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的思路其實是接著上次的臺版M48A5的故事來寫的。至於今天早上美朝這攤子事兒,施佬捋一捋,有空再給大家說說。
1977年,臺軍從美國「火牛」了最後一批M48A1戰車,1984年,臺灣「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正式開始與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合作,研製CM-11戰車,也就是美國所謂的M48H,臺灣稱呼的「勇虎戰車」。
▲ 臺軍在1984年開始和美軍一起搞CM-11,算是正式解決了臺軍當時新一代坦克的來源問題
但是在這兩個時間點之間,存在差不多有7年的空白期,這個空白期中,受到所謂「美臺斷交」以及中美「八一七公報」的影響,美國停止向臺灣出售大件武器,這使得啟動5年多的臺軍坦克更新計劃受到了影響,直接問題就是雖然M48A1是一款美軍都看不上的老舊貨,但臺軍在這個節骨眼上就是買不了。
▲ 老M48這時候在美軍中的地位已經很低了,但是臺軍就是沒法買
「病急亂投醫」可以說是臺軍這一時期最真實的寫照,在獲得戰車的角度上同樣如此。雖然美軍肯定是不會賣給臺灣了,但作為全軍基本美械的臺軍想要購買的仍然是美制戰車。既然一手新車或者美軍的二手車都買不到,那選擇的方法自然只有找國外軍隊或者軍火商手裡買三手甚至更多手的裝備。
▲ 當然了,臺軍要買坦克怎麼也得買美國貨不是,不然滿世界的T-55買了被當做共軍幹掉了怎麼辦
如此商機,國際軍火商和掮客們怎麼可能輕易錯過,所以不少軍火商人就紛至沓來,嘗試從臺軍並不充裕的口袋裡掏走一沓美元。
70年代末期,當時美軍自己的主戰裝備是M60A1和M60A2,90年代便宜得當廢鐵賣的M60A3要到1980年以後才裝備,這些裝備臺軍自然是想也不敢想;M48系列則相對好一些,至少臺軍也買到過M48A1,雖然最新的M48A5坦克可能奢侈了點,但對臺灣來說也能接受,如果能買到M48系列,那麼無論是原裝的A3和A5,還是需要自己改裝柴油機的A1,對臺軍來說,都是極好的。
▲ 啥樣的M48都可以,當然要是有升級改進的就最好啦!
1978年底,就有消息敏銳的軍火掮客上門了。當時西班牙軍火商委託其在臺灣的代理商聯繫臺陸軍總部,說西班牙的克萊斯勒工廠裡有一批所有權是瑞士一家公司的M48A3坦克可供出售,且不受美國政府干涉,要臺軍派人前往西班牙接洽。這件事情多少有點可疑,西班牙陸軍本身在當時只裝備不到200輛M48,還都是A2以前的老型號,哪家公司能神通廣大在西班牙變出一批M48A3?但是都說了臺灣亂投醫了,那有坦克賣臺灣就得去看看去。
▲ 我們西班牙軍人武德不足,有M48也沒什麼用,你們要可以買去…………
接下來出現的是南非軍火商,這家南非軍火商在79年通過在臺代理人給臺軍陸軍總司令郝伯村發函,說我們可以馬上提供300輛裝備105炮和雷射測距儀的美制M48A5坦克,而且可以貨到付款。比起西班牙的A3,這個方案更加誘人,但是可疑就更大了:南非從頭到尾就用的是英系車啊!爬的科技線都不一樣?怎麼會變出這麼些個M48A5呢?
▲ 我們南非是用百夫長的,至於這個M48就…………你別管你給錢我肯定把坦克給你變出來!
……管不了那麼多了,臺軍一想到有戰車可買,忙不迭就在接洽之後派人去一探虛實,結果一探就出了岔子:臺軍後勤參謀次長在1979年7月開始訪問西班牙,各種門路跑來跑去,想要直接詢問到克萊斯勒廠,看看這批坦克狀況怎麼樣。豈料西班牙人兩手一攤:妹有什麼M48A3啊,我們廠子裡光有西班牙陸軍庫存在這裡的M47E,你要是有興趣,倒是可以作價賣給你。
▲ 西班牙陸軍高峰時期有300輛左右的M47E,庫存一些賣給臺灣也沒事啊~
M47E就是M47的西班牙版本,基本沒有什麼改進,這種車性能不如M48,乘員還要多一個,加上炮塔太緊湊也換不了105毫米炮,除了1965年因為拍《坦克大決戰》火了一把之外,基本就沒有什麼存在感了。臺軍再怎麼Low也是有M48A1的,自然看不起這些,於是這一單生意就不歡而散了。
▲ 就這沒升級沒改進沒柴油機沒105炮的東西,臺軍都看不上
至於南非的生意則果然更加可疑,南非方面乾脆不接受驗貨,想來應該是車輛來源比較可疑,但這時候有誰還有那麼多M48A5呢?想來想去,只有以色列一家。以色列在上世紀60年代通過美援渠道(以及繳獲約旦坦克)獲得了不少M48,並在60年代末按照M60A1的標準升級,加裝了105毫米炮和雷射測距儀,稱之為馬加其3。由於以色列在70年代接收了大量的M48A5(馬加其5)和M60系列(馬加其6)坦克,「梅卡瓦」坦克也在1979年開始列裝,馬加其3這種經歷了中東戰爭的老傢伙在以軍中的重要性開始下降,想要賣掉也在情理之中。
▲ 以色列那時候在國際上買賣軍火還挺神秘的,講道理,馬加其3的技術指標和M48A5其實差不多
但是不讓驗車實在是太坑人了,這批坦克都經歷過極為激烈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不少坦克都經歷過戰傷,經過修復後繼續作戰,這樣的坦克不僅車況不好,很可能還有一些戰傷導致的「隱疾」,所以才不讓驗貨,打算賣臺軍一個不明不白。
▲ 既然不讓驗車,那保不齊就有馬加其坦克是從這個狀態續命出來的
被兩樁糟心的軍購案一折騰,轉眼間就到了1980年,隨著美臺軍事合作的各項工作逐漸以其他的形式逐漸恢復,特別是1982年以後美臺就共同研製M48H開始接觸,面對以M60A3為底盤、火力火控升級的全新坦克,各種各樣的三手舊貨在臺軍眼裡都沒了價值。後來以色列還曾上門向臺灣推銷過這批馬加其,但最後也是沒有下文。
▲ 看看臺灣空軍亂買F-104的結局,買不到這些坑爹貨,可能是個好事吧……
施佬覺得,臺灣空軍在歷史上就因為無法外購先進戰機,連續啟動「阿里山8號、9號、10號和11號計劃」,從西德、日本、丹麥和比利時先後購買了4批143架不同型號的F-104和TF-104戰機,結果這批戰機故障多發,一摔再摔,成了臭名昭著的寡婦製造機。從這個角度看,臺軍這番折騰雖然勞而無功,但對臺軍而言可能還未必是件壞事。(作者署名:胡謅施佬)
臺軍如何保衛新北市 竟要靠這款60年前的老古董武器2月22日,在春節之後第一個工作日,臺灣軍方的「擁軍」節目《莒光園地》又播出了新一期。在兩岸一家風格一致的「八股」新聞播報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春節前夕視察了所謂「守護臺灣」的臺軍部隊,而在不多的新聞畫面中,有一個沒有完整露面的老傢伙又出現了。
注意這一幫人後面那個坦克的炮塔~恩,說的就是它
沒有錯,就是我們的M41「華克猛犬」戰車。
雖然中間的狗牙和牌匾都有點辣眼睛……構圖角度還是很好看的
雖然大陸的標準翻譯是「沃克猛犬」,但是可能是華克這個名字聽上去更帶感加上早年港臺翻譯,倒現在還是有不少地方堂而皇之叫這個其實和它的本意——沃爾頓·哈裡斯·沃克聽起來差距不小的名字。
當然這個M41D和別家的M41多少是有點不同——它可算是臺軍「緊急續命」的產物。本來臺軍計劃到90年代更新二代戰車,然後就可以讓當時已經用了30多年的M41薄脆車安心退役。因此90年代初臺軍專心生產CM-11「勇虎」,老舊的M41性能過時啊,妥善率下降到不足六成啊什麼的也就沒人關心了。但就在這時候,臺海危機爆發了,當時CM-11隻生產了一半多,M-60還沒大批到貨,臺軍就得立足M41這種現有裝備打「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靠著一桿76老炮加上二戰火控那別說幹解放軍80年代以後的坦克了,連白板59想要打贏還得看技巧和運氣(說白了就是正面打不穿)。所以改進M41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大問題。臺灣當局當時提出以每輛坦克2000萬新臺幣(73萬美元)的價格改裝300-400輛M41(按當時的妥善率差不多就是所有沒壞的M41總數),重點改良坦克的火力、火控和機動性能。
1996年臺海危機的時候,大量臺軍還在用這種啥也沒有改過的M41A3,想要正面穿59是沒有戲的,想要扛59一炮則是……更沒有戲
雖然說「阿共仔打過來」是個火急火燎的威脅,但是臺軍還是很嚴謹地提出了兩個不同的M41改進型方案,並且分別製造了樣車。兩臺車的主要區別在於火控和動力:1號車使用德州儀器的CVTTS夜視火控系統和康明斯的4衝程VAT-903TR柴油機,2號車使用的則是臺灣坤儀公司自製的「M41戰車夜視射控系統」 和美國NAPCO公司的2衝程8V-71T柴油機。最後推出的M41D原型車則是「搗漿糊」——用1號車的炮塔加上2號車的底盤(讓人不由想起了史達林-3的研製過程)。
1996年的「莒光園地」,還很自豪地說這是「鐵甲雄師」…………其實沒準是熊施佬……
由於推出原型車的時候已經是1997年2月26日,臺軍以差不多每輛不到100萬美元買的460輛M60A3TTS這時候也已經全部交貨,而且臺海危機已經緩和,原本行政院撥付的上百億臺幣的改裝預算也被刪除。
沒錢你說個毛線?在最後湊到12億新臺幣預算之後,這個規模原本不下於「勇虎」的改裝計劃在改了50輛M41D之後就草草結束了。
這杆子有抽菸有制退能打「翼穩脫殼穿甲彈」的炮很符合技術潮流……但是你只是一桿76小水管啊!
所謂改進的M41D雖說是對M41的「脫胎換骨」,其換裝了全新的76毫米炮,可以發射包括美制M464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其最大穿深也只有250mm/1000米,理論上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直接擊穿59系列坦克的正面裝甲,同時對96式以後的解放軍坦克正面裝甲無能為力。德州儀器的CVTTS火控有電子彈道計算機和雷射測距儀,還有當時比較新潮的熱成像儀,在1000米左右的夜戰上還有點優勢,但是……坦克的炮塔和火炮都沒有穩定器,也就是說這車既不能動對動更不能動對靜,連動對靜都有點勉強。作為一種需要機動作戰的輕型坦克,雖然M41D的機動性也增強了一些,但是這一弱點多少讓它顯得尷尬。
夜視儀雖然算不得高級設備,但是比起你開白光巨型電筒夜戰是靠譜多了
除了少量留在裝甲兵學校當教練車外,所有的M41D在1999年全部完成後都交付給了當時駐守進門的284師第二戰車營,後來284師改成584旅移防臺灣本島的時候,這些車也繼續留在金門,裝備金防部戰車營。雖然在地形狹小的金門島上,這樣裝甲薄弱的坦克面對解放軍實際上毫無生存力,但是也許是當年金門戰役裡所謂「金門之熊」的M5輕型坦克給臺軍帶來的甜頭至今不忘,直到近年來才將這些坦克調回臺灣本島。
「金門之能」的美好記憶啊……哪怕只有一次也是好的!
此次出現M41D的是駐紮在新北市淡水區的關渡部隊機械化步兵第三營,估摸著應該是作為正規坦克配備到了營裡的戰車連,但是也不能排除這是指揮部直屬的裝甲騎兵連所屬的M41D。因為在之前漢光軍演所謂雪山隧道防禦科目中,也有作為移動碉堡狀態使用的M41D,就是來自於蘭陽地區指揮部直屬裝甲騎兵連。不難看出臺軍已經基本放棄了用M41D對抗解放軍裝甲部隊的想法,現在的M41D已經淪為欺負欺負空降兵和特種部隊的存在。這倒是也適合他的定位,畢竟就他這火控,基本也就告別行進射擊了。
這次視察的關渡部隊機械化步兵第三營,背景裡這大大的M41D到底來自裝騎連還是坦克連……就有點疑惑了
2017年漢光軍演裡雪山隧道口的M41D,來自於蘭陽地區指揮部,估摸也是裝騎連
但是……他能擋得住RPG麼?
1999年改進M41D完成時,臺軍原計劃這批坦克可以延壽10-15年,然而時至2018年, 在M41D誕生後的第23年,M41在臺軍服役的第60年,M41問世的第65個年頭,這批M41D依然在服役……至於什麼時候這些文物古董能夠真正榮歸博物館,那就只有臺灣人自己搞得清楚了。(作者署名:胡謅施佬)
2011年的漢光軍演,還有臺軍在用古色古香的原裝M41A3…………
歡迎新朋友關注【新浪軍事】查看更多精彩好文。長按下面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