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區域產業經濟學 即可關注我)
(人口、經濟均第一大城市的東京)
在上一期,我們做了日本十三大人口百萬級城市排行榜(點擊淺藍色字體可查看),本期,我們延續上期並給大家做個這十三大城市的經濟排名,上期我們介紹過,日本城市行政劃分較為複雜(本期就不再解釋這塊,詳情可查看上期文章),因此,我們本次的排行榜僅限日本二級行政區劃的單體城區排名(不含任何一級行政數據)。(註:以下數據來源2018年Word Economy發布,可供參考,但本文排行榜不作為最終官方評判。)
(人口、經濟均第一大城市的東京)
第一名:東京市
2017年GDP:9723億美元
人均GDP:71335美元
東京古稱江戶,是日本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的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遷都江戶,改名東京,自此成為日本首都。後逐漸發展成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
(人口、經濟均第一大城市的東京)
東京下轄23個特別區、26個市、5個町、8個村,總面積約2155平方千米,城區面積621平方千米。2047年東京市區人口約1363萬, 東京都市圈總人口達3700萬(2017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人口、經濟均第一大城市的東京)
東京是日本的經濟中心,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這裡。它們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區、中央區和港區等地。東京同它南面的橫濱和東面的千葉地區共同構成了聞名日本的京濱葉工業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製造、化工、電子、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等。
(人口、經濟均第一大城市的東京)
東京第三產業發達,金融業和商業高度發達,對內對外商務活動頻繁。素有「東京心臟」之稱的銀座,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區。另外,東京的第四產業也非常發達,大家熟悉的動漫產業在東京的秋葉原地區以及大阪均有成熟的發展,以及青少年最大的蠱惑「東京熱」、「一本道」、「heyzo」、「加勒比」……產業等(但大部分總部均設在美國加州),都形成了東京的文化產業集群。
(人口、經濟均第一大城市的東京)
另外,東京是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這是東京繼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的第二次承辦奧運會。
(人口、經濟均第一大城市的東京)
第二名:大阪市
2017年GDP:1863億美元
人均GDP:69515美元
大阪在古代多稱為「大坂」,而「大坂」一詞最早出現在室町時代。自奈良時代開始,大阪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作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為旺盛的商業都市。在戰後,仍是西日本的大都市,也是關西地區的工商業和水陸空交通中心。
(人口第三大城市,經濟第二大城市大阪)
大阪擁有以鋼鐵、機械製造、金屬加工為主的重工業和以紡織、印刷、食品、造紙和化工為主的輕工業。全市有10萬餘家各類商店。大阪也以獨特的文化而著稱。在城市的阪急區,還有繁華的地下街。工商活動規模和大眾運輸捷運鐵道密度均居日本前茅。
(人口第三大城市,經濟第二大城市大阪)
第三名:橫濱市
2017年GDP:1500億美元
人均GDP:40541美元
橫濱是神奈川縣東部的國際港口都市,也是神奈川縣的縣廳(行政中樞)所在地,也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橫濱擁有日本國內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東京23區)的人口數,也是最多人口的市級行政區。
(人口第二大城市,經濟第三大城市橫濱)
橫濱市內有位於東京灣西岸的橫濱港,經常被視為是東京的外港,沿岸設有大量的港埠設施與伴生的工業與倉儲產業。橫濱是日本東西方交流的重要城市。
(人口第二大城市,經濟第三大城市橫濱)
橫濱三大產業比重(第一產業0.1%),(第二產業21.7%),第三產業(82.3%)。
(人口第二大城市,經濟第三大城市橫濱)
1859年7月1日(舊曆安政6年6月2日)橫濱港開港,也被稱為「金港」,是生絲貿易港、商業港、旅客港,也是工業港。橫濱是代表日本的國際海港都市之一,也是日本現代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人口第二大城市,經濟第三大城市橫濱)
橫濱地處全國四大工業區之一的京濱工業區的核心,工業主要以鋼鐵、煉油、化工、造船業為主,全市有大小工廠8300多家,截至2013年工業生產總值居全國第三位。
(人口第二大城市,經濟第三大城市橫濱)
第四名:名古屋市
2017年GDP:1225億美元
人均GDP:53965美元
名古屋是日本中部愛知縣的首府,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之一,名古屋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屬於日本二戰前規定的國內六大都市之一。全市總面積326.45平方公裡。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名古屋港也是日本的五大國際貿易港之一。中國在名古屋市設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
(人口、經濟均第四大城市的名古屋)
名古屋市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西部,也是愛知縣縣廳所在地和日本人口第四大的城市(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這裡過去曾是尾張德川的城下町,歷史上是日本戰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日本戰國三傑都出身於以名古屋市為中心的愛知縣內。另外,名古屋大都市圈集合了日本大量的製造業企業和著名高校,形成了日本國內工業出貨額第二位的中京工業核心地帶。又因為它是日本中部地區的商業、工業、教育和交通的中心,而且位於東京和京都的中間,所以又被稱作「中京」。
(人口、經濟均第四大城市的名古屋)
第五名:神戶市
2017年GDP:653億美元
人均GDP:42403美元
神戶是一個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庫縣的都市,是兵庫縣的縣廳所在地,位於日本四大島中最大的一個島—本州島的西南部,西枕六甲山,面向大阪灣。位於京阪神大都市圈,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日本國際貿易港口城市。
(人口第六大,經濟第五大城市神戶)
1868年,神戶成為日本最早開放對外國通商的五個港口之一,之後神戶迅速發展為日本最重要的港灣都市之一。
(人口第六大,經濟第五大城市神戶)
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雖然給神戶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然而經過了多年的重建,神戶的都市建設和人口都已超過地震之前的水準。
(人口第六大,經濟第五大城市神戶)
神戶也是一座宜居都市,並曾在2007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世界最清潔的25座城市」,其後也於2012年在瑞士的諮詢公司ECA國際評選出的世界宜居都市排名中排名第五位,是唯一入選前10位的日本都市。
(人口第六大,經濟第五大城市神戶)
第六名:福岡市
2017年GDP:637億美元
人均GDP:42185美元
福岡市目前是日本經濟第6大人口城市,人口第7大城市,位於日本九州的北部,是福岡縣西部的一個重要城市,同時也是福岡縣的縣廳所在地,屬於政令指定都市之一。
(人口第七大,經濟第六大城市福岡)
福岡市擁有151萬人口,是九州地區最大的都市,許多政府機關及公司分社設於此地,和周邊的地區共同組成了福岡都市圈。
(人口第七大,經濟第六大城市福岡)
福岡的工業從鋼鐵、煤炭起步,以基礎素材型、生活關聯型產業為中心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了高新技術機器和汽車關聯產業等的加工裝配型產業基地,工業結構平衡有序。
(人口第七大,經濟第六大城市福岡)
據福岡縣上海事務所官方網資料顯示,商業方面,以整個九州區域為市場的批發業為中心,批發業的年均銷售額位列全日本第4位,佔到整個九州區域的60.3%。同時,不斷地發展大規模的零售店,建設有魅力的商店街。
(人口第七大,經濟第六大城市福岡)
北九州市是一座以煉鐵業著稱的城市,日本最早的鋼鐵企業八幡制鐵公司就坐落於此;築豐地區和大牟田市以煤炭著稱。
(人口第七大,經濟第六大城市福岡)
第七名:京都市
2017年GDP:615億美元
人均GDP:41873美元
京都位於日本西部近畿京都府南部,是一座內陸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山城)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東部山區,總面積為827.90km2,佔京都府總面積的17.9%。是京都府各縣市中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市。 京都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是日本人口第8多的都市。
(人口第八大,經濟第七大城市京都)
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256萬,京都本市區147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分。
(人口第八大,經濟第七大城市京都)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市的部分歷史建築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
(人口第八大,經濟第七大城市京都)
第八名:札幌市
2017年GDP:609億美元
人均GDP:31392美元
札幌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都會城市,為全日本人口第五多,經濟第八多的城市,也是日本的政令指定都市之一。由於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廳)以及石狩支廳辦公室所在地,因此也成為北海道的行政中樞。也是北海道的經濟中心,以服務業為主,但主要以日本全國性公司的分公司為主,真正的本地企業相對較少。
(人口第五大,經濟第八大城市札幌)
「札幌」一名來源於阿伊努語,意為「大河川」。札幌市位於北海道石狩平原西南部,是日本人口過百萬的都會區中最北方的一個。除此之外,由於日本是個島國,主要城市大都臨海,札幌遂成為少見的內陸大城,是內陸城市中人口最多的一個。
(人口第五大,經濟第八大城市札幌)
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業中心,曾在1972年舉辦過第1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位於市中心的帶狀公園大通公園也是每年札幌雪祭的舉辦場地,因此札幌也是個國際知名的旅遊觀光都市。
(人口第五大,經濟第八大城市札幌)
札幌也是個典型的北國城市,具有濃厚的北國風味。札幌每年都有以冰雪為主題的戶外活動,這就是札幌雪祭的由來。雪祭的主會場設在大通公園,郊區的真駒被開闢為第二會場,專供兒童玩耍。後來又在支笏湖國家公園開闢了第三會場,供遊人體驗冰山探險的樂趣。雪祭分為雪堆和冰雕兩大部分。雪雕的造型以人物為主,表面呈白色粉末狀,四周設置的投射燈光打在上面,突出了人物的純潔質感。雪祭的參賽者們把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作品從人物、動物到世界名勝,包羅萬象,無所不有。
(人口第五大,經濟第八大城市札幌)
第九名:川崎市
2017年GDP:530億美元
人均GDP:36552美元
川崎市是神奈川縣東北端的一個政令指定都市。也是在政令指定都市中面積最小的一個都市。雖然小卻是日本著名的工業城市之一,為提高川崎港的綜合機制,使之成為新型國際貿易港灣,川崎建設了新港的「市民港」。按照填海443萬立方米的計劃,陸續建起海濱公園、海洋博物館和供市民學習休息的文化教育娛樂設施。
(人口、經濟均是第九大城市的川崎)
川崎市始建於1924年。明治政權誕生後,川崎在新制度影響下,藉助多摩川水利之便,以及與東京、橫濱相鄰的優越地理位置,產業經濟迅速發展,逐漸形成從多摩川下遊到海岸之間的工業地帶。川崎是日本著名的工業城市之一,處於京濱工業地帶的中心,是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以及鋼鐵、電子、食品、礦山機械等工業基地。
(人口、經濟均是第九大城市的川崎)
第十名:廣島市
2017年GDP:506億美元
人均GDP:42881美元
廣島市是日本政令指定都市,也是日本國主要城市之一。位於本州西部中國地區,是廣島縣縣廳所在地,有著名的廣島和平紀念館。
(人口第十一大,經濟第十大城市廣島)
廣島為日本政令指定都市(相當於中國大陸計劃單列市),也是日本國十大都市之一;自毛利氏入府以來,成為中國、四國地區的首個大城市,以及迄今為止本州西部中國地區的最大都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4° 23′ 07″,東經132° 27′19″(市府)。廣島市是世界上第一個被核武器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人口第十一大,經濟第十大城市廣島)
1945年8月6日,廣島遭受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小男孩」原子彈爆炸的慘禍,造成約14萬人死亡。加上後期輻射造成的的癌症以及白血病等症候群,一共死亡人數超過26萬。戰後,廣島從毀滅性的破壞中,以驚人的速度重新站立起來,不斷祈求人類的永久和平,也希望日本往後能夠以此為鑑,謹記歷史,正式歷史。
(人口第十一大,經濟第十大城市廣島)
此後,每年有120多萬人參觀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向和平紀念公園的「小男孩」原子彈爆炸遇難者紀念碑以及其他慰靈碑合掌鮮花的人們絡繹不絕。
(人口第十一大,經濟第十大城市廣島)
1996年,「小男孩」原子彈爆炸遺址被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它告訴來自世界各國光臨廣島的人們和平如何寶貴。
(人口第十一大,經濟第十大城市廣島)
第十一名:仙臺市
2017年GDP:477億美元
人均GDP:44579美元
仙臺位於日本本州島,處於七北川和廣瀨川之間,近仙臺灣,是日本本州東北地區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宮城縣的首府。地勢東南部低平,西、北部為丘陵。氣候溫涼溼潤,年平均氣溫12℃,1月最低氣溫-3.2℃, 8月最高氣溫28.2℃。1889年設市。
(人口第十二大,經濟第十一大城市)
仙臺是日本東北地區最大工業中心。工業生產以煉油、食品、鋼鐵、印刷、金屬加工,電機為主,佔工業產值的85%。食品、印刷、家具等多為小廠。仙臺新港北部新建的工業區,有火電、煉油等大廠。東部平原為農業區,多水田。南部名取川、廣瀨川自然堤地帶,蔬菜和花卉種植較盛。
(人口第十二大,經濟第十一大城市)
仙臺縣是日本傳統農業大縣,仙臺市農業產業化發達,種子培育等農耕文化比較發達;例如曾爾村觀光農園利用了當地的山水、植物和溫泉。在原先觀光旅遊的基礎上,再適當發展市民農園。同時,推出有特色的休閒類項目,如花卉培育、溫泉等,供都市人群來農村度假、休閒、體驗農業。
(人口第十二大,經濟第十一大城市)
第十二名:琦玉市
2017年GDP:402億美元
人均GDP:32419美元
琦玉市位於琦玉縣東南部,是縣政府所在地。2001年5月1日由原浦和、大宮、與野三市合併而成。琦玉歷史上曾與東京都的大部分地區一起被稱為武藏國,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蹟,被稱為多彩的城市。交通網絡稠密,兩條新幹線構成交通運輸主動脈,是日本東部最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以工業、文化、藝術聞名,是東京北部最重要的工業區。
(人口第十大,經濟第十二大城市琦玉)
琦玉這個地區靠近東京,是埼玉縣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三市合併()的琦玉市人口達到105萬人。埼玉市也是東京主要的勞動力供給地之一,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個人在東京工作和學習。埼玉市的大宮區是通向東北地區的幹線和地區鐵路的交通樞紐,作為東京北部的輔助交通樞紐分擔著重要作用,東北、上越等5條新幹線以及JR地區線路、私營鐵路線都通過這裡。
(人口第十大,經濟第十二大城市琦玉)
第十三名:千葉市
2017年GDP:352億美元
人均GDP:36667美元
千葉市位於日本千葉縣,是關東地區的主要海港之一,該市大部分為住戶,然而在沿海一帶有很多工廠和倉庫。2018年止,該市大約的人口數為96萬,面積為272.08平方公裡。
(人口,經濟均為第十三大城市的千葉)
千葉市是具有優越性的一個臨海城市,同時又是一個海港城市。千葉港是日本國內貨物吞吐量最大級別的國際貿易港。經這裡輸出的貨物主要有運送機械、鋼鐵、化學藥品和重油,而進口貨物中佔前四位的是石油產品、原油、鐵礦石和煤炭,與千葉港有進出口往來的國家遍布世界各地。
(人口,經濟均為第十三大城市的千葉)
千葉市不僅具有21世紀的城市功能,還有引以為驕傲、富饒的自然環境,氣候宜人。沿海岸線開闢的稻毛海灘、幕張海灘、檢見川海灘是3個人造海岸,除了可以做海水浴場之外,這裡還是帆板衝浪、遊艇等海上運動的極佳場所。
(人口,經濟均為第十三大城市的千葉)
千葉市的海濱城區是信息的發源地。這裡集中了大量的各種信息設施。有亞洲首屈一指的綜合國際會議中心的「幕張展覽館」,它的展示場地有7.2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在日本也是少有的,國際貿易交易會和國際會議就在這裡舉行。千葉市正在向著新時代邁進。它的目標是建設一個舒適的城市生活空間,發展商業和服務業及充實農業的多樣化,使千葉市成為一座有雄厚實力的產業創造性城市。
(人口,經濟均為第十三大城市的千葉)
還有一部分比較有名的城市未上榜(如新潟市、熊本市、長崎市、奈良市、北九州市、函館市、筑波市等),主要是因為城市規模小,人口少等原因造成本城區GDP較少,數據未明確統計,因此本次沒有排上。
另外,結合日本本榜單的十三個人口百萬級城市我們也順便做個人均GDP排名,分別是:
01.東京市人均GDP:71335美元
02.大阪市人均GDP:69515美元
03.名古屋市人均GDP:53965美元
04.仙臺市人均GDP:44579美元
05.廣島市人均GDP:42881美元
06.神戶市人均GDP:42403美元
07.福岡市人均GDP:42185美元
08.京都市人均GDP:41837美元
09.橫濱市人均GDP:40541美元
日本全國平均GDP:38917美元
10.千葉市人均GDP:36667美元
11.川崎市人均GDP:36552美元
12.琦玉市人均GDP:32419美元
13.札幌市人均GDP:31392美元
以上人均GDP僅限本次十三大城市排名,並非日本全國所有城市前十三名的人均榜單。
掃一掃二維碼,關注區域經濟,
給你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