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不尋常!
解放軍4大海域同步演習!
這引發了外界輿論的強烈關注——儘管解放軍定期舉行軍演,但這樣同時進行多場演習的安排極不尋常,尤其是它們涉及了中國周邊幾乎所有海域。
中國官方對演習內容提供的細節並不多,但幾乎不會有人懷疑,這些演習與最近美國在中國周邊頻繁出招有關。
相關演習的針對性究竟有多強?
它是劍指臺海,還是南海?
甚至有人猜測,中國正在為可能在臺海和南海同時出現的全面軍事對抗做準備。
戰爭,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1
「這樣的安排頗為罕見。」
根據海事局網站發布的航行警告,解放軍28日同步在黃海南部、東海部分海域、南海西沙群島有關海域與渤海部分海域等4大海域演習,禁止船隻駛入。
其中有關黃海與東海演習的通報上明確指出會進行實彈射擊。在西沙的演習,儘管官方沒有提供細節,但接近中國軍方的消息人士對《南華早報》透露,這也是實彈演習。
至於是否有航母參與,中國方面並未透露相關信息。
「為了訓練一支準備戰鬥的軍事力量,中國定期舉行軍事演習,但很少同時進行多場演習。」
報導這一消息時,外媒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這極不尋常。
這種不尋常,體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
在時間上,這次同步演習正值國慶前夕,「值得關注」。
更重要的是空間上。這幾場同步軍演涉及了中國周邊所有海域,如此聯動的確不多見。不過在最近火藥味漸濃的海面上,卻也並不算是頭一遭。
8月下旬,解放軍曾在黃海、東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組織多場軍事活動,包括武器實彈射擊演習和相關軍事訓練。
因此28日的演習也是過去兩個月以來,解放軍第二次同時舉行多輪軍演。
這本身就傳遞出不同尋常的信號——大規模、高頻次的演習背後,是地區緊張局勢的日漸升溫。
日本《產經新聞》稱,此次在南海的演習是在西沙群島周邊海域實施,而東海、黃海和渤海的演習則分別在浙江、江蘇、遼寧沿岸海域展開,「目的明顯是加強牽制臺灣和美國」。
《南華早報》則援引專家的話說,中國加強在這些地區的軍事演習,是「因為存在明顯的威脅」。
「明顯的威脅」所指為何,其實不言而喻。如果中美之間真的爆發一場熱戰,可能性幾乎只存在於海上——兩個火藥桶,一個在臺海,一個在南海。
2
最緊張的,首先是臺灣媒體。
除了「四海軍演」,央視軍事官微25日發布的另一則巷戰演習的視頻短片也頗受臺灣輿論關注。
臺媒稱,執行這次巷戰演習的是基地設在福建的第73集團軍,演習也「被視為對臺灣的登陸作戰演習」。視頻短片顯示,解放軍部隊先出動無人機偵查,隨後進攻城鎮,而且為了演習特別搭建了圖書館和電影院等超過100棟建築物。
臺媒特別提到,參加巷戰的第73集團軍,前身是解放軍第31集團軍,也就是當年炮擊媽祖、金門的部隊,一旦臺海出現戰事,該部隊就是「攻臺先鋒」。
一些臺灣輿論看來也不是不清楚菜菜子最近有點太飄了,於是故意歪曲解讀這些演習,宣稱這是大陸方面為了「轉移內部矛盾」「宣洩壓力」,才故意搞出的障眼法。
Excuse me?
中國是全世界控制疫情最好的國家,GDP是全球大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為「轉移內部矛盾」「宣洩壓力」而賣弄武力這樣的說法,臺媒可能送給美國爸爸更恰當。
事實上,「顧左右而言他」恰好反映出一些人的心虛——每當這個時候,他們閉口不談美國高官接連訪臺,也不提民進黨當局在國際上偷雞摸狗搞的所謂「新冠外交」,更不提那些時不時被有意無意放出的美臺軍事合作的探測氣球。
而這些,才真正是往臺海火藥桶上潑出的汽油。解放軍頻繁演習的背景顯然是越來越囂張的美臺勾連。
日前美國軍方甚至放出風聲,討論將上萬美軍和重型裝備部署到臺灣的可能性。
臺海之戰是否已經迫在眉睫?
由於解放軍對臺軍的優勢是碾壓性的,這個問題表面上關乎兩岸,但實際問的卻是:中美兩個核大國會不會在臺海一戰?
有輿論認為,美軍的海空偵察機、U2戰略偵察機和EP-3反潛機等都已就位,「部署監控大陸北、東、南三個濱海戰區」,而大陸則不斷通過「特定智庫」公布美軍艦機位置和衛星圖像,「展現海洋監測衛星追蹤美軍航艦、大型兩棲艦目標的能力」。
與此同時,最近媒體爆出解放軍最先進的第四代戰機殲-20在浙江衢州現身,也被外界認為是在為臺海可能爆發的衝突做準備。
有分析指,衢州距離臺灣約500公裡,這意味著殲-20不必加掛副油箱,用機內油箱所能達到的作戰半徑即可投入對臺作戰。殲-20在此前的演習中,對殲-10、殲-16等三代及三代半戰機取得17比0(擊落對手17次)的驚人戰績——也就是說,對臺灣現有的戰機和防空系統,殲-20具有碾壓優勢。
「它的到來顯然不僅為了對付臺灣,也是對美軍可能干涉臺海戰事的一種威懾。」
3
在南海,中美的角力也日益白熱化。
9月24日,美國《空軍》雜誌以「著眼於中國,死神無人機演練海上作戰」為題,報導美國空軍今日在加州外海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等部隊模擬攻島演習時,罕見動用MQ-9「死神」無人機。
報導最引人關注的,是參與演習MQ-9無人機部隊相關人員臂章的照片,上面出現了無人機與中國地圖形狀紅色剪影重疊的圖案,「暗示這支部隊將主要針對中國」。
要知道,美國空軍上一次把一個國家地圖印到臂章上還是越南戰爭時候的事情。
在此時曝光這些照片,傳遞的信號相當強烈。
無獨有偶,近日還有消息說,美軍將派出MQ-9無人機對南沙的三個島礁發動「震撼式」、「流鼻血」襲擊,轟炸跑道、機庫。
儘管這些瘋狂想法被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並不可行」,但南海的硝煙味已然升起。
7月1日和6月18日,中國在西沙群島的兩次演習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響。華盛頓當時表示,中國的軍事演習進一步破壞了該地區的穩定。
8月底,美媒稱解放軍向南海發射了兩枚飛彈,這是「向美國發出的明確警告」。當時正值解放軍幾乎同時在四個海域進行演習。
美國隨後派出了兩個航空母艦編隊在南海海域進行演習。
就在本月27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不合時宜地再次抨擊中國對南沙島礁的建設,並且指責中國對那些島礁採取了「不計後果、挑釁性的軍事化行動」,甚至揚言要追究中國的責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拿出數據說話:
「美方進行了高度挑釁性的近距離偵察任務,偵察機距離中國廣東只有88公裡。這是南海軍事化。僅今年上半年,美國就向南海派遣了約3000架次戰機和60艘軍艦,並在南海開展了『雙航母行動』。這是南海軍事化。」
甚至有人猜測,美國是否有可能在臺海和南海同時發動一場對華的全面軍事對抗?
分析大多認為,中美雙方目前都處於一邊備戰一邊「避戰」的階段——防止意外事件導致擦槍走火。
但問題也剛好出在這裡。
中美之間出現一場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在客觀上增加了。「戰爭」的按鈕可能在指揮官手裡,也可能在某一次執行任務中被基層官兵意外觸發。
比較而言,美軍的優勢在於裝備優良,且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解放軍作為「後起之秀」,實力也不容小覷,而且在作戰距離上更具優勢。
但中美都是大國,都有雄厚的國力支撐一場戰爭,做這樣的具體比較或許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戰爭真的到來,對於兩個數一數二的大國而言,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信念。
對解放軍而言,這是為之九死不悔的保衛祖國河山之戰。
而對於美軍而言, 這不過是離本土十萬八千裡遠的小島,「讓美國年輕人去亞洲戰場送命是否值得」的問題將再度捲土重來。
在一場世紀之戰中,如果誰不停地計算著自己會賺多少虧多少,誰就註定會是輸家。
從這個意義上講,解放軍的準備越充分,善於算計得失的美國人才將更加知道分寸。
文:花叨叨
來源:補壹刀
延伸閱讀:
臺軍事名嘴黃敬平:大陸摸透臺戰略部署中評社桃園9月29日電(記者 黃文杰)針對大陸戰機頻繁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又以運8反潛機次數最多。中國國民黨桃園市議員黃敬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說明大陸早就摸透臺灣戰略部署,往西南飛除了進出巴士海峽之外,這裡是臺灣潛艦伏擊區,多走西南空域就摸透高屏地區,這裡是反潛與偵潛的重要海空域。
黃敬平,1973年生,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曾任媒體記者、「立委」助理,2018年市議員選舉高票連任,完成二連霸,他也是知名電視名嘴,經常上談話性節目,原本是桃園唯一的中常委,日前為了挺黃國園黨部主委於北辰遭解職,請辭抗議獲準。
根據臺「國防部」近期公布大陸戰機擾臺的資料顯示,從本月16日起至24日止共有46架次近臺,依序為9月16日,運8反潛機2架次;18日2架轟六、8架殲16、4架殲11與4架殲10;19日有12架殲16、2架殲10、2架殲11、2架轟六,以及1架運8反潛機;21日運8反潛機2架次;22日運8反潛機2架次;23日運8反潛機2架次;24日運8反潛機1架次
黃敬平過去擔任媒體記者,主跑軍事線,他表示,歸納整理會發現,現在大陸戰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一個西南,一個東北,一個是臺灣的尾,一個是臺灣的頭,一旦發生臺海戰事,臺灣海峽空防第一線已經移動澎湖,東北很重要,因為涵蓋北北基,甚至桃竹苗,新竹樂山基地的雷達,空軍防空作戰司令部都在這裡面。
黃敬平說,大陸戰機往臺灣東北出去,走宮古海峽,是解放軍出第一島鏈的要道,通常飛空域跟走海域,兩者都是一致,也接近臺灣政治經濟重心,往西南飛除了進出巴士海峽之外,這裡是臺灣潛艦伏擊區,也就是解放區進入南海,臺灣派潛艦待命。
黃敬平說,運8就是反潛機,臺灣潛艦大本營是在高雄左營,不是蘇澳、不是基隆與澎湖,目前臺灣只有四艘潛艦,對於大陸根本不足為懼,兩艘還是訓練型,不過臺灣西南是潛艦伏擊區,美軍潛艦也會走,大陸頻繁派戰機來這裡飛,就是熟悉這裡的海空域位置,這說明大陸早就摸清楚臺灣相關基地位置特性與軍事戰略部署。
黃敬平解釋,只要看看空軍岡山官校、屏東海軍陸戰隊基地、屏東空軍基地第六聯隊,都部署在高屏地,就知道為何我們天幹機、電子作戰機都放在南部,為何不放在臺北松山機場?為何不放臺中清泉崗?為何不放臺南或嘉義?C130運輸機聯隊為何是在屏東?因為這裡是反潛與偵潛的重要海空域。
他不諱言,大陸戰機頻繁進入西南區域,說明早就知道臺灣電子作戰大本營在屏東,飛越屏東飛、臺東折返,跟臺東有臺東石子山的志航空軍基地以及花蓮佳山基地,從蘭嶼、綠島飛回來,等於「門口繞一下」,熟悉作戰模式。
黃敬平認為,這也是戰術意涵,頻率與強度會讓敵人鬆懈,長久會麻痺,過去大陸戰機是「繞臺」,繞臺灣一圈,現在是臺灣頭、臺灣尾不斷進入,就是「擾臺」,如果不幸走到臺海戰爭,就知道怎樣封鎖臺灣,就是「封臺」,這就是三部曲。
他說,大陸知道臺灣的戰略部署,屏東又是電子作戰及運輸機大本營,多走西南空域就摸透高屏地區,臺灣勢必要加強軍事防空與準備,臺美長久都有軍事情報交流,臺灣西南海空域等於是進出南海的門口,更要嚴守把關。
延伸閱讀:
臺軍老兵叮囑兒子:若開戰先一槍幹掉讓你衝鋒的長官「如果兩岸開戰,臺軍能撐多久?」
這是臺「立法院」裡常提到的一個老話題。由於近來兩岸局勢緊張,29日,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在質詢時再次拋出這個問題,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回答稱,他相信「臺灣一定會永遠撐著」,臺「國防部長」嚴德發也信誓旦旦稱,臺軍沒有時間問題,「絕對會堅持到最後一刻」,而且他不認為當前對臺軍作戰能力的評估是正確的。
臺軍的戰鬥意志到底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或許只有在臺軍服過役的人才最有發言權,29日,一名上世紀80年代曾在臺軍服役兩年的「大專兵」(大學本科畢業後服役)A先生跟《環球時報》記者聊起他和他兒子的兩段服役經歷。A先生直言,自己曾叮囑兒子:「如果兩岸開打,你的長官要你衝鋒,你就直接一槍幹掉他,然後投降」,因為「沒必要為了一場不正義的、必輸的戰爭而死,況且你的屍體還沒僵,戰爭就打完了。」
A先生當時服役於臺海軍,他將臺軍士兵大致分為三類:跟著蔣介石到臺灣的大陸老兵、2000年陳水扁上臺前服役的和2000年之後服役的。
「當年跟著蔣介石到臺灣的大陸兵無仗可打,年紀又大,所以蔣介石就成立『退輔會』(退伍輔導委員會)安排他們的生活出路。」在A先生看來,這批現今最少也有八九十歲的大陸老兵打過金門炮戰,用最原始的工具修築過日本人認為不可行的蘇花公路、中部橫貫公路,還在中央山脈種植水梨、蘋果,算是為臺灣作出重要貢獻的,「但他們被民進黨當局罵成『米蟲』,他們的『事跡』也只剩下『228事件的兇手』。」
至於包括自己在內的2000年之前服役的臺軍官兵,A先生說,當時教戰內容依舊不離黃埔、「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是「為何而戰」的理由,「這一代臺軍官兵大都經過『一個中國』思想的洗禮,大多數在退役後成為臺灣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的創業骨幹,也是後來最早去大陸投資的臺商。」
「反攻大陸」雖然掛在嘴邊,但在那個年代,越來越多臺軍官兵已經意識到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消極情緒已開始在臺軍中蔓延,「我服役的『陽』字號驅逐艦,是美軍淘汰送給臺灣的老船。船上只有兩艘救生艇,把救生艇放入水中最快也需要15分鐘,可是如果被水雷擊中,只要1分半鐘艦就會沉沒,救生艇形同擺設。」A先生回憶,當時臺軍中流行一些順口溜:「苦幹實幹,撤職查辦;大混小混,一帆風順」「班長的一張嘴,我的天南地北;連長的一雙腿,我的千山萬水」(形容自己的命運掌握在長官的一舉一動中)。
至於2000年之後服役的臺軍官兵,在A先生看來,外界對其「草莓兵」的評價並不為過,「氣溫30度以上不可以出操,下雨天不可以出操。所謂『越野行軍』,不過是背著野戰包繞著基地外圍走,渴了可以去買汽水,餓了可以吃小吃,晚上回寢室睡大覺。」
由於臺軍兵役制度改革,從2013年開始,1994年1月1日後出生的役男只需要接受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將不再需服一年期的義務兵役。A先生對臺軍服役現狀的了解很多都來自於他的兒子,「我問我兒子現在有沒有思想教育,他說還有,只不過臺軍的『使命』已經從『反攻大陸』變成了『保護臺灣』,這些『草莓兵』沒有『一個中國』思想,也不知為何而戰,純粹就是來混日子,在家是『魯蛇』(英文『失敗者』『Loser』諧音),當兵是草包。我兒子連上居然有一半的人不會寫字,令人難以置信。兒子告訴我,除了他,連隊裡其他基本全是『臺獨』,或者連『臺獨』是啥都不知道的笨蛋。」
既然是混日子,軍容軍紀基本視同無物,「士兵人手一臺手機,還可以直播,儘量玩,只要不闖禍。」A先生說,軍中紀律也不是沒有,其中一條就是「不要使用大陸的華為手機」,以防洩密,使用蘋果就隨意,「是不是很搞笑?在軍營裡蘋果直播不洩密,用華為就是洩密。」
「提到單兵基本訓練,更是不到位,經常出現齊步走時同手同腳、左右不分的搞笑場面。」對於臺媒經常爆出的臺軍生活作風醜聞,A先生認為「純粹是閒出來的」,「天天演習訓練,哪有時間幹壞事?」
根據此前媒體報導,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公布的2021年預算,總數近4000億元新臺幣(約合941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由於需購買對美軍購,保守估計缺口仍然近300億元。島內輿論怒斥:「這個小島快被美國武器塞爆了,臺灣淪陷他人的提款機!」A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與高額軍購經費相對的是,他的兒子四個月才開過一次槍,每人總共5發子彈,「說是預算不夠,不想開槍的可以把子彈給別人,或者省下來。」
「其實,儘管民進黨當局買了那麼多美國武器,但將武器交到這些『草莓兵』的手上也是廢物。」A先生認為,最關鍵的是眼下臺軍毫無士氣可言,說句誇張的話,臺灣目前沒有軍隊,至少沒有合格的軍人。「民進黨當局幻想由這幫『草莓兵』對抗解放軍,就連臺灣島上的人也認為是個笑話,只有蔡英文當真話講。」
「莫等待,莫依賴,勝利絕不會天上掉下來……靠天吃飯要餓死,靠人打仗會失敗,我們不能再做夢,我們不能再發呆……」A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提起這首名為《莫等待》的歌,他說,這是40年前他服役時曾唱過的,當時在臺軍中傳唱,說明還有點「軍人樣」,「現在民進黨當局專門想著靠美國人打仗,能不失敗嗎?」
在被《環球時報》記者問到開篇的老問題,「如果兩岸開戰,臺軍能撐多久」時,A先生講了當年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次做搶灘衝刺,我們一個班一起上,結果班長哨音一響,只有我一個人衝鋒,並且宣布我陣亡。我氣嘟嘟的回去找他們算帳,他們說『幹嘛那麼玩命?時間到了就退伍了,沒必要犧牲』。」A先生強調,這還是四十年前發生的事,「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名臺軍軍官,他說兩岸一開戰,他就開炮,把機場跑道炸爛,都別飛了,直接繳械投降。」
所以,A先生直言,自己曾叮囑兒子:「如果兩岸開打,你的班長要你上,你就直接一槍幹掉他,然後投降」,因為「沒必要為了一場不正義的、必輸的戰爭而死,況且你的屍體還沒僵,戰爭就打完了。」
延伸閱讀:
蔡英文嗅到火藥味了?臺官員稱不尋求與美國"建交"[環球時報記者 陶欣然]民進黨當局一再宣稱臺美關係進入「史上最佳狀態」,但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他的表述與民進黨的一向說法迥異,此言是說給誰聽?目的何在?引起島內諸多猜測與解讀。
自稱不追求「建交」
中時電子報28日稱,臺美關係今年「突飛猛進」。5月,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議員麥考爾聲稱,「承認臺灣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就是對北京最嚴厲的懲罰」,接著美國在兩個月內接連派出衛生部長阿扎、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並宣布對臺多項軍售。本月16日,美國眾議員蒂芬尼還拋出共同決議案,「建議美國應恢復與臺灣正式外交關係」,並呼籲美國總統放棄一中政策,洽籤自由貿易協定。
不過,臺「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臺採訪時稱,「我們也看見中共比過往更具威脅性,且比先前更具實力……對臺軍事行動的風險增加,讓臺灣可能成為代罪羔羊」,不過臺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而是一直希望能和美國進一步加強經濟、貿易、政治甚至安全關係。他還稱,「一旦臺海發生衝突,不會依靠美國介入」。臺「外交部」發言人稱,臺美關係處於「史上最佳狀態」,雙方會專注於深化實質夥伴關係。臺「行政院長」蘇貞昌29日也稱,這幾年美國對臺灣助力很多,「我們要一步一步有效跟美國加強關係,這是要奮鬥的目標」。等於是在呼應吳釗燮的說法,也沒有提到所謂「臺美建交」。
遭諷「小三地位比較高」
藍營一片驚愕。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直言,吳釗燮的說法是不是表明以前說的可能都是騙人的,事實上臺美關係並沒有那麼好,所以要達到「建交」是做不到的,「他嘴巴上說不想和美國建交,就像一些男生說他不打算追林志玲,但其實根本就是自己追不到」。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挖苦道,民進黨當局一直強調臺美關係友好,「既然如此為何不以推動恢復雙方邦交為最終目標?讓人不解」。前「立委」孫大千在臉書質問,民進黨不是一再對全民宣傳,暗示如果大陸對臺灣使用武力,美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介入臺海衝突嗎?為什麼現在面對美國時,又表示「臺灣不會依靠美國幹預」?是不是打從一開始,就知道美國根本不會伸出援手?他諷刺說,吳的說法讓臺灣人民再一次見識到民進黨的懦弱和虛偽。
綠營內部也質疑吳釗燮的動機。「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28日稱,吳釗燮的談話代表的是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的立場,「但他那番赤裸裸的表白,動機令人費解」。「臺獨」團體「喜樂島聯盟」發言人施正鋒稱,吳釗燮的論調有點像馬英九的「外交休兵」,「好像當小三地位比較高的意思,這種主張自廢武功的外交部長應該下臺」。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分析認為,這就跟「國防部」放棄「第一擊」的說法一樣,「臺灣在收斂了」。
資深媒體人黃暐瀚聯想到宜蘭蘇澳漁船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艦衝撞後,民進黨當局的做法「相當克制」。他以「對美不建交?對日不抗議?」為題發文稱,若是被大陸或菲律賓的船艦撞擊,態度還會不會這麼軟?他呼籲當局講清楚幾個問題,包括「是不是為了維持臺日關係,漁民以後就不要再去釣魚臺(釣魚島)海域了?(跟日本換到什麼)」「是不是為了維持臺美關係,所以臺灣民眾就勉為其難,接受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了?(跟美國換到什麼)」等。不少網友諷刺說,「對美只提升友好關係,對日只能低聲下氣,對陸就耀武揚威,這就是現況呀」。有人說,「維持臺美關係——路人皆知!不跟美國建交的理由——誰說了算!政府已擺明心虛嘴硬罷了」。還有人自嘲道,「我們的地位就好比小三,如果可以被動扶正最好,但若吵著要扶正,當心被人家拋棄,另尋一個聽話的小三」。
美國「心有餘,力不足」
有分析認為,吳釗燮的論調充分顯示蔡英文嗅到了火藥味,所謂「臺灣不尋求與美國建交」,意在告訴北京,「即使川普總統為了拉抬選情,做出十月驚奇,臺灣也不會輕易跟隨美國觸犯中共底線」,而「臺灣不會依靠美國幹預」則是告訴北京,「臺灣不會讓美國介入兩岸事務,以避免中共以『外國勢力介入臺灣』為由,引用《反分裂國家法》對臺動武」。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前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直言,從美國一些舉動能看出「臺美建交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需要付出非常重大的代價;美國制定一系列友臺法案,看似讓關係不斷升溫,到底是口惠還是實際作為?《旺報》29日發表社評稱,兩岸緊密的文化與經濟聯結,不是民進黨一時所能顛覆的。文章說,臺灣科技仰賴美國,固然不能違逆美國核心利益,但臺灣傳統製造業又依賴大陸市場,過去30年兩岸經濟已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萬萬不能一刀切,「臺灣不能一味聽從美國,要有自己的判斷」。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29日撰文稱,臺海危機一天天加深,許多民眾對美國援臺的想像似乎仍停留在1996年,「事實是,美國今天縱使心有餘,卻已經力不足」。30年的「無敵歲月」已讓美軍疏於與時俱進,眼看大陸一直演練攻臺劇本,其「航母殺手」飛彈已經看得到、打得準、穿得透,但美軍依然不動如山,沿用舊的作戰方式及武器系統。美國國防部9月公布的「中共軍力年度報告」,首次提到美國在「軍艦數、陸基傳統飛彈及巡航飛彈、空防」三個領域,都輸給大陸,「三者都是中共抗美奪臺利器,意義不言自明」。文章說,今天美國絕大多數專家實際上已經默認,如果大陸動武,美國只能眼睜睜看臺灣變天,然後才考慮是否翻轉這個既成事實,「證據如此壓倒性,臺灣為何要玩危險遊戲?不能學學日韓更謹慎圓融?」
推薦閱讀:
南海十月驚奇?!環球社評:美軍膽敢攻擊我島礁必遭猛烈反擊
美"死神"無人機部隊臂章暴露對中國"野心"
在臺灣部署美軍四個重裝師?那就請準備迎接戰爭吧
臺灣兵棋推演靠奇襲贏了解放軍,臺媒自己都驚了……
誰最想開火?距離臺海爆發戰爭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