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並不是一堆高能(的人),但是我們是平凡的人挑戰了自己,所以我們變成了自己的高能」,挑戰完高空遊戲的張一山如是說,張揚自己個性的同時又飽含著滿滿的自信。
文/ta好像條狗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貌似是《高能少年團》第二期憋著的一股勁兒。說實話,這架勢不光是體現在少年身上,也多多少少體現在節目組身上。口號喊得響,不是壞事,做起事來滴水不漏,才是真本事。
上周《高能少年團》首播,收視、流量高開,口碑低走。收視、流量這些事兒是專事「交口稱讚」的評論人幹的。站在橋上看風景,一言不合就爆內幕,用各種術語公式驗真偽,不適合這個節目。所以還不如做個普通觀眾,就是借著對這五位少年天生的好感,這次咱們聊聊對第二期的純觀感,愛看啥不愛看啥,毫無保留說給你聽。
鬥地主真的好無聊啊,但你無聊的時候不是還在鬥嗎?
口碑這件事兒,有個馬太效應。《高能少年團》首播口碑就吃了癟,但你指望立刻玩兒反轉,這是痴人做夢。所以第二期一播,喜歡的人好想說:「你看,少年們還是合體了,互動交流也多了,音樂也豐富了,還有工作人員各種亂入,嗯,滿屏很歡樂呢。」
實際上關注點不在這兒,大家看的更多的還是遊戲。實話實說,本期四個遊戲環節高空挑戰、挖菜找食材、搶位答題和荒島生存,基本都屬於在真人秀裡爛大街的遊戲。拿現成案例比一比,驚險刺激鬥蒼穹,你可以看《真男2》,你爭我奪搶位置,你可以看「跑男」滾泥潭;荒島生存,可以直接移步去看貝爾。這算是已經做到不錯的,所以觀眾挑刺說你的遊戲不好玩,沒high點,怪不得人家。
還拿鬥地主說事兒,三個人鬥,五個人看,你要是把把不叫地主,好無聊;要了地主就1分,謹小慎微不敢打,也好無聊。真正吸引人的,是那個把把叫地主,把把喊3分,贏也贏得轟轟烈烈,輸也輸得慘不忍睹的那位。
這麼一比,本期的設置就有點略顯溫吞和平庸了,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束手束腳。
值得點讚的,反倒是填充在環節裡面的細節,比如作為飛行嘉賓的楊迪,高空遊戲的時候給到很明顯的腿抖的細節,再比如大家贊攝像高空作業危險時,給到攝像的鏡頭,還有幾個人終於完成任務到達頂端時,王俊凱說:「沒有誰比誰更高能,只有更努力。」不管是不是刻意設置,滿滿的正能量。
楊迪高空遊戲時腿抖的細節抓得精準
然而細節雖好,卻永遠也屬於喝茶嗑瓜子的輔料,真正打好牌,還是要在這些全民皆知的遊戲上玩兒出新花樣,並且千萬別破功。雖然鬥地主無聊,但大家無聊時,還是要摸兩把過過手癮的,有這個訴求,就不愁沒文章可做。
什麼叫熱血?這跟打架鬥毆真的沒有半毛錢關係
「無熱血,不少年」這六個字,在本期中可以看見節目組下了功夫了。這裡替節目組抱個屈,熱血這個詞,跟大家的慣常理解不太一樣,可能是受影視作品的影響,非得見到血,才會覺得熱。但看《高能少年團》,不是看《艋舺》,也不是打《傳奇》,還沒看就腦補那些打打殺殺,你肯定會失望。
什麼才叫熱血,或者說現實意義上的熱血?
一、直截了當叫熱血。
說話辦事不多想,有啥是啥不繞彎,這就叫直截了當。搶位答題環節時,眾人把答題放在次要,把「懟兄弟」放在主要(這裡說的是身體的懟),這時候體格弱勢就顯出來了,王俊凱分分鐘被懟倒,但大家並沒有因為他弱勢就讓著他,反而讓他「每局必倒」,倒得毫無鋪墊,倒得直截了當。
這件事王俊凱也回應地直截了當,「我覺得這個環節跟我是無緣的」,眾人爭著搶位滾成一坨時,他躺在氣球裡悠閒地看風景,你不會覺得他弱,反倒覺得可愛。
二、兄弟義氣叫熱血。
兄弟嘛,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整個高空遊戲中,眾人排成一隊過五關,有個細節是走鋼絲,張一山說:「喊個一二三,大家左右左」,劉昊然趕緊接茬:「我排在後面看得清,我來喊。」再走幾步到了高空跨越,先過去的手拉手,一個幫一個,感情到位了。
還有個貫穿始終的搞笑橋段,楊迪聽說王俊凱怕蟲子,從頭到尾嚇唬了他一路,蜈蚣、蜘蛛玩兒遍了,到後面楊迪被王俊凱夥同其他兄弟四人扔下海,「大仇得報」,雖然能看出大家沒那麼熟,扔的時候手下留了情,但這反倒是年輕人的真實表現:我跟你沒那麼熟,不能玩兒太過。
楊迪得「現世報」,被兄弟們扔下海
三、狂妄不羈叫熱血。
「其實我們並不是一堆高能(的人),但是我們是平凡的人挑戰了自己,所以我們變成了自己的高能」,挑戰完高空遊戲的張一山如是說,張揚自己個性的同時又飽含著滿滿的自信。
或許可以說這是年少輕狂,但這卻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敢說大話,失敗了大不了重頭再來,要的就是這個敢吹牛X的勁頭,至於做不做得成,以後再說。所以青春片裡寫混黑社會、寫為情自殘、為愛等死的,其實多數是意淫。我們大多數人的青春是從慫包來的,能在吹完牛逼後想出辦法不挨爹娘的揍,已經實現了一大半個人價值。
理想主義是個好詞兒,但有時也會死在「漫不經心」
跟節目組一直強調的「青春成長」比較吻合的是,第二期也一直在各種細節強化這個概念,而且似乎是奔著「理想主義」去的,但這個度卻是個最難把握的事兒。如上所說,如果節奏和程度上稍有不慎,就會掉入溫吞平庸的大坑。
本期節目的開頭片花,就給出了「荒島求生」這個概念,荒島求生是一定有人看的,倒不是說貝爾那類「生啖牛眼」之類噁心的畫面,即便如《我們的法則》中黃子韜餓得眼冒金星啃樹皮,觀眾也是喜歡的。看明星被虐,這是綜藝觀眾的本性,沒辦法。
但不太合適的是,剪輯上這一趴卻進入最晚,並用了很少的筆墨。本以為進行完高空遊戲後,其餘的訓練就簡略帶過直接上島了,可中間冗長的訓練環節,會讓觀眾有心焦感,這時候悄悄快進你也看不見是不是?再到島上環節,大家期待的驚險刺激沒有了,生火容易、搭帳篷容易、吃飯容易、買了方便麵沒水還能開掛,直到草草結束荒島之行。
荒島之行草草結束,會給觀眾無力感
其實可以理解導演的用意,用平和友愛來靠近這種理想主義,從而跟那種誇張的自虐和互虐區分開。但一不小心就有了種漫不經心的意味,這種「漫不經心」,很害人,玩兒得好,能叫高逼格、清流;玩兒得稍差,就變成隨意和應付了。
所以節目強調的成長,絕不是結尾配幾句花式文案和煽情音樂就能解決的,不管是大挫折還是小挫折,還是需要起承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