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馬軍車是當今美國軍隊輕型越野車的典型標誌,經常出現在局部戰爭中,也從很多影片中領略其強悍的一面。但那只是出現在電影裡,實際上悍馬的防護能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有美國士兵調侃道「活棺材」來形容悍馬。如今悍馬已經在軍隊服役超過了三十年,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
美國陸軍開始招標新一代的機動車輛選取方案,經過洛克希德·馬丁的JLTV、奧什科什的L-ATV和AMG公司的BRV-O激烈的競爭之後,由奧什科什公司獲得,該合同價值高達67.5億美元。而全新一代輕型越野戰車並不是完全取代悍馬,戰鬥部分用全新一代輕型越野戰車,悍馬轉為後勤保障用車。
悍馬服役超過三十年,並且針對不同戰爭需要推出了不同版本,並且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那奧什科什輕型軍車有什麼本事來代替悍馬一職?我們細細分析一下。
悍馬可以說身經百戰,於1985年開始正式服役,首次參戰在1989年的美國對巴拿馬入侵中。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成為美軍的符號。到1995年,有10萬輛悍馬車投入美軍中服役,其高機動性深得美軍歡迎。不過在1993年,M998悍馬在索馬利亞摩加迪沙作戰中暴露了城市戰中防護不足的缺陷。後來又針對戰場進行改進,悍馬依然在漫長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治安戰中暴露了缺點。
悍馬在戰爭中經常會遇到路邊炸彈和冷不丁的RPG襲擊,悍馬的防護能力完全抵擋不住,美軍士兵叫苦連天,這也是悍馬「活棺材」的由來。而奧什科什的L-ATV可以抵禦路邊炸彈和RPG襲擊,減少美軍士兵的傷亡。
L-ATV採用A組和B組兩種裝甲模式,A組為車體自帶裝甲,B組則為附加裝甲。此外,L-ATV還採用 CORE 1080型乘員防護系統,包括車體設計、滅火系統、吸能地面等技術,確保乘員安全。由於有新功能和新材料技術,L-ATV在相同防護能力上比之前的MRAP車規格小了30%。L-ATV重量為6.4噸,幾乎只有重型MRAP車的1/3,未加附加裝甲的MRAP車1/2。在作戰戰術車型(CTV)上,L-ATV可以裝載4人並運輸1.6噸物資,在作戰支援車型(CSV)時,則可攜帶2人以及2.3噸物資。這些數據都要遠遠超過目前的裝甲悍馬。
可靠性是軍方考慮的另一重點項目,如果軍車趴窩,可就是活靶子了。任務失敗裡程間隔,這個意思是車輛發生重大系統故障導致汽車無法繼續工作的狀態。奧什科什L-ATV平均7051英裡(11347公裡),悍馬平均2968英裡(4776公裡),奧什科什L-ATV是悍馬的一倍還多,可見可靠性上有多麼出色。
21世紀現代戰爭必然是信息化戰爭,要具有更好的網絡集成能力,信息偵查和情報收集能力,電子抗幹擾能力等。顯然奧什科什L-ATV要比悍馬在先進電子設備上領先不少。
悍馬雖然身經百戰,但作為全新一代軍用輕型越野車,奧什科什L-ATV顯然在各個方面碾壓對手,奧什科什L-ATV會成為美軍標準軍車裝備,和中國猛士成為競爭對手。在機動性和運輸性上顯然猛士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重量更重(8.5-10.5噸,比L-ATV重了1/3)、動力較弱(ISDe300型發動機最大300馬力,小於L-ATV的397馬力)。所以中國輕型越野車要走的路還很長。
這兩款車你個喜歡誰,是更深入人心的悍馬還是更先進的奧什科什L-ATV,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