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武德不如日耳曼蠻族?大數據來打臉:僅春秋戰國戰爭就超過整個中世紀三倍

2021-02-23 冷兵器研究所

最近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武德就差,不能和日耳曼的蠻族相提並論,實際上古代中國才是和戰爭最有緣的民族,我們祖先面臨的挑戰遠遠超過所謂的戰鬥民族。不信我們就看一下中世紀和華夏文明的戰爭統計,看一下到底誰更有資格說武德。

中世紀的歐洲總共進行了272場戰爭,頻率也就是四年一場(當然了英法百年戰爭是很能提分的),其戰爭也很有特點。首先就是戰爭規模小,野其次是野戰殺敵數量少,大部分戰爭都是圍繞著若干城堡進行了的拉鋸戰。中世紀英國君主中的武德典範獅心王理查也只進行過三場大規模野戰,他在法國的戰鬥基本上都是圍城戰。

在歐洲中世紀的戰爭中有三個特別的民族很值得一提,那就是法蘭西人、英國人和義大利人。法蘭西人儘管被網民嘲諷,但在中世紀卻是歐洲的武德巔峰。根據英國人的統計,在800年期間法國參與的185次戰役中,有132次獲勝、10次平手、43次失敗,法國人的獲勝率是歐洲第一。法國人在百年戰爭等大場面中表現不佳,但還是實力派,它能佔據歐洲最富庶的土地就是最好的證明。英國人在中世紀參與的戰爭不算最多,他們內戰時的戰役頻率和血腥程度卻冠絕中世紀戰爭史,在32年的玫瑰戰戰爭中他們一共進行了19場大規模戰役,造成了三成多貴族絕後,是中世紀戰爭窩裡橫的典範。從中世紀開始,義大利人的戰爭就主要是為了錢打仗,中世紀有16場因為商業糾紛引發的戰爭,僅僅是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之間的PK就達到了四場。中世紀被認為是暗無天日,不是因為大規模戰爭頻繁,而是小規模戰鬥幾乎天天上演,村民們和土豪騎士沒事就靠這些發洩多餘精力。

而我們的老祖宗僅僅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發動了710場戰爭(我們就不拿漢唐和中世紀比,那太欺負人,春秋戰國時代的華夏和中世紀的歐洲政治實體差不多),頻率差不多是一年一場半.和暗無天日的中世紀王國比起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祖宗們才是真武德充沛。春秋戰國時代的華夏族群戰爭頻率和羅馬人差不多,羅馬人僅僅是舉行的凱旋儀式就高達400多場。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也不總是窩裡橫,華夏諸國和夷狄進行的戰爭高達281場,佔到了戰爭總數的35.6%。

即便是到了歐洲戰爭規模大進步的15、16世紀,歐洲內部的戰爭數量和規模也遠遠比不上中國。在嘉靖隆慶年間明軍和蒙古人爆發了133場戰爭,其中人數規模在10萬以上的戰爭達到了14場,參與作戰的明軍也是拿錢的僱傭兵,因此西班牙王室遭遇的財政危機,明朝也一樣出現了。嘉靖之後的明軍打得戰爭很多,燒得錢也多,但對外作戰基本上都是賠本的買賣,所以明朝對外做擴張的欲望很少。而同時期的歐洲則相反,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東方和美洲大發力士,因此西方戰爭的頻率開始逐漸加速,在17世紀以後逐漸超過了東方。

戰爭是人類文明抹不開的陰影,中國人不好戰(因為我們的對手都差不多都變成了一家人),但也不畏懼戰爭,經歷的戰爭總數可是比同時期的歐洲總數高得多。戰火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到底哪一個不長眼的國家和政權非逼著中國出手,我們拭目以待。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


想挑戰「劫糧道奇謀」,先問問這些技能都點滿了沒有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羅馬時期的歐洲三大蠻族,當今歐洲的主要民族代表
    在歐洲大陸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各個國家,這些國家當中有著不同的民族,而最能代表整個歐洲國家民族有3個,它們就是被稱為羅馬帝國時期的歐洲三大蠻族,
  • 反日耳曼人情緒與早期拜佔廷帝國政治危機
    (19)從以上情況來看,與其將發生在君士坦丁堡的這場暴動以及後續戰鬥稱為「反哥特人」或「反日耳曼人」暴動,不如稱為「反蓋伊納斯行動」可能更為貼切。東西方古今歷史上,文官與軍人之間的衝突以及軍人幹政的事例不勝枚舉,其共通特徵之一即為,無論是軍人還是文官,一旦掌握的權力過大,就有功高震主之嫌,難免引起最高統治者的疑忌。
  • 契合文明屬性《戰爭與文明》八大文明設定剖析
    百年戰爭期間,高盧地區成為整個歐洲的中心,期間湧現出無數的精銳騎士,成為中世紀騎士階層的代表勢力。受此歷史背景影響,高盧文明有著較之其他文明更快的軍隊訓練速度以及聯盟兵力上限。在血量傷害方面有著卓越加成的特殊單位高盧騎士,則是中世紀板甲騎士的最佳代言人。
  •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的十大名將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的十大名將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中華民族第一個大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現了許多的思想流派
  • 帝國的誕生:定居人口、多族混居與軍事徵服|馬丁內斯-格羅斯
    ,法語歷史學界傑出的伊斯蘭研究學者帝國的出現如伊本·赫勒敦描述的那樣,要有三個條件:首先,有較大的人口密度,而且往往具有長期穩定的人口增長率;其次,在雄心勃勃的貝都因式部落和有人定居的大河流域之間建立起聯繫;最後,對一切已知的有人定居的土地徹底地予以徵服,以便與如此建立起來的帝國毗鄰的只有蠻族,也保證了可以用物質財富換來部落的暴力,而財富象徵著修建起來的城市和宮殿。
  • 為何中世紀的歐洲會燒死幾十萬美女?
    可是進入中世紀以後,帝國沒了,蠻族強盜也就是日耳曼人,一波又一波地來,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宗教。基督教會該怎麼辦?能不能強行宣布蠻族信的都是異教、都是邪惡的,然後用戰爭把人打服呢?比如公元722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信的是基督教,他遇上了不願意改宗的薩克森人。
  • 中世紀盔甲是對人類戰爭藝術的頂級詮釋
    自從公元476年羅馬帝國西部政府滅亡之後,西歐便開始了早期中世紀時代(也就是大眾口中的「黑暗時代」)。在這之後的100多年裡,崛起的野蠻人部落(以日耳曼人為主)之間開始為了領地以及統治權展開爭奪。部落之間相互徵伐,佔領土地,建立據點。這樣的行為模式便是中世紀戰爭的開端。當時的野蠻人們在摧毀西部政府之後,他們也順便繼承了部分羅馬遺留下來的文化。
  • 穆爾沙戰役:羅馬內鬥中的蠻族勇士和鐵甲騎兵
    結果,出生高盧本土的近衛軍首領馬格尼蒂烏斯突然發難,瞬間吞下整個西帝國,也給暗中觀察的康斯坦丁烏斯送去了大義名分。以高盧為基本盤的馬格尼蒂烏,深知自己的軍隊數量比不上對方,也從鄰近的蠻族部落中大肆招兵。通過這個求生欲極強的應急舉動,將大批屬於日耳曼系的法蘭克人和撒克遜人招募到萊茵河南岸。但即便如此努力,他的總兵力還是停留在36000人左右。
  • 正本清源:中世紀歐洲軍隊真的「不懂機動,缺乏策略」嗎? | 循跡曉講
    | 循跡曉講》《正本清源:近代歐洲軍隊真的不如「足智多謀」的東方人嗎?| 循跡曉講》文章中,我們分析了古典和近代時期歐洲軍隊是否戰術呆板,不懂機動,缺乏策略。今天我們再來將目光對準中世紀以及近代早期的歐洲軍隊(加上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把歐洲軍隊從古典時代到中世紀再到近代不同時期的「是否缺乏機動性」和「謀略」的問題講清楚了)。
  • 春秋戰國時期的均勢——一種國際關係理論的解讀
    由以上三個層次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均勢的三個歷史性的作用:1、國際體系的整體均勢的存在,可以防止國際體系因為徵服行為而演變成一個世界帝國;2、局部均勢的存在,可以防止一個地區主導國家吞併或者支配特定區域的國家,從而維護這些國家的獨立地位;3、整體均勢和局部均勢的存在,為國際秩序賴以生存的制度(外交、戰爭、國際法以及大國管理)發揮作用創造了條件。
  • 看地圖學歷史:春秋戰國各階段地圖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疆域變幻無常,將當時的地圖資料和歷史事件結合起來,對後來的學史人意義重大。春秋戰國(前770—前221),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過渡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貴族政治不斷走向瓦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逐漸建立起來,過去和貴族政治相關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禮樂制、井田制都走向了崩潰。而根據局勢的變化,又將分為春秋(前771—前453)和戰國(前453—前221)兩個階段。
  • 所謂的高盧血統,最早其實是羅馬徵服的蠻族
    愷撒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意圖通過徵服整個高盧,來實現自己絕對的政治權威和軍事權威。所以當他來到高盧後不久,就準備發動對高盧的戰爭。而當時的高盧人分散為許多個部落,這些部落互不同屬,有時還互相徵伐。凱撒對高盧的徵服計劃很快便有了機會。一支叫愛杜依的高盧人部落,受到了其他凱爾特蠻族的入侵。愛杜依部落無法抵擋,便向羅馬軍團求救。
  • 蠻族哥特人何許人也?杜鋼建:哥特人是鬲氏塞種人,乃黃帝後裔
    他們都是從哪裡來的?西方曾經有許多學者試圖解謎,但都歸於徒勞。甚至連哥特人的來源與構成等問題不僅約達尼斯在《哥特史》中沒有說明清楚,後來的西方學術界也沒有說明清楚。 一 約達尼斯認為哥特人就是該塔伊人。甚至該書的拉丁文原名就是《論該塔伊人的起源和行為》。
  • 大航海時代 — 滿者伯夷;中國人的禮物;中世紀的馬來世界
    要知道,雖然之前南洋已經與中國大陸有了長期而密切的經貿關係,但包括火器在內的戰爭武器,即使在中央帝國內部都是嚴格控制的,輸出就更加難了。這次爪哇之戰,可以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遇。中國人當然不會主動傳授自己的戰爭經驗了。與中國遠徵軍的合作,以及後來的繳獲是滿者伯夷戰力提升的關鍵。受襲而被迫撤退的元朝軍隊,不僅損失了大半陸軍,也不得不放棄了大量船隻和武器裝備。
  • 春秋戰國時期五大經典戰役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各諸侯國爭奪霸主,戰爭頻繁。下面,帶大家回顧一下這一時期的五大經典戰役。縱橫策略手遊《榮耀戰國》1、長勺之戰長勺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齊、魯之間的一場戰爭。
  • 冷兵器的發展產生了三次飛躍:局座又一本書開始連載了
    戰爭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巨變,也使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在歐洲,公元前431年,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264-146年,在持續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之後,迦太基被羅馬殲滅。當時的地中海,出現了希臘、波斯和腓尼基人建立起來的迦太基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大國。
  • 古代戰爭:鐵與火的時代(中世紀盔甲鑑賞)
    中世紀通常指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15世紀到17世紀)這段時期,通常特指西歐。
  • 春秋爭霸戰國兼併,為何戰國七雄中只有秦國有統一的想法?
    自周天子遷都進入春秋以來,列國爭霸,互相兼併,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最後剩下十多個強國,進入戰國時代,世界沒有和平,反而攻伐更加的頻繁,早期周天子制度的宗法制度也崩潰
  • 春秋時代的「貴族精神」
    春秋時期的軍隊都是以貴族為主體,戰士人數不多,幾百輛戰車而已,每次戰爭一般不超過一天。因此那個時候的戰爭更像是一次大規模的紳士間的決鬥。貴族們在戰爭中比的是勇氣和實力,偷襲、欺詐、乘人之危都是不道德的。正如徐傑令所說:「春秋戰爭禮最大的特點,在於講究承諾,遵守信義,不以陰謀狡詐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