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英雄——申亮亮及其背後兩千多名中國維和官兵
「於炙烤、疾病、戰亂中守護了馬裡的和平,年輕的戰士卻倒在了那裡,永遠不再回來。活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但有些人選擇了面對危險、守衛和平。馬裡,請還我活生生的兄弟。」
——申亮亮戰友
據新華社報導,馬裡當地時間2016件5月31日10時50分,聯合國馬裡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位於加奧的營地遭遇汽車炸彈襲擊,其中中國第四批赴馬裡維和部隊1人犧牲,5人受傷,那名犧牲的正是維和工兵分隊戰士申亮亮。
當天,一輛載有500多公斤炸藥的汽車,駛入申亮亮所在維和部隊的營區。當時,正負責營區2號崗哨警戒執勤任務的申亮亮立即發出預警信號,引導後方部隊隱蔽。在汽車側翻時,他本可以選擇撤離現場,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後37秒,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
聯馬團總部為犧牲維和戰士申亮亮舉行追悼會
當時是在怎樣危急、千鈞一髮的情形下,申亮亮做出最後的抉擇,我們無法想像,但如今任何文字再重現當時的情景都是如此蒼白簡單。
有人說,沒去過馬裡,不會懂得馬裡的危險與艱辛,這裡是聯合國最危險的任務區。從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恐怖襲擊發生過113起,死亡162人、傷168人。申亮亮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於2016年5月18日,和另外194名戰友作為第一梯隊官兵,從長春出發,踏上了馬裡維和之路。
馬裡不僅衝突不斷,而且高溫多雨,傳染病肆虐,環境十分惡劣。在在馬裡維和的戰士們,生活也是非常辛苦,他們一般每天5點多起床,每個小分隊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務:搭建板房、排汙水或是清理生活垃圾等等。
這些危險和困難,申亮亮早就了解,他曾經和戰友說:「不去維和,感覺軍旅生涯總是有點遺憾。」真正想去維和的人,又哪裡會怕這些。在法語區馬裡,申亮亮把微信名字改成了「Nations Unies」,法語「聯合國」之意。微信朋友圈籤名改成了「勇敢、勇敢」。
從18日抵達馬裡,到6月1日凌晨犧牲,13天的時間裡,申亮亮一共發了5條微信朋友圈,零星卻是其作為一個兒子和一個中國軍人的赤子之心。
這一天,是申亮亮所在部隊抵達馬裡的日子。幾百名軍人集合在廣場上,面朝聯合國旗和中國國旗宣誓。申亮亮亦是滿滿的自豪感,他為了維和特意推遲了和未婚妻的婚禮。
這一天他發了幾張馬裡當地的圖片,他曾對著黃沙漫天感慨:沙塵暴說來就來啊!由此來吐槽馬裡的環境惡劣。
這一天他發了幾張自己的工作照,上有軍裝、裝甲車、鋼槍、子彈,工作環境危險重重,他卻經常報喜不報憂,生怕家中老母親擔憂他的安全。
這一天他轉發了一篇關於家鄉溫縣的報導。據溫縣西南王村黨支部書記胡東興說,亮亮從小就老實本分,「春節吃飯,他和我談了好幾個小時,說轉業回來不到城裡上班,就到村裡當個村幹部,建設家鄉。」
這一天,他兌換了一些馬裡當地的貨幣,還調侃說:「千萬富翁就這麼簡單嗎?」卻不曾想,兩個多小時後,駐地遭到汽車炸彈襲擊,申亮亮血灑維和戰場。這些兌換好的錢幣他再沒機會使用……
從新聞上得知馬裡維和部隊出事後,申亮亮的姐姐和哥哥就一直刷著網上的新聞。6月2日從新聞上看到弟弟就是唯一一個犧牲的士兵後,家人還是不信。直到政府派人過來告知慰問,撐著全家人的最後一口氣也沒了。
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申亮亮的父親母親徹夜未眠。追悼會上,哭成淚人的母親楊秋花在多人攙扶下走到兒子的靈柩前,擺上一支白花,用河南鄉音大聲而顫抖地說:「我的兒子,你為國爭光了,我謝謝你!」
當記者問及老兩口是否後悔讓申亮亮去參加維和部隊,楊秋花說「不後悔」。坐在一旁沉默的申父開口:「只能說我們倆生了個好兒子。對軍人來說,就是服從命令,我們替兒子驕傲。」
中國維和部隊,是中國根據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國際法準則,派出的軍事部隊。應聯合國秘書長請求,自1990年開始,我國已經派遣3萬多人次參與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被國際社會譽為「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只是,共有19名官兵在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時犧牲。
維和部隊被派遣之地,多是戰亂與衝突、飢餓與貧困、炎熱與疾病交織,中國維和軍人直面生死、不懼挑戰,一項項危險任務的出色完成,為祖國打造一張閃閃發光的中國名片。
2014年至2015年,非洲爆發伊波拉疫情。疫情肆虐期間,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部隊工兵分隊官兵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堅守崗位,連續施工28天,平均每天作業16個小時以上,圓滿完成了中國援利伊波拉診療中心修建任務。
2017年3月,南蘇丹邊境城鎮耶伊爆發激烈武裝衝突。中國維和步兵營聞訊,第一時間派出12名官兵驅車前往救援位於交火區的7名聯合國民事人員,一路險情不斷,有武裝分子來回穿梭射擊,救援分隊不懼危險,沉著應對,最終將聯合國民事人員全部安全轉移至臨時行動基地。
27年來,中國維和部隊贏得廣泛讚譽。「中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任務部隊中水平最專業、效率最高、訓練最有素和最守紀律的隊伍。」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曾發表研究報告稱。
目前,我國仍有維和部隊官兵駐紮在南蘇丹、黎巴嫩等衝突頻仍之地。以馬裡為例,我維和警衛分隊平均每天派出執勤人員388人次,每人日均執勤5小時,為聯馬團官員提供安全護衛600餘次,護衛巡邏裡程8635公裡。
不僅如此,我第四批赴馬裡維和工兵分隊先後出動兵力5000餘人次,完成20餘項大型施工任務,聯馬團東戰區工程處長安德魯評價「中國工兵,最強的工兵」;
而中國維和醫療分隊也不逞多讓,一次在馬裡的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爆炸威力相當於400公斤TNT炸藥,中國醫療分隊迅速啟動戰場處突救治預案,僅用46分鐘便趕到現場,三天時間,他們累計分類、轉運100餘名傷員,聯馬團東戰區官員稱讚:「中國軍醫,救死扶傷的楷模!」
中國維和部隊正是無數英勇中國軍人的縮影,他們告別和平安定的祖國,願「為和平而戰」遠赴衝突不斷的異國他鄉,於槍林彈雨、烽火重重之下,信守中國軍人的和平承諾,護得一方百姓安寧。
而今,當地百姓和中國維和部隊雖然有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膚色,但是看到臂章上印著五星紅旗,他們就知道見到了幫助他們的人——獲得這樣的信任何其不易,這就是中國維和部隊,兒郎們用熱血和紀律在動亂之地撐起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雷潤民:聯合國駐伊拉克-科威特軍事觀察員,1991年,在科威特、伊拉克邊境執行任務時因車禍犧牲。
劉鳴放:聯合國駐柬埔寨軍事觀察員,1992年5月,在柬埔寨執行任務時因感染腦瘧疾,醫治無效不幸犧牲。
陳知國、餘仕利:中國赴柬埔寨維和工程兵大隊士兵,1993年5月,在柬遭遇不名火箭彈襲擊犧牲。
鬱建興:聯合國對伊拉克武器核查機構化學視察組組長,2003年3月,在第二次赴伊拉克執行核查任務時遭遇車禍犧牲。
付清禮:二級士官,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工兵連建築分隊三班班長,2005年5月,在剛果(金)執行維和任務時因病犧牲。
張明: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運輸分隊士官,2005年10月,在賴比瑞亞執行維和任務時遭流彈襲擊犧牲。
杜照宇:聯合國駐黎巴嫩軍事觀察員,2006年7月,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衝突中遭以軍炮火襲擊,不幸以身殉職。
2010年1月,在海地地震中殉職的8名中國維和人員是:朱曉平、李欽、郭寶山、王樹林、鍾薦勤、和志虹(女)、李曉明、趙化宇。
申亮亮:中國駐馬利共和國維和工兵分隊戰士,2016年6月1日,中國駐馬利共和國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不幸犧牲。
楊樹朋、李磊: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戰士,2016年7月10日,中國維和步兵營在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突遭一發炮彈襲擊,二人犧牲。
有一群人
他們雖然脫下軍裝
卻永遠是一名軍人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
叫做老兵
你身邊有哪些「老兵故事」呢?
歡迎將老兵故事發送到:
zhengji@cnr.cn
只要你的故事足夠真實、有料
就有可能出現在中國之聲的公眾號上
還有可能獲得我們為你精心準備的獎品
投稿請以word文檔的形式發送到郵箱,字數800字以上,最好配2—3張圖片,如有好的視頻素材也可以一併附上。所有稿件麻煩註明作者及聯繫方式,謝謝。
策劃:郭瑋瑾、劉曦文
編輯:郭瑋瑾
製圖:齊逸凡
來源: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解放軍報、大河網、網易軍事、長江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