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航空母艦中的「小不點」:美國「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2021-02-16 巔峰戰艦
對於二次世界大戰的美系航空母艦,大家的關注點主要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以「埃塞克斯」級和「中途島」級這些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二是以「卡薩布蘭卡」和「博格」這類流水線生產的數量龐大的護航航空母艦,至於夾在中間的一些中型輕型航空母艦大家的關注度並不是太高。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型「小不點」,噸位只是護航航空母艦水平,但航速卻只與「埃塞克斯」相差1.2節,這就是「獨立」級輕型艦隊級航空母艦。

為什麼說「獨立」級的噸位還不如護航航空母艦卻可以被稱為艦隊級航空母艦,道理很簡單:航速。護航航空母艦的航速都不超過20節,最快的「桑多蒙加」和「科芒斯曼特灣」也不過19節,根本無法伴隨大艦隊進行高強度的海上機動和海上作戰,只能伴隨商船護航或獨立編組。「獨立」級雖然噸位不大,但航速卻達到31.5節,完全可以和大型航空母艦、戰列艦以及巡洋艦實施編隊進行海上作戰。這就是護航航航空母艦和艦隊級航空母艦最大的區別。巡洋艦的改頭換面與「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不同,「獨立」級是直接借用輕型巡洋艦艦體改制。1940年,隨著太平洋局勢日益惡化,航空巡洋艦方案又被提上議事日程。但由於當時海軍部論證用巡洋艦直接改航母有嚴重的局限性,過多的妥協無法有效發揮作用。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珍珠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戰列艦幾乎全部喪失戰鬥力,航空母艦在這個階段被當做海上作戰核心來使用。結果次年3月的珊瑚海海戰中,CV-2「列剋星頓」號大型航空母艦被擊沉,CV-5「約克城」號受重傷。此時太平洋艦隊只剩下「企業」號、「大黃蜂」號、「薩拉託加」號3艘可以用的艦隊級航空母艦。CV-1「蘭利」號此時已經改為飛機運輸船,而「列剋星頓」級航空母艦雖然已經進入緊急批量建造,但1943年以前在太平洋戰區構成一定規模。

珊瑚海海戰中沉沒的CV-2「列剋星頓」號

為了應對擁有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的日本聯合艦隊,美國制定了緊急航母擴充計劃。除了大力發展護航航空母艦之外,1942年上半年又將正在建造的「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艦體中的9艘重新徵召並改為輕型航空母艦,命名為「獨立」級航空母艦。1941年5月1日,首制艦CV-22「獨立」號在紐約造船廠改建,1943年1月14日交付美國海軍,工期1年8個月。隨後8艘CV-23~30也都在1943年年底前加入美國海軍服役,與當時已經服役的8艘「埃塞克斯」級迅速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CL-83「曼徹斯特」號

由於直接借用了「克利夫蘭」級的艦體和動力系統,所以在整體尺寸上和航速上相差不是太大。「獨立」級在完工時艦長190米,寬21.8米,滿載排水量15100噸。動力系統為4座巴布考克&維克斯燃油鍋爐驅動4臺蒸汽輪機,最大航速31.5節,續航力8350海裡/15節,在航速方面比「克利夫蘭」級下降1節左右。全艦裝備40門「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包括2座四聯、8座雙聯和16座單裝。

載機方面,由於該艦隻是輕型航空母艦,所以載機量無法與「埃塞克斯」級「黃蜂」級這些大中型航空母艦相媲美。按照最初設計,「獨立」級最大載機量為30架(通常攜帶戰鬥機、魚雷機和偵察機各9架)。到太平洋戰爭中期,隨著艦載機和載機方案的更改,1944年10月時艦載機攜帶量提升至33-34架,包括20架F6F「地獄貓」戰鬥機和9架TBM魚雷攻擊機。

當然,雖然「獨立」級航空母艦藉助現成艦體在短時間內完成改造,但缺點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太小了。本身「克利夫蘭」級只是14000噸級輕型巡洋艦,再加上鋪設巨大的飛行甲板,所以穩定性和適航性就相對來說差很多,特別是進入颱風區域航行會造成嚴重的艦體橫搖。1944年12月,美國太平洋艦隊第38特遣隊遭遇颱風「眼鏡蛇」,12月18日當天風速達到45米/秒,CVL-27「蘭利」號橫傾達到驚人的70度;而CVL-26「蒙特利」號因颱風導致艦載機脫離固定引起機庫大火;CVL-30「聖哈辛託」號也因1架艦載機脫離固定撞毀另外7架艦載機。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編隊的護航航空母艦當中,當日至少5艘護航航空母艦因為此次颱風問題進行了大修。

嚴重橫傾的CVL-27「蘭利」號

CVL-26「蒙特利」號

普林斯頓的沉沒1943年11月15日,最後一艘「獨立」級CVL-30「聖哈辛託」號加入美國海軍服役,從此拉開了「獨立」和「埃塞克斯」馳騁太平洋的序幕。1944年6月,8艘「獨立」級參加馬裡亞納海戰、1944年10月8艘參加雷伊泰灣海戰、1945年4月6艘參加衝繩戰役。可以說「獨立」級自服役之後幾乎是趕上了太平洋中後全部重大海上作戰行動。在全部9艘「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中,CVL-23「普林斯頓」號是唯一一艘戰爭期間被擊沉的。1944年10月24日雷伊泰灣海戰,當日上午9時38分一架日軍D4Y1-2型「彗星」轟炸機在1500英尺高度向「普林斯頓」號投擲2枚550磅航彈,其中第一枚為近失彈,第二枚在98號肋骨附近擊穿飛行甲板和機庫裝甲後打入機庫後爆炸。9時50分「普林斯頓」號開始轉向將艦艏與風向呈45°角,與此同時「裡諾」號、「凱辛楊」號、「蓋特林」號和「歐文」號4艘驅逐艦前往救援。接下來的事情是這樣的:· 11時30分藉助「伯明罕」號輕型巡洋艦損管小組以及本艦損管成功撲滅機庫前端大火· 13時左右,「普林斯頓」號全艦大火基本得到控制· 14時53分,「莫裡斯」號驅逐艦接近「普林斯頓」號機庫尾部滅火· 15時15分,「伯明罕」號輕型巡洋艦成功與「普林斯頓」號並靠轉移人員並持續滅火· 15時22分,「普林斯頓」號C-101B號魚雷艙爆炸,艦體嚴重受損,「伯明罕」號也出現重大人員傷亡· 17時49分,「普林斯頓」號被「裡諾」號驅逐艦發射的魚雷命中引發巨大爆炸,艦體迅速下沉· 17時50分,「普林斯頓」號沉沒,地點位於北緯15°22'N,東經123°35'E,隨艦沉沒的還有30架艦載機

嚴重起火的「普林斯頓」號

此次事故共導致「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108人死亡,但參與營救的「伯明罕」號輕型巡洋艦因C-101B號魚雷艙爆炸死亡233人,受傷426人,2門127毫米艦炮、2門40毫米高射炮和2門20毫米高射炮報廢。另外,「莫裡森」號、「歐文」號和「裡諾」號驅逐艦在救援過程中受傷。

正在對其滅火的「伯明罕」號輕型巡洋艦

沉沒前的「普林斯頓」號

兩任總統值得注意的是,「獨立」級航空母艦除了在太平洋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之外還走出了2位美國總統:第38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和第41任總統喬治·布希。傑拉爾德·福特在1943年春天以體育教練身份加入「獨立」級5號艦CVL-26「蒙特雷」號輕型航空母艦服役,後轉為助理導航官。任內參與塞班島戰役、菲律賓戰役,1945年初轉入陸地服役,1946年2月退出現役,退役時軍銜為少校。1974年8月9日,時任副總統的福特接任辭職的尼克森出任美國第38任總統。

前排右二為福特

喬治·布希在1943年6月9日完成飛行員培訓獲得海軍準尉軍銜,同年加入VT─51魚雷轟炸機中隊(TBM魚雷攻擊機)進駐美國CVL-30「聖哈辛託」號輕型航空母艦,當時布希19歲,是美國最年輕的海軍飛行員之一。任內參加馬裡亞納海戰、小笠原群島戰役(轟炸父島時被擊落)、硫磺島戰役等等,1955年以中尉軍銜退役。1989年當選美國第41任總統。

「獻身」原子彈實驗1946年7月,美國在比基尼環礁進行「十字路口」原子彈試驗,旨在測試核武器對海上作戰兵器的損毀效果。7月1日美國進行Able的空中核試驗,CVL-22「獨立」號被安放在距離爆心510米處,當日上午9時由B-29空投一枚當量2.3萬噸原子彈,「獨立」號在此次爆炸中嚴重受損,但沒有沉沒。7月25日再次參加Baker水下核試驗,當日9時34分在水下29米處爆炸一枚當量2.3萬噸原子彈,但「獨立」號依舊倖存沒有沉沒。隨後「獨立」號被拖往誇賈林環礁,1946年8月28日嚴重受損的「獨立」號退役,1951年1月29日在美國加州法拉隆群島附近自沉。

出走海外

二戰結束後,除沉沒的「普林斯頓」號和作為原子彈試驗的「獨立」號,其他7艘「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也相繼退役。CVL-27「蘭利」號在1947年2月11日退役,1951年1月8日通過《互助援助計劃》移交法國海軍並命名為「拉斐特」號,1963年3月20日返回美國。

除「蘭利」號之外,CVL-24「貝洛伍德」號在1953年9月5日移交法國海軍並命名為「布瓦·貝洛」號,任內參加侵佔越南戰爭和阿爾及利亞戰爭,1960年9月返回美國。

移交法國海軍後的「布瓦·貝洛」號

CVL-28「卡博特」號1955年1月21日以訓練艦身份由美國海軍退役,1967年8月30日租借給西班牙海軍並命名為「代達洛」號。該艦在70年代進行適應性改造以搭載AV-8S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1989年8月由西班牙海軍退役。

結語「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在大家的眼中其實並不怎麼起眼,現在的存在感也不怎麼高。但是在二戰初期美國海軍最困難的階段卻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幾乎參與了1944年後南太平洋所有戰役,與「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配合打滿全場。二戰後也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不是用於靶艦就是移交其他國家使用,也都算是發揮餘熱了。

【遊戲官方資訊】

《巔峰戰艦》官網:dfzj.yingxiong.com

玩家貼吧:巔峰戰艦吧

官方微博公眾號:巔峰戰艦

官方QQ群:445038792 、552900332 、199289294

長按識別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太平洋之冠:美國海軍「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通覽-003
    美國人爭分奪秒的做事效率可見一斑,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美國海軍急需新型艦隊航母的迫切心情。正是出於這種急迫需求,當「埃塞克斯」號還停留在繪圖板上時,她的後續姐妹艦的建造計劃已經被提上日程。在1940年5月的「兩洋艦隊」法案中,國會批准建造CV-10、11、12三艘新航母,在法國戰敗後,國會又追加了7艘航母的建造計劃,即CV-13到CV-19。
  • 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的福特級航空母艦
    福特號船塢開始注水福特號已經於2015年開始服役,並規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發展計劃CVN-21福特級航空母艦起源自1975年尼米茲級航空母艦(CVN-68~70)訂購首批三艘時,美國海軍展開一系列關於尼米茲級之後未來航空母艦的概念方案,稱為CVNX,涵蓋輕型、中型到重型航空母艦,總共研究15個艦體大小不同的方案的船模水線性能,而起降方式則涵蓋傳統使用彈射器/攔截索的CTOL、使用滑躍短距起飛/攔截索降落的STOL
  • 資料:美軍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傳奇名艦悉數匯聚,《戰艦帝國》將二戰歷史上的名將真實全面的呈現出來,而全新戰艦圖鑑,讓你收集不犯愁!今天就來看看《戰艦帝國》資料:美軍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Essex)  美國的戰史學家大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在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則起了顯著作用。它們給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使盟國海軍從日本艦隊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權,確保了盟軍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直逼日本本上。
  • 美國海軍新巨獸「福特」級航空母艦
    「危機時刻」美國總統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的航母在哪裡?」航空母艦在美國全球戰略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21世紀的主力航空母艦,福特級肩負著維護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集團利益的使命。福特級航空母艦建造計劃最初起源於CVNX計劃,隨後發展為CVN21計劃,「21」意為美國21世紀第一個航空母艦計劃。CVNX計劃第一艘稱為CVNX1,其沿用了CVN77一體化戰鬥系統設計,採用全新的核動力系統、電力系統設計。由於CVNX1採用尼米茲級航母艦體外殼耗資高達100億美元,美國國防部轉而發展CVNX2計劃。
  • 崛起中的中國航空母艦
    噸位劃分上,通常認為標排3萬噸以下的航母為輕型航母;標排3-6萬的航母為中型航母;標排6-10萬噸以上的為大型航母;10萬噸以上的為超級航母。而輕型航母中,標排1.5萬噸以下的航母也可以稱為超輕型航母。相關資料顯示,世界上共有13個國家擁有或曾經擁有過航空母艦。
  •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鷹群蔽日決勝太平洋
    歷史上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Essex-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艦
  • 福特級航空母艦
    福特級預計最快會在2015年時開始服役,並規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發展沿革發展計劃福特號命名儀式CVN-21福特級航空母艦起源自1975年尼米茲級航空母艦(CVN-68~70)訂購首批三艘時,美國海軍展開一系列關於尼米茲級之後未來航空母艦的概念方案,稱為CVNX,涵蓋輕型、中型到重型航空母艦
  • 美國有多少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名字都是什麼
    以二戰中功勳卓著的「抗日名將」,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的名字命名。1975年5月3日服役,編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港海軍基地。艦載航空兵為美國海軍第9艦載機聯隊,裝備各型戰機84架。
  • 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還能服役多久?
    後來的杜魯門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也遇到了同樣的遭遇,原因是建造第三代核動力航空母艦「福特級」花費太高,每艘造價達130億美元,而美軍計劃建造10艘。維持現有核動力航空母艦每艘每年亦要花費數億美元不等,更換一次燃料又要花費約40億美元,還要定期維護維修,更換設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新艦的建造與老艦的維護同時進行,雖然美國人財大氣粗,但這對美國財政部門仍然是一個挑戰。
  • 新美系軍需航母「塞班」號,下周上線,輕型航母的戰鬥力,一點都不「輕型」!
    不打馬虎眼,就是咱們下周四,即將上線的美系軍需航空母艦,之前老王也給大夥介紹過了,塞班級輕型航空母艦,實際上就是獨立級的發展型。基本設計相差不多,但獨立級使用了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艦體,而塞班級改用了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的艦體。嘛,這排水量等級和改裝基礎上的差距,一下子就拉開了。
  • 差距明顯,日本出雲號航空母艦和中國山東號航空母艦作戰能力對比
    上世紀70年代晚期,蘇聯遠東地區和太平洋艦隊實力增強,安置著圖-22M轟炸機,再度燃起航空母艦方案,方案打造跟英國水兵「無敵」級航母排水量附近的20000噸輕型航母,搭載「鷂」式戰爭機,對抗蘇聯圖-22M轟炸機和太平洋艦隊,但迫於美國軍事壓力下,認為本國航空母艦足夠抵擋當時蘇聯水兵,堅持讓日本展展開「宙斯盾」驅逐艦,而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打造出榛名級和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
  • 全球10大航空母艦排行 世界最強的航空母艦
    我們以尺寸、排量、航載飛行聯隊、經工行和防禦性武器等多種功能的綜合得分為祭出,以此來分析出世界前十的航空母艦。現在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全球十大最強航空母艦吧。第十名:「查克裡·納呂貝」 號泰國「扎裡克.納呂貝」號航空母艦,泰國皇家海軍於1992年3月,與西班牙國營巴贊造船公司籤約,訂購了一艘能載直升機和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的輕型航空母艦,由該公司的法羅船廠建造。
  • 美國的這艘獨立級航母確實不簡單!
    1944年雷伊泰灣海戰後期,日本小澤治三郎的4艘航空母艦全被美國擊沉了,日本能上戰場的岸基飛機也不多了,怎麼辦?
  • 航空母艦發展史與中國航母艦隊的起步
    但是他所設想的作戰新艦種,就是未來航空母艦的雛形。    有設想者,就有勇敢的實踐者。努力把某種科學的幻想或想像變為現實。大洋彼岸的美國,雖然曾經是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獨立還沒有幾十年,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和後起的德國一樣,開始後來居上。不僅首先把蒸汽機搬上了江河的輪船,而且發現了石油,製造了汽車,並正在發明飛機。
  • 裝備 更正 關於航母艦載火炮變化文章中表述不嚴謹及錯誤的更正及「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概述
    表述的不嚴謹和錯誤。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上的127mm炮,攝於企業號(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故筆者在以前文章中關於127mm炮的表述錯誤,現予以更正。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上的127mm高平兩用炮在某些極端或偶然的情況下,仍在反艦上發揮著作用。「鳥海」號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時期4艘一萬噸級條約型重巡洋艦「高雄」級中的一艘。按日軍依山名來命名重巡洋艦的習慣,「鳥海」艦名取自秋田山形縣境內海拔2230米的鳥海山。始建於1928年,1931年下水,1932年竣工。
  • 揭秘日本「翔鶴」級航空母艦的末路瘋狂
    二戰中日本海軍共有25艘航空母艦在役,其中兩艘「翔鶴」級航空母艦絕對是最強的,這不僅是指其設計及技術性能等硬體,主要表現在它們與美、英海軍曾硬碰硬大打出手:偷襲珍珠港,攻打東南亞,橫掃印度洋,鏖戰太平洋……這姊妹艦取得的戰績同樣令人矚目:擊沉英國皇家海軍「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康沃爾」號和「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擊沉美國海軍「列剋星敦」號、「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重創「約克城」號、「企業」號航空母艦…
  •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美國海上艦隊和海洋利益。中文名稱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次型/級福特級航空母艦國    家美國類    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前型/級小鷹級航空母艦,企業級航空母艦服役時間1975年5月3日數    量10艘
  • 二戰中各國航空母艦的沉沒紀實
    更可悲的是,在印度洋中第一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也屬英國海軍,這就是「使者」號輕型航空母艦。「使者」號是英國新設計的,排水量13000噸,最高速度25節,攜帶飛機20架,1923年服役,但到二戰開始時已經落伍,無法承擔第一線艦隊航空母艦的任務。1942年4月9日,「使者」號輕航空母艦在錫蘭海外被日本「飛龍」號、「蒼龍」號及「赤城」號航空母艦上的艦載俯衝轟炸機炸沉。
  • 《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在後繼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於2015年正式就役前,此級航空母艦佔據了美軍乃至於全世界最大軍艦頭銜數十年。所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是採核動力推進,裝備4座升降機、4臺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出一架作戰飛機。艦載作戰聯隊中的機型配備根據作戰任務性質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可搭載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海上艦隊。
  • 美國航空母艦那些事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舷號CVN-68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裡的一號艦。艾森豪號航空母艦,舷號CVN-69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裡的二號艦。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舷號CVN-70該艦為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是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海域經常部署巡弋的航母,多次熱點事件和行動中都有其參與,是美國海軍現役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