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澳大利亞軍糧發展概況(1899-2001)

2021-02-07 戰甲網

 An army marches on its stomach.
--Napoleon Bonaparte

略懂英文的朋友一看帖子開頭這句英文就知道這是拿破崙的一句很有名的軍事格言,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餐不吃餓得慌。」糧食是我們人類獲取能量的主要手段,而對於高能耗的士兵來說軍糧更是其戰鬥力的基本保障,畢竟士兵們最不願陷入的險境就是彈盡「糧」絕。軍糧的好壞,供應是否充足,直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也是衡量一支軍隊後勤保障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這次本人將通過澳軍從布爾戰爭到東帝汶維和行動不同時期軍糧發展的情況,展現世界軍糧發展的脈絡。
一、澳新軍團硬餅乾(ANZAC Biscuits ,相當於我們的壓縮乾糧)

澳新軍團硬餅乾的外包裝
硬餅乾是大英國協軍隊長期依賴的軍糧,澳新軍團自然也不例外,伴隨澳新軍從一戰一直走到現在。硬餅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蘇格蘭的傳統燕麥餅,布爾戰爭時因為澳新軍團要越洋配合英軍作戰,急需一種熱量高,攜帶方便,保質期超過2個月的單兵口糧,澳大利亞婦女們改良傳統燕麥餅製成一種符合要求的餅乾,當澳新軍團在Gallipoli登陸時便將這種餅乾稱為「澳新軍團硬餅乾」。根據配方不同澳新軍硬餅乾可分為1號和2號

1號硬餅
製作簡單,20-25分鐘即可作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試試,製作過程如下:
一杯碎椰肉,一杯燕麥粉,一杯麵粉,半杯白糖,兩湯匙白開水,一茶匙小蘇打,2/3杯葡萄乾,60克黃油,一湯匙半黃糖漿。
先將碎椰肉,燕麥粉,麵粉,葡萄乾,水充分勻和成麵團待用,將白糖,黃糖漿一齊放入鍋中煬化成糖漿,再將糖漿放入麵團中,加入小蘇打充分和勻,最後把和好的麵團攤成合適的厚度放入塗上油脂的烤盤,用180度烤16分鐘或烤至亮褐色即可,取出分塊,大功告成!
2號硬餅
基本製作過程同1號,配方略有差別:
半杯黃油,一杯匙糖漿,半茶匙小蘇打,兩湯匙白開水,一杯燕麥粉,一杯椰肉,一杯麵粉,一杯紅塘,兩茶匙碎姜。

二.布爾戰爭至二戰

外包裝為聖誕節冬青樹花圈的羊肉布丁罐頭,布侖戰爭時做為聖誕禮物配發駐南非第2新南威爾斯山地步槍團106託馬斯 阿斯伏特隊(106 Trooper Thomas Ashford of 2 New South Wales Mounted Rifles )

「HMS 標槍」鹹牛肉罐頭、羊肉罐頭、咖啡

畢竟硬餅乾太硬(士兵們一般加水煮上半個小時才吃)口感也不是很好,於是在布侖戰爭中澳新軍團還配發圖上這種「HMS 標槍」鹹牛肉罐頭(罐頭為錫制)以及羊肉罐頭,咖啡等改善夥食。


1900年,被困在南非Mafeking的澳新軍宰殺軍馬充飢

2營的火頭軍正在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罐頭牛肉炸肉餅。畫面右邊是一臺絞肉機,注意站在絞肉機左側的士兵挎包裡放的是防毒面具,畫面左邊還有幾個鹹牛肉罐頭正準備開封。

的那塊M&V(Meat & Vegetable )罐頭就是一戰中最受士兵們喜愛的「24盎司 蔬菜燉肉」

一戰前,澳新軍的軍糧基本上都沒有統一的規格,到了一戰才食用英國的制式單兵口糧。圖上有3盎司裝的硬餅乾(Biscuts),茶(tea),罐頭牛肉(coraned beef),食鹽(salt)和「English Toffee」巧克力等

1916年,在Serapeum野戰流動廚房裡的四個非正規的炊事員,他們為第2,7騎兵團提供夥食

1915年,在Gallipoli的第5 騎兵團的五個業餘的炊事員,後面的是絞殺動物用的木架

1917年,在El Arishde 澳大利亞第2 Stationary野戰醫院門外的野戰炊具

小型野戰爐,內裝固體酒精

1916年,澳洲紅十字會發放的聖誕節蛋糕罐頭


一戰中使用的野戰炊事車

在法國某地戰壕裡煮午餐


1917年澳洲紅十字會發放的聖誕節蛋糕包


二戰時的1型口糧

二戰時的2型口糧

1943年,二戰紅十字會為第2步兵營被俘士兵準備的應急物品包,規格:31.5*19*13釐米,通常包括;茶,可可糖,巧克力,麥片,餅乾,沙丁魚,乾果,牛肉粒,人造黃油,香菸/菸草和肥皂。那麼豐富,澳軍戰俘有福了,不過要是被鬼子扣留的話那就難說了。


Arnott大頭釘硬餅乾,營養價值不錯,就是實在太硬了,澳新士兵常常用匕首尾端敲碎後或者浸在水中泡軟後塗鹹牛肉吃

Arnott大頭釘硬餅乾上的圖案

想不到吧,被士兵們成為」軍中最好發明(The Army's Best Invention)「的居然是這種不起眼的摺疊式多功能開罐器,1942年夏研製成功。

現在摺疊式多功能開罐器是這副樣子


1941年8月,在利比亞的Tobruk,第48團2營的代表到團部小賣部領取配給品
 


1941年,澳軍採用的美軍口糧


1942年11月5日,在巴勒斯坦nuseicat,澳軍的一個上尉在種植豌豆,看來收成還不錯

1943年5月11日,紐幾內亞島Miline海灘上,澳軍士兵準備在院子裡宰羊

1942年10月,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島,澳軍第3團2營的士兵領到當天的牛肉罐頭。


Arnotts牌午茶(老外有午後喝茶的習慣)點心,專門供應海外部隊

1943年10月3日,在紐幾內亞島Ramn山谷,土著民在給澳軍7團2營營部運送給養和藥品


1943年11月8日,在紐幾內亞島Faria河邊,三個澳軍 3營2連的士兵在展示他們的當日的口糧


澳軍應急口糧(Emergency Ration),說明上寫只有在其他口糧都吃完,又無法從當地等到補充的緊急情況下才能食用。

1942年10月,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島的澳軍前哨陣地Itiki,澳軍第27步兵營2連的士兵已經在這裡固守了13天,和其他部隊失去了聯繫,食物即將告磬。


1942年3月9日,澳軍女炊事員在做布丁湯。




1944年4月9日,在紐幾內亞島的Yaula,澳軍第60團57營的J.Blcmley上尉正在用日軍廢棄的油桶改成烤箱烤制食品。

1944年2月5日,在紐幾內亞島的Dumpu,第24步兵營的R.Page下士和第60團57營的列兵J.Stewart正在第15步兵旅的麵包房裡搬麵包,麵包的個頭可真大啊

 


1944年2月11日,在紐幾內亞島的Dumpu,第60團57營的H Milland軍士長(左)在品嘗"B"連剛出爐的麵包。


1945年9月10日,在新加坡,澳大利亞第8師陸軍勤務團的J.bunning 上尉和第10步兵營2連的Graham工兵,正在給解救出來的盟軍戰俘準備馬來魚,當然日軍戰俘不能享受這種待遇

1942年6月起,澳大利亞開始實行生活用品配給制度,發放包括糧票,布票,油票等在內各種票據。


各種票據

教」如何不用黃油就能做出可口三明治「的宣傳畫
1945年7月5日,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澳軍和印軍仍在東南亞的雨林裡圍剿那些頑抗的日軍殘餘部.這是第13步兵營2連的中尉炊事員在給阿三發罐頭


1945年7月5日,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澳軍和印軍仍在東南亞的雨林裡圍剿那些頑抗的日軍殘餘部.這是第13步兵營2連的中尉炊事員在給阿三發罐頭


給傘兵或飛行員配發的應急口糧罐


二戰期間,澳軍士兵們在小酒吧裡品嘗漢堡包和啤酒

三、韓戰至越戰

韓戰和越戰中,澳軍都大量採用美軍口糧,但澳軍士兵覺得美軍口糧口味太淡,所以往往添加了色拉之後才食用。在朝鮮戰場上澳軍一般才用C型口糧(C-rations ),熱量供應比較合理

南韓兵在食用C型口糧

越南戰場上的C型口糧

1955年,馬來西亞kelantan省,澳大利亞皇家工兵團(RAE)4團第4憲兵隊的廚師在Chabai機場跑道旁用44加侖油桶,水泥和石頭建起了一個簡易廚房

1950年11月,韓國Pakchon ,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3RAR)的A Rbter 下士正在用44加侖油桶煮火雞



1950年,駐新加坡澳軍為飛行員配發的低脂食品

1953年,日本衝繩(Iwakuni),皇家澳大利亞空軍(RAAF)的廚師在製作兔肉

1951年,韓國,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的炊事員在露天按臺上製作燒餅


50年12月,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的某野戰廚房

50年12月,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的某野戰廚房,屋頂是用木條覆蓋防雨亞麻布製成的,旁邊還停有一輛Bren履帶式 彈藥輸送車

51年2月,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的炊事員Rogers下士正叼著香菸給營部準備午餐


50年11月,北朝鮮某地,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在分發午餐

50年9月28日,朝鮮洛東江邊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的簡易廚房,一旁還停著一輛水車


皇家澳大利亞傘兵3營潰退時,飲食條件已經變得非常惡劣

這種叫「Vegemite 」的東西,是澳洲飲食文化裡必不可少的部分

 

60年代,澳軍在馬來西亞駐軍食用的英國口糧

 

英國單兵一日口糧的搭配方案

 

1970年6月,駐越南Rhc Tuy省馬蹄鐵小山的皇家澳大利亞7營C連的廚房,由Saxby上尉掌勺。

 

1967年9月,企圖破壞越共交通線的皇家澳大利亞2營士兵正在分發午餐、

 

1965年,皇家澳大利亞空軍空運到南越的活牛

 

1970年,澳軍在越南Phuoc tuy省配發的美軍乾糧,在越南戰場上澳軍大量採用美軍乾糧

 

畫面右下方有一牌子,上書」Maybe the food wasn't great but you have to admit the delivery system was the best in the world「(也許食物不那麼起眼,但你不得不用世界上最好的交通工具運送它們。」

 

1967年8月24日,越南Phuoc Tuy ,皇家澳大利亞傘兵7營C連士兵正從皇家澳大利亞空軍的「休伊』直升機上卸下C型口糧

 


四、東帝汶唯和

    2001年,澳軍在越戰美軍乾糧的基礎上研製出了適合自己口味的新式單兵口糧--CR1M,有250毫升/袋的荷蘭口味牛肉蔬菜湯,225毫升/袋的牛肉義大利空心粉,12克/袋的檸檬味汽水,35克/袋的餅乾,31.3克/袋的幹椰肉,15克/袋的桃脯/乾果,26克/袋的鮮果汁,3.5克/袋的咖喱粉,45克/份的夾心麵包,60克/袋的巧克力,2克裝胡椒粉,56克裝奶酪,2克裝食鹽等多達十餘個品種,可根據任務不同搭配成A--E五個菜譜

 

男單兵一日口糧

 

 

炊事員首先是個士兵。2001年,在東帝汶執行維和任務的皇家澳大利亞傘兵2營的炊事員(左至右:D. Osborn中士, I. Fricker中士, R. Schafer中士, S. Muckray上尉和I. Polanski中士)

削土豆是澳軍炊事員的基本功,這是炊事班學員在練習削土豆

駐東帝汶澳軍小店居然還能買到海產品

聖誕大餐

 

1989年,來自海軍陸戰隊的廚師獲得了該年度澳大利亞國防軍(ADF)廚藝大賽冠軍


相關焦點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鐵補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鐵補給大家好啊,我是帶師兄,相信一些小夥伴已經知道我最近在復刻德軍的戰地口糧,在我為復刻軍糧搜索資料的時候,卻發現國內有關德軍食品這方面的知識空白與諸多問題,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關於德國軍糧的這些事。
  • 1899年生產的英國軍用牛肉罐頭,放置了100多年還能吃嗎?吃播告訴你
    古人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在哪個時代的戰爭,糧草一向都是士兵們最重要的物品,無論是攻城拔寨,還是駐紮打持久戰。
  • 從軍糧看戰鬥實力 印度的軍糧真的跟中國野戰軍糧沒法比
    中國有句古話,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足以證明糧食在戰爭中的重要性。而面對當前中印邊境關係緊張,如果真的發生衝突,「糧草」是否能夠給與強有力支持呢?近些年來,中國軍隊的野戰食品在不斷的改善後,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鍋盔真是秦軍的軍糧嗎?不!那是唐朝的發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國古人在戰爭中尤其重視糧食的及時充分補給。如今的軍隊單兵口糧已經是工業化生產的高科技產品,儲存、攜帶、食用都非常方便,而且營養均衡,能夠為士兵提供充足的能量。那麼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又是以什麼充做軍糧的呢?
  • 我軍列印的最大底氣和實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英國從亨利七世開始就十分重視軍艦和後勤升級研發,亨利八世繼位後,更是創設了海軍局,設立碼頭、食品、武備三大職能部門和其他輔助研發機構,這一改革奠定了後來英國海軍的快速發展。因此到英法聯軍開始進攻廣州之前,西洋人不僅用上了蒸汽動力船,而且士兵本已經吃上了方便運輸攜帶還不會腐爛的罐頭和袋裝食品。
  • 【地理資訊121】從歷史地圖中看桃園八塊機場之演進概況 (1944-2001)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地理資訊】為大家帶來的是從歷史地圖中看桃園八塊機場之演進概況 (1944-2001)
  • 軍糧試吃:百葉結紅燒肉,三全食品生產的解放軍單兵自熱口糧
    軍糧試吃:百葉結紅燒肉,三全食品生產的解放軍單兵自熱口糧想要聯繫我的網友建議去我的微博找我或者嗶哩嗶哩彈幕網找我,這裡回複比較慢微博
  • 澳大利亞軍用迷彩服發展簡史
    澳大利亞軍隊正式成立是1901年(聯邦成立),聯邦之前是各州府的殖民地軍隊。聯邦之後的澳軍長期三軍分立獨立管理,直到1976年才正式統一為「澳大利亞國防軍」,聯合管理。澳軍的軍服被裝體系大體上沿用英制,早期幾乎等同英制,後來才開始自己發展。
  • 誰家軍糧最奢侈?俄每天必喝茶,此國軍糧能換3箱美國軍糧
    美國的軍糧首先要保證分量,在這之後才逐步提高軍糧的質量。1777年,華盛頓率領的軍隊近一周只能吃粗面製成的麵團。由於營養不良,部隊裡很多士兵都患上疾病,死亡人數竟然是戰死士兵的2倍!此時的軍糧已經有很大改進,裡面不僅有高熱量食物,而且富含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美國每隔幾年就會改進一次軍糧口味和菜單,如今,已經有24種菜單。
  • 【咖啡產地地圖】非洲篇之坦尚尼亞咖啡概況
    坦尚尼亞咖啡委員會是根據坦尚尼亞咖啡行業法」2001年第23號「設立的政府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監管坦尚尼亞的咖啡產業,並為坦尚尼亞政府提供咖啡種植,加工和銷售相關的建議。網址:http://www.coffeeboard.or.tz坦尚尼亞咖啡委員會是根據坦尚尼亞咖啡行業法」2001年第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