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梁靜茹的勇氣,現在還有一種勇氣叫「樂天」!虧損幾十億人民幣仍然堅稱「絕不退出中國」,除了「勇氣」還有什麼?
2017年2月,樂天集團與韓國政府籤署換地協議,讓出旗下高爾夫球場土地,以便美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
3月我國採取「薩德」相關「經濟報復措施」,之後,樂天在華業務大部分處於停業狀態。
3月24日,樂天第一次緊急「輸血」,韓國樂天集團向中國樂天瑪特緊急輸血3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目前已全部用盡。
8月31日,韓國樂天集團日向中國樂天瑪特進行第二輪緊急注資,這次「輸血」的金額為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8億元)。
都燒光了這麼多錢了,樂天還要「死磕」在中國嗎?
前幾天,英國路透社爆料說,韓國樂天購物一位管理人士告訴路透社,如果韓國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明年還持續,該公司正在考慮出售其在華超市及其他選項。
「我們自然有各種可選方案,但對於詳細計劃還沒有討論或作出決定,」該人士稱。由於此事的敏感性,該人士要求匿名。
在韓國國內,樂天要賣在華樂天瑪特的消息也傳了數天。韓國《朝鮮日報》11日援引樂天高層人士的消息稱,樂天計劃出售在華超過一半的超市,並裁員90%。韓國《亞細亞經濟》則說,樂天集團高層人士表示,樂天或在下個月之後確認在華樂天瑪特的出售計劃。
但樂天集團11日發表聲明稱,樂天集團目前沒有討論撤出中國市場的任何事宜。不僅樂天瑪特超市業務,樂天百貨、樂天世界、樂天制果、樂天影院等20多個相關子公司均在進駐中國市場,考慮到在華企業市場規模和成長潛力,樂天決不放棄在華業務。
樂天集團是排在三星、現代、LG和SK之後的韓國第五大集團,這家從食品行業起家的企業在1994年就進入中國,並在華拓展了零售、旅遊、石化、金融等多個領域。樂天瑪特屬於韓國樂天集團旗下的樂天購物公司。
近年來樂天瑪特原本就在中國面臨本土零售商及網上超市的激烈競爭,本來就已經虧得一塌糊塗,「薩德」部署令情況變得更糟糕。
2008年,北京首家樂天瑪特望京店開業。曾經,樂天瑪特還有過壯志,計劃到2018年門店增至300家,銷售額實現2000億美元,要做「亞洲零售業之最」。
但樂天集團2016年財報顯示,樂天百貨店和樂天瑪特的海外營業額損失分別達到830億韓元和240億韓元之多,其中80%至90%的損失發生在中國市場。
作來零售巨頭的樂天為什麼在中國就連年虧損呢?
樂天初期全部採用韓國高管,連店長都由總部派駐。因此導致了本土化經營長期缺位。樂天瑪特華東70多家門店一年的收入才20億元左右,平均下來一個門店每年僅有3000萬元銷售額。這與大潤發曾經平均單店就2.6億元的營業額水平,根本不像是同行。
再加上,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商也對傳統零售行來帶來巨大的衝擊。
據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數據,2012至2015年間,全國有138家百貨關閉,262家超市關閉,6209家體育品牌店市場關閉。
而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7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遠高於超市、百貨店、專業店等實體零售業態零售額8%的增長。
在樂天以電商的嗅覺也不靈敏。今年1月,樂天集團的淘寶網官方旗艦店就已停業,比「薩德」事件還早兩個月。
據韓國金融監督院的數據,今年二季度,經營樂天百貨店和樂天瑪特的樂天購物合併營業利潤約合人民幣5.2億元,同比減少一半;本期淨利潤銳減95%;中國門店銷售額減少28.6%。在華門店多數遭停業的樂天瑪特銷售額減少7.9%,營業損失達770億韓元。
而「薩德事件」後,到了今年7月底,樂天瑪特在中國的112家賣場中,有74家賣場被勒令停業,13家賣場被民眾抵制臨時休業。
因為飽受 " 薩德 " 風波影響,中國消費者對樂天超市敬而遠之,即便沒有停業的分店,也是門可羅雀。
而樂天瑪特除了要支付賣場租金外,還要每月為停業賣場的中國職員支付正常工資的70-80%。
樂天集團公開表示,截至目前,樂天瑪特在中國已損失5000億韓元(約人民幣29億元),如果停業狀態持續到年底,那麼損失金額將達1萬億韓元(約人民幣59億元)。
並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如樂天瑪特一般,在高虧損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著進行注資 「絕對不撤出中國」。
同樣來自韓國的易買得(E-MART),日前終於為在中國市場僅剩的6家門店找到了接盤俠開始撤離。
9月11日,正大集團旗下的卜蜂蓮花與易買得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將易買得上海的5家賣場收入囊中,具體金額不詳。剩下的一家位於無錫的門店也將以其他方式出售。
易買得企業負責人在4月就曾表示,「我們預計易買得在中國將無法繼續生存,因此決定今年年內將剩餘的6家門店全部撤出中國」,並表示未來,易買得的經營中心將轉移至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長的市場。
樂天相信也已感到,韓國政府繼續不顧中國的再三警告,在朝鮮試驗氫彈後幾天執意加快部署美國「薩德」反導系統後,等待自己的只能是韓中關係的進一步惡化。
但還在死磕的執念,恐怕就是擔心出去容易,再想進來就難了。在今年4月首爾的發布會上,樂天副總裁黃珏圭表態:「樂天已經進入中國長達20年了…樂天相信中國依然是處在值得投資的階段。」
樂天的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如果現在這樣的情況持續,我們可能會對項目投資進行一些調整,但絕對沒有撤出中國的計劃。樂天集團有20多家子公司進軍了中國市場,如果樂天瑪特撤出中國的話,其它子公司也會很危險,哪怕只是為了保住樂天的品牌價值,我們暫時也會通過注資的方式支撐樂天瑪特的。」
樂天一位高層也曾向媒體表示:「進行第2輪注資後,樂天瑪特在中國應該可以堅持到年底,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能夠有賣場恢復營業。
中國人口眾多,消費能力也日益上升,總量巨大的顧客群體以及日漸升級的消費結構都使得樂天瞄準了未來可能產生的市場增量。
撲朔迷離的是,截止財爺發稿前,又看到韓聯社9月14日報導稱,樂天瑪特不堪重負,最終決定出售在華超市。
此前也曾多次傳出樂天集團要出售在華樂天瑪特超市業務的消息,但樂天集團都予以否認和緊急澄清,表示目前沒有討論撤出中國市場的任何事宜。
所以這次到底是撤還不是撤?雖然樂天集團多次否認和澄清不放棄在華業務,但是受到衝擊最嚴重的超市業務樂天瑪特,最終還是會走到出售的邊緣。
但是真真假假,最終還是要看樂天的行動。
只不過,無論你如何看中中國市場,作為中國消費者有這麼多選擇,為什麼還非要選你這個給我們送大炮的樂天瑪特呢?
相關閱讀:
·蘋果十年:史上最腎疼的iPhone X來了
·賈躍亭入列「老賴」黑名單,還能回國嗎?
·中國企業500強出爐,哪些公司最賺錢?
·如何成為富豪?揭秘中國億萬富豪三條路!
·又拋香港兩大地皮,李嘉誠要逃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