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通信:點亮世界 通聯未來

2021-02-25 OFweek光通訊

來源 |解放軍報

歡迎下載OFweek APP查看更多新聞

可見光,作為生命最初的色彩,在其見證下,人類慢慢從愚昧走向開化,從野蠻走向文明。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驚奇地發現,可見光不僅可以照亮世界,而且還可以在一種顛覆傳統觀念的新技術支持下,實現通聯整個世界的夢想。這種利用可見光來傳輸信息和數據的新技術就是可見光通信,又稱「Li-Fi」。

暢想未來,可見光通信網絡或許是這樣的:在路燈下,藉助LED光源就能在線閱讀、下載電影;在飛機、高鐵、醫院等場所,只需藉助座椅上的閱讀燈,你就可以上網,甚至能看高清視頻;在無線電波傳播受限的特殊環境中,比如水下、水面艦艇或潛艇內部,我們也能藉助定製的可見光通信設備實現通信暢通。可以預見,可見光通信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它的神秘面紗正在被逐漸揭開。

無線尖兵「青出於藍」

從傳播特性看,可見光通信仍屬於無線通信的一種,只不過信息的傳輸載體不是傳統的無線電波(頻率範圍3赫茲~3000吉赫茲),而是頻率高達384~769太赫茲的可見光波。它是一種利用可見光波譜作為載體來傳輸數據的全新無線傳輸技術,通過給LED燈泡裝上微晶片,可控制其每秒數百萬次閃爍,其中燈亮代表「1」,燈滅代表「0」,二進位的數據被快速編碼成燈光信號並進行有效傳輸。

而燈光下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終端設備,通過集成特製的光敏傳感器,就能讀懂蘊藏在燈光中的「摩爾斯密碼」,從而達成高速信息傳輸的目的。由此看來,與無線電波通信這位「老大哥」相比,可見光通信在基本原理上雖無特別不同,卻有著「青出於藍」的特殊優勢。

傳輸帶寬更大。當前,傳統的無線電波通信正面臨「頻譜短缺」的窘境,10~60吉赫茲的可用頻譜,搶佔優先使用權的趨勢更加明顯。而可見光通信頻譜寬度比現有無線電波可用帶寬高4個數量級,完全不用擔心頻譜不夠用的問題。

組網運用更活。傳統的無線電波通信組網比較複雜,既需要安裝大量輻射射頻信號的信息基礎設施和終端設備,又極易產生電磁兼容和相互幹擾問題。而可見光通信無需建立基站,也無需頻段許可授權,只需在LED燈泡中加裝晶片,便可使其具有「通信基站」「無線路由器」「GPS衛星導航」等功能,從而實現有燈光的地方就有網絡信號,真正實現「末端直通」「泛在互聯」。這對於機艙內部、水面艦艇、潛艇、地下坑道等電波傳播受限的環境,可極大彌補電磁覆蓋的不足,並有效避免電磁兼容和相互幹擾問題。

保密性能更好。由於可見光通信必須在LED光源開啟時才能傳輸,燈光關閉時通信功能便會失效,因此只需加裝遮光設備使光線透不出去,就能形成封閉式通信網絡,其安全等級較其他無線傳輸技術更高。此外,由於可見光只能沿直線傳播,且其上行和下行信道是獨立運行的,黑客必須處在同一個房間之中,並同時侵入兩個信道才能完成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攻擊,要想在光線傳播線路之外進行信號竊取和幹擾非常困難。

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日本最先啟動了可見光通信的相關研究。早在2000年,中川研究室就提出利用LED照明燈作為通信基站進行信息無線傳輸的室內通信系統試驗。2014年,日本TAKAYA公司研發的汽車間可見光通信系統,速率達到每秒10兆比特;同年5月,日本東洋電機研發的水下可見光高速通信裝置,峰值突破每秒50兆比特。

歐洲各國也不甘落後,其在可見光通信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歐洲的20多家大學、科研單位和企業組成的OMEGA計劃來推進。2015年11月,愛沙尼亞Velmenni公司演示了一種原型燈泡,在實驗室條件下其峰值數據傳輸速率達到每秒224吉比特。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科技強國,正力圖謀求全球可見光通信技術及市場的主導權。以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巨擘,以及波士頓大學ERC中心、加州大學UC-Light中心、賓州州立大學COWA中心等科研機構,正加緊開展可見光通信標準協議及相關系統的研發工作,並啟動了搶佔相關市場的機制及策略研究。

可見光通信的願景雖然美好,但仍需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才有望大規模推廣應用。比如,如何將可見光帶寬潛力轉化為寬帶能力,目前囿於白光LED有限的調製帶寬,亟待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又比如,無論LED燈的信號控制還是信號接收後的實時處理,都需要專用的集成晶片,目前這方面研究還很薄弱。再比如,可見光信號的波長很短,在傳播介質中極易迅速衰減,直接導致其通信距離受限,要實現遠距離高速傳輸難度不小。

對此,世界各國紛紛開展可見光通信的關鍵技術攻關,力爭在這塊蛋糕的切分上搶佔先機。

未來戰場大有可為

未來戰場上,要滿足與日俱增的軍事領域無線通信需求可不容易:傳輸容量大、組網靈活、電磁兼容性好、保密要求高……使得傳統的無線電波通信面臨嚴峻挑戰。而可見光通信所具有的特殊優勢,使其不僅可與無線電波通信綜合運用、相得益彰,更有望在通信以外領域大展身手。

「上天」「入地」「下海」的通信能手。在飛機、地下坑道、水面艦艇、潛艇等特殊場所內部通信中,為防止射頻信號幹擾,往往對無線電設備使用提出嚴格限制。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謝菲爾德」號就是因為艦載無線通信系統與艦載預警雷達之間難以兼容共用,從而使艦載雷達不能及時開機並發現來襲的「飛魚」飛彈,直接導致了艦毀人亡的災難性後果。而有了可見光通信之後,只需在上述特殊場所加裝中央控制器和一系列LED光源,就能在達成通信的同時有效規避電磁幹擾,從而為作戰平臺內部實現快速通信、對潛通信、水下特種作戰通信等提供高效安全的通信手段。

高精度導航定位的「專家」。可見光通信中央控制器是通過將導航信息傳送給LED信息節點,再以可見光為載體傳到光照範圍之內的武器平臺終端,該終端使用內嵌的光敏探測器就可以獲取最及時的動態戰場環境、最優路線和坐標位置等導航定位信息。有關研究表明,綜合採取戰場LED信息節點網絡科學布局、算法設計和信號處理優化等措施,就能使可見光導航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

目標識別與戰場防誤傷的利器。通過為己方各類武器平臺加裝LED燈光識別設備,平臺與平臺、平臺與LED信息節點之間就能依託特定的信號編碼開展實時通信與身份識別,武器平臺通過對接收的LED燈光信號閃爍規律進行識讀,就能有效判定此信號的敵我屬性,從而及時作出有效應對措施,最大程度確保自身安全。

(作者:周正 陳楓)

精彩回顧:

微信ID:ofweekfiber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新型光傳感器:可印刷、可區分顏色、可用於可見光通信!
    未來,這些傳感器也將在電信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它們可以利用光線實現數據傳輸。(圖片來源: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創新近日,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科學家們在位於海德堡的創新實驗室成功取得決定性進展:可區分顏色的可印刷光傳感器。
  • MCU結合微結構LED 可見光通訊系統傳輸更可靠
    接下來將介紹一種以微控制器(MCU)為系統控制核心,來驅動聚光型微結構白光LED模塊發射(Tx)與接收(Rx)達到雙向數據通訊,並展示以Matlab圖形用戶接口(GUI)設定調光命令,透過光通訊方式傳送調光命令至(紅-綠-藍-琥珀)RGBA光源端MCU,達到調控RGBA光源的效果。有別於追求高速通訊的可見光通訊(VLC)研究。
  • 難以忘懷的QRP通聯記憶
    七公通聯的時候喜歡錄製現場視頻,過了N多年以後回頭來看看,還能體會品味到當時的心境,這次與9U4M的意外邂逅留給了七公美好的回憶,幾年來總是能夠偶爾憶起這次QSO。由於以前曾經與蒲隆地遠徵臺有過QSO,所以這次與9U4M通聯成功後也沒有去追QSL卡,沒想到這次居然從BURO的來卡看到了這張卡片,當初通聯時的情景再一次清晰地在腦海裡呈現。
  • 搭乘獵鷹九號的兩顆臺灣衛星與地面站通聯失敗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24日搭載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獵鷹-9號火箭升空的「飛鼠」、「玉山」兩顆衛星,25日兩次與地面站通聯均失敗。
  • SRMC科普系列 | 《月面反射通信》 | (五)EME通信制式
    現在被簡單地稱為「CW」(Continuous Wave,連續波),它有著其他通信制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1)編碼簡明連續波採用國際統一的摩爾斯電碼,運用國際通信的Q簡語以及英文單詞的縮寫來溝通,沒有語言不通的困難,即使英文基礎較差的愛好者,經過學習也能與世界各國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進行內容簡單的常規聯絡。
  • 決勝千裡通——直擊2018年通信專業大比武
    制勝於無形就需要嚴密的通信保障。10月11日,武警湖南總隊著眼檢驗和提高通信官兵有效履行「瞄打贏、增戰カ、保暢通」職能使命能力,嚴密組織全總隊110名通信尖兵,在模擬實戰條件下,展開了一場為期兩天的通信專業全方位的比武競賽。
  • 陽光通信 「五·五」節的由來
    1937年日寇挑起蘆溝橋事變,全國人民奮起抗 日,當時抗日前線急需無線電通信技術人員,一 些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直接奔赴抗日前線。
  • 通信女兵美又快!
    想不到吧這個看起來沒有殺傷力的小姑娘竟是比武冠軍領略了通信女兵的颯爽英姿怎能少了通信男兵的矯健灑脫▲通信男兵「迅捷、精準、通暢、保密」是他們的特點無名鐵血兵,拼死保通暢該旅通信精兵齊聚一堂共同學習各類通信專業技能
  • 水下通信技術發展現狀及展望
    美國依託DARPA、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長期支持相關高校和研究單位開展水下通信領域研究。近一年以來,相關期刊和會議中關於水下通信技術的論文顯示,美國在水聲通信、光通信、射頻通信等傳統水下通信領域的傳輸速率和組網能力方面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在新興的磁感應通信領域的傳輸速率和安全性方面取得較大進步,為美軍未來建設水下無人作戰部隊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 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現狀與未來發展
    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現狀與未來發展[J].通信技術,2020,56(10):.通過介紹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組成及特點,對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發展現狀從傳統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和新興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兩方面進行介紹。最後,從星天空地海一體化通信、衛星通信多種功能深度融合、超大規模異構星座組網及其智慧衛星移動通信等講述未來發展趨勢。
  • 【探秘月面反射通信】月面反射通信的發展歷程及月球的天體位置(1)——月面反射通信歷史
    他還認為可能至少有一個語音通道,通信時延為 2.5s。但由於當時對氣象和天體研究較為欠缺,特別是電子元器件還欠發達,月面反射通信只能用於有限的軍事用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備戰需要極大地促進了雷達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為了滿足當時的遠程應急通信需求,美軍在 1946 年提出月面反射通信(EME)的概念和理論。
  • 【火腿快新聞】喜大普奔|實驗研究永不停歇 630米段通聯記錄被打破
    對於火腿來說新頻段的通聯記錄是很好創造或打破的這不加拿大和澳洲的火腿就通聯上了還創造了記錄一起來看儘管美國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還沒有被允許進入630米段,持有加拿大業餘無線電執照的火腿卻可以暢通無阻的開展通聯實驗。其中就有一個在北美的火腿,首次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之間進行了630米段的雙向通聯。
  • 下一代革命性的概念——X射線通信
    雖然未來一段時間雷射通信可能是較為合適的選擇,不過是否有更為合適有效的通信方式或是第二種選擇呢?電磁波譜的高頻部分的X 射線已經被人類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X 射線曾經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為無數科學家帶來了如此多榮譽,卻唯獨還沒有在通信領域有所突破,那麼 X 射線到底能不能用於通信呢?能不能又一次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呢?
  • SRMC科普系列 | 《月面反射通信》 | (四)EME通信系統
    EME通信初期,由於編碼技術、電子器件等方面的限制,所使用的天線設備龐大,發射機功率需高達幾百甚至上千瓦。其複雜度,經濟成本對大多數愛好者來說遙不可及。隨著高頻電子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EME通信系統也不斷演進,應用微波頻段實現EME通信的門檻越來越低,實現方式也日趨多樣。因此,在進行通信系統的設計和搭建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
  • 通信女兵成功架設有線單機
    撰文丨黃宗興、趙永剛、胡世堅攝影丨張蕾蕾、梁子旭新疆軍區某團8名通信女兵
  • 科學家造出最小的半導體雷射器室溫下可在可見光範圍內工作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宣布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該雷射器可在室溫下的可見光範圍內工作。六十年前的五月中旬,美國物理學家西奧多·哈羅德·梅曼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其中大部分來自ITMO大學)表示他們已通過實驗證明了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該雷射器在室溫下的可見光範圍內工作。這意味著它產生的相干綠光可以很容易記錄,甚至可以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 從「科學,無盡的前沿」到「點亮人類前行的燈塔」
    世界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布希的學生香農提出的資訊理論理論已逼近的極限,摩爾定律也已步履蹣跚,人類未來的科學之路應該向哪裡去,又一次在叩問著世界。日前,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以及共和黨議員託德·楊(Todd Young)等正式提出了《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下稱《法案》)。
  • DISA未來將關注五大技術
    2017年11月6日,美國防信息系統局(DISA)舉辦了年度行業預測活動,介紹該機構2018和2019財年的未來工作方向,並為業界提供與D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