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手槍發展史,從大名鼎鼎的「馬卡洛夫」,到「列別傑夫」

2022-01-23 大炮兵主義

研製AK系列突擊步槍的俄羅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公司新聞處表示,該公司和俄內務部正準備籤署採購「列別傑夫」緊湊型手槍的合同,以取代該部目前裝備的「馬卡洛夫」手槍。

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公司「列別傑夫」手槍 資料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23日報導,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公司稱,目前的「列別傑夫」手槍訂貨方是俄內務部,該手槍將取代其使用的「馬卡洛夫」手槍。「列別傑夫」緊湊型手槍在內務部的試用正接近尾聲,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和內務部正準備籤署合同。

報導稱,用新的「列別傑夫」手槍取代內務部人員的「馬卡洛夫」速度將由訂貨方決定。目前俄羅斯強力部門目前共計裝備有大約10萬支「馬卡洛夫」手槍。

對於這一消息,俄羅斯內務部暫時沒有發表評論。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整合了伊熱夫斯克地區的一系列公司,極大地擴展了它的產品豐富性。現在是俄羅斯軍工巨頭,除了輕武器(種類非常多,不說壟斷俄羅斯輕武器,也是佔據了大半江山),還造巡邏艇、無人機和巡飛彈。

KYB自殺式無人機(巡飛彈)

蘇聯/俄羅斯的手槍發展到現在也算是有聲有色了,之前蘇聯/俄羅斯不怎麼重視手槍的發展。相比於大名鼎鼎的AK系列步槍名聲不是很響。

蘇聯三大手槍

沙俄時代,俄羅斯軍事工業能力薄弱,手槍非常雜亂,各國的都有,主要的自產手槍是M1895納甘轉輪手槍,它是埃米爾和列昂·納甘在19世紀90年代在比利時設計的。1898年沙俄帝國購買了該槍的設計專利,開始全面生產。俄國圖拉兵工廠、伊熱夫斯克機械廠生產負責製造,這種轉輪手槍的轉輪彈巢容彈量7發。

這把槍並不能把彈巢「擺」出來或者「折」開來裝彈,而是從側面一發一發塞,然後子彈比較奇特,是一種縮頭彈,彈殼是包住彈頭的,有些時候稱之為埋頭彈。

納甘轉輪手槍結構堅固、可靠耐用,但是裝彈非常麻煩,同時扳機力很重,很不合適作戰。

其他的還有史密斯·威森-NO.3俄國型轉輪手槍和毛瑟1896型手槍等等,蘇俄內戰打成一鍋粥,加上各國幹涉軍,武器也是大雜燴。

當蘇聯國內穩定後,蘇聯開始研發新手槍取代各種雜牌手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TT30/33型手槍,這款槍械最早在1930年的新式軍用副武器選型中出場,擊敗了盧格P08型手槍、毛瑟C96型手槍、科洛文型手槍和普利諾斯特斯基型手槍後被定型為TT-30手槍,於次年開始少量生產。在這款型號量產試用了幾千支之後又進行了小規模的改動,這次改動以提升內部結構的簡潔性和生產的工藝性為目的,改進完畢的槍械被重新定型為了TT-33型手槍,成為了二戰前後蘇軍的主力副武器,產量超過100萬支。

TT-30/33手槍是非常經典的一款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結構和槍尾偏移式閉鎖結構,使用7.62X25毫米手槍彈(這款手槍彈是從7.63X25毫米手槍彈發展過來的,以至於我國在建國初期曾經給毛瑟手槍用7.62X25毫米手槍彈),威力大,穿透力強,作為軍用手槍在當時是很不錯的。生產極快、結構極度簡單,但槍械內部的擊髮結構和保險結構也因此高度簡化,導致保險性能很簡陋,安全性不太好,很容易走火。

這把手槍除了蘇軍自己裝備,還大量援助給友好國家,比如我國的54手槍就是仿製TT-33手槍。

雖然蘇聯工業能力很強,但是在慘烈的蘇德戰爭中,蘇聯集中工業能力生產主要軍事裝備。手槍這種可有可無的裝備優先度比較低,蘇聯沒有出現《兵臨城下》中那樣的兩個人一支步槍。但是手槍就只能「現地自給」了。

這張著名的照片裡手槍就非常雜,有盧格手槍和毛瑟手槍。

戰後,隨著蘇聯更新新一代步兵武器,蘇聯也開發了新一代手槍,一共是兩款,馬卡洛夫手槍(PM)手槍和斯捷奇金APS手槍。前者是用於裝備士官、軍官、執法部門、軍用民用機組、飛行員和太空人等作戰單位的自衛手槍,8發彈匣,廣泛的裝備了華約組織的各國軍隊,我國的59式手槍也是其中之一的仿製品。後者屬於大型軍用全自動手槍,裝備特種作戰單位和坦克車組乘員等,定位有點類似現在的PDW單兵自衛武器,採用20發彈夾,進行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由於在全自動射擊時要求容易操控,並要求可駁接槍託,所以也被稱為衝鋒手槍。

馬卡洛夫(PM)手槍

加了槍託的斯捷奇金APS手槍,蘇聯特種部隊經常拿它當衝鋒鎗用

兩款手槍都是9X18mm馬卡洛夫手槍彈,這款子彈後坐力小,易於控制。但是威力小,而且蘇軍當時不重視手槍彈武器。因為蘇聯認為在核背景下的世界大戰中手槍沒有意義,蘇聯甚至就沒發展過用手槍彈的衝鋒鎗——如果AKS-74U不算的話。

AKS-74U短突擊步槍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APS手槍的位置

在蘇聯解體後的混亂裡,俄羅斯發現馬卡洛夫手槍,或者說9X18mm手槍彈威力非常弱——蘇聯解體後的混亂中,大量蘇軍防彈衣等防具和自動武器流落到社會。手裡拿著馬卡洛夫手槍根本無力應付,根本打不穿防彈衣。俄軍和強力部門也發現自己要應對大量反恐行動,需要採用手槍彈的衝鋒鎗。AKS-74U打的5.45X39mm步槍彈在這種場景下威力太大了。

俄軍和強力部門甚至採購過一些外國手槍,比如格洛克17手槍。但是隨著歐美關係惡化這明顯是不可持續的,俄軍開始招標新手槍,子彈全部要求為9X19毫米帕拉貝魯姆彈。

目前來看,雅麗金PYa/M443「烏鴉」手槍和GSh-18都有裝備,前者俄軍評價更好一些。

雅麗金PYa/M443「烏鴉」手槍是響應1993年開始的俄羅斯軍隊新型手槍試驗而研發。2003年,它被俄羅斯軍隊和執法機關以下的各個部隊所採用,與GSh-18和SPS一樣作為制式手槍。

俄羅斯GSh-18手槍是由俄羅斯KBP(儀器設計局,КБП)研製的。在2001年開始,GSh-18被俄羅斯司法部、內務部和俄軍的特種部隊所少量採用,並在同年開始出口國外。不過由於俄羅斯軍方已經大量採用雅利金PYa作為新的制式手槍,同時在特種部隊中還有謝爾久科夫SPS作為競爭對手,所以GSh-18的裝備數量始終很低。

SPS手槍屬於特種武器,彈匣容彈量為18發,其配用的高速手槍彈共有四個種類,分別是SP-10鋼芯穿甲彈,SP-11鉛芯普通彈,SP-12空尖彈和SP-13鋼芯穿甲曳光彈。其中,SP-10和SP-13的鋼芯都暴露在鉛套之外,表面塗以黑色油漆以示區別。

但是由於俄軍軍費緊張,導致新手槍裝備數量並不多。可能也只有特種單位能夠做到全部換裝。

俄軍特種部隊試驗,三個人三種槍,由遠到近:MP443,格洛克17,馬卡洛夫。

這次估計也就是部分採購,給部分特種部門和強力部門用用,俄羅斯窮啊。

相關焦點

  • 手槍界的AK-47!俄軍警批量換裝PL-15手槍,性能大提升
    PL-15(列別傑夫)自動手槍。同時也意味著裝備俄軍警部門已超過70年的一代經典PM(馬卡洛夫)手槍也即將面臨淘汰。客觀上說,由於曾被中國軍工量產並裝備軍警的59式自衛手槍,其藍本就來自PM馬卡洛夫手槍,因此很多中國槍械愛好者不僅對後者有一種愛屋及烏的特殊情感,而且對它的關注和熟悉程度也絕不亞於俄羅斯軍迷。
  • PL-15手槍:俄羅斯軍隊這款新型手槍比格洛克或西格薩爾更好嗎?
    但是,俄羅斯軍方尚未正式宣布是否採購這款手槍。早在去年3月,卡拉什尼科夫正在開發的PL-15手槍,是作為該公司8800萬美元投資計劃的一部分。俄羅斯國防部對Dmitri Lebedev(德米特裡·列別傑夫)的設計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俄羅斯軍隊有意用PL-15更換老式的9×18mm馬卡洛夫手槍,馬卡洛夫目前仍然是俄羅斯陸軍的主要佩槍。
  • 俄羅斯 馬卡洛夫 PB微聲手槍
    1:馬卡洛夫PB微聲手槍 口徑:9×18mm PM,馬卡洛夫PB手槍(制式名稱為6P9)是馬卡洛夫的消聲型,該槍並不只是簡單地增加消聲器來降低膛口噪聲
  • 蘇聯名槍:納甘M1895左輪手槍、馬卡洛夫手槍,前者堪稱一代經典
    M1895左輪手槍最初在比利時生產,1898年俄國也開始生產該槍,且在俄國生產了50多年,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停產,該槍在俄羅斯的產量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從俄羅斯帝國到前蘇聯,該槍一直被當局所重視,被大規模採用。納甘M1895手槍極具特色,是唯一量產的採用瓦斯閉鎖設計的轉輪手槍。通常,在轉輪手槍的轉輪和槍管之間都會有一段或多或少的空隙,子彈需要跳過空隙才能進入槍管。
  • 嘔心瀝血的新中國手槍發展史
    建國初期、我國的製造業百廢待興、因此51式手槍的研製和設備工藝上,甚至關鍵部件,都是蘇聯提供。經管如此,他也為下一款大名鼎鼎的54式提供了先決基礎。(穿透力對於警用是個貶義詞)到目前為止都是國內裝備量最大的手槍,該槍還援助越南的M20型及外貿型54-1也銷往世界各地,存量極大。
  • 《逃離塔科夫》中的馬卡洛夫PM手槍,在我國曾是飛行員配槍
    馬卡洛夫PM手槍結構圖還有供彈機構方面,雖然馬卡洛夫PM手槍與瓦爾特PP手槍一樣,採用8發單排彈匣供彈,但馬卡洛夫在設計時通過優化結構,儘可能抬高彈匣,縮短彈匣口到彈膛進彈坡之間的高度差,使彈匣口幾乎與槍膛齊平
  • 俄制「9毫米」——9x18mm馬卡洛夫手槍彈
    在研製馬卡洛夫PM手槍的同時,蘇聯研製了配套的9x18mm馬卡洛夫手槍彈。
  • 馬卡洛夫手槍為什麼被稱為經典手槍?它都有哪些優點?
    馬卡洛夫手槍算不上經典,這支槍又被稱為「紅星手槍」,來頭不小,出自名家之手,由蘇聯著名槍械大師馬卡洛夫親自設計。從1951年開始裝備蘇聯部隊。該槍採用了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結構簡單,質量小,方便攜帶。槍長160毫米,槍管長91毫米,槍重663克,彈匣容量8發,是一款緊湊型槍械。一般只有軍官才有資格佩戴,所以也被叫做「校官配槍」。
  • 俄羅斯制式手槍雅利金PYa
    俄羅斯軍隊選用發射9×19mm槍彈的大型制式手槍,以取代從1951年開始用作制式的馬卡洛夫
  • 老王筆記之九/日俄戰爭中的馬卡洛夫和俄羅斯以及大連
    儘管如此,說起來馬卡洛夫也是侵略者,他在旅順指揮的是一場非正義戰爭。但從軍事學的角度,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馬卡洛夫依然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日俄戰爭50年之後即1954年10月,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布爾加寧、米高揚等人到旅順的海軍基地視察(當時駐守為蘇軍)。
  • ——介紹俄羅斯PSM手槍和5.45x18mm手槍彈
    ——介紹俄羅斯PSM手槍和5.45x18mm手槍彈                                                                                                    俄羅斯PSM
  • PL-15手槍是俄軍下一代制式手槍……嗎?
    加裝了消音器和戰術燈的PL-15手槍那麼,PL-15手槍真是俄軍下一代制式手槍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用手槍的演變。讀者們應當記得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有一個「烏鴉」項目,該項目是蘇聯的軍事遺產,目標是取代已在蘇軍中服役多年的馬卡洛夫PM手槍,最終「烏鴉」項目拖拖拉拉,熬過了90年代俄羅斯動蕩混亂的政治經濟環境,於21世紀初修成正果,而且出現了三個並列的型號,分別是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所謝爾久科夫牽頭設計的SR-1M(9x21mm口徑,卡鐵擺動閉鎖)、伊熱夫斯克機械製造廠雅利金牽頭設計的PYa(9x19mm
  • 曾經是特種部隊最喜愛武器:在海外被尊稱為「紅星手槍」!
    另外由於它太小了,所以還可以加裝消音器,加裝了消音器的馬卡洛夫手槍聲音更小,但由於加裝了消音器之後長度就增長了不少,重量也重了不少,會顯得不太靈活,尤其在特種作戰中,不方便隱藏,所以俄軍對加裝了消音器的馬卡洛夫手槍抱怨太多,提出了更換要求。
  • 你沒見過的一把特別的手槍,斯捷奇金自動手槍
    Stechkina,分別簡稱為:АПС和APS)是一款由前蘇聯槍械設計師,伊戈爾·雅科夫列維奇·斯捷奇金研製的全自動手槍,發射9×18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斯捷奇金自動手槍在設計初時本來是被安排發射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然而由於當時蘇聯軍隊打算換裝新的9×18毫米馬卡洛夫槍彈,所以設計者斯捷奇金便把他的手槍改為9×18毫米口徑以符合蘇軍的要求。在1951年,斯捷奇金自動手槍與馬卡洛夫手槍被蘇聯軍隊制式採用,以取代過時的託卡列夫TT-33手槍。
  • 傳說中的紅星手槍--中國59式手槍
    「馬卡洛夫」9毫米手槍,由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馬卡洛夫設計,又稱校官手槍。於1951年開始裝備部隊,用以替換ТТ-33式手槍,是蘇軍和華約組織各國軍隊的制式手槍。該槍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結構比較簡單,具有質量小,體積小,便於攜帶等優點。在當年是同時代最好的緊湊型自衛手槍之一。該槍應用廣泛,生產量大,是世界上一支名槍。
  • 【槍械講堂】傳說中的紅星手槍--中國59式手槍
    我們中國在建國初期,也以馬卡洛夫手槍為藍本,仿製過一款手槍,這款手槍就是中國59式手槍。      1959年式手槍是我國仿製前蘇聯馬卡洛夫手槍的產品,是供指揮員和公安保衛人員在近距離上使用的自衛武器。1959年初仿製,1960年停產,迄今尚未正式定型,在部隊裝備時間最短。
  • 中國紅星手槍名震港臺,新式5.8毫米手槍質量難敵俄國產品
    戰後,蘇聯軍方決定開發新式手槍,最終在1951年列裝了新式的馬卡洛夫手槍,除裝備蘇聯紅軍之外,還大量裝備警察部隊,中國也仿製過這種武器,稱之為59式手槍,因為其手槍握把上有一個紅色五星,在香港、臺灣等地又被稱之為紅星手槍,與綽號黑星的54手槍並稱,不過,59式手槍已經退役。
  • 世界十大手槍
    現今,格洛克手槍已經發展成為具有4種口徑、8種型號的格洛克手槍族,並被40多個國家的軍隊和警察裝備使用。尤其在美國,它佔據了40%的警用自動手槍市場,基本型格洛克17式手槍成為現代名槍之一。德國P229型手槍
  • 各國警用手槍一覽
    由國際警察體育聯合會發起,中國前衛體育協會主辦、廣東省公安廳承辦的第二屆世界警察手槍射擊比賽將於11月在廣東舉行。據悉,本屆世界警察手槍射擊比賽將於2018年11月12-19日在廣東省公安民警培訓中心(佛山南海)舉行,是我國公安機關第一次承辦此類賽事,也是廣東公安機關第一次承辦國際性警察盛會。
  • 險些被埋沒的俄羅斯著名近戰利器 彈容量高達十八發的MP-443手槍
    作為俄羅斯現役軍用制式手槍中的一支,這種MP-443烏鴉式手槍,其實也叫做雅利金手槍,這種手槍最初的設計源自於1990年,那時候的俄羅斯國防部提出一種新型軍用手槍的計劃方案,打算用新型手槍替換已經裝備了40年的馬卡洛夫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