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弘揚國學智慧,歐陽竟無研究會在江津成立

2021-02-23 江津發布

昨日(11月20日)

江津區歐陽竟無研究會正式成立

協會將堅持實事求是的史學精神

拓展抗戰衛華思想領域研究

理清戰時津沙文化區發展脈絡

為重慶抗戰史研究提供地理史料支持

    

在江津

曾經有一位近現代最卓越的佛學家寓居於此

他整理佛典,刻印《藏要》三輯

堪稱迄今最佳佛教經論選刊本

在江津

他著述甚豐,編訂《竟無內外學》

是抗戰時期流寓江津的文化名流

唯一一部個人全集

是研究中國現代佛學思想史

和哲學史的重要文獻

在江津

他講學育人,

為近代中國培養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學者

與太虛大師成立的漢藏教理院

並稱佛學界「兩大道場」

在江津

他愛國興教,把「抗戰到底,保家衛國」

「殺鬼子不犯殺戒」的口號貫穿於講經中

極大鼓舞了大後方民眾和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

 南京內學院江津蜀院舊址(位於江津區東門原文化館)

他就是近代著名佛學教育家、思想家、書法家,唯識宗代表人物,近代佛學一代宗師歐陽竟無,在江津的歲月裡,他完成了自己最高的學術建樹,其弟子將其遺著刻成《歐陽竟無內外學》,包括佛學國學研究成果共計26種。

今日,重慶市江津區歐陽竟無研究會成立大會在江津召開,60餘名研究歐陽竟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盛事。它的成立將為國內外研究歐陽竟無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來江津「尋根」的平臺。

南京內學院江津蜀院舊址(位於江津區東門原文化館)

歐陽漸

   字竟無,

江西宜黃人,生卒年為1871-1943。

或許今天的人們還不熟悉他,但20世紀的30至40年代,在中國乃至東亞的佛學界歐陽竟無的名字可以說是聞名遐邇,其佛學水準與學術成就具有劃時代意義,他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之論在宗教及文化學術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討論。

 

歐陽竟無6歲喪父,從小就刻苦讀書,20歲中秀才。初讀程朱理學,博覽經史,精通天文歷算,後習陸王。37歲時往訪南京,師從中國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學家楊仁山學唯識宗。其後楊病故,歐陽竟無接手經營刻經處並開設了佛學研究部。 

南京內學院1922年由歐陽竟無、呂澄、章太炎等人在南京創辦。遷到江津前,梁啓超、胡漢民、陳獨秀、梁漱溟、魯迅等社會和學術界名流曾常常到場聽歐陽漸講學並作交流。1938年,內學院刻經社為躲避戰亂隨國民政府輾轉內遷到江津,由江津進步鄉紳鄧蟾秋捐款,張茂芹兄弟出讓土地建成。

歐陽竟無著作

遷到江津後,院名為南京內學院江津蜀院。

在江津期間,歐陽竟無的「唯識抉擇談」將唯識內在之意蘊料理清晰,把唯識與不法相妙義闡釋無遺,並且將之納入其理論體系進行研究,據此確立了歐陽竟無在佛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歐陽大師及其門人形成了中國近代以來研究人數最多、學術水平最高的佛學研究群體。他對佛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包括整理文獻、出版善本、講學育人、開宗立說等。

在江津期間,除繼續講演佛學之外,他還涉獵融通般若、華嚴、涅槃之學,並將儒家學說與佛學融通,人稱宜黃大師。除主持輯撰《藏要》三輯外,還著有《唯識抉擇談》、《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等,合集為《竟無內外學》26種,共30餘卷。這些經卷。後來被日本、印度許多大學及佛學院作為補充教材。

《歐陽竟無在江津》

1940年前後,歐陽竟無開始編印《精刻大藏經》。在江津刻經坊逐步運轉正常後,每年他都會聚集好友和門人擺壇論道,江津及重慶周邊等地的文化宗教名流和信徒紛紛親自或派人聆聽他講佛說法,學習義理。如重慶羅漢寺、漢藏教理院、四川佛學會以及張瀾、蒙文通、吳稚暉等,其時四川、西康兩省的教育廳還發給補助經費。流寓江津的一代人傑陳獨秀也常與大師暢談宗教文化、時事社會,唱和詩文,交流書法藝術。稍有閒暇,歐陽竟無也時常到白沙、德感等與當地社會文化名流如鄧蟾秋、吳漢驥進行學術交流探討。在中國近代思想史、學術史上卓有成就的梁漱溟、熊十力、呂澄、湯用彤等學術水平的提高與南京內學院有著密切的關係。

 

歐陽竟無還經常應邀出席抗戰集會演講,在演講中,他把「抗戰到底,保家衛國」、「殺鬼子不犯殺戒」的觀念貫穿其中,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和積極入世的態度。當時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周恩來用自己舊作「上馬殺賊,下馬學佛」予以高度嘉揚,章太炎對其極度推崇,梁漱溟更是稱其「佛學第一人」,梁啓超、熊十力、湯用彤等國學大師以及後來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都對其執弟子禮。

歐陽大師及其妻子的合葬墓

1943年2月,歐陽竟無病逝於江津蜀院,與先他而逝的德配熊夫人合葬於園內。城市發展,墓葬兩度搬遷,今位於城南艾坪山上。

歐陽竟無逝世後,國民政府在先生第二故鄉江津舉行公祭,各界人士三萬多人參加;淪陷區江西宜黃歐陽先生原籍,人們不顧日本憲兵威脅,先生故居兩邊兩裡多長的路上跪滿了披麻戴孝的群眾,「六一世家」歐陽宗祠前高懸輓聯:了無半畝遺家屬,唯有孤燈照人間。

相關焦點

  • 【蘇頌是屬於中華民族,是世界的蘇頌】鎮江市蘇頌研究會成立暨紀念蘇頌誕辰998周年大會
    「鎮江市蘇頌研究會」成立揭牌。《揚子晚報》報導  鎮江市蘇頌研究會成立大會      鎮江蘇頌研究會會長酈雷鳴告訴記者,蘇頌博學多才,深通天文、歷算、生物、醫藥等學科。16號召開鎮江蘇頌研究會成立暨紀念蘇頌誕辰998周年大會,我們謹代表廈門同安蘆山堂蘇頌研究會對研究會的成立和紀念大會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八仙山上找「八仙」——歐陽詹徐晦吳魯曾公亮黃錫袞張瑞圖莊際昌蔡克廉
    1951年4月21日Lasem拉森遷往庫都斯·畢廷安·拉嘛成立針記公司,1963年黃渭源因悲傷病逝。葬在庫都斯北部穆裡亞山南麓。八仙山上找「八仙」——歐陽詹徐晦吳魯曾公亮黃錫袞張瑞圖莊際昌蔡克廉金墩黃光升研究會 泉州市歷史名人研究會 2019-11-17
  • 【喜訊】天津市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濟南分會成立大會圓滿成功
    喜  訊天津市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濟南分會成立大會圓滿成功9月10日,天津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濟南分會在濟南設立,天津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會長張茂清先生,臧志剛秘書長,郭繼宏副會長,劉毅副秘書長來濟揭牌。大會由濟南天橋武協秘書長韓繼剛先生主持,天津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會長張茂清先生和濟南分會會長杜向磊先生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老武術家王代友先生、天橋武協副會長劉印忠先生、濟南郭派形意傳承人何向達先生、中華武士會副會長劉振福先生、濟南形意拳協會會長楊遵利先生、匯極拳掌門趙善生先生、濟南燕青門掌門李彬先生等講話祝賀。
  • 聚焦|「成陶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專業委員會」成立
    由於疫情防範等原因,成立大會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在線上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並發起首次「強基與創新人才培養論壇」。來自高校、中小學校知名強基教練進行了在線討論和交流。大會通過了《成陶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專委會章程》,根據章程規定,成陶強基專委會將工作範圍限定為:(一)在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管理下,組織和開展國家基礎學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學術研究與交流;(二) 按照相關規定,收集、整理、編輯和出版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方面的專著、期刊和資料,推廣並普及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思想、學術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三)在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和學會下屬辦學實踐研究中心的授權與支持下
  • 2015·暑假「中華國學·少年養正研修營」
    通過經典熟讀成誦,提高孩子專注力、記憶力、理解力,開發智力,提高孩子識字的能力,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奠定優美人格,薰習和提升孩子慧命。《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潛移默化將中國老祖宗的五千年智慧教誨融入生活。2.講解並落實經典: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因才施教,引領孩子明理做人。
  • 國學·成語故事 | 董狐之筆
    國學經典·成語故事第10篇【拼音】:dǒng hú zhī bǐ【
  • 歐陽紹修:空警500總設計師,攸縣人!
    從1978年從業以來,歐陽紹修這個名字就跟「飛機」牢牢捆綁在了一起。從一名普通設計師,到帶領科研團隊研製出運8系列飛機,歐陽紹修用了27年,最終,中國預警機研製實現了「零」的突破,並在國慶60周年閱兵中成功飛越天安門上空。歐陽紹修先後榮獲漢航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
  • 圖海~中國古代冷兵器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平臺文章(第11期)
    請點擊上方藍字進行關注   本協會以研究發展中國古代冷兵器文化為宗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掘及傳承中國古代冷兵器文化
  • 廣東籍解放軍中將、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歐陽金谷丨戰士風骨,將軍情懷
    歐陽金谷簡介:廣東陸河人,1944年8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大學函授學院中文系畢業。戰士風骨,將軍情懷——歐陽金谷中將書法印象作者:楊建華來源:南方日報,作者:2007年10月23日   早就聽說廣州軍區歐陽金谷中將的書法堪稱一絕,卻不知道其數量、種類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 【向群眾報告】江津公安2016年第三季度警情通報
    2016年第三季度,江津公安強化打擊破案,全力推進「渝安1號」專項行動,保持嚴打高壓態勢,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執法公信力,通過嚴密社會面巡邏防控
  • 弘揚中國軍事文化,《巔峰戰艦》榮獲軍方「優秀海軍遊戲產品獎」
    2017中國軍事文化網絡主題論壇現場今日上午,由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舉辦的「2017中國軍事文化網絡主題論壇」在北京香山頤和賓館舉行。杜文龍、崔金生等軍事專家、著名學者、自媒體人以及軍迷等200餘位代表出席。英雄互娛CMO杜鑫昕受邀參加活動,就「軍事文化在軍事遊戲中的缺失」等命題發表演講。期間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並與杜文龍等軍事專家溝通交流。
  • 國學講堂(473):深慮論
    宋太祖看到五代時,那些割據的方鎮大員,足以威脅他們的人君,便全面解除其軍權,削弱其力量,使其容易控制;卻不知他的子孫終究逃不脫外族、敵國的圍困,以致滅亡。他們這些人,全有超出眾人的智慧,並世無雙的才幹,對於國家治亂存亡的關鍵所在,已經思慮得極詳盡、防備得極周密了。考慮、謀劃的一切既切合又恰當,而禍亂竟在那最周備之處發生,終致招來敗亂喪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 濃縮智慧精華,共享思維盛宴!2017 MIC1000中國製造千人會(第三屆)創新峰會邀您相約蘇州
    {  2017年11月21-22日 中國蘇州  }濃縮智能精華分享前沿資訊專家傾囊論道俯仰之間皆智慧文章指導單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產業改革與發展委員會主辦單位:國匠智能製造實戰訓練道場、智造邦創新中心
  • 臨高救災英雄——歐陽文健:戰士的信念比洪水更澎湃
    (歐陽文健)據了解犧牲的邊防戰士名叫歐陽文健。從臨高降雨開始,歐陽文健就一直奔波在一線搶險。(歐陽文健——軍銜:下士,1994年12月出生,2012年12月入伍,湖南桂陽人,臨高邊防支隊特勤分隊戰士。)事情的起因是18日傍晚接到群眾報警求救電話稱有8名村民乘坐農用車回村的時候被洪水圍困,接警後臨高縣委書記親自帶隊前往救援。趕到地點的天已經黑了,救援行動只能在黑夜裡展開。
  • 基建工程兵老兵參觀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弘揚「拓荒牛」精神
    > 2020年11月29日上午11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原00049部隊副參謀長馬成禮的帶領下,部分老兵代表參觀了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繼續弘揚
  • 慶祝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成立72周年
    1947年8月,謝雪紅團結「二二八」起義了後離開臺灣的革命進步人士,與民盟的莊希泉等共同組建臺灣問題研究會,並與在上海的臺籍人士李偉光、李純青,北平的曾明如,日本的楊春松等聯繫,宣傳中共主張,探討臺灣時局,向臺灣同胞介紹祖國大陸解放鬥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