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大家立刻就會想到「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其實,關於這四大發明,並非沒有爭議。
造紙術沒什麼爭議,但印刷術的爭議很大。一直到近代的清末民國,中國實際應用的印刷術,都是雕版印刷,也就是在木板上刻字做成印版,而不是活字印刷。活字印刷雖然宋代就出現了,但幾乎沒有應用。實際上,現代的印刷技術,中國要從西方引進的。
火藥和指南針也有類似爭議。雖然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但真正廣泛應用的,都是近代以來從西方引進的新技術,而不是古代技術的延續發展。
本文無意介入這些爭議。本文想要挑起另一個爭議,那就是,技術性知識和社會性知識,哪個更重要?
有人可能會說,當然是技術知識重要。甚至可以說,技術知識才是唯一重要的知識。其他的知識,說你們都是扯蛋吧,有點兒不禮貌,但其實也差不多。你們都消失,社會也損失不大。只要保持技術進步,社會照樣繁榮興旺。
這種看法錯得淺。技術知識固然重要,但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整合、維繫社會的知識,永遠是最重要的。從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要持續面對和解決整合、維繫社會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人們才能把日子過下去。技術知識能提高生產效率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但並不能解決怎樣整合、維繫社會這個核心問題。
有一個中國學者去歐洲參加學術會議。期間,正好中國成功發射了一枚先進的火箭。這位中國學者不免當眾有些洋洋得意。一位瑞典學者見狀,有些氣不忿,出言諷刺說:如果瑞典有中國這麼大規模這麼多人口,早就把幾百人送上月球並來回跑了。
這位中國學者一時語塞無言以對。其實,一句話就可以噎住這位瑞典人:組成和保持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這恰恰是你們瑞典人永遠也做不到的最大成就。
瑞典歷史上也曾經是歐洲強國,但不要說整合全歐洲,就連整合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這麼個小地方,瑞典人也做不到。中國卻能把整個東亞大陸和數以億計的人口整合為一個堅強的整體,並長期延續。這才是最了不起的事情。相比之下,那些技術發明確實只是「奇巧淫技」級別的次要知識。
「四大發明」是經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然後才到處流傳的。如果回到中國古代,問任何一個人「四大發明」是什麼,那位古人只會莫名其妙,不知你在說什麼。中國古人知道四書五經、四大金剛、四大鬚生,但肯定不知道「四大發明」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冷笑說,他們當然不知道。你國古人不懂科學嘛。
這個解釋對不對,我們先不論,但至少我們可以提出另一種解釋,那就是:在中國古代,這些技術發明即使存在,也確實不重要。不重要的東西,當然不會在社會上流傳,大家也不會記得。
我們不妨坦然承認,中國古人就是不重視科學技術,這是因為,對中國古人來說,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現代語言表達,就是整合、維繫和擴展人類的合作秩序。在這方面,中國成就斐然、經驗豐富,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知識。
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技術進步成了聚光燈下的熱點,中國悠久歷史中積累的豐富社會知識則被低估甚至無視。在中國近代以來全面落後的情況下,很難認清和扭轉這種錯誤認識。但是,隨著中國國家的全面復興,在分析中國復興的原因時,看得越來越清楚的一點就是:中國固有的豐富社會性知識,才是中國復興最主要的原因。至於那些技術性知識,作用是次要和輔助的,而且,對技術性知識來時,無論是原創,還是引進,都不難。而社會性知識的掌握,則要難得多。
換言之,關於「四大發明」的爭議,其實根本不重要。就算這四大發明都被證明有問題,也無所謂。那些本來就不是中國人看重的東西。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真正重要的,是圍繞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性知識。在這個領域,中國有大量的發明和創造。中國這個「廣土巨族」國家正是靠著這些知識才形成和維繫的。
切換到這個視角以後,就可以重新提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發明——社會性知識的重大發明。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界定重大發明?或者說,標準是什麼?
我想,至少應該有三個標準:
一、這個發明是中國的本土原創。
二、這個發明流傳到其他文明區,並且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了其他文明區的社會狀況和組織形式。
三、這些重大發明構成了中國社會的核心特徵。而這些特徵,正是中國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區別所在。
根據這三個標準,我在中國豐富的社會性知識中找出了「五大發明」。接下來,我就按照重要性,從低到高,分別介紹這「五大發明」。
這一篇算是開頭語。下一篇先介紹第五名。
(未完待續)
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或「在看」吧。
李子暘為鉛筆經濟研究社主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以下二維碼是作者的個人公眾號,歡迎大家關注。商業合作請後臺聯繫,謝謝。
李子暘:中國式三權分立秒勝西方
李子暘:打壓抖音的美國怎麼了?
李子暘:世界需要新的網際網路秩序
李子暘:為什麼說孔子是「至聖先師」?
李子暘:美國人怎樣搶奪國際話語權?
李子暘:中國貿易戰略的大轉折:從出口導向到國內大循環
李子暘:從出口導向到國內大循環——改革又到了十字路口
李子暘:為什麼必須解放臺灣?
李子暘:歷史悠久的代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