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置管的患者進行管路滑脫高危因素評估,確定管路滑脫高危人群。
評分≤8分為導管滑脫Ⅰ度危險,導管滑脫風險較低,採取常規防範措施;
評分>8分為導管滑脫Ⅱ度或Ⅲ度危險,應建立導管滑脫風險評估表及導管滑脫高危人群跟蹤評估表,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8分<評分≤12分為Ⅱ度危險,每天跟蹤評估記錄一次;
評分>12分為Ⅲ度危險,每班跟蹤評估記錄一次。
護理人員落實導管滑脫防範措施,嚴格遵守導管護理操作規程,各種導管妥善固定,標識規範醒目,按時巡視,保持引流通暢,告知患者、家屬防範導管滑脫注意事項,根據情況合理安排家屬陪伴。床頭懸掛「預防導管滑脫」警示標識,躁動不安的患者在家屬或病人同意的情況下採取適當約束,並做好交接班。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靜劑。
按分級護理要求及時巡視病房,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護士長定期組織護士學習管路滑脫的應急處理預案,護士應熟練掌握,並有考核記錄。
當患者發生管路滑脫時,應按以下要求進行處理:
1.迅速採取補救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或將損害降至最低。
2.立即向護士長匯報,在24小時內通過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系統及時上報護理部,詳細記錄導管類型、發生管路滑脫的具體情況、應急處理措施、有無併發症等。
3.護士長組織科室護士認真分析討論,制定改進措施,以防各種管路滑脫,不斷改進工作,保證護理安全。
發生管路滑脫的科室不得隱瞞不報,一經發現給予批評教育,並納入護士長及科室的績效考核。
護理部定期進行分析及預警,制定防範措施,不斷改進護理工作。
新置入、院外/轉科帶入管路需首次評估;患者出現意識狀態等病情變化,合作程度、固定狀態發生改變時應再次評估。
年齡≥65歲或≤6歲,精神異常,意識障礙,認知障礙,固定處分泌物多,置管不易固定,頻繁或劇烈呃逆/嘔吐/咳嗽,不耐受,有拔管史等。
3.根據管路留置的部位、置管重要性、脫管危害程度,判斷管路類型:(1)高危管路: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套管、鼻膽管、過吻合口下胃管、T管、引流管(腦室/胸腔/心包/吻合口/經皮肝膽管/胰腺)、動脈置管、透析管、全膀胱切除術後輸尿管支架管、CVC、PICC等。
(2)中危管路:空腸營養管、各種造瘻管(胃/腸/腎/膀胱)、傷口引流管(球)、引流管(腹腔/盆腔/陶氏腔/關節腔)、三腔管等。
(3)低危管路:胃管、導尿管、肛管等。
規範使用管路標籤,清晰標註名稱、置管日期、置管/維護人,對摺粘貼於管路適當處(不影響患者舒適度及管路安全,便於觀察處)。
(1)管路(名稱)標識:包括非持續引流、需定時開放且不易直觀顯見的管路,深靜脈置管如CVC、PICC要求掛標識。
(2)「預防管路滑脫」警示標識:評估為高風險人群的患者。
白板、交接班報告本對高風險患者交接提醒,有效警示(責任護士、患者及陪護人員須清楚標識及警示意義,同時提醒值班醫護人員共同關注,加強防範)。
1.按分級護理巡視病房,對管路滑脫高風險患者及高危管路加強觀察,發現病情變化、管路或引流異常,及時處理。
2.觀察管路放置部位、置管時間、是否通暢、引流液性質及量等。
3.仔細檢查管路固定、管路接口處連接牢固妥當:發現患者出汗、敷貼卷邊、固定鬆脫等及時加固,或更換敷貼/膠帶;執行預防跌倒安全措施,防止跌倒導致管路滑脫。
4.主動關心患者,注意臥位舒適、冷暖等、及時滿足患者翻身、大小便、進食等生活護理需求。
5.了解患者心理及留置管路耐受情況,進一步做好留置管路必要性宣教,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1)吸痰、穿刺、翻身等操作時動作輕柔,儘量減輕患者痛苦。
(2)夜間患者迷走神經興奮,易出現頭痛、煩躁、幻覺等導致在睡眠狀態下意外拔管,需加強觀察及防護。
6.掌握拔管指徵(含效期,避免管路過期導致感染或斷裂),及時與醫師溝通,遵醫囑及時給予拔除各種管路。
7.按護理文書書寫規範要求,記錄置管時間、管路名稱、刻度、數量及宣教,院外帶入管路記錄於護理病歷首頁,PICC內容同時記錄於PICC手冊。
1.患者及陪護知曉留置管路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風險因素。(1)床邊有預防管路滑脫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2)對於特別不配合者,請醫師一起詳細告知。
(3)對不能說話及其他語言溝通障礙者,可使用圖譜、文字、手勢等方法交流。
2.管路勿受壓、打折,避免局部劇烈活動;保持固定部位乾燥、清潔。3.管路固定出現異常,置管部位出現紅腫、疼痛、滲血、滲液等,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切勿自行拔管。(1)床上變換體位(如翻身、活動、進食、排便等)時,注意管路固定是否牢固,引流裝置妥善放置正確位置;必要時夾閉管路,注意預留適宜長度,防止牽拉;附帶引流裝置可用別針或系帶固定在床沿或衣物上,防止受壓、扭曲、打折,方便患者活動。
(2)下床或外出檢查,酌情將引流液傾倒,引流裝置(用系帶)妥善固定,位置低於穿刺點,必要時夾閉管路,防止牽拉。
5.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配合實施安全、有效的保護性身體約束。(1)患者雙手距離管路有安全距離,防止管路拉扯滑脫。
(2)家屬勿擅自調整約束裝置;可讓患者手中抓我柔軟物品,給予撫觸、音樂、交流等,促進放鬆,緩解約束不適。
(3)如松解約束,需加強防護;操作者須將松解的約束帶挽握在手中,並距離管路有安全距離。特別對於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危重患者,至少有2—3名人員協助,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保證管路及患者安全的情況下,再變動患者體位並進行其他操作,防止墜床、管路滑脫、皮膚損壞等事件發生;24小時床邊陪護,不離人,家屬更換時做好交接班,了解預防管路滑脫健康教育內容。
1.精神異常或煩躁患者根據一株給予鎮靜止痛藥物,注意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
2.根據管路固定需要提供各類固定材料,病區有預防管路滑脫管宣教單。
3.組織護士、護理員專項培訓並考核合格,人人掌握預防管道滑脫的評估、標識、固定、觀察、宣教,學習管路滑脫緊急處理預案及流程、管路滑脫上報流程等相關知識並有記錄。
4.根據患者留置管路情況,病區/創辦備置應急物品,如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的危重患者,按照應急預案床邊配備氣管鉗或氣管插管盤等。
5.發現疑難、複雜管路,即使申請護理會診,知道固定方法及護理,防止管道滑脫。
6.如發生管路滑脫,應及時組織管路滑脫髮生案例討論分析,制定切實可行防範措施,進行追蹤並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