鷹捉小機」
打擊無人機可以不用各種「硬」殺傷和「軟」殺傷武器,只要在其飛行空域放飛經過訓練的老鷹就可收拾它。據美媒報導,2020年7月下旬,美國密西根湖上空發生一場禿鷹和政府無人機的「大戰」。成年禿鷹在戰鬥後堂而皇之地飛走,沒有受傷跡象。而價值995美元(約6915元人民幣)的無人機則被擊落,墜入湖中不見蹤影。
據報導,美國空軍資助的一項牛津大學動物學研究表明,遊隼追蹤獵物的方式可以有效應用於防禦那些威脅軍隊、警察或機場的無人機,將微型攝像機和GPS接收器安裝在獵鷹身上,通過追蹤由無人機拖曳的誘餌目標的角度後證明,獵鷹攔截目標的方法與比例導引法的規則幾乎一致,這種導引法可以用於飛彈制導。
2015年荷蘭開始使用禿鷹攔截無人機後,其他國家軍隊開始看到這些禿鷹翅膀的優勢。法國空軍自2016年以來一直在蒙德馬桑空軍基地訓練4隻金雕來攔截和摧毀具有恐怖威脅的無人機。為保護這4支老鷹免受無人機螺旋槳片和可能綁在無人機上的爆炸裝置的傷害,法國軍隊設計了用皮革和凱夫拉爾纖維製成的爪套來保護鷹爪。
(七)無人直升機
1993年2月6日,俄國當時已設計出一種新型Ka遙控直升機。該機起飛質量為250公斤,其紅外偵察設備重達30餘公斤(加上相關的數據傳輸系統達50餘公斤)。控制設備裝在機身的頭部,發動機裝在機身的中部。這種遙控直升機的軍用改裝型能加裝電視、核生化檢測器、雷射目標指示器等。自2020年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爆發衝突以來,俄羅斯正在抓緊研發無人直升機,以協助防空武器系統執行反無人機任務。
(八)偽裝欺騙
充分利用先進的偽裝技術,對在無人機可能實施偵察的方向上,對作戰指揮機構、通信樞紐、重要機場等目標實施嚴密偽裝,力求達到隱形化,以增大無人機偵察、探測的難度,從而增大其滯空時間,為火力打擊創造條件;廣泛使用偽裝器材和模擬技術器材,有效對付無人機機載的紅外偵察、雷達偵察和各種光學電子偵察器材,並對其採取欺騙措施;嚴格封鎖戰場信息,綜合運用隱身、示(仿)形、佯動、電磁、製造假情報等各種偽裝方法;利用各種器材或材料仿製成在光電探測、跟蹤、導引的電磁波段中與真目標具有相同特性的各種假設施、假兵器或者發射紅外誘餌彈。
(九)煙幕迷盲
戰爭實踐證明,有效使用煙幕可以使無人機偵察的效能至少降低3~4倍以上,人造煙幕不僅可遮擋可見光,吸收紅外、毫米波,還可使雷射傳輸距離大大縮短。
利用有利戰機,在無人機飛行方向上或重點目標附近施放各種煙幕,在一定距離上形成數道具有一定高度、厚度和長度的煙幕簾,就能降低無人機機載的電子設備偵察效能,甚至阻斷其雷射、紅外線的傳輸,使其無法準確拍攝真實圖像。
圖 / 源自網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