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叫板GPS,第三代北鬥的信心從何而來? | 訪談錄

2021-02-24 泰伯網

2018年是北鬥全球組網的開局之年,今年年底前將發射18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服務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此同時,北鬥在國際合作方面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去年11月底,中美雙方正式籤署了《北鬥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北鬥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的影響力和地位再度提高。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沈軍表示,從中國的北鬥到世界的北鬥,北鬥系統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開放的態度。跟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關係,既有競爭,同時也存在合作。

 

北鬥一代因性能不強而備受詬病、北鬥二代也因僅覆蓋亞太區域顯得低人一等。沈軍認為,第三代北鬥系統的建成,將會扭轉這一局面,北鬥將成為一個真正能跟GPS叫板的衛星導航系統。

 

本期訪談嘉賓——沈軍

WGDC2018 北鬥+大數據峰會演講嘉賓

 

北鬥國際合作,兼容互操作成果顯著

 

北鬥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秉持著獨立、兼容與互操作、漸進、開放的基本原則,既是中國的北鬥,也是世界的北鬥。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以及區域衛星定位系統(日本QZSS、印度IRNSS)之間,在頻率資源、信號體制等方面的確存在競爭關係,但各個系統間的合作也尤為重要。

 

2015年5月,中俄籤署《中國北鬥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2017年11月,中美籤署《北鬥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上,北鬥系統不斷組織雙邊及多邊會談推進國際合作。今年,中國還將承辦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三屆大會,北鬥國際合作的腳步正伴隨著全球組網的啟動越發加快。

 

泰伯網:請問北鬥與GPS的兼容互操作的作用和意義在哪裡呢?

 

沈軍:兼容互操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共處共用。

 

具體來說,兼容指的是系統間互不幹擾。因為國際電信聯盟(ITU)所劃定的衛星導航信號頻率資源有限,各個系統的信號頻率往往存在重疊。由於北鬥起步較晚,按照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則,需要跟先到者協商。通過編碼協議以及一些其他的形式避免衝突。然後,北鬥才能在不幹擾其他系統的情況下,使用該頻段內的頻率資源。

 

而互操作的意義,是指不同系統間不僅能夠共存,並且還可以互相幫忙。

 

比如說在同一地點,單一系統可以接收到4-5顆衛星的信號,實現互操作後則可能接收到多個系統幾十顆衛星的信號,進而增強定位精度和效率。

 

泰伯網:如果系統間不兼容,後果是什麼?

 

沈軍:首先不兼容的話,會對其他系統造成幹擾,這在國際電信聯盟上屬於違法行為。另外,不兼容也會影響到北鬥系統的使用。

 

舉個例子,就是當時我們在跟美國就兼容互操作協議的談判期間,美國空軍故意將GPS的信號強度上調了一倍。這如果發生在現實使用中,有兩個信號在同一頻段,別人的信號比你強一倍,那肯定沒人會用你的信號。並且,高強度的信號會對你造成幹擾,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你的信號無法使用。

 

所以,包括我們在國際合作以及ICG上,最重要的核心議題就是兼容互操作。

 

泰伯網:北鬥與GPS的兼容互操作協議,跟與俄羅斯GLONASS籤訂的有何區別?

 

沈軍:從表面看,兩份協議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事實上,北鬥與GPS兼容互操作的難度和意義要遠大於GLONASS。本身GLONASS和GPS在信號體制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彼此不容易產生幹擾。而北鬥的信號體制跟GPS的信號比較類似,所以才要用編碼的方式把他和GPS區分開,但北鬥與GLONASS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更多的重心則放在互操作上,考慮如何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信號計算出更精確的結果。

 

泰伯網:北鬥三號已經發射,未來還會有頻率方面的問題嗎?

 

沈軍:總體上來說,大部分的頻率協調工作都已完成,只剩跟歐盟GALILEO還有部分需要再談。就算萬一出現問題,北鬥三號也有一些備用方案,比如可以重構衛星,對衛星進行狀態和信號的調整等等。

 

泰伯網:衛星接收機中的多模合一與兼容互操作有何區別?

 

沈軍:實際上,如果沒有兼容互操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多模合一。

 

其實,早期我們說的雙模,根本不算是雙模。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將兩個系統的衛星接收機安裝在一起,內部也完全是兩套東西。跟現在只用一塊射頻晶片就能把所有信號都收進來,並不是一碼事。兩者在成本、精度以及功耗上都有巨大差距。

 

如今的趨勢是將晶片做小,減小體積的同時降低功耗。信號越來越多,對於晶片處理信號的能力也有新的要求,以前可能只需要處理3-5個信號,那麼現在就是10-20個。

 

北鬥是否真正獲得了國際認可?

 

就目前來看,GPS的霸主地位仍然無人能撼動。兼容互操作,指的都是北鬥向GPS兼容。在國際上,北鬥系統的認可度究竟如何?有傳聞說北鬥信號不參加解算,又是真是假?

 

泰伯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真實性能如何?

 

沈軍:北鬥從性能上來說,基本上跟GPS相當。

 

去年7月份我們的監測評估中心跟俄羅斯進行過一次聯測,用一臺汽車從西安開到霍爾果斯口岸,距離大概3000公裡。測量的結果是,北鬥的平均定位精度其實要優於3米。事實上,雖然GPS官方公布的精度為5-10米,但現在其實也能達到1-3米的水平。

 

目前,GPS在全球定位導航系統中依然屬於領跑者。不論從用戶量、覆蓋區域以及性能指標方面,GPS都是一個標杆。而北鬥作為後來者,仍然處於追趕過程中。比如,GPS每年都會進行精度檢測,並且對外公布當年的精度範圍和平均精度,而這方面北鬥還有待完善。

 

泰伯網:據傳聞有部分晶片不用北鬥信號進行解算,是真的嗎?

 

沈軍:按官方公布的數據來說,目前70-80%的手機都支持北鬥。但是據我觀察,的確很少有北鬥信號參加解算的,一方面的原因是由於前期北鬥衛星的數量較少,另一方面也是北鬥信號不夠穩定,加上了還不如不加。

 

我曾經從高通方面了解過,高通對於北鬥的做法就是,只接收北鬥信號,但不參加解算。就是表示說我能收到,但我不用,做樣子的成分比較大。說白了就是前期北鬥有一些服務還是不太完善。比如說高通晶片中有一個軟體,能夠預測衛星的星曆,幫助用戶減少定位時間。而前期北鬥公布的信息不規範,所以就不支持這樣的功能。還有早期我們用北鬥做測試,測試過程中突然就收不到信號了,問來問去原來是因為測試衛星把信號關了。

 

第三代北鬥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已形成「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目前,前兩步已實現,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泰伯網:北鬥三號全球組網,中國衛星導航企業會因此受益嗎?

 

沈軍:北鬥全球定位導航系統的建成,意味著全球範圍內又將增加一個新的GNSS系統,對於所有衛星導航企業來說,都是利好的消息。可以看到,北鬥新的空間信號接口文件一經發布,短短兩三個月內國際主流晶片廠商就都推出了支持北鬥的晶片。

 

但是從市場化的角度,北鬥三號對於國內企業並沒有太多的偏愛,相對來說比較透明。另外北鬥民用方面的一些特色功能,比如像短報文服務,可能會選擇一些民營企業作為分理商進行銷售,在這方面國內企業會有一些優勢。

 

泰伯網:未來北鬥三號會給衛星導航企業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沈軍:按計劃北鬥三號將在2018年底之前發射18顆衛星,北鬥的發展不僅僅在於多發射幾顆衛星,從覆蓋亞太到服務全球。更重要的是新的信號和星基增強等新功能,會把這幾年間衛星導航領域的技術進展和成果進行落地。衛星導航產品的定位精度會因北鬥三號而進一步提高,我估計在高精度定位能力方面至少會實現一倍以上的提升。

 

北鬥一代、北鬥二代有些地方還不太完善。但第三代北鬥建成以後,我覺得這會是一個真真正正能跟GPS叫板的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想要傾聽沈軍關於北鬥國際合作的故事?了解更多關於北鬥的前沿技術和創新應用,敬請關注今年6月1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WGDC2018大會北鬥+大數據峰會。讓我們共同探討北鬥技術、企業、產業、資本一起走向下一個未來。

編輯:孟祥琦

相關焦點

  • SpaceX再度部署最強GPS衛星,第三代北鬥對陣第三代GPS開始了
    就在中國第三代北鬥部署收官之星7天以後,美國第三代GPS第三顆衛星發射升空,這是太空快遞一哥SpaceX第二次擔當重任。
  • 更先進的第三代GPS衛星,北鬥系統需要害怕嗎?
    作為美國空軍第三代GPS衛星,它是針對美國和盟軍的全新需求設計而開發的,其精度較之前的二代衛星提高了三倍,抗幹擾能力提高了八倍,它可以依據需要,迅速關閉特定地理位置的導航信號發送。而GPS一代星不能關閉特定地區的導航信號,二代星要關閉特定地區的導航信號也極為繁瑣。
  • 【聚焦】GPS III來了!
    說下各代衛星支持的信號吧。第一代民用信號利用 BLOCK II/IIA/tIR 衛星播發,是在 L1 載波上播發L1 C/A信號。L1 C/A信號主瓣範圍為1575.42MHz±1.023MHz。第二代民用信號利用BLOCK IIR~M 衛星播發,它不僅包含了第一代民用信號,而且還在 L2 載波上增加了 L2C 信號。
  • 美國GPS精度0.1米,俄羅斯格洛納斯1.5米,中國北鬥精度多少?
    而中國作為在衛星導航領域當中的後起之秀,當初為了不再受制於人我們的北鬥導航定位系統更是前前後後花費了18年的時間,而在這其中科學家們的努力自然不必多說,但相信如今各位更關心的是中國的北鬥跟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相比
  • 首顆第三代GPS衛星發射升空
    GPS III SV01衛星發射升空來源:SpaceX預計接下來到2023年,GPS III的衛星也會和我們的北鬥三號衛星一樣,陸續發射。GPS現代化中的衛星段建設還有第二步,計劃從2026年開始,到2034年左右,陸續發射22顆GPS III衛星。相關合同已於今年9月與洛馬公司籤訂,後續還會不斷有新的GPS衛星發射升空。
  • 「北鬥」和GPS有何區別?
    昨天,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大家都非常關心中國的「北鬥」和美國GPS有哪些區別?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跟大家聊一下,其實目前總共有四家供應商,可以為大家提供全球導航定位服務,有大家所熟悉的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GLONASS、歐盟的GALILEO。
  • 約書亞的信心和勇氣從何而來?
    約書亞是一個具極大信心、勇氣及領導才能的人,但他卻有使人驚懼的任務要完成。在起初領受使命時,神給他特別的應許與鼓勵:神曾說他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同樣與約書亞同在;他必不撇下,或丟棄約書亞(5節);同時,神亦向他保證,以色列民必定能承受那應許之地(6節)。在領受神鼓勵的話語後,約書亞及其人民在面對困難及戰爭時,能夠表現出剛強壯膽,並較任何以往的歲月,更懂得謹守遵行神的律法。
  • 北鬥與GPS的11大技術區別(內含GPS、北鬥晶片原廠)
    雖然GPS的SA政策取消了,卻讓民用市場對其信心大大降低,只有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系統才能保證安全!缺點就是要花錢,但這個錢,第一,必須花,第二,花的還真不算多,GPS耗資200億美元(現在應該已經不止這麼多了,因為需要不斷替換老舊衛星),北鬥系統「預計投入經費500億」人民幣,一個字,值!2、三頻信號。
  • 北鬥與GPS的九大技術區別
    北鬥一代的有源定位,有源定位技術只要兩顆衛星就可以完成定位,但需要信息中心DEM(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支持並參與解算。它在北鬥二代上被保留下來,但不作為主要的定位方式。而北鬥二代使用的是無源定位,和GPS是一樣的,不需要信息中心參與解算,有源定位則作為補充功能。
  • 最強GPS偷師北鬥,有一點美國永遠無法趕超中國
    12月23日,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顆新一代GPS III導航衛星送入軌道,這是美軍第三代GPS體系中第一枚進入軌道的導航衛星,但進度其實已經拖延了4年之久。為了應對中國北鬥導航的競爭,美國不惜「偷師」北鬥,以升級現有GPS網絡,但有一點美國卻顯然無法趕超。
  • 北鬥與GPS的11大技術區別分析
    雖然GPS的SA政策取消了,卻讓民用市場對其信心大大降低,只有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系統才能保證安全!缺點就是要花錢,但這個錢,第一,必須花,第二,花的還真不算多,GPS耗資200億美元(現在應該已經不止這麼多了,因為需要不斷替換老舊衛星),北鬥系統「預計投入經費500億」人民幣,一個字,值!
  • 我國北鬥衛星來了,再見了GPS!(內含國內外GPS晶片產業鏈)
    你好,北鬥衛星!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中國人自己的導航系統在經歷過千難萬險之後,終於要來了。剛剛,據重慶晚報報導稱,北鬥地圖APP預計5月1日上線。屆時可用手機下載,定位有望精確到釐米。GPS的精確度只有十米,而北鬥能精確到釐米,還可以精準到具體車道;並且北鬥還有一個驚為天人的功能。我們都知道GPS只能定位,無法通知別人;但是北鬥導航系統不僅僅能定位,還可以把位置發送給別人。當你被困山頭或者被困荒島,你不僅能知道自己的位置,還能給別人發送你的位置,從而使你更快的獲救。
  • 35顆衛星3重天網的第三代北鬥定位系統要來了 GPS可以扔了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除了我國的「北鬥」全球導航系統外,還包括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以及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而我國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已經於近期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
  • 中國北鬥耀太空——三代北鬥導航衛星的研製之路
    然而,當時國外對我們技術封鎖,國內的部件廠家尚未成熟,北鬥一號研製只能在摸索中起步。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一號總設計師範本堯院士回憶,國產化從北鬥一號的太陽帆板做起,「當時很多衛星都不敢上,北鬥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硬著頭皮上」。
  • 各國衛星導航系統比較(北鬥、伽利略、GLONASS、GPS)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 疑問 | 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相比,北鬥導航有什麼優點?
    雖然GPS的SA政策取消了,卻讓民用市場對其信心大大降低,只有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系統才能保證安全!缺點就是要花錢,但這個錢,第一,必須花,第二,花的還真不算多,GPS耗資200億美元(現在應該已經不止這麼多了,因為需要不斷替換老舊衛星),北鬥系統「預計投入經費500億」人民幣,一個字,值!三頻信號。
  • GPS與北鬥晶片模組廠家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時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新時代正式開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按照「先有源、後無源北鬥三號組網結構由3 顆靜止軌道衛星(GEO)、3顆傾斜軌道衛星(IGSO)、24 顆中軌道衛星(MEO)組成,此外還包括5 顆試驗衛星;MEO 衛星均勻分布在3 個軌道面。► 北鬥二號:2012 年正式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07 年,北鬥二號第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目前已建成了由14 顆組網衛星和32 個地面站天地協同組網運行的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
  • 中國自主北鬥射頻晶片恆星一號,兼容GPS等四大導航系統
    北鬥導航定位系統是中國自主發展的全球定位系統,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的北鬥三號衛星,定位精度2.5至5米,正在加緊全球組網,現在已經發射了8顆衛星,預計今年底實現基本組網。在相關產業鏈上,中國公司也在不斷推出基於北鬥的產品,廣州中海達公司昨天下午宣布推出自主研發的北鬥射頻晶片恆星一號,支持北鬥、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羅納斯四大導航系統的所有頻點。
  • GPS這麼好用,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做北鬥導航?
    中國北鬥:國內北鬥系統建設「三步走」,預計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這其中,以我們的北鬥發展最晚,但卻後來居上。1994年北鬥剛立項時,美國 GPS 已擁有 24 顆在軌工作衛星,完成了全球組網。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 美國首顆GPS 3衛星剛剛成功發射!北鬥剛追上,又被拉開距離……
    這是美軍第三代GPS體系中,第一枚進入軌道的導航衛星。準確的說,美國日前發射的是GPS block IIIA衛星,但因為目前也只有一枚GPS III升空,「A」字暫時可以忽略。GPS III衛星是美國空軍交由世界頭號軍火商——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設計製造的全新一代GPS衛星,單價高達5億美元。它與目前的北鬥二號衛星相比,具有3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