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國產戰鬥機中流砥柱

2022-02-02 國科環宇

近日,官方媒體大尺度報導了中國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地瀋陽飛機製造廠的生產車間。

從官方報導中可以看到沈飛車間有多架殲-11B在生產

從報導內容來看,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仍然繼續生產,這似乎驗證了近期網際網路上關於「殲-11B復產」的傳聞。

然而,殲-11B到底是復產,還是一直就沒有間斷生產,這個問題恐怕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仍然說不清,不過,沈飛方面仍然繼續生產這款戰機,至少說明中國空軍對其有著現實需求。

在網際網路上有這樣一種聲音,目前國產殲-10的後續改進型殲-10B/C性能已經很高,而殲-20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生產很多人眼中的「又貴(重型機採購價高)又舊(研製時間先對較早)」的殲-11B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四代機在周邊國家已經是遍地開花。

中國的十四個陸上鄰國,六個海上鄰國當中的絕大部分已經裝備了第四代戰機,而各種第四代戰機的改型產品也開始在周邊國家普及。

雖然殲-20已經小批量服役,但其大多數情況下不可能專門用於對付普通的第四代重型機。

而面對周邊為數眾多的重型戰鬥機,像殲-10這樣的中型機代替不了重型機,無法包打天下。

中國除了殲-16這樣的多功能戰機外,還需要一款足以抗衡周邊的空優四代機,殲-10雖然是中國空軍重點開發的高性能制空戰鬥機,但受困於發動機限制,其航程較短是一個致命缺陷。

同樣的原因,其對地攻擊能力與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殲-10C戰機雖然性能優異,但其畢竟是一款中型戰機

F-16從強調空優的F-16A改進為多用途的F-16C時,僅增加設備和提高結構強度就使其空重增加了一噸,只是得益於發動機的推力在這個期間內提高了接近30%,才使F-16在改進增重後仍然能夠保持基本的飛機推重比和機動性能;而殲-10B/C目前仍採用的是俄制AL-31發動機,其動力性能本質上講仍未改善,想要在飛機增重的情況下及時提高發動機的推力和推重比是比較困難的。

反觀殲-11B,從 02 批次的殲-11B 開始,國產渦扇10「太行」發動機開始取代此前使用的俄制AL-31F。

在經過磕磕絆絆的完善過程之後,太行發動機日臻成熟。近年來這些完全國產的殲-11B飛機已經成長為共和國空中力量的中流砥柱,未來殲-11B也仍將是中國重型戰機裡面的中堅。

官方媒體的報導中也提到「重型殲擊機依舊將成為中國空中力量的中流砥柱」,無論是驅離外軍飛機的靈活機動,還是在紅劍軍演中即拔頭籌斬獲金頭盔,無不體現著當初引進這款飛機的高瞻遠矚。

從公開的報導來看,殲-11B其實也在不斷改進。

不同批次的技術性能或許並不一致,新製造的殲-11B很可能已經試用了一部分已經用在殲-16和殲-11D上的先進裝備,其中,報導中就提到殲-11B在尾翼部分大面積採用了新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碳纖維和樹脂被結合在一起)。

從報導中可以看到殲-11B垂尾大量應用了複合材料

中國在上個世紀90年研製殲-11B的目的是為了在接收四代機前擁有足夠數量的重型空優戰機。

其最大的意義在於通過該機的研發與生產,中國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現代化戰機研發、生產、保障體系。

面對著日益嚴峻的空中作戰環境,中國立足自主也研發了性能不俗的殲-20戰鬥機,但面新一代戰機高企的成本,中國空軍不可能完全放棄對第四代戰鬥機性能的充分發掘與提升,尤其在擁有蘇-27這一氣動設計相當優異,載彈量載油量都有極大冗餘且內部空間巨大所以改裝潛力巨大的飛行平臺,為此,殲-11系列的下一個改進版本殲-11D已經出現。

但殲-11D到底什麼情況,那將是另一個故事了。

可以預殲-11B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翱翔在祖國藍天裡

相關焦點

  •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國產戰鬥機中堅力量
    近日,官方媒體大尺度報導了中國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地瀋陽飛機製造廠的生產車間。從報導內容來看,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仍然繼續生產,這似乎驗證了近期網際網路上關於「殲-11B復產」的傳聞。然而,殲-11B到底是復產,還是一直就沒有間斷生產,這個問題恐怕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仍然說不清,不過,沈飛方面仍然繼續生產這款戰機,至少說明中國空軍對其有著現實需求。  在網際網路上有這樣一種聲音,目前國產殲-10的後續改進型殲-10B/C性能已經很高,而殲-20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生產很多人眼中的「又貴(重型機採購價高)又舊(研製時間先對較早)」的殲-11B呢?
  • 國產殲20戰鬥機性能到底如何?具備五代機哪些特徵,戰鬥力如何?
    據了解,殲-20戰鬥機裝備的武器是新型的PL-15以及PL-21空對空飛彈。這款國產第五代戰鬥機的成功研發,是為了能夠接替之前殲-10以及殲-11等類型戰鬥機,而這款戰鬥機也成功於2017年3月正式進入空軍序列,開始在軍中服役。
  • 沈飛殲-11D又復活?國產三代半重型制空戰鬥機,有沒有必要量產
    這一點與國產殲-10B/C戰鬥機的雷達布置方式幾乎一致,主要是為了便於安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其他例如:IRST裝置,收放式空中加油系統,玻璃化座艙,全新電傳操縱系統,國產渦扇10發動機改進版……與殲-16相比應該差別很小。
  • 殲-11B機鼻「黑頭」換「白頭」,性能堪比殲-16,背後如此多講究
    自從淺灰色雷達罩的「白頭」殲-11B去年11月首次亮相以來,人們就紛紛猜測這該機可能已經升級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因為其雷達罩顏色與最新的低視塗裝殲-16完全一致,「白頭」殲-11B在總體性能很可能已經相當於殲-16單座型。
  • 殲20開始「下餃子滾香腸」,殲11戰鬥機還能飛多久?
    殲20戰鬥機開始大批量生產,除了發動機之外,狀態基本穩定殲20戰鬥機開始下餃子,殲10和殲11戰鬥機停產在即,朋友們就很好奇,同樣作為重型戰鬥機的殲11,在中國空軍中還能飛多久?答案或許讓人非常意外,最少還有20年,甚至30年時間!
  • 殲16戰鬥機大批裝備,國產發動機日趨成熟,殲20改型已有基礎
    殲-16戰鬥機還具備了空中受油能力,這是國產四代重型戰鬥機的一個突破,此前只有殲-15飛鯊戰鬥機具備該能力。 渦扇10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成熟,給中國航空工業的突破提供了基礎。航空發動機曾經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一個瓶頸,渦扇10渦扇發動的成功帶來的綜合效益是相當可觀的。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國產殲-20威龍戰鬥機將會大批採用渦扇10大推力渦扇發動機。202101132沒有在S狐或者某易平臺發布,如有發現就是盜用。
  • 中國空軍重購殲11B,為何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引進蘇-27SK戰鬥機技術,國內編號殲-11,殲-11B是全國產化型號,主要用中國自行研製的航空電子系統、火控雷達、玻璃化座艙等換下俄制系統和設備,機載武器更新成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PL-8紅外製導格鬥空空飛彈,發動機也更換為國產FWS-10太行渦扇發動機,考慮到進度,飛機飛控和操縱系統沒有做太大變化
  • 殲-20隱形戰鬥機服役:空軍仍然保有殲-7,以及殲-8第二代戰鬥機
    但武器裝備的性能優劣,都是相對而言的,這世界上沒有絕對領先的武器,也不存在絕對落後的裝備,貌似過氣的武器裝備,其實,有時細細想來,在某些方面可能特立獨行,其特定的技術指標,是其他先進武器所不具備的。即便在殲-10B/C、殲-11系列、殲-16等高性能的第3代戰鬥機,以及殲-20第4代隱形戰鬥機服役的前提下,我空軍保留了數百架殲-7和殲-8等第2代高空高速戰鬥機,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空中力量,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
  • 陣風戰鬥機多角度高清細節飛行圖,這些性能比殲10C優秀!
    陣風戰鬥機的作戰性能要強於早期的殲-10A和殲-10B,它是一款四代半戰鬥機,嚴格意義上說殲-10C型戰鬥機最適合跟它做對比。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陣風戰鬥機的無論是工藝水準還是氣動外形設計的都十分出色。
  • 殲11戰鬥機與殲16戰鬥機有什麼區別?
    殲11是單座飛機,非常強調空戰中的機動性,而且相比於過去的蘇27SK,改進了航電設備,具備一定的遠程交戰能力,但是超視距作戰能力並不強,這一點在他的改進型殲11B上得到了一定的改觀,但是也不明顯。總的來說,殲11系列戰鬥機是典型的第四代和四代半重型作戰飛機,作戰性能重格鬥,輕遠距離交戰。
  • 殲-10和殲-11同框,一比才知道殲-11到底有多大
    -11)到底比「弟弟」們大多少呢?11B戰鬥機與殲-10B/C戰鬥機的尺寸對比。◎什麼叫國際巨星啊(戰術後仰.jpg)畫面左上角的兩架深色戰機,即參演的殲-11B戰鬥機。中部靠下的4架淺色戰機,為參演的殲轟-7A「飛豹」戰鬥轟炸機。而畫面最右側的4架淺色戰鬥機,就是參演的殲-10B/C戰鬥機了。
  • 國產WS-10「太行」發動機版殲-20已裝備,性能堪比F22
    近日殲-20、殲-10、空警-2000,多型明星戰機集體亮相!新的一年,空軍戰機「組團」為祖國加油鼓勁,帶你全新啟航,追逐夢想!殲-20隱形戰鬥機首架技術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0分左右進行首次升空飛行測試,13時08分成功著陸,歷時18分鐘。
  • 殲10和殲11戰鬥機,兩種機型的差異在於定位
    資料圖 雖然我國已經成功研製出來了殲-20戰鬥機,但是我國目前的主力戰機中最常用的任然是殲-10和殲-11等系列戰機。 我們都知道,殲-10的研發基本都是有我國自主完成的,配套設備也是基本都是國產,而由於我國在雷達的製造技術上的缺乏,導致了其「目光如豆」的特點,其擁有11外掛架,載重約為7000kg;殲-11則是由我國引進的蘇-27SK戰鬥機生產和改進的,其外掛架共有10個,載彈量8.5噸,具備多種打擊能力。
  • 殲-11B奪取「天鷹杯」,代表了什麼
    「天鷹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浮出了水面:殲-11B與殲-10A/B的性能對比。俗話說「兔子是最大的美粉」,和美國空軍將F-15C與F-16C配合使用一樣,我軍也同樣裝備了兩型互相配合奪取制空權的戰術飛機——承擔「側衛之牆」也就是空中戰鬥巡邏(CAP)任務的蘇-27SK/殲-11型殲擊機,以及換裝了國產航空電子與武器系統的殲-11B型重型戰機;以及在研發之初預備用於截擊蘇聯前線航空兵戰鬥機與戰鬥轟炸機,並逐步過渡到同蘇-27配合實施攻勢防空、奪取戰區制空權的殲-10
  • 今天,殲-10戰鬥機首飛二十二周年!
    很少有人直到,中國的有一款比蘇-27機動性還要優秀的戰鬥機,那就是殲-10。在《我與殲十20年》一書裡,有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的原話:蘇-27是補出來的軟體飛機,它的機翼可以有一定幅度變形。這種變形有利於盤旋性能。但它承受滾轉載荷的能力比較低,20~30度/秒已經接近結構承載能力的極限了。蘇-27的滾轉機動性比較差。
  • 事後復盤,殲20戰鬥機一飛沖天,不辱使命
    這些項目裡面,殲10戰鬥機和殲20戰鬥機最為引人注目,可謂是航空工業的明珠,殲10戰鬥機是一種具備高機動和先進武器的三代機,採用鴨式布局設計,原始設計要求能對抗美國F16戰鬥機和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同時也能攔截美國B1B轟炸機和俄羅斯圖26和圖160轟炸機,實際上也確實做到了不辱使命。
  • 殲-20是全能型戰鬥機,美國人:中航一本小冊子洩了殲20重要性能
    美軍打造一架全尺寸的殲-20模型美軍在不遺餘力的想要弄清楚殲-20隱身戰鬥機的性能,因此,美軍專門打造了一架全尺寸的殲-20隱身戰鬥機模型,在2018年年底意外曝光之後,美軍在尷尬的氛圍中承認了這點殲-20的戰鬥機究竟如何?有各種分析報導,此前為美軍服務的權威機構認為殲-20功能更加側重於遠程截擊機的角色,這源於殲-20隱身特性和超過F-22一半以上的作戰半徑。另外,殲-20一直沒有展現過其攜帶了航炮,分析認為這款先進的隱身戰鬥機沒有設計機炮,這似乎是想證明這款戰鬥機並有準備與他的對手進行近距離的「狗鬥」。
  • 沈飛為何堅持改進殲11?或缺少空優戰機,殲10太小殲20太少
    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為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而在最近的一張圖片中,軍迷們又發現一款疑似新批次的殲11有所改進,那麼沈飛為何如此沉迷改進殲11?
  • 殲11BG、殲11D、殲15T,國產蘇27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為殲11,逐漸提高國產化程度,換裝國產飛彈告警系統的,為殲11A。根據當時的合同,沈飛計劃組裝200架殲11/殲11A,但幾年後,我國發現殲11和殲11A的性能並不能滿足空軍的需求,特別是它們的R-27飛彈性能落後,幾乎不具備中距空戰能力,因此我國決定停止組裝和生產這一機型。
  • 殲-10戰機首飛22周年,生日快樂!
    1998年3月23日,殲-10飛機01架首飛落地。中國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供圖 1998年3月23日,殲-10飛機01架首飛成功,主席臺掌聲一片。中國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