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公開報導顯示——
越來越多的「黑科技裝備」,解放軍開始列裝了。
2020年12月9日,軍事報導稱:
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我軍邊防士兵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
報導的視頻顯示,這款單兵外骨骼小巧輕便,儘管身處在高原、且背負著重重的背囊,戰友們的行進速度依然很快。
2020年12月27日,央視13的報導提到,
西藏軍區高原某輕型高機動合成旅,在海拔4500多米展開一場信息化綜合戰鬥演練。
演練中,該合成旅展示了新一代單兵作戰系統及其數位化作戰能力。
營指揮部可以精確到
每個戰士的(姓名)的位置
▼
身著下一代單兵作戰系統
的西藏軍區某合成旅戰士
頭盔上
加掛了夜視多功能目鏡
▼
此外,2020年11月10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發布消息稱:
該院14所已經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個單人滑板式飛行器。
從單兵「外骨骼」,到「單兵數位化作戰系統」,再到「單兵飛行器」,很多出現在電影遊戲裡的黑科技,正逐步成為解放軍觸手可及的現實。
先說說單兵「外骨骼」吧。
玩過《使命召喚》系列中關於未來戰爭主題的到11至13代作品的戰友,一定對「外骨骼」印象深刻。
穿上這套裝備的戰士,能夠獲得更大的負重能力,可以快速前行、越過屏障。
對於單兵來說,「外骨骼」就是一種神器,穿上之後可以獲得如武林高手般的技能,這也讓「抗日奇俠」中的虛幻情景有成為現實的可能。
需要強調的是——
未來戰場,打造「力大無窮、疾步如飛、刀槍不入、持續作戰」的鋼鐵戰士,日益成為強國陸軍的研究方向。
單兵外骨骼系統是一種貼合人體結構特徵,可穿戴於單兵體外的伴隨式智能系統,既能夠提高單兵的機動、負載、防護、生存等綜合作戰能力,又能有機集成偵察、通信、火力等各類單兵裝備。
作為單兵裝備發展的新領域,單兵外骨骼系統具有穿戴舒適性、高度隨動性和智能自適應等特點。
現實當中,是美國最先提出「外骨骼」的概念,旨在「使用機械協助人體,以此來減輕為人體負重,提高士兵耐力,可以搭載更多武器和裝備,以擁有超過人體本身的戰鬥力」。
電影《明日邊緣》中的單兵外骨骼
▼
眾多好萊塢科幻大片中
「外骨骼」也有著較高的出鏡率
▼
單兵「外骨骼」的夢想,美國人從50多年前就有了——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始研究軍用動力外骨骼。
1965年,該局和通用公司聯合研發了「哈迪曼系統,此系統為全身式外骨骼,包含左右兩個部分,伺服系統可感知使用者的動作,並將力量放大25倍。
但是這個外骨骼本身的問題太大了——其重量高達680公斤,移動速度還不到1m/s,放在戰場上,這就是一個碩大的靶子,不具備應用的現實意義。
「哈迪曼外骨骼」
▼
2000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啟動「增強人體體能外骨骼」計劃,試圖打造出能夠讓士兵負重更多、行進更遠的外骨骼。
2006年,一家名為Sarcos的小公司搞出了XOS外骨骼的原型機。一經推出,就引起軍火巨頭雷神公司的注意,雷神在07年收購了Sarcos,並研製出了XOS-2的改進版。
XOS 原型機
▼
XOS-2分為作戰型和後勤型兩種
作戰型只有腿部和腰部附件
後勤型增加了雙臂助力
XOS-2後勤型的重68公斤
和一代相比更快更有力
電力消耗也只是一代的一半
▼
作為雷神的競爭對手,洛馬公司旗下的伯克利仿生科技公司,開發出僅重24公斤的HULC,能讓穿戴者在負重90公斤的情況下以10Km/h的速度在各種地形行走1小時。甚至放話稱,將來,僅需1塊燃料電池,就能持續工作超過72h。
HULC由鈦合金製成的機械腿
按照人體仿生學設計
裡面還有有液壓傳動裝置
士兵穿上HULC後非常靈活
搬運重物輕鬆自如
▼
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美國這些看上去很牛、很厲害的「外骨骼」,總是在測試,至於列裝,總是明年復明年!
原因在於,這些研製公司都被電池給困住了——就拿HULC外骨骼來說,為了實現電驅動,需要安裝兩塊3.6公斤重的鋰電池,而且續航時間只有1小時,根本沒有實用性。
就這樣,美國人吹「外骨骼」這種黑科技,吹了幾十年,還被中國聽到了。
於是,中國覺得:這玩意看上去不錯呀!我也怎麼也得整一個呀!
解放軍早期實驗版的單兵「外骨骼」
▼
值得注意的是,咱中國搞這一套裝備的時候,採取了跟美國不一樣的思路——
有動力的難搞,就先搞無動力的;
全身的不行,就先搞半身的;
哪個能用就上哪個,先進與否後面再說,先解決有無的問題。
在2020年列裝之前,陸軍裝備部還在2019年10月舉辦了「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機構、院校、企業等近百支隊伍參賽。
那次比賽,是在總結「助力無限-2015」首屆外骨骼助力裝備挑戰賽的基礎上,舉辦的新一屆賽事。
主要圍繞外骨骼系統在單兵負重、機動、生存、防護方面的能力需求,設置了輕裝機動、負重行軍、物資搬運、彈藥裝填等7個比賽項目,還安排了防護集成、嵌入融合、意圖感知、單兵飛行等5個創新演示類樣機展示。
本著這種「打一仗、進一步」的思想,本著極為務實的念頭,我們終於在2020年12月和2020年1月,看到了解放軍已經列裝的兩款外骨骼。
負重行軍的「外骨骼」
(腰部、下肢)
▼
搬運重物的「外骨骼」
(上肢、腰部)
「外骨骼」助力兵哥哥搬運物資so easy▼
另外,我國不僅僅要搞出「外骨骼」,還得把它搞便宜點,這樣才有利於大規模列裝。
然後,很多網友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在各個國家都在搞實驗吹牛的時候,只有中國是默默地聽著、然後踏踏實實地幹著,最後還悄無聲息地幹成了。
然後抬頭一看:那麼多吹牛的,就咱中國人當真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一張15年前的報紙——
一份2005年的《科學發現報》,刊登了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在15年的月球探測計劃。
到2020年12月發現,15年前的探月計劃,只有中國實現了當初的「牛皮」!
哨位君前面聊的幾件事兒,有網友總結了一下——
沒想到大家都說說而已,只有我們當真了!
其實,比起單兵外骨骼和探月,中國還有被「忽悠」的更狠的時刻——
2021年1月11日,殲-20首飛10周年。這架戰機的最大升力係數是「目前所有戰鬥機中最高的」,原因在哪兒呢?
根源在於「美國人吹牛」——美國搞F-22時,吹噓它的最大升力係數是2.0,同期已經很牛的Su-27卻只有1.6。而F-22沒有鴨翼、不加裝增升裝置,居然能搞到2.0的升力係數,讓人好奇它的黑科技。
最後發現,美國人在吹牛,因為F-22的最大升力係數只有1.5。但是中國人信了,然後把殲-20的升力係數搞到了2.0以上……
戰士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夜視多功能目鏡進行友軍標記和敵我識別;
指揮部也可以通過戰士的目鏡傳回的視頻和信息,準確定位到每個戰士的位置和狀態,可以觀察到實時戰場情況;
藉助這款新型數位化單兵系統,可以在夜間直接引導炮兵火力進行打擊。
單兵信息裝備已「上線」到後來,我們發現,別人吹過的牛,成就了「當初當真、後來認真的我們」!未來,我們會繼續聽老美吹牛,然後把自己的武器庫常翻常新。以後,我們還會看他們繼續吹牛,然後微笑著把身後的武器,打磨無數遍!
素材來源:央視軍事、環球時報
陸軍新聞、兵工科技、人民陸軍等
優惠券滿188減10,滿288減15
滿388減20,滿588減30
限時折扣產品
(可與優惠券疊加使用,享受折上折)