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Weekly 原創 · 作者|蔡傑
學校|北京大學碩士生
研究方向|問答系統
pretrain-利用大量的未標記數據通過一些自監督的學習方式學習豐富的語義和句法知識。例如:Bert 的 MLM,NSP 等等。
finetune-將預訓練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子任務中,以達到優異的效果。
大存儲需求——預訓練模型一般都很大,少則幾百 M,大則幾 G,無法在有限資源的設備上部署。
Logit Distillation
知識蒸餾最早是 Hinton 在 15 年提出的一個黑科技技術,核心思想是通過遷移知識,從而通過訓練好的大模型得到更加適合推理的小模型。
論文標題:Distilling the Knowledge in a Neural Network
論文來源:NIPS 2014
論文連結:http://arxiv.org/abs/1503.02531
論文中用了對 softmax 的公式進行了推導,如果 T 遠高於對數的量級,且對數為零均值,則上圖公式(4)和公式(2)和幾乎相同。在 T 非常小的情況下,梯度會接近於 qi-pi,所以當多個類別的 pi 接近於 0 時,最終輸出的相似性信息是沒有體現在梯度中的,所以網絡會忽略掉這些信息;
論文標題:TinyBERT: Distilling BERT for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論文來源:ICLR 2020
論文連結:http://arxiv.org/abs/1909.10351
代碼連結:https://github.com/huawei-noah/Pretrained-Language-Model
Transformer Layer(Hidden States 和 Attention Matricies)
構造的 Loss 都是清一色的 MSE 函數:
通過論文中的實證研究表明了 TinyBERT 的有效性,在 GLUE 上達到了與 BERT 相當(下降 3 個百分點)的效果,同時模型大小只有 BERT 的 13.3%(BERT 是 TinyBERT 的 7.5 倍),Inference 的速度是 BERT 的 9.4 倍。
論文標題:FitNets : Hints for Thin Deep Nets
論文來源:ICLR 2015
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1412.6550
代碼連結:https://github.com/adri-romsor/FitNets
蒸餾時採用的中間層匹配本質上是一種正則化形式,Transformer 的分層蒸餾可能會導致過度正則化。
r 代表 hidden 層的一個額外的映射關係,Wr 是其中的參數,這是為了使得 hidden 層與 hint 層的神經元大小一致。
Fig. 1 (a) 作者選擇 FitNet 的一個隱藏層,作為學習層,去學習 teacher model 的某一層(引導層)。我們希望學習層能夠預測引導層的輸出。
Fig. 1 (b) 作者從一個訓練過的 teacher 網絡和一個隨機初始化的 FitNet 開始,在 FitNet 學習層的頂部加入一個由 Wr 參數化的回歸因子,將 FitNet 參數 WGuided 訓練到學習層,使 Eq.(3) 最小化 (Fig. 1 (b))。
最後,從預訓練的參數中,我們對整個 FitNet 的 Ws 的參數進行訓練,使 Eq.(2) 最小化 (Fig. 1 (c))。
從實驗結果上看,student 比 teacher 參數少,效果卻比 teacher 還要好,可能是因為網絡更深的原因,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深層網絡的有效性,深層網絡的表示性能要更優一些。
Dynamic Early Exit
論文標題:FastBERT: a Self-distilling BERT with Adaptive Inference Time
論文來源:ACL 2020
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2004.02178
代碼連結:https://github.com/autoliuweijie/FastBERT
原 BERT 模型為主幹(Backbone),每個分類器稱為分支(Branch),其中分支 Classifier 都是由最後一層的分類器蒸餾而來,在預訓練和微調階段都只調整主幹參數,finetune 之後主幹參數 freeze,把最後一層classifier蒸餾到每一層 student classifier 中。
之所以叫自蒸餾,因為 student 和 teacher 都是由一個模型得到的,以往的 KD 都是兩個模型,student 模型經過參數初始化,讓 teacher 模型去優化 student 模型。
一共包含以下幾個階段:
Pre-training:和 BERT 預訓練的流程一致,主要是要得到一個預訓練模型。
Fine-tuning for Backbone:Backbone 的微調,也就是訓練一個 Bert 的分類器,預訓練模型後添加一層 classifier,classifier 的參數用於後期的指導訓練。
Self-distillation for branch:分支(branch)的自蒸餾,每一層都有一個 student 的 classfier,由微調過的 Bert 的最後一層 classifier 蒸餾而來,每個 branch 都有一個 classifier。
Adaptive inference:自適應 inference,可以根據樣本的難易程度決定樣本要走幾層分支分類器,簡單的樣本可以在底層直接給結果,困難的繼續往高層走。
同類的文章還有:
論文標題:DeeBERT: Dynamic Early Exiting for Accelerating BERT Inference
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2004.12993
代碼連結:https://github.com/castorini/DeeBERT
論文標題:DynaBERT: Dynamic BERT with Adaptive Width and Depth
論文來源:NeurIPS 2020
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2004.04037
代碼連結:https://github.com/huawei-noah/Pretrained-Language-Model/tree/master/DynaBERT
如何才能讓更多的優質內容以更短路逕到達讀者群體,縮短讀者尋找優質內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認識的人。
總有一些你不認識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東西。PaperWeekly 或許可以成為一座橋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學者和學術靈感相互碰撞,迸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勵高校實驗室或個人,在我們的平臺上分享各類優質內容,可以是最新論文解讀,也可以是學習心得或技術乾貨。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知識真正流動起來。
📝 來稿標準:
• 稿件確係個人原創作品,來稿需註明作者個人信息(姓名+學校/工作單位+學歷/職位+研究方向)
• 如果文章並非首發,請在投稿時提醒並附上所有已發布連結
• PaperWeekly 默認每篇文章都是首發,均會添加「原創」標誌
📬 投稿郵箱:
• 投稿郵箱:hr@paperweekly.site
• 所有文章配圖,請單獨在附件中發送
• 請留下即時聯繫方式(微信或手機),以便我們在編輯發布時和作者溝通
🔍
現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們了
進入知乎首頁搜索「PaperWeekly」
點擊「關注」訂閱我們的專欄吧
關於PaperWeekly
PaperWeekly 是一個推薦、解讀、討論、報導人工智慧前沿論文成果的學術平臺。如果你研究或從事 AI 領域,歡迎在公眾號後臺點擊「交流群」,小助手將把你帶入 PaperWeekly 的交流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