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雷達分三類 珠海航展上的量子雷達屬於哪一類?

2021-02-25 鳳凰網軍事頻道

2018年11月舉辦的第12屆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集團公開展示了兩種新體制雷達,它們分別是量子雷達和微波光子雷達。今天筆者就結合此次航展展臺上了解到的信息給大家說說這個神秘的量子雷達。

本屆航展中展示的中電科14所量子雷達

在公開的《量子雷達研究新進展》一篇論文中對目前的量子雷達分為三類。第一類屬於幹涉式量子雷達,特點是只在發射機採用非經典源(電磁波)探測目標,接收機採用幹涉式測量;第二類屬於接收端量子增強雷達,一般來說,遙感系統可以同時在橫向和縱向上獲得目標的空間信息,因此,具有高解析度的空間信息對目標分類、圖像處理和目標跟蹤是必不可少的。在晴朗的天空下,由於雷射波長比微波更短,雷射雷達系統在1-100km範圍內的地面應用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雷射雷達的空間解析度,人們引入了非經典態,雖然光的量子特性在有損耗的環境中會被破壞,但是將非經典效應用於光學接收機仍舊會獲得比普通接收系統更好的性能。為了避免發射的量子態信號與目標相互作用而產生消相干作用,因此,量子增強雷達採用與普通雷射雷達完全相同的發射端,而在接收端使用了量子增強技術,故該方案可通過改裝雷射雷達來實現。只在接收機採用量子增強技術,發射機還是採用經典源(電磁波)照射目標,接收機側採用量子增強技術減少背景噪音。

傳統的雷射雷達探測原理

第三類就是量子照明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都採用量子技術,該系統的裝置與單光子雷達和糾纏光子雷達相似,它是將一對糾纏光子對作為量子糾纏光源,其中一個糾纏光子向目標發射出去,剩下一個光子留在雷達接收機中。兩個光子的這種關聯性很高,即使在高損耗及強雜波的環境下,依舊能有效探測目標。量子照明雷達的探測方案與幹涉式量子雷達有所不同,量子照明雷達不需要測量相位,只需要一個光子計數器即可。量子照明雷達提供了利用糾纏態的目標探測方法,其特性比經典照明目標探測更有意義。

傳統雷達難以應付的低可探測性設計航空器和會飛的蛋白質幾乎不會影響量子雷達的成像

那中電科14所的這部量子雷達到底算是哪一種呢?

在近兩年的多個媒體的新聞報導裡,中電科的這款量子雷達就已經忽隱忽現的多次出現在公眾眼裡。在這些文章裡我們其實已經可以收集到一定的信息,初步揭開中電科14所研製的量子雷達的面紗。

在中電科2016年8月份一篇《創新| 14所:中國電科首部單光子量子雷達系統研製成功》一文中提到,14所已經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徵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了真實大氣環境下的目標探測試」驗。同時在文章中提到「以量子態作為接受對象的優越性」。由此基本可以初步判斷出14所研製的量子雷達屬於較為先進的量子照射機理的量子雷達

《創新| 14所:中國電科首部單光子量子雷達系統研製成功》

同樣的,在中電科2017年6月份一篇《砥礪奮進的五年| 14所量子雷達團隊:自主創新引領雷達探測領域跨入精微的量子世界》的新聞報導裡,提到「這款量子雷達的探測方式屬於近紅外波段的光量子探測」,量子雷達的發射機也採用的是近紅外波段的雷射雷達,文章中提到驗收過程中分別完成了20公裡,50公裡,最後突破百公裡級別的目標探測和識別。文中又提到在2015年的野外測試驗收時,「雷達樣機的驗收只能在夜間進行」。這說明白天的自然光的背景噪聲會影響樣機的目標信號的剝離和識別。同時經過研發團隊一年的努力,「採用雜散抑制技術的量子雷達成功在白天完成對目標,尤其是運動目標的跟蹤,並在青島完成了日間海面環境下的遠距離探測實驗」。

《砥礪奮進的五年| 14所量子雷達團隊:自主創新引領雷達探測領域跨入精微的量子世界》

在中電科2017年3月份一篇《最前沿| 量子探測技術發展》的新聞報導裡,介紹了目前中電科14所在量子雷達領域所開展的工作。在演進圖裡很清楚的看到「2015年14所已經完成了基於單光子的雷射雷達實驗系統,同時完成了XXXXX級大目標探測性能的對比試驗」。這個對比試驗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在西北某地完成的量子雷達樣機的驗收試驗。文中模糊掉的文字大概就應該是青海百公裡級大目標探測性能對比試驗。

《最前沿| 量子探測技術發展》

同樣在該文中,14所在介紹目前該所在量子雷達領域的研究方向和成功的同時,毫不掩飾的展示了量子雷達樣機的外形和實驗數據。除了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開款量子雷達樣機的外形的同時,我們在實驗數據中清楚的看到「132km」目標探測實驗結果。同時在實驗結果的數據圖表中可以看到縱坐標採用的是幀數,橫坐標單位是距離。也就是說每一幀的測試數據都會記錄檢測到的目標,通過疊加這些幀數據可以得到某個距離上的目標。這從側面上可以看出14所的量子雷達屬於單光子計數雷達。當然不排除這只是實驗用的檢測手段。另外文中提到「與常規APD探測相比,SSPD探測技術的威力平均提高一倍,是解決當前遠程預警探測任務中光電探測系統威力瓶頸問題的有效手段」。這裡APD探測指的是光電探測,SSPD探測指的是單光子探測。所以我們對中電科14所的量子雷達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她是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雷射雷達,研製它所針對的是解決傳統光電探測系統無法遠距離探測的問題。所以說14所的量子雷達是用來替代傳統光電探測系統,配合經典雷達系統完成遠距離目標探測任務的。

《最前沿| 量子探測技術發展》

這個「132km」級別的目標探測的實驗也在另外一篇中電科14所的文章《新時代的奮鬥者丨量子雷達的追夢者——記14所七好黨員夏凌昊》中得到了驗證。

《新時代的奮鬥者丨量子雷達的追夢者——記14所七好黨員夏凌昊》

同時,在此次展覽期間我們帶著一些疑問也採訪了展臺的工作人員。我們首先提出該量子雷達是否使用了量子糾纏理論,工作人員明確回答沒有。其次我們問到了這款雷達是否屬於量子增強型雷射雷達,工作人員回答是的,屬於雷射雷達的範疇。我們詢問這個類似望遠鏡的裝置具體作用,工作人員回答一個是發射機一個是接收機。我們詢問那個圓柱體的物體是什麼作用,工作人員回答是後端數據處理裝置。

類似望遠鏡的發射機和接收機

根據以上的信息我們基本可以概括出中電科14所的量子雷達的輪廓,它是一部基於單光子檢測的,工作在近紅外光譜的量子增強技術的雷射雷達。屬於第二類量子增強型雷達和第三類量子照明雷達之間的產品。它的作用是解決傳統光電探測系統由於受到目標的距離、背景噪聲以及熱輻射對傳統直接探測方法靈敏度的影響較大,基於光的波粒二相性,為了提高探測介質的粒子特性而使用近紅外頻段的雷射雷達,在接收端使用光子計數器,並使用了量子增強技術。比較遺憾的是,由於未使用量子糾纏的技術,所以尚未達到真正的第三種量子照明雷達的階段

圓柱體的後端數據處理裝置

不過但就該量子雷達的在同等設備體積和功耗下,目前已經實現了132公裡級別的動目標探測和識別能力,就已經遠超傳統光電探測設備的能力,彌補了由於傳統光電探測系統與經典源雷達系統一起工作時的探測距離不足的短板。

相關焦點

  • 量子雷達發展前景
    他指出,儘管目前還不清楚我們對物理學的了解是否足以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但目前的物理學原理仍然不支持「無回波雷達」的出現。量子雷達的類型洛馬公司的研究團隊將量子雷達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所有量子效應都發生在發射機/接收機中;第二類是「量子資源」(如光子)通過有損介質(如大氣)從A點傳輸到B點。
  • 外媒談量子雷達
    量子雷達分類由於他們在量子雷達項目的工作,洛克希德團隊定義了兩大類量子雷達(稱為量子雷達),第一類是所有量子效應都保留在雷達的發射器/接收器上,第二類是「量子資源」(光子)通過有損介質(即大氣)從A點傳輸到B點。
  • 中國量子雷達究竟多麼厲害? 西方專家仔細研究後, 終於承認輸了!
    眾所周知,在近幾天,珠海有一個一年一度的軍事盛宴,那就是最新一屆的航展,現在正在在火熱進行著。而在航展上面,除了觀摩精彩的飛機表演,其實在戰機的最新配件的公布上也同樣也有很多亮點值得人們去關注,而這裡面就包括了我國最新的量子雷達技術,這是我國的首次公布。什麼是量子雷達呢?
  • 中國已造出量子雷達,隱身戰機對它幾乎完全失效!
    隱身戰鬥機的強大效能由此可見一斑,而傳統雷達防空系統則因為性能上的問題,無法有效對抗隱身戰鬥機,從而面臨全面的防空危機。 不過,這種局面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了,就在剛剛過去不久的珠海航展上,我國科研人員展示了一款有可能顛覆整個防空作戰技術的新式裝備——量子雷達。 現代科學技術從微觀角度觀測世界萬物時,會發現所有物質都呈現「波粒二象性」的特色。
  • 中國量子雷達有重大突破
    從原理上講,雷射雷達屬於光學探測手段,在大氣層裡受到影響比較嚴重,以前探測大氣層內飛機的距離都比較短,這次竟然達到了數百公裡,確實有些不可思議了。這是因為這次的超導單光子並不是普通的雷射雷達。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十四所曾展出過一種量子雷達,當時曾引起不小的轟動。這次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之所以能成功實現對數百公裡外移動小目標進行實時跟蹤探測,就是因為其中涵蓋了對量子雷達技術的應用。
  • 一文讀懂量子雷達
    量子雷達屬於一種新概念雷達,它是將傳統雷達技術與量子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電磁波的波粒二象性,通過對電磁場的微觀量子和量子態操作和控制實現目標探測、測量和成像的遠程傳感器系統。該技術的原理與量子通訊的加密技術相當類似,在竊聽者試圖擷取、幹擾光子攜帶的訊息時,因光子特性遭到改變,反而讓竊聽者暴露自己的位置。量子雷達通過將量子信息技術引入經典雷達探測領域,解決了經典雷達在探測、測量和成像等方面的技術瓶頸,提升了雷達的綜合性能。其首要應用是實現目標有無的探測,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擴展應用領域,應用包括量子成像雷達、量子測距雷達和量子導航雷達等。
  • 3大技術路線的量子雷達!
    第一,是徹底的或者部分吸收這些電磁波,這等於發射這些電磁波的雷達,派出的偵查兵都是有去無回,對雷達來說就傻眼了,這等於是面對一個無底的黑洞發射,結果什麼也看不見。第二,偏轉這些電磁探測波。讓這些波都回不到發射雷達的哪裡,最終的結果也和徹底吸收來波差不多。第三,就是在這些輻射波上做手腳,對其增強、分叉;或者增強的同時大量分叉反射,就是電子戰的措施。
  • 量子雷達有多牛?中國一旦應用 F-22和B-21就死定了
    量子雷達這項技術牛在哪?面對新型信息化戰爭,量子雷達可能成為一項革命性技術,正如上世紀末射頻隱身技術的出現一樣,量子雷達將會發展成為射頻隱身技術的「剋星」。    資料圖:中國量子雷達探測的隱身目標影像  事實上,即使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飛機,在該雷達面前也不可能消失的無影無蹤,一旦被鎖定,將很難逃避防空飛彈打擊。
  • 改變遊戲規則的反隱身利器——量子雷達研究的新進展
    據估算,僅裝備單光子量子雷達制導超遠程空空飛彈的作戰飛機,理論上攻擊距離可提升至千公裡之外,實現超視距作戰向千公裡量級的非接觸式戰爭轉變。同時,由於對電磁波的依賴大為減少,量子雷達可有效避開利用探測電磁波開展工作的反輻射飛彈攻擊,進一步改變現有飛彈作戰機理和作戰模式,使戰場作戰形態向「量子化」轉變。
  • 「量子雷達」的曙光,理解理論與現實
    對於量子雷達應用,這些光子必須下轉換為微波頻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量子計算研究所(IQC)的克裡斯威爾遜,在論文「量子增強噪聲雷達」中描述了使用超導電路直接在微波範圍內產生纏繞光子對的工作成果。作為超導鋁的片上微波電路構建的非簡併約瑟夫森參量放大器被用作量子微波源。該過程中的一個挑戰是必須在極冷的低溫恆溫器下進行。
  • 量子雷達有多厲害?中國該技術一旦應用F22或成靶機
    資料圖:量子雷達技術實驗  量子雷達有多牛?中國這技術一旦應用 F-22與B-21死定了  中國電科十四所近日在官方微信透露,該所研製的量子雷達原理樣機已能探測到數百公裡外的目標,成功通過驗收成為中國首臺威力突破百公裡量級的同類型雷達樣機,中國完成了量子雷達樣機的遠程試驗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量子雷達這項技術牛在哪?
  • 圖文:研製出國際上首臺大氣探測量子雷射雷達
    研製出國際上第一臺大氣探測量子雷射雷達;揭示中性大氣與電離成分作用機制,在國際上首次在低緯地區探測到高達170km的熱層鈉層;首次提出若干大氣波動影像中高層大氣變化性的新機理,為中高層大氣建模和精準預報奠定基礎……昨日,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在武漢大學提到校長竇賢康,很多人會說他「低調務實、有親和力、有擔當、善於招才、關愛學生」。
  • 什麼是米波雷達,中國如何發現隱身戰機?工作原理原來是這樣的
    微信推送規則變更,若不想錯失 三分亮劍 的大佬們,請點擊頂部藍字 三分亮劍 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將 三分亮劍 設為星標⭐️。
  • 用發動機換量子雷達,法國把中國人當傻子?專家:這筆買賣不划算
    據外媒報導,法國近日對於我國取得突破的量子雷達技術十分感興趣。有消息人士稱,法國還計劃用其主力戰機陣風戰鬥機的發動機——M88發動機來交換中國的量子雷達技術,不過遭到了中國的嚴詞拒絕,有外媒表示中國不識貨,送上門的寶貝都不要。事實是否如此,M88發動機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有著怎樣的地位呢?
  • 專訪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最強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到底強在哪?
    在全棧量子計算中的作用是什麼?陳建鑫:在量子計算目前的模型中,有一類是量子電路模型,實現形式是將信息存儲在量子比特中,通過類似經典邏輯門的量子門來實現計算。陳建鑫:目前業界主流的模擬方案有兩類,一類是存儲量子狀態的所有振幅,一類是對於任意振幅都可以迅速計算得到結果。
  • 國產KLJ-7A雷達亮相巴黎航展 世界先進市場廣闊
    因此很多時候,比起外行看航展上各種飛機的「熱鬧」,內行軍迷和觀察家們往往更樂於細品這些航展上的「門道」。巴黎航展除了中航工業展出的各種戰機模型外,中國展臺上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中國電科參展的各類雷達和電子設備。
  • 珠海航展首曝紅-9B細節 比愛國者和S-400先進一代
    作者:張亦馳本屆珠海航展亮點頗多,之前很多媒體都進行了報導,包括殲-10矢量推力驗證機、殲-20等等。然而,有一極為重要的裝備卻被很多人所忽視,那就是紅旗-9B地空飛彈武器系統。而這次珠海航展,可以說是紅旗-9B的主要裝備,特別是其核心裝備制導雷達首次面向更廣大觀眾展出。那麼和紅旗-9基本型號相比,紅旗-9B有什麼改進呢?紅旗-9的制導雷達使用的是無源相控陣技術。更為專業的細分是空間饋電透射式無源相控陣天線。
  • 【60秒半導體新聞】美國對華為「臨時許可」延長90天 華為深夜回應/我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比美國設備探測能力提升
    在這個領域中,國內除了研究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之外還展開了量子雷射雷達研究,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稱中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的探測性能比美國同類設備提升了三個數量級。根據國防科大之前的一篇論文,當前,量子雷達尚無統一的標準定義,他們給出量子雷達的一個廣義定義:利用電磁波量子效應對感興趣目標進行遠距離探測的遠程傳感器系統均可稱為量子雷達。與傳統雷達相比,量子技術與雷達探測技術的結合迎來了量子雷達技術的誕生,該項技術有望提高雷達系統對目標的探測能力,在未來軍事反隱身、空間探索等領域有著極大的應用前景。
  • 量子計算機進入2.0時代
    這意味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在超導量子和光量子兩種體系下達到「量子優越性」裡程碑的國家。幾十年間,量子計算機一步步從科學家的大膽構想中走向現實。這一路經歷了怎樣的曲折過程?世界上至今有哪些量子計算機?「祖衝之號」和「九章」的2.0版實現了怎樣技術升級?請看本期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