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掌握一反導撒手鐧技術,乘波體高超聲速試驗獲得巨大成功!

2021-03-05 兵工科技

圖註:發射中的星空-2高超音速飛行器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消息 ,2018年8月3日06點4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系統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成功發射,在經過近10分鐘飛行試驗,火箭完成主動段程序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釋放高超試飛器自主飛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試驗程序,最終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星空-2系統,是我國首個採用乘波體氣動布局設計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而乘波體布局這一高超聲速領域的尖端布局技術,此前僅有美國進行過大量試驗並掌握。這次中國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取得的巨大成功,標誌著中國繼美國之後,也掌握了這一可以用於反導武器的撒手鐧技術!

圖註:國外設計的高超音速乘波體飛行器

 

乘波體布局——美國看好的最成熟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布局

要介紹星空-2高超聲速飛行器系統,先得重點講一下什麼是乘波體布局。氣動布局,是高超聲速武器/飛行器研製的首要問題,不解決這個攔路虎,高超聲速飛彈/飛機就是空中樓閣。俄羅斯近來聲稱其已經成功研製並裝備了YU系列高超聲速飛彈,但多在球錐體和升力體布局上下工夫,這些布局的優點是研究起步較早,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很多研究成果,技術上較為成熟,但缺點是速度極限有限,作為高超聲速平臺,6、7馬赫的速度沒問題,但要到15~20馬赫,則力有未逮,上限不高。

而乘波體,則是一種潛力巨大的新型氣動布局,它因整體設計外形為楔形,頭部尖銳,下表面呈銳角傾斜布置為最大的外觀特點。這種飛行器在高超聲速飛行時,超聲速激波在飛行器下表面高速流過,推進飛行器高速飛行,因此被形象地命名為「乘波」體。實際上,它不是一種常規設計而來的氣動布局,是在已知的超聲速\高超聲速流場中通過反設計方法得到的氣動布局。換句話說,它是飛行器設計專家們充分摸索和分析了高超聲速氣流的「脾氣」之後,專門從其脾性出發針對性搞出來的氣動布局,因此特別對高超聲速氣流流場的脾氣。由於其外形生成方法的特殊性,乘波體布局在高超聲速條件下具有低阻力、高升力、大升阻比的優越氣動性能,是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布局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乘波體氣動外形與超燃衝壓發動機相結合的所謂一體化布局,已成為當前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的主流氣動布局形式。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位置的美國更是把乘波體看作是高超聲速飛彈/飛機的頭號選擇,美國Hyper-X計劃和HyTech計劃分別發展的X-43A和X-51A 均採用乘波體布局,HTV、黑雨燕等美國三軍研發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也都全部不約而同選擇了乘波體氣動布局設計。就連在球錐體高超聲速布局上已經拿出服役產品的俄羅斯,也在2009年研製了採用乘波體布局的高超聲速飛行試驗模型GLL-AP-02。乘波體布局贏得該領域兩大世界巨頭青睞,這絕非偶然。

圖註:採用乘波體設計的美國X-51A「乘波者」高超聲速飛彈試驗飛行器

 

可以說,要想最終把高超聲速飛彈/飛機發展到15~20馬赫的高速,實現一小時內打遍全球的目標,乘波體布局技術,是不容繞過的必行之路。

中國此前透露的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項目比如「神龍」等,採用的大都是球錐體、大鈍頭鐘形體等較為常規的布局設計,這次星空-2項目,表明我國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最尖端最流行的乘波體技術領域,也已經佔據一席之地,已經可以與美國和俄羅斯比肩。

 

星空-2系統試驗分析——試驗水平高,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對於星空-2系統試驗,公開報導只有廖廖幾語:「試飛器集成了疏導式熱防護熱系統、內外力熱測量系統及轉捩流動測試系統等,採用航天科工四院某款火箭作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助推系統,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實現高度30千米,馬赫數5.5~6飛行窗口自主飛行400秒以上,完成氣動力/熱、分離幹擾、自然轉捩/人工轉捩等8項科學問題數據測量。」但其中透露的信息量極大,表明中國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首先,各項技術相當成熟,試驗起點很高。美國HTV系列飛行器、黑雨燕、X-51A,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研製的新型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首次飛行清一色都是「無動力滑翔飛行」。以HTV-2高超聲速飛行器為例,它2010年採用「米諾陶」火箭首次發射,星箭分離之後,無動力的飛行器要進行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在其間檢驗熱防護系統、飛行器控制系統、通信系統、氣動總體布局設計等有什麼問題。一般而言,第二、甚至第三次試驗才會給試驗飛行器裝上動力裝置,對動力系統進行考驗。而反觀我們的星空-2試驗飛行器,星箭分離非常順利,試驗高度也達到此類飛行器試驗較為理想的30~35千米,最關鍵的是,首次試驗飛行即採用發動機自主飛行400秒以上,飛行速度穩定在5.5~6馬赫,這是世界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中的首例。這充分表明,在首飛之前,我們已經在高超聲速最關鍵的星箭分離、氣動熱防護、飛行器控制、通訊技術和動力技術領域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技術上極有把握,因此才敢於首次試飛就採用有動力模式。而首飛即對動力系統進行試驗,好處也是很多的,首先是試驗系統全、試驗綜合水平高;其次是別人兩步甚至三步才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一步到位,試驗進度也快得多,大大縮短了研製試驗時間。換個角度來看,這表明我們在乘波體布局設計、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總體和關鍵分系統技術上,已經駕輕就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特別是其動力系統(應為國產超燃衝壓發動機),能夠長時間工作飛行400多秒,表明國產高超聲速發動機系統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要知道美國X-51A高超聲速飛彈試驗飛行器在首次動力試飛時,發動機工作時間僅120多秒,全部三次試飛,發動機工作時間從未達到美軍期望的300秒目標。

 

星空-2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系統雖然在首次試驗飛行中採用了世界典型的火箭運載模式發射,但由於其自帶動力,因此完全可以採用機載等其它發射方式,在軍用領域具有極佳的應用前景和潛力。目前美國和俄羅斯計劃中的高超聲速戰術飛彈(能由戰鬥機、軍艦和機動車輛發射),速度都在5馬赫左右。星空-2系統5.5~6馬赫的速度,恰好滿足戰術飛彈指標。目前的高超聲速武器發展,分為戰術/戰略兩個層級,其中由戰略飛彈搭載的高超聲速武器飛行速度達到10馬赫以上,而5~7馬赫的戰術高超聲速武器,雖然飛行速度比戰略級要慢,但尺寸相應也要小得多,能由彈道飛彈之外的各種發射載具搭載,在戰場使用上靈活性要高得多,也不用顧忌「戰略飛彈的核門檻」,大有可為,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宰者!而中國,已經在未來高超聲速武器競爭中,佔據了重要的一席!

【兵工科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下一代乘波體飛彈已上路,一位老人居功至偉
    寬域飛行器投放試驗,它們的代號分別是D181S、D182S、D13S,全部都是乘波體氣動布局。在此之前我們還發射了星空-2號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該型飛行器一經亮相就意味著我國乘波體飛彈已經有了重大突破,否則不會如此高調公開星空-2號,所以說DF-17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我國高超音速武器發展的必然產物。
  • 美俄都想掌握的錢學森彈道,中國成功造出,助力中國飛彈領先世界
    以高機動性、遠距離精確打擊為主要技術特徵的高超聲速武器已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近20年來,世界航空航天大國紛紛以高超聲速天地往返系統、高超聲速飛彈和高超聲速飛機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熱潮。
  • 【推薦閱讀】2017年國外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發展綜述
    2017年,世界主要大國加大高超聲速技術發展投入力度,試圖搶佔高超聲速實戰化先機。總體上,高超聲速打擊武器競爭愈發激烈,美俄等國加快高超聲速武器化進程,或將在5年左右形成裝備;高超聲速飛機和空天往返飛行器依託典型項目開展方案論證和技術儲備;同時加緊高超聲速試驗設施能力建設,並穩步推進基礎科研,加快技術驗證步伐。
  • 【重磅】2019年國外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發展綜述
    法國國防部部長在1月發表聲明,已啟動一型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技術驗證項目,預計2021年底進行首次試飛,將帶動法國諸多技術和能力發展;另一方面,法國「武器裝備總署」(DGA)在3月披露,「第四代空地核巡航飛彈」(ASN4G)項目將發展一型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的高超聲速飛彈,目前正在由歐洲飛彈集團(MBDA)公司開展初始設計研究。
  • 我國成功發射空天飛機!「騰雲工程」獲重大進展!
    戍天九思原創第344期   據新華社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
  • 【SR-72特輯】美國SR-72高超聲速飛行器關鍵技術解析
    ☆美國SR-72高超聲速飛行器關鍵技術解析★推進技術SR-72飛行器將使用TBCC推進系統,該系統將高馬赫數渦輪與衝壓發動機相結合
  • 中國第6次試飛高超聲速飛彈 或2020年部署
    美媒稱這次試驗中發射的飛行器代號被稱為DF-ZF(此前被稱為WU-14),飛行速度遠超過5馬赫。這是中國第六次進行高超聲速滑翔器飛行試驗,美國稱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試驗目的在於研製可突破反導系統的新一代洲際或中程飛彈。
  • 【重磅】2018年國外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發展綜述
    「匕首」(Kinzhal)高超聲速飛彈,代號Kh-47M2,主要為俄羅斯空天軍研製,是一型具有精確制導打擊能力的高超聲速航空彈道(aero-ballistic)飛彈,飛行速度高達Ma10,搭載米格-31K射程達2000公裡,可攜帶常規或核戰鬥部,突破所有現役或在研的防空反導系統,摧毀地面及水面多種固定或移動目標。
  • 美國雷神公司披露最新高超聲速飛彈設計,「超聲速戰術飛彈」最有可能長這樣!
    而據外媒報導,中國也有DF-ZF等用於彈道飛彈載具的高超聲速武器已經或接近投入實用。表面上看,似乎美國人真的如他們所聲稱的那樣——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已經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俄羅斯應對美國反導威脅的「撒手鐧」裝備
    攔截彈最大射高800~1000千米、射程1000~1500千米、射速超過29.4馬赫,採用井基和車載機動兩種發射模式,具備反導反衛,以及反氣動目標等多種功能。2014年進入國家試驗階段,現已在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薩雷沙甘靶場成功進行了5次實彈試驗。
  • 【深度分析】美國GPI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器項目簡介
    在未來幾年,它計劃開發一種能夠攔截高超聲速彈頭的先進飛彈防禦系統。該項目的研發階段已經啟動,在此期間將仔細研究和選擇最優方案以便將來付諸實踐。合同和費用:先進反導系統開發項目競標於11月19日啟動。當天,飛彈防禦局向三家競標者發出了初步設計方案擬訂訂單。
  • 國外智能化技術在高超聲速飛行器領域的應用研究
    SNL在1970年代就開展了雙錐形機動滑翔飛行器技術的研發,AHW及後續的CPS項目利用該技術,在2012-2020年間曾多次成功試射,目前美國多型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所用的通用滑翔彈頭(C-HGB)就是在其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 廖孟豪 ¦ 2020年國外高超聲速飛行器發展綜述
    美空軍在2020年4月發布了一項名為「未來高超聲速項目」的調研公告,旨在摸底調查工業界對於完成一型高超聲速巡航飛彈初步方案設計的能力現狀。但截至目前,仍未見美軍發布啟動相關項目的信息。鑑於當前技術路線的不力進展,美軍正在重新調整高超聲速巡航飛彈的技術路線布局,不再「一條路走到黑」,而是新增了液體碳氫燃料雙燃燒室超燃衝壓發動機、固體燃料衝壓發動機等其他技術路線。
  • 2020年國外高超聲速飛行器發展綜述
    DARPA發布的「吸氣式高超聲速武器」飛彈設想圖(DARPA圖片)美軍高超巡航飛彈技術路線布局發生重大調整。美空軍在2020年4月發布了一項名為「未來高超聲速項目」的調研公告,旨在摸底調查工業界對於完成一型高超聲速巡航飛彈初步方案設計的能力現狀。但截至目前,仍未見美軍發布啟動相關項目的信息。
  • 從破除對東風17的誤解開始——高超音速武器系統的技術方案、作戰使用與防禦手段分析
    美國的X-43A、X-51A和HiFIRE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和HAWC高超音速巡航飛彈項目採用的都是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技術路線。 雙錐體和乘波體是高超音速飛行器常用的兩種氣動外形,兩種外形分別如下圖。最大的區別就是:雙錐體是沿飛行方向軸對稱的(不包括彈翼),而乘波體的邊界是沿著激波形狀「描」出來的(也就是所謂的激波裝配法)(也不包括彈翼)。所以雙錐體往往有更大的內部容積,而乘波體往往有更高的升阻比(意味著更高的射程和機動性)。美國前段時間測試成功的C-HGB就是雙錐體,而東風17、HTV-2和ARRW則是典型的乘波體。
  • 你想像不到,3D列印技術在國外高超聲速技術領域達到什麼程度了
    美國軌道ATK公司(Orbital ATK)近日對一型以3D列印為主要製備方式的高超聲速戰鬥部成功進行了試爆工作。戰鬥部的研發是軌道ATK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目前公司在飛彈產品部門設立的戰鬥部開發項目(Warhead Development Programs)中開展了這種自重50磅的戰鬥部的研發工作,目的是獲得一款適用於高超聲速武器的致命性增強型彈藥(LEO)戰鬥部。
  • 美國人的虛偽和詭計—從美對俄試射高超聲速飛彈的「甩鍋」看到的
    2018年12月26日,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從位於多姆巴羅夫斯基的飛彈試驗場試射代號為「先鋒」的新型高超聲速飛彈,成功擊中6000公裡外堪查加半島上的目標。普京親自觀摩試驗,並宣稱該型飛彈將於2019年進入俄軍服役,其優異的突防性能無法被現役反導系統攔截,將在較長時期內確保俄國家安全。對這一消息,美國防部發言人隨後回應稱,「美國在高超聲速系統技術研究方面領先世界數十年,但我們沒有選擇將其武器化。
  • 世界最高水平:中國正建造馬赫數10-25的高超聲速風洞
    ,一般都是做高超聲速的,就是5倍聲速以上的這種高速飛行。這座長達265米的風洞是全球首座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的激波風洞,儘管各項技術指標全球領先,但韓桂來仍然感受到來自國際競爭的巨大壓力。韓桂來:全世界都在爭,對於速度的追求,就跟奧運會一樣,你要飛得更高、要飛得更快。我們正在研製的一個新的風洞,目前我們現在這個風洞它是面向於馬赫數5到9的這樣一個飛行器,將來的風洞它要面向馬赫數10到25。
  • 美國高超聲速武器工業基礎能力布局分析及啟示
    美國公開承認當前高超武器發展落後於中俄,但另一方面,並不將短期內武器化進度趕上中俄視為發展目標。格裡芬在2018年2月的一次演講中稱,「美國對於(在高超領域)重新獲得與中俄競爭對手相匹配的水平並不感興趣,我就想走著瞧……美國的目標是——再次實現對中俄的技術突襲,掌握主導權,達成威懾效應。」
  • (HBTSS)高超聲速飛彈跟蹤空間傳感器介紹
    高超聲速飛彈跟蹤太空傳感器(Hypersonic and Ballistic Tracking Space Sensor,HBTSS)是這一研究的產物,為了滿足對來襲彈道飛彈和高超聲速飛彈進行連續跟蹤需求。HBTSS將對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進行從生到死的跟蹤探測能力——包括探測、跟蹤和識別目標。HBTSS最終將被納入到太空發展局的太空安全架構的跟蹤層,作為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