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鋼鐵與火焰,一戰協約國的戰場「巨獸」!口徑最小305毫米

2021-02-15 大炮兵主義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一起分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的超重型火炮,這些火炮的口徑動輒三四百毫米,是摧毀要塞和工事的得力武器。為了與同盟國的超重型火炮分庭抗體,戰爭期間,協約國也製造了大量重型和超重型火炮,這些"戰場巨獸"雖然在口徑上略小於同盟國的同類產品,但整體性能並沒有太大差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協約國方面有哪些咆哮鋼鐵與火焰的"戰場巨獸"吧。

(英國陸軍裝備的8英寸榴彈炮)

(英國陸軍裝備的9.2英寸榴彈炮)

如果說20世界後半葉是美國的霸權主義橫行世界,那麼20世紀前半葉則是"日不落帝國"的天下。藉助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英國獲得了大量工業原料,從而生產出了大量民用產品和軍工產品。第一次世界期間,英國向戰場投入了大量火炮,儘管有相當一部分火炮可以勉強劃入到重型火炮行列,比如8英寸榴彈炮(203毫米)、9.2英寸榴彈炮(233.7毫米)等,但與"同盟國篇"中那些超重型火炮相比,英國的重型火炮顯然不夠看。尤其是到1915年,雙方戰爭打得難解難分之際,嚴峻的戰場形勢令英國不得不研製口徑更大的火炮,從而解決前線的巨大需求與壓力。

(英國博物館內陳列的9.2英寸榴彈炮)

在接受軍方的任務後,英國埃爾斯維克軍械公司決定儘快研製一種超重型火炮。他們的辦法是,在現有9.2英寸榴彈炮的設計基礎上,換裝一門12英寸(305毫米)的炮管,從而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超重型火炮。1916年,埃爾斯維克軍械公司成功製造出第一門MK I 型12英寸榴彈炮,然而這款火炮卻沒能令英國軍方滿意。因為軍方需要的是一款適合公路運輸的型號,而埃爾斯維克軍械公司則是按照鐵道炮的標準來設計的。

(正在開火的英軍12英寸榴彈炮)

當埃爾斯維克軍械公司的方案被否決後,著名的維克斯公司又接手了火炮的設計工作。新的MK II 型12英寸榴彈炮同樣是以9.2英寸榴彈炮為藍本,甚至連早期9.2英寸榴彈炮用來裝土的大鐵箱都得以保留。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火炮要配置一個裝土的箱子。這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比較落後,只有給火炮安裝配重裝置,才能抵消在低角度發射時產生的巨大後坐力。而且這個鐵箱子還不小,足足能裝20噸泥土!對此,英國炮兵們可謂是怨聲載道。

(MK IV型12英寸榴彈炮,注意前部裝土的大鐵箱子)

隨著MK I和MK II 型12英寸榴彈炮投入戰場,士兵們很快發現,這些榴彈炮的射程太近了,只有10370米,這使得炮兵陣地會暴露在同盟國火炮的射程內。於是,改進型號很快出現,這就是MK IV型12英寸榴彈炮(MK III型是一種同口徑鐵道炮)。與前兩型相比,MK IV型更換了更長的身管,射程達到了13120米,這在當時是個相當不錯的數據。同時,MK IV型還增加了炮尾機械裝置、彈藥裝卸臂等有助於提高射速的配件,減輕了炮組的工作量。不過,那個能裝20噸泥土的大鐵箱依舊保留了下來。至於英軍炮兵們的心理感受嘛,呵呵,大家都懂的。

(英國陸軍裝備的15英寸榴彈炮)

除了12英寸榴彈炮之外,英國陸軍炮兵部隊還裝備過15英寸(381毫米)榴彈炮。有意思的是,英國炮兵部隊從未要求裝備過15英寸榴彈炮,資料顯示,這些超重型火炮是英國海軍的重炮部隊強塞給陸軍的。具體原因是這樣。英國考文垂軍械廠曾將9.2英寸榴彈炮的各個部件按比例放大,然後裝上了15英寸的炮管,從而製造了一門樣炮。然後該公司的一位董事通過私人關係與海軍接洽,希望海軍能像陸軍推薦這種超重型火炮。結果與時任海軍大臣的溫斯頓·邱吉爾(就是二戰的英國首相)一拍即合,於是,隸屬英國皇家海軍的重炮部隊就多了12門15英寸榴彈炮。

(15英寸榴彈炮所使用的炮彈)

可是,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士兵們發現,儘管15英寸榴彈炮威力巨大,但這些自重達94噸的超重型火炮根本無法實現快速轉移和隱蔽,而且射程也只有9870米。於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重炮部隊就"慷慨"的將這些巨炮送給了陸軍。當英國陸軍開始使用這些笨重的武器後,立刻表現出了對它們的厭惡。很快,這些火炮就被用來執行一些無足輕重的任務。在一戰結束後,15英寸榴彈炮很快就退出了現役,並被英國政府贈送給了當時的沙俄軍隊。

(法軍裝備的370毫米"菲魯"榴彈炮)

作為協約國重要的作戰力量之一,法國炮兵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可圈可點,尤其是著名的"法75小姐",幾乎以一己之力將老式火炮送入墳墓。但在超重型火炮方面,法國人就有些跟不上套路了。這主要是因為太過迷信"法75小姐"的速射優勢,結果令大口徑和超大口徑火炮的研製進度嚴重滯後,開展初期甚至要靠普法戰爭時期的重炮撐場子。所以在整個一戰期間,法國的超重型火炮都要冒著同盟國的炮火進行射擊,沒辦法,射程太短。其中比較典型的要數370毫米"菲魯"榴彈炮。該炮最初並非陸軍用火炮,是根據岸防炮的要求設計的,當法國陸軍瘋狂尋找超重型火炮時,它被選中了。該炮全重30噸左右,發射413.5公斤的輕型榴彈時,射程為10400米;在發射489公斤的重型榴彈時,射程僅為8100米。一戰結束後,法國軍方將"菲魯"榴彈炮全部封存起來,直到二戰時才再次啟用。不過,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被納粹空軍摧毀了。

(義大利軍隊裝備的Obice 305/17型305毫米榴彈炮)

(俄羅斯帝國在一戰時使用的奧普霍夫M1915型305毫米榴彈炮)

最後咱們再來看看義大利和俄羅斯帝國所生產過的超重型火炮。相較於英法兩國,義大利與俄羅斯帝國在科研實力和生產力等方面無疑是落後的。所以,其在戰爭中投入的超重型火炮的數量和型號都不多。從目前能夠掌握到的資料看,義大利軍隊裝備過一種名為Obice 305/17型305毫米榴彈炮。該炮總產量據稱不到50門,能夠發射292千克的輕型炮彈,或442千克的重型炮彈,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7.6千米。而俄羅斯帝國方面則裝備過一種奧普霍夫M1915型305毫米榴彈炮,據稱這款超重型火炮在二戰時還用來轟擊過納粹德國的工事,不過具體性能因資料缺乏難以考證。從保存下來的實物判斷,其性能應和當時交戰雙方所使用的同口徑火炮相似,由於身管較長,在射程方面可能還具有一定的優勢。

至此,一戰同盟國和協約國的超重型火炮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由於資料相對匱乏,分享過程中很可能會有遺漏的地方,歡迎屏幕前的各位看官老爺與業內大佬進行補充。其實,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光出現了大量超重型,不少重型火炮(152毫米-280毫米)也非常有特點。今後如果有機會、有時間,將會繼續同大家分享它們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口徑六百,炮彈兩噸!號稱「拆遷辦主任」的德國卡爾臼炮有多猛?
    卡爾將軍的工作顯示出了德國特有的高效率,如此複雜的超重型火炮,他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設計,此次設計的卡爾火炮為8.44倍口徑600毫米,工程代號「040設備」。值得一提的是卡爾火炮在最初的設計中設計者留下了改進餘地,因此在1941年重新討論火炮口徑和射程的時候,為增加火炮射程,由為其設計了11.5倍口徑540毫米的炮管,兩種炮管可以根據不同任務的需求相互替換使用,在使用540毫米長炮管時可以大大增加火炮的射程,540毫米炮管的設計代號為「041設備」。
  • 戰列艦主艦炮的鋼鐵藝術與火焰歷史
    不玩虛的遠程打擊與精確制導,比拼的就是鋼鐵與火焰的碰撞。戰列艦是人類工業文明的史詩,讓一艘四萬五千噸的巨艦帶著九門406毫米的巨炮以33節的高速馳騁徵服在大洋之上,這本身就是一件無比浪漫的事情。與中小型艦艇或陸上火炮的水壓自緊技術不同,戰列艦動不動三四百毫米口徑的炮管炮身基本上是鋼線式層緊,也稱加熱鑲嵌法。
  • 島嶼洞穴中的日本鬼子最怕什麼?火焰噴射器啊!
    現代火焰噴射器誕生自一戰,首先由德軍在西線投入使用。一戰時稠化汽油還沒有發明,這類火焰噴射器噴射的是普通汽油,最多加一些重油稠化,出槍口後很容易飛散成小液滴,因此噴射距離都比較近,普遍不到20m。雖然德軍的早期火焰噴射器原始又危險,但具有了現代壓縮氣體動力火焰噴射器的基本特徵,而且在一戰戰場上達成了戰術突然性,讓協約國措手不及,作為回應,協約國方面也製造了類似的火焰噴射器,以牙還牙。
  • 百年前德軍「無差別鋼鐵洪流」:協約國被海浪嚇傻損失千萬噸戰艦
    無限制潛艇戰是一戰德國發起的對協約國的一場無差別水下攻擊,1917年2月,德國宣布一切開網英國的船隻都會被德國潛艇攻擊,不會發出警告
  • 《戰艦世界》新版本評測:在海上咆哮的「鋼鐵巨獸」
    當然,在進行炮打擊打時,也會存在精度上的誤差,造成這原因的因素很多。總之,《戰艦世界》不管是遊戲背景還是數量龐大的戰艦體系、武器的多樣性都讓遊戲充滿著巨大的吸引力,遊戲深度和競技化戰鬥更讓軍事迷玩家沉迷其中,相信沒有什麼比指揮你的「鋼鐵巨獸」把敵方艦隊擊沉在海面上更讓人興奮的了。
  • 橫跨歐亞大陸的戰爭巨獸----雛鷹號裝甲列車
    191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協約國參戰的沙皇俄國為了彌補自身工業實力不足造成的戰鬥力短缺
  • 尼伯龍根之劍——德國大口徑列車炮發展史(上)
    在一戰和二戰時期,各國先後研發了不同的重型火炮,並投入戰場。
  • 【薩沙講史堂第十二期】元首的超級玩具:古斯塔夫700毫米列車炮
    火炮在一戰和二戰中都被稱為戰場鐵錘,是戰場最主要的殺傷武器之一。
  • 53噸重的鋼鐵巨獸,蘇軍「152神教」的起源,KV2重型坦克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榮幸,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一戰最著名的坦克是謝爾曼M1?雷人神劇再次引爆網絡
    段奕宏扮演的知識分子問士兵們:「一戰時期,德國最著名的坦克是什麼?」一個士兵舉手報告:「報告,謝爾曼。」知識分子一本正經的說:「謝爾曼M1,坐!」他接著說:「射速每分鐘三百五十發,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是戰車裡的豪傑!」這段視頻瞬間爆紅網絡,網友最佳評論是:「就愛這種一本正經吹牛B的!」
  • 二戰大殺器,美蘇英三大國的"噩夢",人們稱它"希特勒的拉鏈"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同協約國籤署《凡爾賽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德國嚴禁製造重機槍,比如"馬克沁重機槍",軍隊只能保留十萬用於維護治安。這也是協約國為了能在未來同德交戰中佔據絕對優勢。就是因為種種限制,讓德國製造出火力更強大的武器—MG-42。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國力迅速恢復,自然不願束手待斃,於是MG-34誕生了。
  • 法蘭西巨獸,法制FCM 1A系列重型坦克
    自坦克在索姆河戰場上出現之後,無論是在協約國陣營還是同盟國陣營都有一批有識之士發現了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陸戰兵器的潛在價值。
  • 【魚鷹社】一戰義大利軍隊
    收錄於話題 #一戰協約國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387號:一戰義大利軍隊-The Italian Army of WWI。
  • 一戰為什麼死那麼多人?沒有一個參戰國會打仗!
    俄國軍界甚至認為「在不得已防禦時,火力主要目的是破壞敵軍士氣」。▍日俄戰爭:陣地防禦優勢顯現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勝,但代價高昂,最能體現防禦優勢的戰例非旅順戰役莫屬。是役開始階段,日軍投入6萬人,火炮4百多門,俄軍4萬人,火炮6百多門。日軍為減少傷亡,夜間發動攻勢,但俄軍防禦工事堅固,機槍火炮打擊猛烈。
  • 盤點各國軍用鋼鐵巨獸
    然而,這輛巨獸在設計之初,卻是作為一種農用車而存在,設計者賦予它的使命單純而善良。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軍,卻敏銳地覺察到烏尼莫克高超的越野能力在軍事方面的用途。1945年11月,當烏尼莫克還是圖紙的時候,就收到美國軍方的訂單。這份訂單,開始了烏尼莫克在未來幾十年,成為各國軍隊提高作戰機動性和越野能力首選軍車的歷史。
  • 【裝備】簡單列舉幾種著名火焰噴射器!
    幾種著名火焰噴射器 作為近戰武器,火焰噴射器的使用在二戰戰場上與一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還是用於對建築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堅以及對殘敵的清剿。
  • 火焰噴射器為什麼會被稱為「魔鬼」武器?
    俗話說「水火無情」,在戰場上利用烈火殺傷敵人,也是古已有之。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明的火焰噴射器,更是現代工業革命將烈火武器化的傑出成果,為什麼火焰噴射器會被稱為「魔鬼」武器?    火焰噴射器,也叫噴火器、火焰槍,恐怕是人類發明的成本最低、設計最簡單、但殺傷力卻最大最變態的武器,被稱為是「步兵的噩夢」。
  • 二戰義大利最好的重炮,M1935式210毫米重炮,遺憾的是數量太少
    重炮在一戰、二戰中是重要的戰場主宰力量,那種毀天滅地的殺傷力是士兵最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