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飛機是我們經常考慮的出行方式
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些
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Let go~ ~
客機在設計之時,就已經預想到會遭受雷擊。
事實上,客機也常會遭到雷擊。根據預估,每架飛機每年會遭受一次雷擊,或是每飛行1000小時就會遭受一次雷擊。
然而,1963年至今,就沒有客機因為雷擊而墜毀,原因在於飛機的設計,讓雷擊產生的電流可以通過並離開機身,而且大部分情況並不會對飛機造成嚴重的損傷。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表示,機上並沒有最安全的座位,但《時代》雜誌在研究航空意外後發現,飛機後方的中間座位,在墜機時的死亡率最低。
它們的研究顯示,墜機之時,機上後1/3的座位死亡率為32%,中間1/3為39%,前1/3則為38%。
然而,變數實在太多,也不可能確知坐在何處才能倖存。而且墜機極為罕見。
長程航線的機組員,一天的工時可能會高達16小時。
為了協助他們對抗疲勞,波音777、787等部分機型設有小型睡房,讓機組人員可以小睡一番。
這些睡房通常得透過隱藏式樓梯才能進入,空間相當小,天花板也低,附有6-10張床和洗手間,有時也會有機上娛樂設施。
客機的輪胎可以承受驚人的重量(38噸),以每小時170英哩的速度觸地超過400次之後,才需要更換。
此外,客機主輪胎的胎壓大約為200 psi,約為汽車輪胎的6倍。
一臺引擎在飛行中途失靈,聽起來很嚇人,但每架商用客機都能在只有一臺引擎的情況下安全飛行。雖然只有一臺引擎運作,會讓飛機的油耗效率下滑,也可能影響其飛行距離,但飛機的設計和測試都有為這種情況做準備。
任何長程飛行的飛機,特別是那些得穿過海洋或無人地區的飛機,都得獲得FAA的雙發動機延程飛行(ETOPS)認證,基本上,那就是在認證飛機靠單一引擎能飛多遠。波音夢幻客機獲得ETOPS-330認證,也就是說,它能靠單一引擎飛行330分鐘。
事實上,大多數飛機在引擎全數停止運轉的情況下,也能飛行出乎意料的距離,這都得歸功於所謂的下滑比。波音747在精心的設計下,每1,000英呎的高度就可以滑翔2英哩,這通常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時間,讓所有人安全地降到地面。
大多數航班的安全指南,都會教你如何在機艙突然失壓的情況下,使用放下來的氧氣回罩。
然而,機組人員不會告訴你,面罩其實只能提供約15分鐘的氧氣。聽起來短得嚇人,但事實上,那已經相當足夠。
別忘了,氧氣面罩是在機艙失壓時放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飛行員會將飛機降至1萬英呎以下,而在這樣的高度,乘客可以正常呼吸,不需要額外的氧氣供給。快速降至這樣的高度,通常遠遠不需15分鐘,也就是說,氧氣面罩擁有足夠的氧氣可以保護乘客。
飛機在空中留下的白白長尾,其實是凝結的水滴,因此也稱作「凝結尾跡」。
飛機引擎會產生並排出水蒸氣,高溫水蒸氣碰到溫度較低的高空空氣之時,就會在天上留下白色的線條。那和你在冷天之時會呼出霧氣有些相似。
主要是擔心菸癮大到不行的乘客偷偷在廁所吸菸,亂扔菸蒂,嚴重的可能引起火災。所以保留菸灰缸,是為了不留隱患。
不過飛機上的煙霧警報裝置還是相當敏銳的,凡您點起煙來,就會觸發警報。
如果您不想被空警從廁所揪出來的話,還是忍忍吧。
一是因為一架飛機進行彩色噴漆的費用在5萬-20萬美金之間。同時整個噴塗工作需要耗費2-3周的時間。
二是因為白色能夠反射光的所有波段,所以光能不會被轉換為熱能,而其他顏色會吸收光的多個波段並將其轉換成為熱能,會導致物體變熱。
為什麼飛機上要全程系好安全帶,哪怕在空中飛行很平穩的時候?
由於飛機需要確保機上人員可以正常呼吸,所以將機艙內增壓了,因此飛機在高空時就像一個打足了氣的足球,一旦機艙發生破損,巨大壓強差就會使艙內的增壓空氣瞬間排出,同時排出的還有所有未固定的人和物。
1988年4月22日,阿羅哈243號班機在途中爆炸性失壓,飛機上殼被炸飛,飛機成了「敞篷」飛機,卻因為乘客都系了安全帶,成功迫降後安全生還。唯一的遇難者是在爆炸瞬間被吸出飛機的一名空姐,當時她正在為乘客服務。
因此即使在飛機巡航時也儘量不要解開安全帶,它的功能除了在顛簸時保護你不要撞到頭之外,還能在突然失壓的瞬間保護你不被吸出去。
要知道,飛機在離地之後,機長几乎就擁有了絕對的飛行安全臨機處置權力。
包括:1、治安權;2、移交案犯權;3、使某人下機權;4、免除責任權。
因此,飛機上機長最大。但是,有個問題是,飛機也要有人管啊。所以基本上執行就可以授權給空乘啦。有些航空公司,像荷蘭皇家航空(KLM)飛機上是配有手銬的。
所以呢,不要以為空姐們都柔柔弱弱的,就可以胡攪蠻纏,隨意調戲。要做文明有禮的高級乘客,彰顯自身的高涵養、高素質,您說是不是?
順風逆風有明顯的區別。
飛機是在大氣環境中飛行的,我們操縱飛機保持一個相對空氣的速度飛行,這就叫做「空速」。
而同時空氣也是在運動的,也就是說,在順風中飛行時,飛機的實際速度就是空速加風速,逆風時候恰好相反,相同距離的飛行,順逆風情況下所需的時間相差很多。
機上食物的名聲相當不好,但那不能全怪食物本身,真正的問題在於飛機。
《時代》雜誌報導,2015年康乃爾大學的研究發現,機內的環境其實會改變食物和飲料的味道——甜食會比較不甜,鹹味則會加重。
機內那乾燥的回收空氣也沒有幫助,因為低溼度會讓味覺和嗅覺更遲鈍,讓機上的一切食物更無味。
佛勞恩霍菲建築物理研究中心的2010年研究指出,在機上嘗出甜味和鹹味的難度約會增加30%。下一次搭飛機的時候,可以考慮不吃飛機餐,喝杯蕃茄汁就好。
來源:兄弟姐妹起風了
原標題:那些你所不知道的飛機冷知識!
無論您是通航資深專家、通航愛好者、通航從業人員,還是其他行業滿腹經綸、熱愛文字的人,只要您對通航行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亦或特別的飛行經驗、不一樣的飛行趣事,歡迎您來投稿,與其他通航人士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投稿請加小編微信:
glafly718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本公眾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