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一開始,我們來關注一條突發的事故。2020年11月16日下午14時許,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和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在獨山鎮虎頭潭二道壩水域進行潛水訓練時發生意外,不幸遇難。他們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一汪清水中。
我們欄目記者懷著沉痛的心情參加了兩位英雄追悼儀式,同時也通過我們的鏡頭再現這兩位英雄救援生涯的光輝事跡。
在悼念儀式現場,藍天救援隊隊員們哭紅了眼眶,他們告訴記者,再也見不到隊長了,好想再聽他上上課,他們口中的隊長就是陶成誠。陶成誠1982年出生於六安,畢業後成為皖西衛生職業學院的一名講師。2015年年底陶成誠通過學習外地藍天救援隊模式,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對社會的奉獻精神,組織籌建六安市藍天救援隊。
隊員柴灝告訴記者,從團隊創立初期到現在他總是凡事親力親為,每次任務都衝在前線,用自己的熱情感染著團隊小夥伴和志願者們,也帶領著六安藍天救援隊發展得越來越好。
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員 柴灝:陶隊很堅定的說,只有把每件事都做出來以後,咱們才知道藍天救援隊哪些是要提升的,哪些是有困難的。他告訴我們年輕人,不能去害怕承擔責任,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了的……在這個隊伍中,許多人都是受隊長的鼓舞有很大的提升,面臨這些挑戰都會提高處理事情的反應能力。2016年一場洪災席捲皖西大地,創立初期的藍天救援隊人員極度匱乏,但是在陶成誠的帶領下連續在西河口鄉洪澇災害一線奮戰多天,他們參與一線救援、轉移受災群眾。並且積極為受災群眾們籌集生活物資,贏得了西河口老百姓們的廣泛讚譽。
2020年再一次面對洪災,那一抹抗洪一線的藍色旗幟依舊高高飄揚在洪水之上。在陶成誠的努力下,如今的藍天救援隊日益發展壯大,救援手段更精進,設備更完善。連續十幾天堅守六安抗洪一線,並積極支援廬江。他的腿被螞蟥叮咬嚴重,卻始終帶領隊員們奮戰,解救了一批又一批被困群眾,成為受災群眾心中「逆流而上的勇士」!
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員 柴灝:到2020年咱們在這次抗洪救災中十幾天的時間裡,轉戰了很多鄉鎮,包括支援廬江,這是對我們救援能力很強的一種體現,包括我們水下的水利設施的排除險情等高難度的工作都圓滿完成,陶隊一直在前線帶領隊員們衝鋒陷陣。一次又一次災情,一次又一次救援,陶成誠不顧個人安危衝在一線。他常說社會和人民需要我們,我必須得去做。就是憑藉這樣一份熱情和信念,讓許多與他並肩戰鬥的隊友們堅定的追隨他,投身救援事業,也讓六安藍天救援隊在全省受到廣泛讚譽和關注!
救援一線的老黃牛——黃先紅
黃先紅是六安市藍天救援隊水上搜救組組長,今年52歲。雖然年齡在整個隊伍中偏大,可是在救援一線戰場上,他卻比年輕人還要拼命,總是被同事們叫做「老黃牛」。
提到黃先紅,和他一起並肩戰鬥的隊友蒯光銀含淚回憶道,每次救援他是最積極的,不管晚上多晚,只要有任務他肯定要參加。家裡孩子還這麼小,就走了,該怎麼辦啊。
正如蒯光銀所說,今年52歲的黃先紅是隊裡的「老黃牛」,哪裡需要去哪裡,有著超出這一年齡段的毅力。原本做物業管理的他卻把大把時間放在了藍天救援隊上。在他的親戚朋友們看來黃先紅是瘋了,每天想的就是怎麼把藍天救援隊做好,怎麼能救更多的人。
黃先紅堂哥 黃先寶:他說你不知道,在外面救援在現場看,你都要自己參加。他一心都撲在藍天救援隊上面,反正經常在外面,只要藍天有事,一個電話就去了,有時候救援危險說了不止一次,我們擔心,他說沒事的,能夠堅持下來。可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一腔熱血、甘於奉獻的人,卻再也無法繼續他的救援事業。面對這一噩耗黃先紅的妻子悲痛欲絕,在眾人攙扶下哭喊著來到悼念現場。
52歲的黃先紅就這樣離開了,剩下了孤零零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才一周多。
無論是陶成誠,還是黃先紅,他們的身上流淌的都是一種奉獻的熱血,記者還了解到,兩位隊員生前都提交了遺體捐獻志願,捐獻儀式將於明日正式辦理。逝者已矣。兩個逆流而上的「勇士」永遠離開了我們,但那些受過他們幫助的人不會忘記他們,我們的社會更不會忘記他們。他們衝鋒一線、捨身忘我的志願精神也將永遠激勵每一個六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