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掃平伊拉克,入侵阿富汗,為何不敢打伊朗?看地形圖一目了然

2021-12-25 地圖帝

2003年,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出一瓶白色洗衣粉,說這是伊拉克的化學武器。師出有名後,美國大舉出兵,輕鬆滅亡伊拉克,把薩達姆推上了斷頭臺,同時在伊拉克製造了數百上千萬難民。

美國對伊拉克的鄰居伊朗,各種敲打,暗殺將領、經濟制裁等明暗招數都使遍了,就是沒有全面出兵,其中重要原因是伊朗地形複雜。

伊拉克地處兩河平原,一馬平川,幾乎無險可守,西北部山脈是庫德人控制區。伊朗就不同了,美國用了20年都不能消滅阿富汗的塔利班,就和地形有關,伊朗面積比阿富汗大,地形也比阿富汗複雜。

我們來看伊朗幾個標誌性地形,重新認識一下伊朗這個國家。

【荷姆茲海峽,波斯灣的咽喉】

波斯灣這個名稱來自伊朗,阿拉伯人稱為阿拉伯灣。波斯灣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長度接近1000公裡,最寬約338公裡,最窄只有約56公裡。

波斯灣最窄處叫荷姆茲海峽,海峽北部是伊朗,南部這個突出部位屬阿曼。伊朗擁有海峽北部的這個荷姆茲島,其控制線得以向南推移,控制了大部分的水域。而阿曼這個尖角又是一塊以沙漠為主的飛地,伊朗主導海峽的控制權。

波斯灣是全球石油最多的地方,堪稱世界最富的海灣,荷姆茲海峽因此成為繁忙的水道,它是波斯灣的咽喉。美國在波斯灣有很多利益,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部設在巴林,美國在巴林、卡特爾、科威特、阿聯等國還有多個軍事基地。

波斯灣平均水深只有約40米,最深處也只有約104米。這種地理形勢決定了,美軍的潛艇幾乎無所遁形,沒有必要開進波斯灣。而大中型航母的吃水深度最起碼要保證20米,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比如汽車寬兩米,道路肯定要比汽車寬的多,因此航母大致只能在有限的深水區遊弋。

在荷姆茲海峽,美軍大型艦艇的航道非常狹窄,伊朗部署在北岸的火炮,根本不用瞄準,只要火力覆蓋固定航道,美軍戰艦肯定會被擊沉。

美軍每次有大型艦艇通過海峽,都如臨大敵,不僅要將艦隊拉成長隊避免擁擠,空中還會有數不清的戰機翱翔偵查。

伊朗還有一個殺手鐧,他們的摩託艇目標小,經常悄悄跟隨偵查美國軍艦。伊朗有一個作戰計劃,包括用數百架摩託艇,搭載魚雷或輕型火炮,圍攻美軍的航母。由於排成長蛇狀通過海峽,美軍航母缺少其他護衛艦的保護,究竟摩託艇能否擊沉航母,未來戰爭實踐中才能驗證。

荷姆茲海峽,成為伊朗反制美國的一個戰略要地,其以攻為守的地理形勢,扼住波斯灣美軍的咽喉。

【扎格羅斯山脈】

扎格羅斯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小部分在土耳其與伊拉克境內,大部分位於伊朗境內。這座山脈長約1600公裡,平均寬度約240公裡。

扎格羅斯山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阿拉拉特山(5137米)位於土耳其境內,伊朗境內最高峰是扎爾德峰(4548米)。

扎格羅斯山脈西部坡度大,多寬闊的谷地和盆地,降水較多,河流穿過四面皆山的平原或溝壑,水流量大,山間平原肥沃,為伊朗農牧業區。山脈東部坡度小,氣候乾燥少雨,寒暑溫差大,大陸性氣候明顯。

古代波斯的首都,波斯波利斯、設拉子、撒馬爾罕,都在扎格羅斯山脈上。扎格羅斯山脈是一條壯觀的天然分界線,西方入侵波斯,很難跨越扎格羅斯山脈。雖然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等勢力短暫徵服過波斯,但波斯人大部分時間都保持著獨立自主的狀態,波斯文化與西方也是截然不同的。

【厄爾布爾士山脈】

厄爾布爾士山脈,環繞裏海南部,呈弧形走向,褶皺山體,以巖層為主,長度約900公裡,寬度約60-130公裡。

厄爾布爾士山脈最高峰是達馬萬德山,海拔約5610米,是伊朗最高峰,也是亞洲最高的火山。

厄爾布爾士山脈的山脊並不對稱,靠裏海一側坡度陡急,另一側相對平緩,等於伊朗家門口一道天然防線。當然這道防線也是有代價的,它也擋住了裏海的溼潤空氣,雨霧衝不過來。靠裏海的北側年雨量達1000毫米,為森林分布區。南坡氣候乾燥,年雨量280-500毫米,植物屬旱生草原型。伊朗首都德黑蘭就在南坡,氣候乾燥,也沒什麼大河,只能在山上修築一系列水壩,卡拉季水壩和賈哲魯德水壩主要向德黑蘭供水。

伊朗人口 8165萬,其中德黑蘭1100萬,是全國唯一的超大城市,放在全球可以排進前20位。伊朗有31個省,德黑蘭省的面積只有1.88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1600萬,而且還在高速增加中。

德黑蘭距波斯灣有600多公裡,北邊是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邊是卡維爾鹽漠,都是人跡罕至之處,不過東西方向處於古代絲綢之路上。絲綢之路在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這條線,有點像我們的河西走廊,也是位於祁連山腳下,靠雪山融水滋潤,同樣是絲綢之路的要道。德黑蘭有點像我國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這種重要的中轉站。


【卡維爾鹽漠】

卡維爾鹽漠長約800公裡,寬約320公裡,面積約7.76萬平方公裡。卡維爾鹽漠夏季溫度可達50°C,冬季還會降到-20°C。冬季有少量降雨,周圍山脈融雪後,會形成季節性的溪流和湖泊。炎熱的氣候又導致水分快速蒸發,從而形成鹽分很高的沼澤地和泥沙地。

從空中看,卡維爾鹽漠分布著星星點點的大小湖泊,最大的一個位於西部,面積達到約4000平方公裡。

【盧特沙漠】

盧特沙漠,世界第27大荒漠。南北長約480公裡,東西寬約300公裡,面積約5.18萬平方公裡。

盧特沙漠是地標溫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監測到的最高溫度為70.7°C。

以上是伊朗地形的主要特徵,伊朗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裡,而阿富汗只有64.75萬平方公裡。阿富汗地形複雜,美軍20年都不能消滅塔利班,要是美軍打面積兩倍多,地形更加複雜的伊朗,肯定是信心不足的。

除了地形原因,美國也要考慮國家戰略等問題,如果不計成本打伊朗,中國、俄羅斯等國會迅速崛起,美國承受得了嗎?

相關焦點

  • 伊朗戰爭,美國到底是打還是不打?
    以前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是做足了戰爭動員,整個北約國家都是同仇敵愾,要麼出兵,要麼出錢,而且伊拉克戰爭的部分費用還是以戰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來衝抵,那麼美國發動伊朗戰爭的錢從哪裡來?對於負債已達到22萬億美元以上、政府財政赤字已經突破2萬億美元、軍費開支已經超過7千億美元的美國政府來說,要再拿出錢去打一場伊朗戰爭,在沒有盟國支持的情況下美國能承受嗎?
  • 為什麼美國也不敢招惹這兩國?一個根本不敢打,另外一個打不贏
    美國不敢惹的國家是哪兩國?說起美國,相信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橫行霸道、實力強大,不過這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美國是多年來的第一大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海外軍事基地以及最多的核動力航母,而且還經常在各個國家的領空領海舉行自由航行,有時還會直接幹涉別國內政、挑起戰火,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就是美軍為推行霸權主義發起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但就算強大如美國,也有不敢惹的國家,一個是打不贏、一個是不敢打,堪稱大國的深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美軍打不贏阿富汗?
  • 先平阿富汗,再掃伊拉克,美國發善心饒過伊朗?看地形就知道原因
    大中東戰略,一定要打伊朗:白宮竊喜,自己的大中東戰略終於可以實施了,計劃分為三步走:第一先平阿富汗,第二橫掃伊拉克,最後東西夾擊伊朗。1990年,在美國的默許下薩達姆進兵科威特,結果美國提上褲子就不認帳,組織了幾十萬大軍來了個海灣戰爭。薩達姆徹底走上了反美的道路。伊朗呢?同伊拉克一樣,伊朗曾經也是美國的好夥伴,但是隨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美伊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
  • 為何說伊朗是阿富汗戰爭的最大贏家呢?
    而且任何戰爭,都有贏家和輸家,很多時候贏家不是直接參與到戰爭的國家,甚至不為外人知道。尤其是阿富汗戰爭來說,就是如此。現在對於阿富汗戰爭,普遍的評價就是美國的失敗和中俄的勝利。但是其實伊朗才是阿富汗戰爭最大贏家,為何這麼說呢?你可能想不到。從阿富汗戰爭爆發後開始,伊朗一直是比較低調的。
  • 美軍為何撤離阿富汗?
    Zalmay Khalilzad後來做到了美國駐阿富汗大使 (2003 - 2005)、美國駐伊拉克大使 (2005 - 2007) 和美國駐聯大大使 (2007 - 2009)。2017 年曾被川普考慮出任國務卿。
  • 阿富汗戰爭打了18年,花了上萬億美元,美國為何還是剿滅不了塔利班?
    雙方同意外國軍隊要全部撤離阿富汗,而塔利班則承諾阿富汗不會成為恐怖組織攻擊美國的平臺。撤軍的說法不禁讓人想起了越戰。畢竟不同於平靜了的伊拉克,塔利班目前不僅頻頻發動襲擊還控制了阿富汗一半國土。阿富汗戰爭已經成為美國耗時最長的一場戰爭,距離歐巴馬宣布戰爭結束已經5年,距離布希入侵阿富汗已經18年。2001年的美國正值贏得冷戰後的全盛時,打了18年後塔利班卻大有捲土重來之勢。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為什麼剿滅不了塔利班?
  • 世界還有美軍不敢打的國家?中俄榜上有名,第3名萬萬沒想到
    得益於美國二戰時期本土基本遠離戰火,再加上《租借法案》大幅刺激美國軍工業,使得美國在二戰後迅速成為超級大國。但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國家美國極度不願意招惹,或許有人好奇,世界上還有美軍不敢打的國家?實際上準確的說,有三個國家美國無法打贏,其中中俄榜上有名,然而第3名萬萬沒想到,這就是阿富汗,中俄美軍不敢招惹情有可原,為何連阿富汗美國都忌憚三分?主要還是美國在阿富汗栽了個大跟頭。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場」,在100多年裡英國、蘇聯、美國均在各自最鼎盛的時期入侵了阿富汗,但是最終均鎩羽而歸。
  • 美國為何從阿富汗撤軍呢?跟蘇聯有關
    尤其是超級大國,那更是如此,當年的蘇聯,美國就是典型。而1991年蘇聯解體後,整個世界只剩下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為此,美國更是毫無顧忌,為所欲為了。所以蘇聯解體後,美國接連發動了好幾場戰爭,包括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而基本上不打勝,都不可能撤軍的。但是為何現在美國非要從阿富汗撤軍呢?總統說這跟蘇聯有關。2001年因為反恐戰爭的開始,美國第一戰就對阿富汗下手。
  • 當年日本為何敢打中國?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那麼既然如此,為何當年日本還敢打中國呢?俗話說,將才不打無準備之仗,其實日本之所以敢如此有恃無恐,是和他們手裡的秘密武器有關的,那就是日軍手裡的中國地圖。雖然抗戰1931年才爆發,但是了解近代史的人就知道,其實日軍從1895年甲午戰爭後就開始進入我國了。並且在甲午戰爭後,有大量的日軍情報人員留在了我國。
  • 名副其實的「帝國墳場」:英軍三次入侵阿富汗為何失敗?
    偵探小說之父柯南·道爾在第一次見到華生時,將阿富汗描寫成了他來到貝克街之前的噩夢,「他面容憔悴,就清楚地說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歷盡了艱苦。他的左臂曾受過傷,所以現在動起來動作還有些僵硬。試問,一個英國的軍醫在熱帶地區歷盡艱險,並且手臂處負過傷,還能在什麼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1839年,「日不落帝國」英國入侵阿富汗,結果在阿富汗被打得灰頭土臉,只得灰溜溜撤出。
  • 若伊朗與美國爆發戰爭,以伊朗的國力,能抗多久?
    美軍在阿富汗已經17年了,花了1萬億,死了2千人,受傷2萬人,近來1萬4千人撤走了7千,為什麼呢?因為打不贏,塔利班勝利在望,美國正在和塔利班談判,以保證剩下的7千人安全撤出,不然有可能被塔利班「包了餃子」。伊朗是強大的國家政權,塔利班只是些遊兵散勇,兩者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如果美國入侵伊朗,不是伊朗能堅持多久,而是美國在中東能不能保持存在。
  • 以色列+美國對伊朗只能搞暗殺,為何不敢直接開打?美國看的比誰都透
    但是反過來的一個問題也是經常討論的,既然如此,美國+以色列難道還打不下一個伊朗?搞暗殺能解決根本問題嗎?這個問題不止探討過一次,而目前我們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對於美國而言,這是打垮伊朗成本最低的投入。為什麼不是以色列?以色列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區域戰略思維還是不能比。美國完全有能力以一己之力顛覆伊朗,這不存在難度。但是成本巨大,可能要用幾年十幾年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 三維地圖看歷史,看世界
    大家直接點擊就能跳轉到小程序觀看了):三維地圖推演韓戰戰局變化全過程三維地形圖帶你直觀了解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為何讓中國人如此刻骨銘心?看三維地形圖直觀了解三維地圖直觀了解韓戰過程,為何說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以前,我們都聽說過很多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 為什麼伊朗敢於跟美國作對?伊朗到底擁有多少籌碼?
    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之後多次演講中也表現得極為強硬,他曾明言,美國將遭受伊朗最殘酷的報復,甚至還以高達8000萬美元的高額懸賞金,懸賞美國總統的人頭。那麼問題來了,伊朗作為區區一個區域性強國,世界範圍內的三流國家,為什麼敢向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叫板呢?
  • 真實的伊拉克與阿富汗現狀!
    而這場空襲發生在,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襲擊剛剛結束的一天後。遇襲身亡的伊朗革命衛隊將領蘇雷曼尼遇襲的巴格達國際機場外圍五角大樓隨後發表聲明,承認空襲:「在川普的指示下,美軍採取了果斷的防禦行動,殺死伊朗革命衛隊將領蘇雷曼尼,以保護美國海外人員安全。伊朗革命衛隊被美國視為外國恐怖主義組織。
  • 韓戰美國為何不堅持打下去呢?
    最典型美國打的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都持續10年以上,很多到現在還沒結束。可以說不到最後,美國都是不認慫的。但是唯獨例外的是韓戰,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韓戰美國為何不堅持打下去呢?而是匆匆求和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四個字。韓戰從1950年開始,到1953年就快速結束。美軍真正開打的時間,其實滿打滿算,只有2年多,3年都不到。
  • 伊朗、伊拉克、美國為何糾纏幾十年難以切割?
    英國的壓迫仍如影隨形,而二戰後美國勢力滲透西亞,兩伊都被迫與美國站在反共陣線。隨後,伊拉克與伊朗分別爆發革命,新政府雙雙走上抵抗西方的道路。但在西方勢力仍較為強盛的情況下,抵抗西方就是破壞世界和平的罪魁禍首,怎麼做都是「政治不正確」。進入30年代的西亞。伊拉克雖然於1932年脫離英國控制,也加入國際聯盟,但英國仍擁有軍事影響力。
  • 大軍壓境,油輪被炸,使館撤人,美國這是要開打的節奏
    5月15日,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下令,所有非緊急人員立即撤離伊拉克。看這架勢,似乎川普真要動手。翻看美國短短200多年的歷史,美國已經打了200多場仗,幾乎每一屆總統都要過一把打仗癮,說美國是戰爭販子一點也不假。
  • ISIS敢炸伊朗一點皮毛試試
    去年12月,在伊朗著名遺址波斯波利斯參觀時,嚮導得意地對我表示自己國家之所以那麼安全,情報部門的努力是一方面——即便網絡訪問會因此部分受限,還強調:「西邊有ISIS,東邊有蓋達組織,都離我們近在咫尺,可為啥不敢找我們麻煩?甚至不敢去動伊拉克什葉派聖城?他們炸伊朗一點皮毛試試看,不用等哈梅內伊號召,我們國民就能迅速把這個哈裡發國滅了。」
  • 美國打伊拉克那麼輕鬆,為何打越南卻顯得吃力?越南難道很強嗎?
    打不著,打不狠,打不服,是一種境界 環境從林,看不見,越南玩起遊擊戰雖然差點,但有老師真傳,對待老美夠用了, 越南猴子不經打,但背後兩大狠角色加持,老美打著也放不開, 越南人民也是有信仰有理想!也打不服!沒辦法呀!錢不夠用了,也就只好撤了。放開打,往死裡打,打服氣,是另一種境界 伊拉克的地理太合適了,一馬平川,連草也少,裝備的優勢完美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