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武德就差,不能和日耳曼的蠻族相提並論,實際上古代中國才是和戰爭最有緣的民族,我們祖先面臨的挑戰遠遠超過所謂的戰鬥民族。不信我們就看一下中世紀和華夏文明的戰爭統計,看一下到底誰更有資格說武德。
中世紀的歐洲總共進行了272場戰爭,頻率也就是四年一場(當然了英法百年戰爭是很能提分的),其戰爭也很有特點。首先就是戰爭規模小,野其次是野戰殺敵數量少,大部分戰爭都是圍繞著若干城堡進行了的拉鋸戰。中世紀英國君主中的武德典範獅心王理查也只進行過三場大規模野戰,他在法國的戰鬥基本上都是圍城戰。
在歐洲中世紀的戰爭中有三個特別的民族很值得一提,那就是法蘭西人、英國人和義大利人。法蘭西人儘管被網民嘲諷,但在中世紀卻是歐洲的武德巔峰。根據英國人的統計,在800年期間法國參與的185次戰役中,有132次獲勝、10次平手、43次失敗,法國人的獲勝率是歐洲第一。法國人在百年戰爭等大場面中表現不佳,但還是實力派,它能佔據歐洲最富庶的土地就是最好的證明。英國人在中世紀參與的戰爭不算最多,他們內戰時的戰役頻率和血腥程度卻冠絕中世紀戰爭史,在32年的玫瑰戰戰爭中他們一共進行了19場大規模戰役,造成了三成多貴族絕後,是中世紀戰爭窩裡橫的典範。從中世紀開始,義大利人的戰爭就主要是為了錢打仗,中世紀有16場因為商業糾紛引發的戰爭,僅僅是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之間的PK就達到了四場。中世紀被認為是暗無天日,不是因為大規模戰爭頻繁,而是小規模戰鬥幾乎天天上演,村民們和土豪騎士沒事就靠這些發洩多餘精力。
而我們的老祖宗僅僅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發動了710場戰爭(我們就不拿漢唐和中世紀比,那太欺負人,春秋戰國時代的華夏和中世紀的歐洲政治實體差不多),頻率差不多是一年一場半.和暗無天日的中世紀王國比起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祖宗們才是真武德充沛。春秋戰國時代的華夏族群戰爭頻率和羅馬人差不多,羅馬人僅僅是舉行的凱旋儀式就高達400多場。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也不總是窩裡橫,華夏諸國和夷狄進行的戰爭高達281場,佔到了戰爭總數的35.6%。
即便是到了歐洲戰爭規模大進步的15、16世紀,歐洲內部的戰爭數量和規模也遠遠比不上中國。在嘉靖隆慶年間明軍和蒙古人爆發了133場戰爭,其中人數規模在10萬以上的戰爭達到了14場,參與作戰的明軍也是拿錢的僱傭兵,因此西班牙王室遭遇的財政危機,明朝也一樣出現了。嘉靖之後的明軍打得戰爭很多,燒得錢也多,但對外作戰基本上都是賠本的買賣,所以明朝對外做擴張的欲望很少。而同時期的歐洲則相反,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東方和美洲大發力士,因此西方戰爭的頻率開始逐漸加速,在17世紀以後逐漸超過了東方。
戰爭是人類文明抹不開的陰影,中國人不好戰(因為我們的對手都差不多都變成了一家人),但也不畏懼戰爭,經歷的戰爭總數可是比同時期的歐洲總數高得多。戰火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到底哪一個不長眼的國家和政權非逼著中國出手,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
想挑戰「劫糧道奇謀」,先問問這些技能都點滿了沒有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