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戰略飛彈部署的時候,蘇聯的系統大都是被部署在固定的地點無法移動的,這個時候如果被敵方發現,這些重要的部署將會受到大規模的攻擊,為此在上個世紀蘇聯解體之後,繼承者俄羅斯開始計劃研發一款全新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用以提供S-300等防空飛彈防禦低空來襲的飛彈,這套近程防禦系統就是俄羅斯Pantsir-S1系列防空系統。
Pantsir-S1防空系統中文直譯過來是鎧甲-S1飛彈系統,該系統發展於前蘇聯通古斯卡2K22彈炮合一系統,通古斯卡2K22系統是1970年代前蘇聯研發的炮彈合一履帶自行防空系統,旨在為己方的地面部隊提供全天候的防空力量,用來打擊低空飛行直升機或反步兵等等用途。
但是隨著現代化更加先進的飛彈和飛行器的問世,這種行動緩慢,反應遲鈍不靈活的近防系統已經無法跟上當時的防禦技術水平。因此在蘇聯解體之後,繼任者俄羅斯軍方要求原設計機構圖拉儀器製造設計局(KBP)在通古斯卡2K22彈炮合一系統基礎上升級出一款全新的近程防禦系統,圖拉儀器製造設計局(KBP)在1994年很快的就完成設計定型,並於MAKS-1995上以Pantsir-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名稱公開展出原型。但是在原型研發成功之後,該項目遇到了資金斷裂的問題導致項目無法進行下去,隨後圖拉儀器製造設計局(KBP)繼續使用自己的資金繼續開發該系統,這就造成了很多主要部件例如炮塔和雷達等等需要避開軍方的限制。因此設計局將炮塔和雷達系統完全重新設計,並拆除所有的通古斯卡2K22彈炮合一系統上所使用的老舊設備,採用大量新技術和升級計算機系統。最終在2006年6月進行實彈測試成功,並在隨後的2008年、2009年等年份交付給國際和國內訂購部門使用。
Pantsir-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的主要殺手鐧是雷達光學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其中武器系統包括能安裝12枚地對空飛彈的飛彈發射架和兩門2A38M 30毫米自動機炮,飛彈發射架上採用多種不同的飛彈配置。俄羅斯自用的是95YA6 系列和23YA6 系列飛彈,出口到國外的則是57E6和57E6-E地空飛彈,這些飛彈基本上都是衍生自兩級串聯的9M311防空飛彈。以出口型的57E6飛彈為例,彈體由助推器和主體構成,長3.2 米、直徑170毫米、重90 kg。在點火發射的時候,助推器點火將57E6飛彈推離發射筒,並在1.5秒內快速加速到1220米/秒,增強型的57E6-E還加裝了燃燒增強器,可以把飛彈的最高速度提升到1300米/秒。在將飛彈速度加速到極速並送到合適的高度之後,助推器就會脫離,幾乎同一時間飛彈的第二級火箭點火,通過無線電鏈路或者光學控制與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實現制導完成最後的機動攔截。其彈頭為聚能裝藥模式的高爆彈頭,總量為20kg,內部包含了47根直徑5毫米,長度770毫米的炸藥棒。在爆炸的時候會產生700多個2.8克的破片和大約2300片0.9克的破片,最大殺傷半徑可以達到9米,在6米的殺傷半徑內可以徹底摧毀來襲目標,引信採用碰炸和近炸模式,即使沒有命中來襲的目標,也可以通過爆炸產生的破片毀傷目。此款地空飛彈可以實現1300米/秒的最大速度,射程最大為20KM,最高可攻擊位於15000米高的空中目標,最近作戰距離為1.5 公裡。該系統在密封的準備發射容器管中攜帶12枚地對空飛彈,在炮塔上排列成兩個六管組,在日常儲存的時候,安裝在發射容器管的這12枚飛彈的存儲壽命為15 年。俄羅斯軍方給出的數據是這款Pantsir-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搭配的飛彈擁有1枚火箭擊中目標的概率不低於0.7,大體在70%~90%的殺傷率區間,反應時間4-6秒的實力。因此也會存在遺漏或者是無法攔截的情況。雖然飛彈有效射程遠,但在發射後需要有數百米的加速段,命中率也無法保證100%,因此這款地空飛彈系統除了會有命中率問題之外還無法攔截高速目標,為此具備火力連續性較好,命中精度高,但射程和射高有限的自動化小口徑火炮就被用在這套系統上了。Pantsir-S1防空系統除了飛彈之外,還額外配備了兩門2A38M雙管30mm雙管防空火炮,在後續的升級版本中還升級為GSh-6-30K/AO-18KD 30 毫米六管旋轉機炮增加火力輸出。該機炮總備彈1400發,有效射程0.2-4km,射高3km,機炮最大射速為2500發每分鐘,並具有攻擊地面目標的輔助能力。通過飛彈和機炮兩種武器配合使用,互相補充取長補短,能使整個系統殺傷範圍更寬廣,更靈活,更通用,這向來都是俄式武器的一大特色之一。在火控系統和探測系統方面,Pantsir-S1防空系統採用有源相控陣目標搜索與跟蹤雷達作為火控的核心裝備,通過雷達和光電系統兩套獨立引導設備,實現自動化火炮和無線電指令制導飛彈互相配合完成對空防禦任務。其固態搜索雷達可以在 32-36 公裡的範圍內跟蹤20個戰術飛機大小的目標,並通過其高頻交戰雷達或熱成像傳感器選擇目標,火控系統能實現與最遠20km、高度10km的戰術飛機,最遠12km、高度6km的亞音速巡航飛彈和最遠7公裡高度6km的高速空對地飛彈交戰。該作戰系統可以同時跟蹤和引導向四個不同目標發射的四枚飛彈,不過大多數情況下為了保證命中率,通常都會向每個目標發射兩次飛彈齊射以確保萬無一失,並且在機動行進或者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飛彈的發射,其火控系統還是具有一定的水準的。在底盤方面,一般將這些設備安裝在輪式的運輸車,或者是履帶式的裝甲底盤上,早期認為履帶式的裝甲底盤上機動性不足,沒有輪式的運輸車機動靈活,所以早期原型Pantsyr-S安裝在10 噸重的Ural-5323卡車底盤上。Ural-5323卡車底盤是四軸 8×8全輪驅動運輸車,其中第一軸輪和第二軸輪是可轉向的。發動機採用的是風冷柴油Ural-745.10引擎,能輸出290匹馬力,再加上該卡車底盤有1.75米深的涉水深度,因此越野實力是非常出色的。在後來的Pantsyr-S1 上升級成了KAMAZ -6560 8x8卡車上,而出口給阿聯的Pantsir-S1則是安裝在德國MAN SX 45 8×8 卡車上,甚至近些年還有安裝在履帶式底盤GM-352M1E和固定安裝在船體上取代卡什坦近防武器系統的方案。使用卡車底盤的Pantsir-S1系列防空系統戰鬥班組一般為3人,到達目的地之後開始部署到作戰狀態需要3-5分鐘,再加上探測時間4-8秒,對於快速變幻的戰場來說還是有些吃力,不過其具備移動中搜索發射的能力,所以也就彌補了這個問題。作為一款飛彈和火炮在統一目標搜索和引導系統框架內有機結合的防禦體系,Pantsir-S1系列防空系統與我們第525期介紹的佩劍彈炮合一近防系統和526期介紹的卡什坦近防系統思路一致,甚至具備陸地機動能力的Pantsir-S1系列防空系統的適用面還更廣一些。該系統出口單位造價在1,315萬美元~1,467萬美元區間,在在戰場中能對飛機、無人機、直升機、反雷達飛彈、空射巡航飛彈等進行攔截,在利比亞和敘利亞戰場的一些實戰中也取得不少出色的成績。例如在2017年底發生土製無人機群攻擊事件,鎧甲-S1共擊落三枚火箭彈、兩個偵查氣球、一個煤氣桶改裝的迫擊炮彈、三架以色列蒼鷺無人機、美國RQ-21無人機、土耳其國產無人機、一架民用改裝無人機、六架土製無人機等所有攻擊目標,表現相當的搶眼。但是其雷達探測的角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精度問題,例如頂部存在視野盲區,掃描距離和高度不足等,曾經在戰場上經常忽略掉一些小型無人機和低速目標。例如在2020年3月敘利亞西北部地區,土耳其無人機使用MAM-C飛彈擊中了敘利亞政府軍的2套Pantsir-S1系統,不過這次擊毀是處於轉移和沒有很好的反制手段的情況下被擊毀的。而隨著戰場的局勢變化,Pantsir-S1系列防空系統也在不斷的升級,包括升級探測距離更遠精度更加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增強交戰雷達的水平。配備速度更高的飛彈和專門針對小型無人機的小型飛彈等等,經過了實戰的經驗,隨著Pantsir-S系列防空系統不斷的升級,未來的全新型號或許能為它曾經的老一輩挽回名聲也說不定呢?
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目的是為讀者提供多樣化視角,不代表本公眾號贊成其觀點
THE END
文字 | 轉載自「武器大講堂」公眾號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編輯 | 郭思淼
審閱 | 顏愷壯
「軍事高科技在線」徵稿啦!!
詳情請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