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鐵血胖兵
只做優質軍事內容,讓你獲得軍事知識,充實軍迷每一天,一萬期的長徵路。
有件事一直讓大豬蹄子們很鬧心,那就是種花家「20系天團」什麼時候能湊齊。
眼下殲-20、運-20、直-20都已相繼服役,這組王炸現在就差傳說中的轟炸機。
前些天中國空軍發布的2021年度招飛宣傳片,給了一個呼之欲出的鏡頭,再加上殲-20首飛十周年的熱度,又把網友們的期待吊起來了。
▲空軍2021年度招飛宣傳片中
出現的新型轟炸機
但是很可惜,招飛視頻和中航宣傳片中出現的新型轟炸機,八成只是借用了美國B-2轟炸機的外形,並非中國在研的某新型轟炸機。
像這種絕密信息不會用彩蛋這麼廉價的方式官宣出來,更不可能把真實外形放在影片中,象徵性露一點只是隱晦地告訴各位新機型已經在做了,至於外形、用途什麼的……
你們自己猜吧。
▲中航宣傳片中曝光的新飛機
新大轟遲遲沒有消息,而老邁的六爺也和59一樣,成了網友們調侃的對象,誰都能來一句「留給轟-6的字母不多了」,與其說是嫌棄六爺老,倒不如說是對飛機的期盼。
▲大豬蹄子的本質
的確,作為從1969年服役至今的老兵,轟-6已經伴隨中國空軍走過了52年,而其技術來源是1952年設計定型的蘇聯圖-16轟炸機,中蘇兩國於1958年籤署引進及生產許可協議。
▲蘇聯圖-16轟炸機與美軍戰艦
照片攝於1978年(圖源:AircraftCompare)
也就是說,轟-6的基本設計距今已有70年歷史,這麼老的飛機在我軍裝備庫當中已經非常少了,就連過春節時被當作吉祥物,拿出來「哭窮」的殲-7都比它年輕。
胖兵還記得在2017年國際軍事比賽的「航空飛鏢」項目中,92歲的俄羅斯老兵安德烈維奇向赴俄參賽的中國代表團問道:「現在你們已經不飛圖-16了吧?」
你瞧瞧,這老爺子是真不知道我們心中的怨念啊!
不過胖兵今天要告訴大家,轟-6並不像大家印象中的那麼老,反而是全球轟炸機俱樂部中最年輕的成員,比1997年服役的B-2還新。
不信?請往下看。
此轟-6非彼轟-6
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轟炸機的經典形象就是成群結隊飛臨目標上空,再投下成千上萬噸炸彈犁地,講究的就是一個寸草不生。
然而這種二戰時期的原始戰術早已被現代戰爭所淘汰,轟炸機也需要先進的電子設備、強大的掛載能力才能執行精確轟炸和防區外打擊任務。
很不幸,老款轟-6的確無法滿足這種需求,直到96臺海危機,我們也嚴重缺乏有效的打擊手段和生存能力,空有大量庫存卻無用武之地。
▲96臺海危機前夕,最新型的轟-6F
才用上都卜勒導航系統,性能落後
不過時代變了,轟-6家族的多種型號不僅補齊了這些短板,而且是完全新造的飛機。
就拿出道即爆紅的轟-6K來說,它從2012年開始服役,2015年首次正式公開亮相,最大機齡也才8年,在轟-6N服役之前是全球最新的現役轟炸機。
▲轟-6K「戰神」
相比已經算是大改的H型,K型擁有更加完善徹底的改裝率,基本上是一架全新的飛機,它的主要升級項目有:
使用俄羅斯索洛維耶夫D-30KP-2低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替換原有的渦噴-8發動機,適應性修改進氣道以滿足進氣量。
▲索洛維耶夫D-30KP-2渦扇發動機
伊爾-76運輸機也使用這型引擎
該發動機推力達117.7千牛,比渦噴-8提高26.7%,推重比、自重、油耗、壽命、大修間隔等性能表現均更為優良。
保留的內置彈艙可容納軟質油箱,或通過外掛副油箱的方式提高載油量,再加上新引擎油耗減半,使得K型的作戰半徑增加到3500公裡。
重新設計駕駛艙,取消機鼻透明玻璃和導航員崗,改用低透明度、高透波性的雷達整流罩,安裝全新的相控陣雷達、光電探頭和火控系統,可在夜間作戰,地面和海面目標通吃。
▲夜間起飛
使用複合材料增強機體結構強度與載荷,將載彈量從9噸提升到12噸,機翼掛架從M型的4個增加高到6個,可攜帶多枚長劍-20巡航飛彈(陸基長劍-10的空射版本,又稱空地-20)或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
掛載射程超過1500公裡的長劍-20巡航飛彈時,轟-6K就具備了防區外打擊能力,可將包括關島在內所有的第二島鏈目標納入攻擊範圍。
K型保留了H和M型發射鷹擊-63(又稱空地-63)空地飛彈的能力,但掛載量更大。
與該飛彈配套的數據傳輸吊艙很有意思,我們知道鷹擊-63使用慣性+無線電+電視的混合指導模式,無需人工幹預也能使用,而數傳吊艙的作用是將飛彈前端探頭捕獲的實時圖像傳回飛機,讓乘員手動操彈。
▲ 紅圈處為數傳吊艙
我的意思是……手動操作飛彈。
那你可能會問,既然能做到發射後不管,還保留一套遙控系統豈不是多餘嗎?非也。
飛彈雖然能自行導航,可一旦丟失目標就無法精確命中(尤其是移動靶),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操作修正指向,在到達最小截獲和變軌距離之前再次鎖定,提高命中率。
▲鷹擊-63空地飛彈
上百萬一發的飛彈,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就讓它瞎了,那不是咱的作風。
除此之外,K型還擁有一系列現代化改進,包括數位化液晶屏顯、幹擾敵方飛彈的自衛對抗裝置及告警系統等。
▲拋射誘餌箔條
相比老祖宗圖-16和1990年代以前設計的老轟-6,K型是一架脫胎換骨的新飛機,既年輕又先進。
俄羅斯老兵顯然不了解轟-6K與圖-16的區別,當年的航空飛鏢中,轟-6K的得分輕鬆碾壓俄羅斯圖22M3超音速轟炸機,讓戰鬥民族見識了現代化先進火控加持下的精確轟炸有多恐怖。
▲轟-6K發射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
可喜的是西飛已經將K型系列化、平臺化,比如在K型基礎上改進出的J型就是為海軍航空兵設計用來替代G型的新型號,它將機翼掛架數量提升到8個,可同時掛載各型飛彈和KG600/800電子戰吊艙,是家族中掛載能力最強的一款。
▲南部戰區裝備的轟-6J
注意掛架數量及最外側的電子戰吊艙
這種主動壓制對方雷達+抗幹擾+強化掛載能力的設計,很明顯是針對擁有艦隊防空能力和預警機的水面艦艇編隊,甚至可以說就是為攻擊航母打擊群而專門打造的。
轟-6家族的最新型號是2019年國慶閱兵中首次亮相的N型,平均機齡連3年都不到,主要特徵是新增一根壯碩的受油管,用以提高作戰半徑,還有機腹下方的保型掛載區(凹度有限,稱作半埋式可能不夠精確。)
▲混合掛載長劍-20和鷹擊-63的轟-6N
胖兵當時分析這個設計可能會用來掛載無偵-8高速隱身偵察機,也有一些媒體認為可掛載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或長劍-100超音速巡航飛彈,只是目前的圖片和影像資料無法完全證實這些猜想,相信後面還有更多大瓜。
總的來說,K型和以其為基礎衍生出的新型號使這架老飛機獲得了新生,基本將過去航程不夠遠、載彈不夠多、生存能力差、任務類型少的問題統統解決。
▲轟-6N:「我就是戰略轟炸機,你們誰有意見?」
戰略重要性
美國《福布斯》網站在去年末的報導中稱,美軍在持續削減轟炸機部隊,而中國卻在不斷增加轟炸機群的規模。
文章稱全球只有中美俄三家擁有現役轟炸機,其中美國有156架B-52、B-1B和B-2轟炸機,俄羅斯擁有135架圖-95、圖-22M3和圖-160轟炸機。
▲美軍的三種轟炸機
左至右分別是B-1B、B-2、B-52
而解放軍擁有231架轟-6轟炸機,不僅是三家中數量最多的,也是新機下線速度最快的(俄羅斯一年才能造1架圖-160M2,我們兩年造了36架轟-6。)
▲用蘇聯遺留機體續建的圖-160M
這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連美國都在削減轟炸機,為什麼你中國還要造這麼多?
無非是鼓吹「中國威脅論」和「地區威脅」,這種老掉牙的伎倆咱是見得多了。
且不說這個231架的準確性如何,要知道轟-6是7種現役轟炸機中載荷最小的,美軍的全系空中加油、隱身能力,俄羅斯的超音速飛行我們也都不具備,拋開性能說數量就是扯淡,更何況你美國人不也計劃採購100架B-21嗎?
▲轟-6是現役轟炸機當中尺寸最小的
不過也有一些朋友很疑惑,如果連美軍都要不停削減轟炸機這種使用成本高、維護極為繁重的戰略兵器,那我們的軍費可比美軍少得多,為什麼還要新造這麼多轟炸機?
這不是花錢多少的問題,而是與中國的海洋戰略有關。
隨著國家利益不斷向外拓展、戰爭形態發生深刻變化、海上威脅日益嚴重,尤其是我們的海軍戰略由近海防禦轉為積極防禦後,原有的技術裝備已無法滿足部隊需求。
要想實現國家發展,解放軍必須擁有強大的海上巡航武力,才能保證國家領土與主權、貿易航路和海洋經濟不受威脅。
但只埋頭發展海軍是不夠的,未來戰爭是體系對體系,系統對系統的整體較量,而海上實時作戰能力的強弱,直接取決於是否有可靠的空中掩護,包括預警、偵察、攔截和打擊手段。
現代海軍想要加速爭奪深藍空間就更離不開大縱深、全維度突防能力,缺乏這個能力的航母打擊群根本出不了遠海,這也是為什麼美軍煞費苦心在遍布全球的基地建設大量可供轟炸機、加油機使用的機場。
現在海軍是富了,可原先我們的海軍航空兵有什麼?飛豹、老式轟-6,它們的武器系統對於動輒2000公裡以上的打擊範圍而言太過渺小,根本無法提供航母所需要的火力支援。
而新型轟-6所解決的正是這一問題,K/J/兩種型號基本放棄水平轟炸能力,全面轉為掛載巡航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發射平臺,內彈艙要麼裝燃料擴大航程,要麼多塞一枚飛彈,N型更是直接放棄彈艙設計,連彈道飛彈都掛上了。
▲懸掛巡航飛彈在臺海巡航的轟-6K
遠處是臺灣南投縣境內的玉山主峰
想要在空中加油能力極為有限、海岸線漫長、強敵環伺的周邊海域有效支援水面艦艇,就需要大量生產轟炸機。
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型轟-6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轟炸機,而是更接近於美軍提出的武庫機概念,它的最主要作用就是用飛彈幫助艦隊擴展威懾和防禦範圍,在可能的戰事中承擔主動發起進攻的重任。
▲轟-6K與蘇-35
胖兵認為,即便將來新轟服役,也無法替代轟-6的作用,將來會是兩種機型共同服役的情況,而非有了新的就扔掉舊的。
如果說中國積極擴大轟炸機群的數量讓美國感覺到壓力,那也是為了應對來自美國自己的威脅,要不是你們搞美日韓軍事同盟、狂打臺灣牌,兔爺才懶得費這個勁去造飛機。
新大轟是香,但六爺寶刀未老,尚可飯也!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美媒:美國削減轟炸機部隊,但中國還在繼續增加,數量比美俄都多
《艦船知識》2015年第15期:新時代我國海軍的新戰略——黃家福
vpk:Tested "on the wing": the Russian aircraft engine D-30KP-2 significantly "grew" in the resource——Nikolai Gritsai
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在境外反華社交媒體上發布攻擊抹黑中國的文章,然而在華人圈子中的籍籍無名,成為了制約他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礙,但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公知中的18路底層貨色,最近幾天卻憑藉一出「終極大招」,一躍成為了反中公知的學習楷模...關注鐵血軍事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打狗」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