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訂閱「我在好萊塢」
光劍一直都是「星球大戰系列」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回顧星球大戰六部電影作品,出現了多場精彩的光劍對決,雖然電影當中沒有詳細介紹光劍的類別和詳細種類,但是小說、遊戲則補足了所有星戰迷對這個神秘、優雅武器的好奇;透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即將上映,HypeSphere 帶領重新溫習經典的7種光劍。
第一款:Shii-Cho(基本型)
Shii-Cho 是所有光劍型式中最古老也是最基礎的類型,相對的也是所有絕地武士接觸最早的類型,《星球大戰2:複製人的全面進攻》中尤達大師訓練的小絕地學徒即是使用 Shii-Cho,在戰鬥上,Shii-Cho 適合在大戰中發揮基本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但各方技巧都不夠細膩的前提下,使用 Shii-Cho 在單一對戰上是相當吃虧的。
第二款:Makashi(爭鬥型)
Makashi 是一個戰鬥力極高的光劍類型,是古老西斯用黑暗原力對抗絕地武士的招式,不過隨著黑暗力量的消失,此類型也漸漸的不受到重視,直到黑暗力量再次覺醒…Makashi 的特性來自於使用者極高的自信,最佳使用者代表為杜庫伯爵,作戰風格為單手持劍的杜庫,攻擊方式快速華麗,甚至帶有賞心悅目的高雅,不過認真探究缺點就是」華而不實」,防禦與力量上碰到較高的劍法就會暴露巨大缺點。
杜庫與歐比旺、阿納金的對抗中,足以看到他精湛的劍術和高超的自信,搭配絕佳的原力使用,使得兩人都不見得是他的對手,唯有講究防禦力的歐比旺可與之抗衡。
第三款:Soresu(防禦型)
如果第二款Makashi 是極端的攻擊,那 Soresu 就是講究防禦的光劍類型,最著名的使用者就是歐比-旺•肯諾比,歐比旺在《星球大戰1:幽靈的威脅》中親眼看著自己的師傅奎剛(第四款)敗於達斯魔手下,而改為第三款光劍使用者,強調防禦的重要性,歐比旺與格裡弗斯將軍的戰鬥即可發現他絕佳的防禦能力,同時面對四把光劍依舊能冷靜應付,使用 Soresu 的武士,需要極為專注的控制原力,甚至必須調配體力與對手展開持久戰,利用對手的失誤而取勝。
在最終與自己的徒弟阿納金的大對決中,也是採取以守為攻、等待最佳時機,完全以智慧和戰略擊敗不論劍術和原力力量其實都優於自己的阿納金。
第四款:Ataru(速度型)
Ataru 光劍類型屬於「速戰速決」,在單一對抗中相當有利,需要搭配使用者靈活的腳步和優秀的原力感應,但往往會因為戰鬥空間的狹小而受到限制,使用 Ataru 的絕地大師奎剛就因為這個原因與達斯魔的戰鬥中敗下陣來,不過另一位第四款的使用者尤達大師,則是完美的使用者,尤達利用他身軀嬌小同時巨大的原力能力,讓他可以在每場一對一的作戰中展現他的長處。
《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可以看到尤達與帕爾帕廷對決中,絲毫不因室內地形而趨於下風。
第五款:Shien / Djem So(均衡型)
第三款 Soresu 雖然擁有巨大的防禦能力,但攻擊力卻不高,因此研發出第五款光劍類型,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絕地武士會利用光劍將各種雷射槍反彈回去,Shien 就是反彈之外,甚至能同時攻擊,而 Djem So 即是將雷射槍變成光劍的變型。最著名的使用者為阿納金天行者(達斯維德),Djem So 算是融合了前四款的各種優點,搭配自身強大的力量達到各種類型優點與缺點的均衡,不過阿納金最終無法控制這樣強大的劍術而投入黑暗面。
阿納金在《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中就利用的第五款光劍,完敗使用第二款 Makashi 的杜庫,Makashi 一旦在攻擊上無法佔到優勢,就難以擊敗對手。
第六款:Niman(中庸型)
Niman 看似集結了上述五款而成的第六款光劍,但此技法算是一種中庸之道,不適合拿來在戰役中使用,反而在被拿來當作「外交」使用,並沒有著名的絕地武士或是西斯武士使用 Niman ,電影吉諾西斯戰役中的多數絕地武士都是使用此類型。
第七款:Vaapad / Juyo(狂暴型)
光劍第七款對於絕地武士來說,很像是一種「禁招」,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駕馭的強大類型!Vapaad 的命名者絕地大師魅使雲度幾乎可以算是電影當中劍術最高的絕地武士,Vaapad 的使用者必須讓自己的黑暗力量釋放,轉化為光明的武器,若控制不佳非常容易墮入黑暗,不過一旦控制得宜,將為使用者帶來無窮的力量,猶如平衡了原力與黑暗力量的終極類型,雲杜使用了 Vaapad 擊敗了西斯大帝足以證明他的力量。(不過雲杜使用的紫色光劍,純粹是演員山塞繆爾·傑克遜跟導演喬治盧卡斯要求他要一把獨特的光劍顏色。)
【來源:影視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